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在談「樂活」(LOHAS,Lifestyl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但是所謂的樂活,到底是怎麼樣的概念?
「樂活」一詞,最早是於1998年,由美國社會學家雷‧保羅(Paul Ray)在《文化創造:5000萬人如何改變世界》一書中所提出。他形容所謂的樂活族,是進行消費決策時,首重家人和自己的健康,以及對環境的責任。最早將樂活概念引進日本的,是現任「樂活商機聯盟」(LOHAS Business Alliance)的代表大和田順子,在其著作《樂活商機》中提到,樂活風,應該是重視自然與環境,同時兼具流行時髦的生活型態。
依據日本環境顧問公司「E-Square」與美國調查機構「自然消費市場研究中心」(NMI),於2005年所進行的「日美合作樂活消費者調查」顯示,日本約有29%的人口屬於樂活族,反觀樂活發源地美國,則僅有23%被歸屬於樂活一族。
九○年代末期由美國掀起的樂活風潮,卻在日本這片土壤上生根,為什麼?
東京近郊,匯聚樂活能量
身為日本樂活概念的引進者,大和田順子認為樂活的概念因為和日本文化中「將人視為自然一部分」的觀念相似,所以能很快被日本人採納接受,並運用在發展新型態的商業模式和生活型態。
日本哪個城市最「樂活」?在日本所有的居住區域中,東京近郊,面積等同於中正紀念堂的「自由之丘」地區,往往被視為樂活商業的代表地區。自由之丘到底有什麼樣的魔力?又樂活在哪裡?
九 ○年代末,崇尚自然素材與環保概念的日式風格雜貨店,開始在自由之丘立業。新穎的產業思潮,讓這個城鎮的居民更珍惜自己居住的土地,許多由當地住民發起的環保措施都是一時創舉。「自由之丘,一直是日本人心目中最想居住的鄉鎮第一名。」自由之丘商店街振興組合編輯長,同時也是自由之丘住民的西村康樹說。
東京急鐵(地下鐵)的自由之丘站,每日有10萬人次進出,每逢秋天,自由之丘商店街舉辦年度最盛大的祭典,「女神祭」時,甚至能吸引50萬人湧進。
自由之丘是個帶點歐洲時髦、優雅風情的住商混合區,許多高級住宅座落其中,巷子裡的商圈更開設不少個性精品商店,尤其以甜點天堂著稱。直徑不過500公尺見方的商圈裡,就有1500家商店,時髦的甜點酒吧餐廳200家,近百家的生活雜貨商店,時裝飾品商店約150家,還有100家美容SPA。
由自由之丘商店街振興組合所出版的《自由之丘導覽書》,發行已有50周年,銷售量平均可達10萬冊。自由之丘儼然就是日本樂活產業密度最高的地區。
環境先趨,文人帶進思潮
自由之丘原名「日襖村」,1920年代時,還不過是個70至80個農戶聚集的小村落,卻因為教育家手塚岸衛和日本現代舞大師石井漠的進駐,有了新的風貌。1928年,旅外歸國的教育家手塚岸衛,景仰西式教育的自由學風,因此興建了「自由?丘學園小學校」;舞踊詩人石井漠則在此創設「自由?丘舞蹈研究所」,為這片土地植下自由風氣的種子。
這般生活樣態吸引文人騷客和名人進駐,包括知名作家三島由紀夫和棒球名人王貞治,都是自由之丘的居民,這個小村落搖身一變,成了日本最能接受新思潮的地區。
「自由之丘幾乎成了每個時代中,東京時尚生活的縮影。」西村康樹說,自由之丘的住民,對新的生活型態格外敏感,舉凡當時最盛行的娛樂或服務,都在自由之丘找得到。昭和時代,時興電影院這項時髦的娛樂,在小小的自由之丘商店圈上,就有6家電影院,近幾年樂活風氣的思潮,也跟著名人的腳步吹進了自由之丘。
守護土地,自製專用垃圾袋
不只商圈的各式樂活小店吸引人,自由之丘代代傳承的信念,就是樂活風的基本哲學。「樂活是體念自己和土地之間的關係,珍惜擁有的一切所衍生的生活型態。」大和田順子解釋。這項核心價值,在自由之丘上被落實得格外徹底。
1932年,在當地住民的強力爭取下,自由之丘得以正名,由居民集體意識爭取而來的地名,也顯現出當地住民守護這片土地的心思。
為了守護自己的家園,自由之丘的住民執行了一連串史無前例的措施,成為示範鄉鎮。13年前,東京都清潔隊只在白天收垃圾,商店街晚上才清出的垃圾堆置在街道上,常被覓食的烏鴉翻咬,弄髒環境,因此自由之丘商店街振興組合向東京都環境部請命,希望更改收垃圾的時間,卻遭到官方拒絕。
於是,他們想出了一套解決方法。他們自行印製自由之丘專用垃圾袋,販售給店家,所獲得的收入聘請民間清潔業者,在晚間到自由之丘進行清潔工作;現在,在自由之丘可見到專屬垃圾袋的自動販賣機。
保護環境,生質燃油巴士上路
除了專屬垃圾袋的措施外,自由之丘的住民,更是環保意識的先驅。全球油價走高,生質燃油的概念在近幾年格外受到矚目,但是,自由之丘早在1995年,就開始研究,將商店街蒐集而來的廢棄食用油回收再生,做為社區巡迴巴士「感謝自然號」(???????????,Thanks Nature Bus)的燃料油。
這項措施遠比他們想像的困難。當時是離車站較遠的保齡球館與商店想要吸引客人,提議推出免費的接駁巴士,但是當地的住民擔心,往返頻繁的巴士排放廢氣,會對居住環境造成污染;於是經過多次會議協商,在降低污染的前提之下,由當地企業與居民贊助籌建食用油回收系統,再製作為接駁巴士的燃料,如此一來不但降低空氣污染,也解決食用油的廢棄回收等問題。
3年後,感謝自然號正式上路,但是卻遲遲無法得到交通許可執照。原來巴士的運行需要由巴士經營證照的公司登記才能開放路權,這種社區接駁巴士無經營者擔保,無前例可尋,因此主管機關無法核發證照,遲遲無法上路。
「無前例可循不是理由。」西村康樹說,自由之丘的住民不接受這種理由,因此,在立意良善的認知下,當地居民決定規避經營的認證,避開路線經營,將站牌設在社區外圍,不與營業巴士路線重疊。雖然這項創意活動沒有得到官方的認可,但是卻屢受重視,先後奪得「省能源活動獎」以及「地區實踐活動優秀獎」的獎勵,成為許多城鎮先後效法的措施。
時髦的外觀與甜點的天堂只是自由之丘的表象,住民由內而外真正關懷自身的環境,珍惜周遭而做的努力,才是這座城鎮最深刻吸引人的地方。為了爭取更好的生活,80年前,石井漠和手塚岸衛,選擇在此種下的自由種子,終於依著住民的代代傳承而茁壯,凝聚人民守護家園的共同意志。「不愛護環境的商家,我們會拒絕消費,讓他消失。」西村康樹說,維護一個讓人人能樂在生活的環境,是自由之丘所有住民的心願。想要體會日式樂活風格嗎?到自由之丘親自走一遭,你會感受到更多。
@Source: 30雜誌
2008-10-08記者:撰文=江佩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