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2008

老酒廠再造 走自己的路@Culture

圖/建啤產業工會提供

今天人車喧囂的市民大道,昔日是通往松山的縱貫鐵路,從淡水河岸起,途經台灣總都府鐵道部、台北火車站、華山藝文園區、建國啤酒廠、松山菸廠和台北機廠,沿線每一步都是工業地景遺跡。

「建國啤酒廠不是獨立存在,要思考它在都市軸線上的角色。」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主任秘書林崇傑在建國啤酒廠90周年研討會上表示,全世界有太多酒廠再造的案例,台北市也有許多創意園區在競合,建啤必須找到一條自己的發展方向。

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歷史資產審議委員會召集人、同時擔任文建會首席顧問的東京大學教授西村幸夫眼中,建啤無人能取代的特色,就是依然運轉的老工廠、傳統生產線、一群熟練的專業技術員,以及新鮮好喝的啤酒。

「老員工有技術背景,聽他們導覽的感覺就是不一樣。」他期待更多專家學者參與,尋找一套完整的保留模式,尤其仍然運轉的生產線,要如何和其餘的閒置空間「並行發展」,將是關鍵。

西村幸夫認為,台北大規模的產業地景很多,閒置空間的再利用,也可以有很多種模式。他舉例,前身為「台北酒廠」的華山藝文特區,朝著古蹟再利用發展,但是和昔日酒廠的角色脫勾了;建國啤酒廠若能保留原本(製酒)用途、同步推動古蹟再利用,格外意義深遠。

建國啤酒廠和周邊環境的關係,也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橫檳市立大學副教授鈴木伸治強調,文化保存不是保存單一建築物,必須把相連的區域、居民都拉進來,作綜合性的保存。他建議建啤,別等全部計畫完才改造,應該要從現在就開始,不斷舉辦短期活動,持續激發創意。

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資源管理委員、現任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的龍炳頤也提醒,城市文化創意的新趨勢,不再是保存單一建築,而要結合一整片區 域,吸引觀光人潮多停留一天,因此,傳遞在地的感覺很重要(a sense of place),每個城市都要找到自己的故事。


@Source: 2008/10/03 經濟日報 ╱陳珮馨 http://udn.com/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