5.10.2008

當代藝流》田世信雕塑 生命之美@Art

作品《春》
圖/寒舍空間提供
作品《獵人》
圖/寒舍空間提供
作品《母與子》
圖/寒舍空間提供


當你帶著對17件青銅雕塑的想像步入展場,很少人不會驚動於那尊頎長的女子:古銅光澤襯托下,是一個造型簡約而弧度優美的胴體,纖細卻充滿力道的雙臂內縮聚攏,緊貼乳房,向上托住恬靜的臉龐,呈現一種略帶羞澀的靜默姿態,週遭空間瀰漫著對於生命和成長的滿足安祥,那是一個少女到感受著青澀到圓熟的心理轉變,那也是藝術家心目中的《春》。

另一邊,長髮少女細長的雙手朝向蒼穹伸展,撐開空間跨度,擺動的身軀和秀髮,既像高呼吶喊,也像舞動吟唱,是藝術家的《春風》;一旁還有一尊少女小像,纖細秀美地宛如一株初冒的新苗,那是《春芽》。經過藝術家的雙手形塑,人物姿態就像草木枝芽一般自然和諧,靠近它們,彷彿能夠感受到自然細微的律動。另一側展區,一排量體團塊厚重的雕塑又帶領觀者進入一個有風有雨的、充滿動態的真實世界。

這都是中國當代雕塑家田世信的作品,人物表現自然的生命力是他不變且明確的命題。

田世信數十年來做育英才無數,著重對後輩的思想啟蒙,提起他教授的學生:展望、瞿廣慈、向京、甚至隋建國,都已是現今華人藝術市場上的翹楚。田世信在學期間,曾跟隨衛天霖、吳冠中學習,深受大師的思想影響,在傳統的中國式雕塑作品裏摻進西方近代雕塑的觀念和技術,又在西方雕塑體系中融入東方的情韻精神。然而,真正定位我們今日所見風格的,是他長期居住在貴州山澗裏的那段人生經歷,這也就是為何我們在他的作品中讀到如此豐厚的故事性的原因。

文革蔓延,田世信背負著藝術家難以避免的宿命,分發至貴州窮山惡水,貴州25年是他人生最戲劇性的轉捩點。他以堅強樂觀的天性抵禦簡陋的物質生活,不但挖掘了當地少數民族原始的生命之美,也為自己找到以生命熱愛並實踐的雕塑藝術,尤有甚者,他致力推展雲貴地區的雕塑風氣,將受人忽視的工藝提升到藝術的境界。同時,他不斷潛心建構自我雕塑的精神架構,追尋一種更樸實卻精確的造型語彙,我們可以在展出的新近作品中讀到他研究的具體成果。

近70歲高齡,田世信的作品發展不論質與量依然朝上伸展抽長,如《春》系列作品,體現雕塑中師法自然、尊崇萬物的精神,也充分展現藝術家本人旺盛的生命力和藝術熱情。

在展場觀賞一尊尊形態各異的雕塑作品,凝結聳立於我們存在空間的,不僅僅是眼前的物象實體,用心體會,你會發現它們已然包容天地,含藏眾生。或許你會急切地想整理出不同風格的分期,或許想知道更多關於作者的資訊,但請相信,感動—那是最不需要提醒的。

@Source:
2008/05/09 經濟日報 ╱郭斯予(寒舍空間行銷企劃部主任) http://udn.com/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