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2010

4個臺灣女人12年塑造生活新街區@Lifestyle

4個熱愛生活的臺北女人集合各自對於生活品質的理解,紮根于忠孝東路四段181巷一段300米的安靜小街,用12年的時間,慢慢開出了一系列法式與日式風格的小店,從餐廳、設計酒店到甜品店、書與雜貨店……形成了臺北最有設計感和生活味的小街區。


/文林 /VVG好樣

臺北東區。

星期六上午11點半,忠孝東路四段18140弄和平常一樣,處於一種無人知曉的靜謐之中。

小巷裡難見一個人,一幢幢深色的舊公寓大樓和住在裡面的臺北人,大概都在熟睡中享受閒暇的週末時光。巷口處,日本設計師潮牌Undercover以及其與鼎泰豐合作的noodle bar像黑色的建築外牆一樣沉默,而隔壁不遠處巨大的吉田包包(PORTER)專賣店裡,店員已經在開始打理貨架;對面是英國時裝品牌Vivienne Westwood,從臺階上去,只見一叢整齊的竹林通往店門處,令人恍如身處東京的某個街角。

屬於好樣的小世界

沿著小巷往前幾步,開始有熱鬧的人聲從公寓樓前的花園深處傳來。當看到餐廳VVG Table(好樣餐桌)的招牌時,人聲近了。原來小巷空蕩只是因為大家都跑來這裡吃飯了。那種從入口前廳到室內都坐滿人的景象,看起來像是一場社區鄰里的週末餐會。美食當前,還有身邊朋友說不完的話,濃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街區原本的平靜沒有被破壞,倒是被無限放大了。這裡是臺北週末Brunch的首選。

這個時候想要加入進去應該是一席難求了,不過不妨去隔壁30米處的另一家餐廳碰碰運氣。不消說VVG Bistro(好樣餐廳)這個招牌,單看那陽光滿院的入口花園,便可知這兩家店應該是有著共同的身份。同屬VVG好樣旗下的兩家餐廳分別提供輕食(Bistro)和正餐(Table),而到了週末,兩家餐廳都是最熱門的Brunch之選。歐式老傢俱、花園陽光、開放式廚房,一派閒散的法式情調,讓人想要立刻坐下來。但這裡其實也是人滿為患,等位大概需有耐心,因為大部分人都想要在溫暖的沙發和陽光裡同朋友相處久一點。

那麼你可以去對面的VVG Something(好樣本事)打發一下時間。這是一間30來平方米的書店,外加大量中古傢俱、生活雜貨,全部來自歐洲以及日本。打了鉚釘、刻了編號的Thonet椅子,bauhaus風格的古董燈隨處可見;令人著迷的舊工具、器皿;長桌上的書以烹飪與設計為主;不過你也不要錯過書架上那些很容易一晃而過的絕版書籍以及獨立刊物,比如前衛的VISIONAIRE雜誌,比如1928年的VOGUE——但是你大概已經碰不到了,因為數量極為有限,總是到店就被迅速買走。但隨時更新的產品總能帶給人意外之喜,細細地看下來,大概會忘記了吃飯這件正事。

而吃飽了飯的人,也許已經轉場去了隔壁吃甜品——沒錯,又是一個VVG打頭的店,叫做好樣棒棒——VVG Bon Bon。不在忠孝東路,在轉個彎就到的敦化南路。大走粉色系的這家甜品店完全摒棄了前幾個VVG樸素自然的氣息,通室的粉紅、粉藍與巨大的蛋糕餐台、櫃檯裡色彩繽紛的Cupcake、豔麗的MacaronMadeleine營造出甜美氣味,很像什麼呢?《凡爾賽拜金女》華麗的電影場景。像電影故事本身一樣,這個地方讓人沉迷於此無所事事。

這時候總是會不自覺地羡慕起生活在這一區的臺北人來。但要在這裡作短暫的棲居,其實也未嘗不可,全臺北最小的精品酒店就潛藏於此。在VVG TableVVG Bistro所在公寓的二樓,只有兩個房間的酒店VVG BB+B(好樣公寓)用一排漂亮的百葉窗同樣延續了VVG的法式情結。分別叫芬寓和芳寓的房間用了各式歐洲風格的傢俱和配飾,既有家的味道,又有在家以外酒店式的服務。

這是一個屬於VVG的小世界。這個充滿BistroFine Dinning、書刊、雜貨、中古傢俱、小酒店、甜品店的小世界,安靜地紮根在忠孝東路與敦化南路之間一段300米的巷子裡,把這一片街區,帶出既有巴黎氣息又有東京風格的臺北生活味道。

慢燉出來的金字招牌

好樣餐廳VVG Bistro)是整個VVG中最早的成員,始于1999年,也是忠孝東路四段18140弄最早的店家。妙、小二和Faye三個女生因為共同的志趣,在工作之餘合作開了這家小館。雖說是餐廳,好樣餐廳卻是沒有廚師的,再加上三位合夥人都有正職上班,所以平時只是賣點飲料、輕食,等到週末的時候,來吃飯的客人先訂位,三個人輪流去做菜,感覺很像私廚。

不過好玩歸好玩,沒有全心投入到最後總是會做到累,然後開始偷懶,小打小鬧2001年開始有點難以為繼,這時Faye的一個好朋友Grace加入了進來。長年做home decoration工作的Grace剛辭職不久,抱著當工讀生兼職的心態在好樣餐廳了一陣,最後加入3人小團體,並因全身心投入而成為了好樣的主力(其他三人作為股東在背後支持:妙是妙家庭廚房的創辦人,長期為好樣提供自製果醬;Faye是室內設計師,除了好樣本事書店,好樣其他店都由她設計;小二則是臺北創意團隊蘑菇的主創人之一),也由此而開始整個好樣在忠孝東路的10年枝繁葉茂。

在臺灣家飾精品領域頗有聲望的Grace早年常因為工作關係遊歷歐洲,所以加入好樣餐廳後開始將餐廳的經營轉入正常的軌道。那時候在臺灣,歐洲的食物比較少,有的話也是比較制式化的,我們就想說可以用一些比較輕鬆的氣氛,經營一些如Pasta、麵包這樣簡單的東西,加上一些酒類,像歐洲的小酒館一樣。後來有來自香港的chef加入,她是在法國藍帶(注:著名西餐與西點烹飪學校)念過書,給VVG Bistro創作了一些新的功能表,反響還不錯,於是就開始營業了下去。

但是對於Grace來說,單獨做餐廳比較有限。2003年,好樣開始涉入在臺北來講鮮少有人在做的Catering外燴服務(給各種酒會活動提供食品),我們的第一個客戶就是LV,接下來4年的時間我們都是在發展外燴這一塊,合作的都是LVGUCCIFENDICéline這樣的高端品牌。直到今天,累積了三四百個客戶、每年做1000場左右的VVG Catering,已是臺北外燴領域的一塊金字招牌。

2005年的時候,好樣已經積累了大量穩定的客人,一家正式一點的fine dinning餐廳變得尤為必要。好樣餐桌”VVG Table應運而生。兩家餐廳相距只有30米,雖然菜式各有偏重,在設計風格上卻是一致的輕鬆閒適,對客人的需求也做了不小的區隔。有了吃,住的需求似乎變得有點水到渠成,熱愛旅行的Grace時常覺得臺北沒有那種住起來很像家的酒店,感覺在Downtown是可以做一個比較有住家味的地方,剛好餐廳樓上有兩個空的房間。2007年,好樣公寓這個臺北最小的酒店便開了出來,房間的內外設計配飾都與好樣一貫堅持的歐式風格如出一轍,而Grace專業強項的home decoration很自然地將房間做出了有著雜誌大片場景質感,也因此一直都是明星藝人拍MV時常被選用的場景。

另一個水到渠成的項目應該說是甜品店。“2008年的時候,我就覺得我們的甜點師傅技藝還不錯,她們做的甜點都很好吃,就想開一家專門做法式甜點的店。這個店完全是Gracehome decoration專業上的另一次美好呈現,深受《凡爾賽拜金女》電影場景啟發而打造出的甜美法式空間,同樣也是不少藝人MV借景的必選場地。

好樣最新的項目則是去年底開幕的書店+雜貨形態的好樣本事,從吃到住,再到生活用品、物件的消費,好樣在忠孝東路街區紮根下去的計畫,也越來越深入,越來越顯出精彩的多樣化來。

B=《外灘畫報》

G=Grace (好樣負責人)

希望這條巷子可以集合各種Life Style”

B:在好樣所有項目的氛圍裡面,有濃烈的法式和日式味道,這是你個人比較喜歡的東西嗎?

G:我早期工作時去歐洲呆在法國的時間比較多,後來常跑日本,這兩個國家的美學對我來說影響很大。在做這個和生活方式相關的項目的時候,很自然地會帶入自己的經驗或者說感覺,所以法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的味道會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日本的東西在好樣本事裡會比較多,這可能跟毛毛(注:好樣的設計總監)個人對日本有比較多想法有關,他常常去日本,所以在選擇方面會有一些個人的傾向。我自己會混合比較多一些的元素,而不是局限於某一個國家。你看到書店裡很多的傢俱,都是德國啊或者英國等歐洲來的,我自己平時很喜歡收集一些老傢俱,特別是1950年代的,都很漂亮,在我們的公寓或者餐廳裡,都有用到。

B:在你們每家店的入口處,都開闢了一塊相當於玄關的小花園,這算是好樣的標準風格之一吧?

G:算是吧。因為我覺得這個綠色的部分相當重要,它像一個呼吸的空間。臺北其實已經很亂了,交通也好,建築也好,非常讓人不舒服。我們每天工作的環境裡如果沒有這樣漂亮的植物,或者說可以呼吸的地方,那會很可憐,所以我希望客人到店裡時首先在這個花園的入口有一個很舒服的放鬆過程。也因此,我們每一家餐廳都是開放式的廚房。我希望廚師不是躲在小房間小廚房裡面,呼吸不到新鮮空氣,他們可以在很自然的環境裡工作,可以和客人互動,可以知道客人在享用食物的時候表情是什麼。庭院作為一個呼吸的空間,客人剛進來的感覺非常好,像去老祖母的廚房吃飯的感覺,後來我們發現客人也都很喜歡這個地方,大家一來都很想要坐到外面。

B:有沒有碰到客人不喜歡的情況,或者說在執行當中受挫的部分?

G:有啊,我記得好樣餐桌的那個Table就是這樣。當初叫Table的原因,是因為之前很喜歡比利時一家連鎖店,它是專門賣早餐的,店裡的風格就是有一張超級大的大長桌,上面放滿了果醬、奶油、油醋等等,客人進去後,不管認不認識,大家就坐在一起,吃自己的食物。我就想在好樣餐桌做出這種大家一起分享的感覺,結果臺灣人就不喜歡和不認識的人坐在一起,所以我的理想大概只做了一個月就改了,變成小長桌。是有一點點可惜,可我還是希望有一天能做得到,我有這個信心。

B:你本人應該很喜歡吃東西。

G:我喜歡嘗試各種吃的。以前我做的是比較偏設計、家飾品領域的事情,做餐飲其實跳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行業,所以我必須花很多時間去嘗試。這10年當中,我花很多工夫在自己和我們同事身上,要到處去吃,去試。

我每年都會帶員工到全世界各地去,最開始的時候特別瘋狂。我們都知道一些全世界排名的大廚,像Pierre GagnaireThomas Keller,在哪個國家有哪些著名的餐廳,我們五六個人或者七八個人就一個一個跑去那些國家吃。記得印象最深刻的是大概是六七年前,我在San Francisco有個好朋友突然幫我訂到了French Laundry餐廳(注:名廚Thomas Keller主理)在一個禮拜後的座位,我們7個人就馬上訂了機票沖過去,就為了吃那一餐。其實也不是說是多瘋狂的行為,而是我們在追求美食這一塊是很嚮往的,我們也知道很多大師真的可以做出很棒的菜。像後來去日本,去Jol Robucho的餐廳,去Pierre Gagnaire的餐廳,或者澳洲吃Tatsuya的餐廳,Bill GrangerNeil Perry的餐廳,去吃NOBU等等,我都覺得是很長的學習過程。你有吃過、有試過,你就知道什麼是高水準的東西。

B:這是培養團隊的一種方式嗎?

G:我覺得這是必須的。像這個禮拜天,我會帶3個同事一起去日本,就先訂好那幾家比較好的餐廳要去嘗。不過我們這次主要是去東京設計師周,每年我們都會去設計周,再順便去吃。

我對於員工不會像很多公司那麼規條化,可是我講大原則,不希望大家變成機器人,而是必須要動腦筋去思考你所做的任何事情。如果你依循別人的方式做事,那你永遠就是在做別人的事,而不是自己的事。其實我自己以前工作的時候,就不喜歡別人給我那麼多的限制。

B:關於廚師的培養應該是很大的一塊?

G:有趣的是,我們用的廚師都不是科班出身。我在選人的時候,首要條件是對食物有熱情,看到食物莫名其妙喜歡的這種人。做廚師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一天十幾個小時站在那裡一直做,如果你對這個東西沒感覺,其實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情,很快就會厭倦。我們的主廚Fancia剛開始是來做外場人員,服務方面的工作,後來我覺得她對廚房的工作蠻有興趣的,就送她去法國藍帶學了4個月,她因為很有天分,又很有興趣,在這方面發展得很好。

我們先後送了3位同事去藍帶念書。其實4個月是很短的時間,要學到多好的技術,那也是很難的,畢竟烹飪不是很短時間就可以變成很厲害的。但是你如果沒有在法國呆過,沒有在歐洲人的生活圈裡住過,你很難理解為什麼他們要用這些食材,為什麼要用松露,為什麼要用肉類,為什麼要吃法棍,為什麼要喝紅酒,你完全沒概念,只能盲目瞎做。我希望她們去那邊去體驗歐洲人的生活,他吃這個橄欖,或者吃這些Pasta,一定有他的道理。要懂得他們是在什麼樣的氛圍下做什麼樣的事情,那種感覺才是對的。

B:你喜歡談到這種經歷,所以旅行對你來說很重要?現在旅行的機會多嗎?

G:很多,一年十來次,基本上每個月都會跑出去。大部分都會帶工作的性質,就是一邊玩一邊工作,到處去試好東西,看設計品和建築。我前陣剛從非洲回來,去了肯雅和坦桑尼亞看動物的遷徙,這次是跟我們的一個合夥人Faye一起去的。其實去那種地方,站在大草原上,那種開闊的感覺會對人生有不同的啟發。(那你自己有沒有特別喜歡的城市?)京都算是我蠻喜歡的一個地方。東京其實也很好,只是有點嘈雜。歐洲我最喜歡的地方是葡萄牙,那種很古老城市的感覺,舊舊的,很安靜,非常漂亮。當然歐洲很多國家都很有味道,波蘭、匈牙利都是我比較喜歡的地方。我們今年可能會計畫去北歐。

B:一邊玩一邊工作,也是好樣團隊的工作精神吧?

G:沒錯。我常常講一個觀念:如果你把工作的時間變成不是你自己的時間,睡覺8個鐘頭,休息8個鐘頭,工作的8個鐘頭不是屬於你,那你一天的時間就是16個鐘頭,你會很可憐。如果你的每個小時都是屬於你的話,你就是個很富有的人。不要太去分割自己的時間,很多人都講工作就是工作,回家就是工作以外。也許某些工作必須那樣,可是我們在經營這種比較Life Style工作的時候,其實應該是要把它們看成一體的比較好。

B:你自己覺得富有嗎?

G:我非常富有。不是講錢,就精神領域來說,我覺得很好、很開心。很多時候如果你覺得滿足的話,你就會很開心。當然每個人都有需要進步的地方,只是你要很開心地面對每一分鐘。

B:在好樣的所有項目中,書店是最新的,也是和餐飲偏離最多的,這是怎麼產生的?

G:我記得是在去年,有一次閒聊,我就問毛毛,老了以後想做什麼。毛毛說,想開一家書店。我想開書店不一定要等老了啊,年輕的時候來開一家也不錯。於是就看中了我們對面的那個倉庫,三四十平方米吧。我就覺得這麼小的地方應該也不可能做像誠品、Page One這樣全面性的圖書賣場,所以可以側重在設計、藝術、烹飪、生活方式方面的書。再由此去延伸,比如我們在書裡看到有很棒的傢俱、設計小品,或者是一些雜貨類的也好,包括我很喜歡的古董傢俱,我們就把它加進來,讓它看起來覺得蠻豐富的。除了有書,可能一轉頭,會看到一些很棒的小物件,那種感覺很好。

B:好樣在未來還會有什麼樣的計畫嗎?

G:我們一直都有很多計畫,目前有兩個想法正在進行:一是找一個比較像Loft的空間,希望做一個圖書和餐飲結合的方式,像個可以吃飯的圖書館;另外就是想做一個bakery跟食材結合的店,其實臺北現在很方便,買什麼幾乎都有,可是要找到那些經過挑選過的東西,就需要花一點時間,我們可能會想要去做這方面的東西。

其實我最近比較開心的一件事,是在曼谷的Vanilla Garden看到了我們想做的那個圖書館加餐廳的計畫。它跟我們一樣,也是在一個庭院裡,有書店、餐廳、禮品店,都是這個Vanilla的,它在曼谷很多地方都有分店,賣餐飲加他們自己的商品,跟我們的想法有很多接近的地方,也啟發了我更有想法地做下去。

B:這一帶好像沒有看到Loft的建築形態,這樣會不會因此而離開忠孝東路呢?

G:我還是希望在這條巷子做,這是一個堅持。我希望在這條巷子裡可以集合各種可能性的Life Style的東西。不管是吃的還是住的,食衣住行,都是可以把美學的東西放進去,在每一個角落裡呈現。這條街很有趣啊,10年前我們在做第一家店的時候,這條街其實很安靜,沒什麼店家,這幾年來我們一直守在這裡,慢慢就有很多Trendy的品牌進來,像Vivienne WestwoodUndercoverPORTER等等,這條街其實現在還是蠻安靜的,只是越來越有趣了。不過可能現在會有一些想法,就是怕都更(注:都市更新),因為我自己特別喜歡這種老房子,喜歡這些舊公寓,就怕可能再過幾年遇到拆遷的問題。我只是比較擔心這個。

@Source from: 外灘畫報2010-11-18 總第 413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