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2008

當代藝流》張大千 胸中千壑「潑」將來@Art

《谿橋曉色》圖/長流畫廊提供
《墨荷》圖/長流畫廊提供
《敦煌莫高窟佛像》圖/長流畫廊提供

在拍賣市場,一講潑墨,直覺就是講張大千的作品,不做第二人想。潑墨是水墨畫的一種手法,為張大千所創的,在此之前,不曾見過潑墨畫,也沒有這種手法的描述,倒是有過「潑墨」這個辭,唐朝流行大筆,有幅畫叫《潑墨仙人》,但是這幅畫不是潑墨畫。潑墨…喚出大山水
孫雲生、謝忠良等都曾以張大千弟子名義開過畫展,有的畫作很像張大千的作品,不過,當代講創新,市場對於相仿的作品評價不高。弟子必須走出自己的路,青出於藍,否則只能被壓在大師盛名之下喘氣。
話說回來,做潑墨畫真的不容易。單是潑,是不成型的,收拾的功夫很重要,張大千有這種收拾的功夫。油畫中也有用潑的,叫「滴畫」,滴畫在西方拍賣市場的成績也挺好。
潑墨是分好幾層、好幾次去經營它的變化,先潑淡墨、再潑濃墨,有的地方再潑石青,經營水色,有的地方潑石綠,變出山林。接下來,就要把這潑出來的「偶然」變成大自然。
山峰是潑出來的,那山腳得收拾出來,靠畫筆把山腳長出來,還能銜接山和水。整個畫面需收拾的地方很多:要不要長些水草?填上石頭?水中的船怎麼走?畫中人如何呼應這山水?山上要不要點上紅葉?山路如何從雲端下露出來?要不要經營雲霧瀰漫的感覺,讓房子只露出屋頂、其他部位躲在雲霧裏?
潑墨多用在營造大山、大水,張大千走過千山萬水,一看潑墨的形狀,很容易呼喚出類似的山水記憶,賦予潑墨合適的角色,一般人恐怕呼喚不出什麼;還有,張大千的工筆非常棒,可以將物體畫得非常細膩,讓潑墨畫形成具像與抽象的結合。一般人經營潑墨畫,失敗機率是很高的。
有人以「抽象的水墨畫」來形容張大千的潑墨。西方人未必能欣賞東方的水墨畫,卻相當喜愛張大千的作品,全世界各大美術館多有典藏。的確,張大千的潑墨山水鉅作氣勢磅礡,猶勝前人,而且具現代感。20世紀的台灣畫家中,論起國際地位,張大千排第一。張大千成名得很早,他繪畫50年,輝煌50年。潑墨是60歲以後才創出,在此之前,他的工寫早已聲名大噪,工是工筆,也就是細筆,敦煌石窟作品臨摹和仕女圖是大家熟知的;寫是寫意,是大筆,很多人愛極了張大千的荷花。
張大千家境富裕,自小習畫,是個天才,17歲時,仿石濤、八大,可以騙得了人,31歲就擔任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幹事委員,當評審。這麼年輕就享有盛名,張大千卻不孤傲,三教九流的朋友都交,豪氣萬千。
豪氣…天才不孤傲
他和黃君璧、溥心畬被稱為渡海三家,三大水墨名家之中,張大千最廣受歡迎。不但求畫的人總有所獲,他也常送畫給人,甚至對很熟的朋友,還會主動問:「不要我的畫嗎?」故宮典藏張大千的畫有七、八十張,歷史博物館也有,不少是張大千送的。
有一次,張大千去裱畫店,店中只有一個十幾歲的小男孩,張大千當場送他畫,還在畫上題字,稱那小男孩為小兄,按年歲,張大千足以當「小兄」的爺爺。
張大千對待俗世確實不同於凡人,他年輕的時候當過和尚,後被家人尋回,和尚只當了100天,但法號倒是跟了他一輩子,「大千」就是他的法號,還俗後以號為名。
張大千的潑墨很難被超越,曾有不少人模仿,但總缺了那份「靈氣」。畫如其人,我想那「靈氣」是學不來的。
(作者是長流畫廊董事長)
@Source: 2008/10/08 經濟日報 ╱黃承志
http://udn.com/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