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3.2011

平價當道 , 日本人變了!@Trend

作者:謝明玲
 
曾經是名牌精品一級戰場,但日本人現在可不這樣花錢了,
吉野家的「牛鍋丼」悄悄說出了改變的祕密。
牛丼飯,日本平民美食的代表。從去年底起卻屢屢躍上新聞焦點。
有四十四年歷史的老店松屋,去年十二月,率先將牛丼價格由三百八十日圓降為三百二十圓。第一大的吉野家跟進,馬上把原價三百三十日圓降到兩百八十日圓。牛丼飯成為通貨緊縮的象徵,牛丼飯亡國論竟然成為一種理論。

「好過族」來了

從一九九○年開始,日本經濟陷入長期不景氣,失落了二十年。景氣不佳,終身雇用制崩解、裁員、派遣人員盛行,讓日本人陷入更大的焦慮。影響所及,造 成消費行為的改變,麥肯錫的報告指出,社會中新興、從未經歷過泡沫經濟的年輕一輩,對於職場和消費傾向悲觀,成為得過且過的「好過族」。 過去日本消費者,肯為品質和便利性付錢,但現在他們湧入折扣商店和網路購物,購買大包裝的便宜商品。人們更少出門,甚至自己帶便當。麥肯錫稱日本的消費, 已經進入了新常態(new normal)。

三大新興消費現象

改變中的日本消費者,有著和以往追隨名牌、願意付高價追求品質的行為,不同的訴求和模式。

1、「物美價合理」至上
日本消費者更要求物超所值。平價而能維持相對品質和機能的公司,就是新興的勝利者。
「日本現在不便宜,大概就賣不好,」日本宜得利家居社長似鳥昭雄說,「即使是便宜,也要維持品質跟機能;也要創造便利、有嶄新機能的商品。」
宜得利以「徹底追求價格與機能」為口號,以二分之一的價錢販售國內同類商品:同時不忘開發貼近顧客的產品,如能自動調整的可躺式沙發,冬天夏天都能用的兩層式棉被等,使得宜得利不畏經濟苦寒,這幾年不論銷售額和經常利益都持續上升。

2 、交換經濟興起,「喜歡不一定要擁有」
過去日本是名牌精品的一級戰場,是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市場。然而,二○○八年世界最大精品集團路易威登集團卻宣布,取消二○一○年秋天在東京銀座開設世界最大旗艦店的計劃,原因就是這幾年日本精品消費的不振。
取而代之的,是為滿足狠不下心消費名牌,又想體驗與享受名牌的名牌出租店。
由神奈川縣相模原市起家、二手書店Bookoff的成功,除了環保風氣,也象徵不景氣使得日本人改變「擁有」的心態。
這家在失落的二十年間成長的二手商店,在日本已有逼近一千家分店,甚至將觸角延伸到其他用品的回收。消費者能在這兒換到一點錢,也能以相對低的價格 購得物品。不只是書、CD、DVD、電玩等,還包括嬰兒用品、服飾、甚至是高爾夫球具等,Bookoff要打造「再利用」的事業王國。

3 、更彈性的消費
消費者變得更加彈性,對於怎樣情況該做怎樣的消費,變得更精明,給自己更多選擇。
舉例來說,牛丼飯戰爭,吉野家開始時雖未跟進,但日本吉野家廣報部長木津治彥坦承,這場戰爭讓他們,「認識了需要三百日圓以下商品的客人」。
今年春天,吉野家針對這個新客群著手研究新商品,秋天正式推出了兩百八十圓的「牛鍋丼」。
牛鍋丼為吉野家增加了四○%的客人。木津表示,其實這群人並不是每天都來吃兩百八十圓的餐點,中間也可能間雜昂貴的消費,某些層面也追求好的商品,但失落十年,讓消費者「依情況精打細算」的狀況更加明顯。

精品廣告/香奈兒 黑色貓女賣性感@Fashion

香奈兒廣告搶搭電影熱朝,以「貓女」詮釋黑色時尚。圖/CHANEL提供 

2011/09/23 記者陶福媛  

秋冬精品廣告精銳盡出,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則是看門道。印刷精美的精品廣告,背後到底藏著那些商業行銷的目的?有那些暗喻?又有那些不可告人的玄機呢?

賣性感 

香奈兒黑色貓女 追逐狂野

安海瑟薇最近在電影「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中扮演貓女,勢必帶起時尚圈的「貓女」風潮,果然香奈兒搶先開出時尚第一砲,詮釋「貓女」的黑色時尚。
香奈兒秋冬廣告邀請前法國VOGUE總編輯Carine Roitfeld負責造型,拉格斐掌鏡,以幽默手法詮釋香奈兒的時尚優雅,因為每個女人的內心都想成為「貓女」,性感、獨立自主,潑辣中又帶有一點溫柔,渾身散發魅力。
香奈兒女郎Freja Beha Erichsen在廣告中化身貓女,在路旁的人像拍照亭換裝,以一身黑色勁裝詮釋黑色時尚,拍照亭出現「照片4分鐘後洗出」的字樣,不禁讓人聯想貓女在拍照亭內更衣換裝的香豔畫面,令人莞爾。

從UNIQLO 看日本新一代價值觀@Fashion

日本平價服飾UNIQLO在全球攻城掠地。圖為台北市東區的UNIQLO明曜百貨店。記者吳曉涵/攝影 

2011/09/22 記者陳宛茜
日本平價服飾UNIQLO在全球攻城掠地,背後其實隱藏了日本新一代的價值觀。日本作家茂呂美耶在新書「乙男蟻女」中指出,泡沫經濟後日本出現「嫌消費世代」。這群不滿卅歲的年輕人,不買奢侈品、不出國旅遊、不當房奴,形成對消費行為極端消極的世代。

日本是一個喜歡將事物分類的民族,每年都會有形容某個族群、現象的流行語出現。台日混血的日本作家茂呂美耶最近出版新書「乙男蟻女」,介紹日本一百 零六個世代標籤;從七十歲以上的「太陽族」(指在二戰中度過童年的人)到廿多歲的「蟻女」(指身材像螞蟻般嬌小的女子),從中窺探日本社會的變化。

拒奢侈、不出國 日出現「嫌消費世代」 

茂呂美耶指出,上世紀的日本年輕人身上貼滿Prada、LV等商標;但在新世紀的年輕人眼中,這些名牌成為土氣的代名詞。

去年日本出現新興名詞「嫌消費世代」。這群一九八一年後出生的年輕人,入社會時正逢就職冰河期,成為「窮忙族」,對金錢缺乏安全感。加上環保意識抬頭,他們對消費興趣缺缺,運動寧願選擇「零圓運動」或「夜運」(不花錢在夜晚進行的運動),也不肯上健身房。
前幾年大紅的日劇「螢之光」是「嫌消費世代」的代表。當女主角雨宮螢說出心中憧憬的約會方案:上高級餐廳吃飯、到可看夜景的酒吧喝酒,引起眾人訕笑:「這是那個時代的約會?」
茂呂美耶說,屬於「嫌消費世代」的典型約會是「超商約會」─不花錢的簡樸約會:包括到電腦展玩免費電玩、參觀門票便宜的公共美術館,吃便宜牛丼屋。

「嫌消費世代」還發展出「鐵子(鐵道迷女子)」、「歷女(喜歡閱讀歷史書並前往日本各地史蹟旅遊的女子)」,她們捨棄國外旅遊,把旅行視為了解日本歷史文化的方法。

從「三高」、「三低」到「三手」

這個世代的擇偶條件也隨金錢觀而改變。茂呂美耶指出,一九九○年代日本主流女性的擇偶條件是「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個子;泡沫經濟崩潰後,「三高」轉變成「三低」:低姿態(放棄大男人主義)、低依存(不把家事推給女方)、低風險(有份正當且安定的工作)。
去年,日本雜誌公布的女性擇偶條件又從「三低」演變為「三手」:幫手、互相拉手、牽手。兩性形成「平等互惠」的「牽手」關係。

9.15.2011

體驗臺北 不可錯過的伴手禮@Travel




文/廖雅琴;攝影/王能佑

出門旅遊,總免不了帶些伴手禮回來給親朋好友,除了滿足小朋友的期望並分享自己旅途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更是記憶一個城市的美好方式。臺北是國際都會型都市,吸引世界各地的旅人造訪遊玩,來臺北的旅客人數也日益增加。

問到臺北最令人著迷的地方在哪裡?除了臺北101、故宮博物院等經典景點外,大多數旅客會異口同聲地說:「美食」、「夜市」,以及採購「伴手禮」。 由此可見,臺北不僅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眼中的「貪吃之都」,也是「好吃之都」,更與臺北市政府積極爭取臺北成為全球「美食之都」的願景不謀而 合。

臺北用美食和世界做朋友

近幾個月來,北市府陸續舉辦2011世界廚王臺北爭霸賽暨美食博覽會、臺北美食饗宴、臺北米其林小吃饗宴、臺北米食大賞等重量級活動,並透過重現北 投酒家菜、打造臺北儒家菜等創意發想,激發了市民與廚藝界對打造臺北成為美食之都的熱情。另並透過舉辦多元美食節慶活動,例如臺北國際牛肉麵節、臺北鳳梨 酥文化節、臺北滷肉飯節等,誘發品牌效應與創意元素,讓這些原本只是傳統小吃、傳統料理,找到新的生命,也擦亮了臺北製造的品牌。
臺北市長郝龍斌說,以前提到牛肉麵,總是聯想到「四川牛肉麵」,但去年到上海和新加坡,看到招牌寫著「臺北牛肉麵」那刻,感到非常欣慰。

以深受旅客歡迎的鳳梨酥來說,臺北市糕餅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張國榮指出,全臺整體鳳梨酥產值從原先一年不到30億元,到去年已上升到250億元,鳳 梨酥也變成了最知名的臺北伴手禮。但其實當初舉辦鳳梨酥節除了希望幫店家提升商機,最主要的目的是運用鳳梨酥來宣導「禁用反式脂肪」,因為反式脂肪雖然便 宜、容易取得,卻對人體健康有非常大的危害。結果無心插柳柳成蔭,鳳梨酥節不但讓糕餅業者的商機蒸蒸日上,鳳梨酥的口味日趨多元、一再推陳出新,而業者的 自律也貫徹了禁用反式脂肪的健康訴求,達到消費者、店家與政府的三贏局面。

鳳梨酥節讓旅客逐漸將「臺北伴手禮」與「鳳梨酥」畫上等號,說鳳梨酥是臺北的「城市名片」一點也不為過。臺北巿糕餅公會曾公布「大陸觀光客臺北市伴 手禮意見調查」,結果指出,鳳梨酥為大陸觀光客親友指定購買的首選伴手禮。而臺北市共約有500家餅鋪販售鳳梨酥,在全臺鳳梨酥250億元產值中,光是臺 北市每年即可創造54億元產值。

精選四大伴手禮 送到心坎裡 

 北市府商業處也透過網路票選選出臺北市四大伴手禮,除了好吃、攜帶又方便的鳳梨酥外,還有本地的精緻茶葉、薄如紙片且入口即化的肉乾,以及用傳統手藝製成 的綠豆椪。另外,網路票選結果也公布臺北市「三項必吃美食」,包括牛肉麵、滷味和小籠包,以及「四項推薦體驗」,分別為夜市、臺北101、故宮博物院及腳 底按摩,相信來臺北旅遊的觀光客嘗試後,永難忘懷。

來臺北旅遊,不只是味蕾上的滿足,最能感受到這個城市風味的最佳伴手禮,其實是臺北人的文明素質。臺北人的彬彬有禮、熱情親切,展現在臺北人對公共秩序的 尊重,如捷運、公車的讓座和排隊文化,以及濃得化不開的人情味,這些屬於臺北的文明進步、溫暖友善,不但是臺北這座城市最重要的無形資產,更是最值得與世 界各地朋友分享的「伴手禮」。
@Source: 八月號 2011/09/08

李明道×胡朝聖×陳俊良×姚政仲 邀你暢遊2011臺北世界設計大展@Gallery

文/林虹伶;攝影/王能佑

2011臺北世界設計大展即將在9月30日至10月30日登場,這場設計盛宴集結國內外頂尖策展人、設計師及藝術家,每位參展人都有自己的主張要與 觀眾分享,而「策展人」就是設計主題,把不同的設計作品集合起來,有系統、有概念地與社會大眾對話的重要推手。本期《臺北畫刊》特別專訪四位策展人,帶你 瞭解關於設計大展的點點滴滴,搶先一窺四項展覽的箇中奧妙!

「平面設計正處在潮間代。」--李明道 

如果去年的元宵燈會那在夜間照明下變成大型花燈的臺北市政大樓讓你讚歎連連,或者曾在行經捷運中山站線型公園時,看到公共藝術音響機器人 BIGPOW的逗趣模樣,忍不住嘴角上揚,那你一定不能不知道它們的設計師--李明道。李明道是本次世界設計大展中「國際平面設計展」的策展人,也是可愛 的大展吉祥物「Master D」的發想人。「潮間代」這個主題是他在國外海邊度假時得到的靈感,他說,在海浪的潮起潮落中,他想到我們正處在一個不穩定也不能被定義的年代,平面設計 面對的時代已不同於以往,沒有穩定的環境與持續的狀態,卻有繼續演化的可能性與生命力,由於處在這種類似生命交疊、陸海交界的時代,所以他借用「潮間帶」 的名稱,取名為「潮間代」。
李明道規劃了「溫暖的真愛」、「暫時的天堂」、「魔力的連結」與「簡單的未來」,呈現當代平面設計師的思維。分別闡釋因為氣候的異常與天災,有些設 計師決定以溫暖的真愛為主題,創作撫慰人心的作品,有些則選擇製造暫時的天堂,讓大家逃到裡面去;社群網站的流行所掀起的應用革命,帶來了魔力的連結,影 響了平面設計的面貌,然而隨著數位工具的普及,雖然有設計師投入新介面的懷抱,但也有設計師選擇反璞歸真,回到舊有的創作形式,訴說著簡單的未來。

李明道透露,「溫暖的真愛」將會展出來自全球的平面設計師為日本祈福的logo,包括很有特色的素人創意也將納入其中,請大家拭目以待。他希望透過臺北世界設計大展,讓臺灣培養出自己的設計主流,歡迎大家一同參觀,感受平面設計師對這世界的觀察與愛。

「設計應該是要為人類帶來幸福。」--胡朝聖

研究當代藝術多年,負責策劃「設計交鋒展」和「國際工業設計展」的胡朝聖,很期待在本次大展中與不同領域相互交流,並凸顯設計師的社會責任與價值。
「我希望呈現設計師透過設計讓人們更幸福的社會責任,並且讓大家瞭解,藉由『設計』的『消費』,也可以解決別人的問題,只要人們互相關懷,並且愛護這個社會和土地,就有一起幸福的可能。」他說。
胡朝聖在設計交鋒展的主題「幸福所在」中,以「原初幸福」、「再次幸福」及「終極幸福」詮釋幸福的層次。原初幸福的主要觀點是「永續地球」,民眾可 以在其中體驗到自然、原色、本質的產品;再次幸福的主要觀點是「連結」,探討人與自然、社會及人之間的連結,以善念設計讓物品、材質或設計觀念本身有重新 利用的機會,或在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同時,還可為社會弱勢族群與第三世界的人們設想;「終極幸福」則以哲學的角度出發,讓大家重新思考「自己的幸福是什 麼?」
國際工業設計展的主題「進.化」則是以時間軸的方式分為「經典風格區」、「當代觀點區」及「未來詮釋區」。胡朝聖說,「進」代表人類文明就是一個前進的姿 態,充滿了能量與動感。「化」象徵揉合與融化的動狀態,如同全球化的世界下,異質文化交鋒的多元風貌。而「進.化」兩字即揭示從過去邁向未來,一個正在進 行的動詞ing。展覽將展出1900至1999年出現在國內外的經典設計,並探討當代設計趨勢,以及臺灣的強項產業與設計力等。
提到臺北具有藝術感的特色街區,胡朝聖最喜歡的就是捷運中山站、師大商圈、萬華和西門町。他說,因為策展認識了很多國際友人,也常帶著友人們穿梭於街道巷弄之間,讓大家認識臺灣,「我最喜歡跟朋友介紹臺北的巷弄,因為它們忠實呈現臺北人的生活景觀,是其他地方比不上的。」
胡朝聖希望大家觀展後,能夠瞭解各國的創意和技術,重新思考人與世界的關係及需要,畢竟接觸到未知的領域,不也是生活中令人驚喜的小確幸?!

「這是橫跨5個地區和5個世代的夢幻組合。」 --陳俊良

融合了書法與空間、文創與平面設計的藝術對話,正是「亞洲文創跨界創作展」所要呈現的極致美學。
負責策劃本次展覽的陳俊良,作品向來以極簡著稱,但所邀請的陣容卻非常「豪華」,不僅請到香港設計中心首席顧問劉小康擔任國際策展人,還委由知名建 築師陳瑞憲規劃展場設計,開幕晚宴更請到知名作詞人方文山策劃;在藝術家方面,除了以董陽孜老師的書法作為靈魂主軸,臺灣獲獎無數的設計師林宏澤、游明 龍、蕭青陽……,以及來自日本、韓國、中國大陸、香港、澳門等地重量級的設計師,如永井一正、勝井三雄、安尚秀……等人都一同參與,橫跨5個地區與世代的 夢幻組合,讓陳俊良為了展覽鞠躬盡瘁也甘願。
為了展覽,他可以遠赴日本向設計師親手獻上昂貴的邀請卡;就算南北奔波,在客戶面前彎腰尋求贊助也無怨無悔,「募款是這次策展中比較困難的部分,但在這過程中也非常感動,有的人主動加碼,有的人即使分期付款也要贊助,大家的熱情讓我很感恩。」陳俊良說。
本次展覽將呈現240張由40位設計師依照董陽孜老師的書法所設計的海報,現場並展示及販售潮T及文創精品,內容相當豐富多元。雖然「書法」在一般 人眼中是具有東方文化色彩的藝術,但陳俊良強調,「東方文化」其實是站在西方人的角度看自己,應該用「亞洲文化」來形容才是正確的,「我們應該要找到自己 文化的自覺性與詮釋權。」
陳俊良表示,他喜歡深入貼近生活層面的地方,如傳統市場、花市和夜市,這些親切又真實的面貌往往是文化的根源,也是他創意的來源。另外,他也俏皮地 說,希望所有參觀2011臺北世界設計大展的人,都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把沒有美感的DNA都丟掉!」與大家一起領略設計之美。

「我們要定義出臺灣的設計風格。」--姚政仲

「設計」的發揮空間可以小至一個字、一幅畫、一張椅子,大到一個空間、一棟建築和一座城市,不同領域的設計師透過不同的設計讓大眾知道他們的觀點, 而身為「國際室內設計展」的策展人姚政仲,則希望讓來自國內外的室內設計師發揮實力,展現臺灣在世界文明匯流影響下的當代室內設計面貌。
姚政仲認為,因為特殊的經貿地理位置,臺灣一直深受東西文明的影響,因此,在這場國際級的大展中,他想要以「世界臺灣」為主題,探討臺灣與世界的關係,推廣臺灣開放、創新、變革的現代形象,為特有的臺灣生活面貌建立世界性的價值。
為了呈現臺灣在多元文化匯流下的設計面貌,姚政仲邀請了10位臺灣設計師與10位國際設計師一同參展,在他們的作品演繹下,民眾都可以從中領略當代 經典與前瞻設計的理念。姚政仲強調,這次展覽將以設計圖稿、影音圖像、空間裝置等展出方式,呈現跨世代的設計觀念、跨文化的設計創作、跨領域的設計專業及 跨洲際的設計風格,內容包含餐飲、旅遊、表演、展示、藝文、時尚、休閒、工作、居住等空間類型,將具體展現生活與設計結合的時代設計趨勢。
身為室內設計師,姚政仲特別推薦臺北市的中山北路、永康街和信義計畫區,他喜歡中山北路從早期到現代的時空軌跡、永康街濃郁的人文氣息,以及信義計畫區的國際都會感,在在呈現臺北市多元繽紛的生活與設計風格。
而當大家漫步街頭細心領略臺灣的文化涵養後,一定也能重新看待自己的土地,姚政仲說:「我希望透過這個展覽,可以為臺灣的設計風格建立世界性的定位,讓大家看過展覽後,都能更認識臺灣的美好!」

▲2011臺北世界設計大展
展期:9/30~10/3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9/30~10/30)
南港展覽館4樓(10/22~10/30)
世貿展覽1館(10/22~10/30)
電話:2745-8199
網址:www.2011designexpo.com.tw

@Source: 《臺北畫刊》八月號第523期

低調亦奢華 探訪蘇州吳宮泛太平洋酒店@Travel


最蘇州的風情元素,最具江南水鄉的風韻,在蘇州吳宮泛太平洋酒店完美匯萃和精彩呈現。透過總經理陸博倫的眼睛,仔細觀看這座頗負盛名的豪華酒店。
  
          小橋、流水是蘇州城市的靈魂。將這座城市的精髓濃縮昇華並完美寫照的當屬蘇州吳宮泛太平洋酒店。打開它城牆一樣古典精美的外門,一種別有洞天、 大隱于市的寧靜典雅之氣迎面展開:蜿蜒曲折的水系,高雅別致的園林,別具匠心的雕花飛簷,古色古香的亭臺樓閣,這些最蘇州的風情元素,最具江南水鄉的 風韻,在此完美匯萃和精彩呈現。在吳儂軟語中感知江南美意,在小橋流水中體驗曲徑通幽,在粉牆黛瓦中的探古攬勝,塵囂仿佛被過濾隔離了,時間也仿佛慢了下 來,我終於心領神會了這個不是靠大取勝,不是靠豪華著稱的酒店在更名一年多的時間裡所獲得的眾多褒獎:世界不動產聯盟(FIABCI)年度評選榮獲世界 最佳房地產獎-酒店類第一名、《私家地理》雜誌“2010年中國百佳酒店2010中國酒店星光獎榮登中國十佳旅遊度假酒店、第七屆中國酒店金枕 頭獎摘取“2010年度中國十大最受歡迎度假酒店

  不同於其他酒店集團近年來的擴張趨勢和發展規模,泛太平洋走的是少而精的路線,更注重品牌定位的精准和獨特性,是全球為數不多的獨立酒店集團之 一。蘇州吳宮泛太平洋酒店原來的酒店管理集團已深入人心,這也是蘇州的第一家五星酒店,品牌的改建對泛太平洋和當地市場來說都是一種考驗。慶倖的是酒店正 式更名後整體市場接納度都很好,這個令人滿意的結果也是對泛太平洋集團的一種肯定。在最近的集團全球領導人會議中,CEO德利殷先生發佈了泛太平洋集團在 中國的發展計畫,寧波被選定為中國第三家泛太平洋酒店的駐址,在這樣一個市場競爭激烈的沿海城市,我們也很期待未來這家泛太平洋酒店會通過怎樣的獨特定位 在眾多五星酒店中脫穎而出。泛太平洋在中國廈門和蘇州的兩家酒店,憑藉豪華的住宿環境、優良的設施和優質的服務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讚譽。人性化服務則是 泛太平洋品牌的一貫標誌,其理念精粹蘊藏在其文化傳統中——精緻細膩、典雅服務和無微不至。泛太平洋品牌今年更進行了一系列品牌形象的更新,力圖在泛太平 洋酒店通過有特色的服務帶給客人們一種代表了太平洋沿岸地區美好恬靜生活的入住體驗。太平洋由北至南的地區擁有各自不同的地形,文化和氣候,同時又互相緊 密聯繫,每個地區都通過陽光,空間,傳統與現代的相互影響而給帶給人一種太平洋地區獨有的感受。

  泛太平洋集團正是要通過旗下每一間不同的酒店及度假村將這種豐富的感受帶給自己的客人,這種體驗被集團稱為太平洋的觸碰”(Pacific Touch ) 蘇州吳宮泛太平洋酒店在這一點上就是通過酒店獨特的園林環境和親和的服務帶給客人平和,寧靜,在鳥語花香間與自然渾然一體的體驗。酒店雖然地處市中心的喧 鬧地段,卻在門後自有一番世外桃源,是真正追求低調的奢華的城市度假村。與這座酒店一起卓而不凡、美譽齊名的還有它的領軍人物——總經理陸博倫先生。 這個有著30年豐富的酒店業經驗,先後參與五家酒店開業,管理足跡橫跨4大洲13個國家的高級職業經理人,來中國時間不長就先後榮獲星光獎十佳外國經 中國酒店業最佳總經理等桂冠。在不同國家頂級酒店任職高管的經歷和閱歷,將他歷練成為一個有高度創造力,不斷追求機遇與挑戰的領軍人物。同時身 為一個美食家,他喜歡體驗世界各地的美食美酒並與客人們分享這些經歷,喜歡探索能為客人提供更豐富更有趣的休閒體驗並從中獲得巨大的滿足感。他把這些精神 理念完美地運用到了蘇州吳宮泛太平洋酒店。

  在美侖美奐的餐廳打造極致的就餐體驗,酒店擁有三間風格迥異的餐廳,從特色本幫菜到西式料理,從粵菜到義大利海鮮一應俱全。同時,酒店配備的三 間酒廊也是客人放鬆身心、社交聚會的理想場所。而24小時健身中心、室內外泳池以及聖葛儷理療館也是客人享受舒適愜意的輕鬆時刻、疏解身心疲憊與壓力的完 美選擇。海天樓主推粵菜、精美點心以及特色蘇幫菜,餐廳內特設貴賓包間,是商務宴請、親朋聚會的理想場所。萃英園西餐廳可一覽庭院景致,為您全天候提供零 點佳餚以及西式和亞洲自助餐等豐盛美食,菜式林林總總,豐儉由人。AVANTI義大利餐廳將傳統意式菜肴與新式烹飪完美結合,為客人呈上全新義大利美食體 驗。而最多可容納400人的龍蟠宴會廳適合於各種大型活動和會議,也是婚禮的理想場地;至於小規模的會議活動,在環秀軒和吳門、江村、寶帶、行春等會議室 能得到最妥帖的安排。

  讓每一位客人在蘇州吳宮泛太平洋酒店的住宿體驗成為難忘的美好回憶是陸博倫先生致力宣導的目標。酒店建築融匯了中國古典建築和蘇州園林的精華, 小橋、流水、亭台、樓閣,處處體現蘇式格調與優雅。行走其中,仿佛置身于明清園林之中,481間客房及會所設施沿著運河分組佈置在花園式庭院周圍,以八曲 橋原理一道一景的走道貫穿其中,不同高度的客房交錯分佈,演譯出變化多端、豐富多姿的層次美和重疊美。酒店另有包含99間客房的太平洋貴賓會所,會所的賓 客可以享受貼身管家服務和個性化入住體驗,免費延遲退房,並可享用免費的早餐,下午茶及傍晚雞尾酒歡樂時光。這裡每間客房都寬敞舒適,陽光充足又絕對私 密,高級套房更配備有豪華按摩浴缸和室外花園。

  見識廣博的陸博倫先生有自己獨特的經營理念,他認為酒店經營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而積極創新的生活態度能提供新的拓展市場的策 略,激發無限的創造力。蘇州吳宮泛太平洋酒店在2011年啟動一系列新專案:酒店大堂開設了新的溢香閣咖啡店及皓久薈葡萄酒俱樂部,皓久薈定期為 其會員和客人舉辦品酒晚宴,滿足酒店客人及本地會員學習葡萄酒品酒知識以及品嘗各地葡萄酒的需要。酒店在4月初引進了新加坡著名品牌聖葛儷理療,作為泛太 平洋酒店旗下的生活品牌,聖葛儷理療不僅僅是尊崇的享受,它所追求的是一整套建立在理療、健身、美容和養生上的生活方式。更讓人驚喜的是,聖葛儷首推養生 套房理念,賓客們可以選擇在太平洋貴賓會所的複式套房內接受理療。每間套房都配有一個別致私人小院,以及可欣賞院內景觀的按摩浴缸,為賓客們帶來健康理療 新體驗。新加坡特色SPA和蘇州園林的景致在這裡完美結合,身體與心靈的放鬆讓人回歸到最自然的狀態。

  酒店的成功經營除了完備的硬體設施,更重要的是員工的培養和管理。蘇州吳宮泛太平洋酒店更名以後保留了很大一部分的老員工,雖然管理集團有所變 更,但新的管理團隊始終重視這些老員工,因為他們是跟隨酒店一起成長的,更加熟悉酒店的環境、更加瞭解當地市場的習慣,因而能帶給顧客更加準確和舒適的服 務。一個能給員工帶來歸屬感的好酒店,也必然能給顧客帶來切實的安全感。

  我喜歡在這裡工作,因為這裡飛速發展的經濟為酒店提供了許多挑戰與機遇。我從未停止學習新知,最近我剛剛取得旅遊專業的碩士學位,這段研究經 曆更加豐富和加深了我對中國旅遊行業的理解。陸博倫先生業績斐然卻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令人欽佩,而他長期投身社會福利事業,熱衷於為弱勢群體捐款和為他 們創造工作機會的義舉更是令人肅然起敬,在他看來生活中很幸運的人應該不斷的幫助不幸的人。因此,除了個人在公益事業上的興趣,他帶領的蘇州吳宮泛太平洋 酒店也一直以回報社會的態度通過各種活動支持當地慈善事業。以仁慈之心踐行社會責任的擔當,以助人為樂彰顯企業家的情懷,是陸博倫先生獨特的個人魅力。
  游一番古典的歷史園林,品一杯酒店特製的咖啡……夢一般的畫面,詩一般的心境,神一般的愜意!怎一個美字了得!典雅大氣的蘇州泛太平洋酒店,被繁華商業區和歷史文化遺跡所環繞,它靜靜地等著有緣人的到來,盡享蘇州美景美食和私人後花園獨特的奢侈體驗。

@Source: http://www.sina.com.cn 20110908 08:07 《大酒店》

愛吃、懂吃、品味美食@Lifestyle

文/謝育貞;攝影/陳盈全;主講/周承俊老師

追求食尚新體驗

民以食為天!民生問題的食衣住行育樂,也以食為首!可見「食」對人們的生活有多重要,這也難怪,什麼民生問題只要跟吃的有關,都可以成為最新話題,包括近 幾年來的美食風潮,讓大家不只愛吃,更想學習如何懂吃,才能吃到美味又吃到健康,研究養生料理的周承俊老師,以現代人的料理新觀念來分享何謂「食尚」新體 驗。
稱台灣是美食王國一點都不為過!台灣原本傳統的小吃就相當富有特色,加上對於外來食物接受度高,讓整個飲食文化呈現多元發展,只要來到台灣,想吃到怎樣的 特色料理都可以找得到,不論東西南北各地風味,也都相當能夠接受並且融合,周承俊老師表示,這也是為什麼台灣人很重視吃,從飲食文化就可以看出台灣人豪 邁、好客與熱情的個性。
隨著時代改變,傳統口味的料理仍受到大部分民眾的喜愛,但愈來愈多的疾病、健康問題產生之下,大家會開始檢視到底「吃」了些什麼食物到肚子裡,這時生機飲 食、有機飲食、養生料理、藥膳料理等等講求健康至上的食材與烹煮方式開始受到重視,這也是在討論美食之際,不得不特別注意的新課題。 

飲食的重要觀念
 
很多人為了吃,不顧身體負擔程度而造成疾病纏身,甚至有人為了怕胖、怕生病,不吃肉、不吃油,但正確的飲食觀念應該是「適當、平衡、中庸」,且注重「少 油、少糖、少鹽、高纖」,周承俊老師更說明,特別是現在的食品添加物這麼多,或者不小心吃入農藥、化學藥劑等等,少量可能看不出身體變化,但累積下來卻無 法排出體外則會造成身體負擔,而這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於:挑選食材!如何挑選無毒、無病、無蟲的食材,才是吃到美食的關鍵所在,再者「多吃食物、少吃食品」 也是提供給現代人飲食的新觀念,如果只是在強調怎麼把吃進的毒素排出體外,那何不選擇好的食材,不要把這些毒素吃進肚內,來得更實際且不會本末倒置。 

色香味俱全的食尚感
 
除了健康、美味之外,現代人追求的飲食還多了「食尚」的要求,過去大家總是追求著吃到飽,沒這麼重視用餐環境與品質,但現在講求質感的時代來臨,要求食材 新鮮外,用餐環境是否漂亮、有氣氛,甚至整個裝潢的美感、餐點的擺盤、配色等等,都成了顧客們的檢視項目,這也延伸出很多想學習烹飪者的學習動機,從過去 的「做一手好菜」到現在是為了增加家庭生活情趣、增進親子互動活動、為了自己與家人健康著想等等的理由。
另外,中餐西化餐飲的新流行,過去中餐的擺盤常以蔬菜水果雕刻為主,不免讓人覺得過於浪費時間與食材,現在餐點擺盤大多以香草、生菜、新鮮水果等擺設,可以直接食用,又達到擺盤的裝飾效果。
周承俊老師也建議,想要更懂得「吃」的最高境界,可多進修營養學課程,瞭解食材屬性、產地、符合時令季節的食物等等,從最源頭的食材開始學習,才能根據當季食材烹調出最新鮮、最美味的料理。
 
@Source: 《新識力》2011.8月號

美學學習與發想激盪@Thinking

文/謝育貞;攝影/陳盈全;主講/廖淑靜SISI老師

從色彩去發覺生活的樂趣

生活中,什麼樣的變化最容易讓人有不一樣的感受?懂得生活美學,你就會發現,顏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要有不同的顏色感受,可以從美學的學習開始,美學藝術跟著流行時尚的腳步進行,懂得美學的美妙,也會讓人感受到流行的變化,有著一種走在時代尖端與頂尖生活的美麗感受。
根據社會學者的觀察,現代社會慢慢從理性變成感性,這也是為什麼有專家學者出書分析,未來需求的人才,不再是單單刻板的專業長才,而是需要加點柔和感性的 通才人士。專攻美學藝術的廖淑靜老師表示,年輕人的職業性向可以看出現代人想法觀念的改變,過去傳統印象的目標職業:士農工商,但現在很多美的、設計的、 時尚的、造型的等等工作都成了年輕人的工作夢想,似乎工作加上了「設計師」三個字彷彿與時尚劃上等號,廖淑靜老師更舉例:當服裝設計師吳季剛的作品,在美 國總統歐巴馬夫人蜜雪兒身上亮相時,「台灣之光」的光環除了加在他自己身上,也改變了時下年輕人對美學工作者的一種新詮釋。 

美學的生活層次與態度
 
廖淑靜老師分析表示:美學是一種生活態度,呈現優雅的生活品味;是一種內在思維,重新思考生活的意義;是一種感受層次,感受自我的生命層次。所以美學在不同領域孕育而生,如:設計美學、服裝美學、生活美學、品味美學、城市美學等等。
當然,美感是與生俱來的天分,但透過學習可以更瞭解到除了最基本的「感受」層面,再經由課程、媒體、書籍、展覽等學習薰陶,美的原理在學習者腦中內化,轉 變成各領域的專業,同樣的,也經過這樣的學習,可以讓生活變得更有美的成分,就像當我們在美術館欣賞名畫時,可能會選擇獨自欣賞,或與朋友分享討論,或者 是聆聽導覽等方式,藉由美的鑑賞過程:感受-解釋-分析-判斷-評價等階段,去瞭解藝術創作品帶給閱聽者不一樣的感受經驗,投射在生活中,也會發現這之中 的美妙之處。 

美學創意與顏色趨勢
 
藝術表達是一種對生命的呈現,創作是沒有對與錯的,也沒有一定的規矩、規範,只有適不適合,廖淑靜老師說,創作的過程是一種內心成長的轉化,作品代表著每 個人的學習歷程、心裡感受等,美學的創意在於每個人最忠於自己的表現,這也就是為什麼不同的創作者,會創作出屬於自己風格的作品。
生活中的美學創意也是一樣,包括個人風格、服裝搭配、化妝造型,甚至是家中擺設、餐飲擺盤等等,因為在不同的生活層面中,美學會轉化成各種不同形式,並且 跟生活緊密連結,廖淑靜老師說明,每個人對顏色的感受不同,對於用色搭配也會跟生活環境與個人背景息息相關,例如,印象中比較嚴謹生活的工程師,可能用色 上會選較為保守、低彩度的顏色使用。
而一般最常討論的顏色流行趨勢,廖淑靜老師也有一套個人見解,時尚流行的確會帶動顏色流行的趨勢風潮,但往往人們在選擇顏色時是靠第一眼的印象,再透過五 感去表達顏色的感受,就色彩學來說,顏色有正反面兩種意義,更為細分,明度、彩度的差異也有不同的意義感受,廖淑靜老師說,生活中,透過顏色的相互搭配, 才能讓更親近的去瞭解色彩在生命中的意義,也會讓生活更為豐富、快樂。

@Source : 《新識力》2011.8月號

詹偉雄 製造台灣美學熱潮@People

 又回頭!邊受訪還邊看球賽,詹偉雄一心二用仍條理分明的本事令人佩服。 記者陳立凱/攝影

 邏輯清楚的詹偉雄,分析起社會現象非但不沈重難懂,還不時令人拍案叫絕。 記者陳立凱/攝影

書牆上被倒置的時鐘,好似在解釋詹偉雄忘情於唸書,時間從來沒有什麼意義。 記者陳立凱/攝影

聯合報╱記者陳若齡/專題報導
在「生活風格」已能在書店自成一大主題專區,喊「設計美學」跟叫「正妹」、「帥哥」一樣通俗,2005年以一本「美學的經濟」 掀起設計美學熱潮的詹偉雄,再度從不同角度,解釋這聽來似不可思議但確實正在轉變的台灣美學發展樣貌…

或許,你也感覺到了,曾幾何時「gay」在台灣成為近乎正面肯定(positive)的字眼,代表有著高度創意的人;好餐廳愈開愈多,每年都有米其林主廚來台,而且一位難求;劈腿,則成了朋友間屢見不鮮的話題……
這些乍看只是各自發生的社會現象,在趨勢觀察家詹偉雄眼裡,竟與台灣個體化、美學生活的進步大有關係,而且決定性關鍵是「製造業從OEM轉向ODM」!


台灣曾經沒有生活風格
詹偉雄直言,台灣在21世紀前,沒有「生活風格」這件事,「所謂生活風格,是一個人對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想法和取向,甚至有自己的美學判斷系統,是高度主體性的自我選擇,活的是自我選擇的人生」。21世紀之前的台灣社會既沒有這樣的概念,也不鼓勵或嚮往這樣的生活。

「這個社會要從2000年開始,才對設計,對美、對活得不一樣的人開始注意,而這是全球化社會變遷下的結果。」

會分野得如此清楚,得從二次大戰後的台灣經濟社會狀況說起,當時社會要處理的是『擺脫貧窮』,那一代大部分都歷經顛沛流離,如何穩定生活、有積蓄才是重 點,為擺脫貧窮,社會經過各種摸索試誤,發現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製造業最適合。
於是,台灣在那個冷戰對峙的年代,成為各世界資本主義國家的製造工廠,整個社會把勞動力團結起來,進入集體化工作方式,將勞動力用來生產先進工業國家的消費品,國外買主交來設計圖,我們就在工廠裡按圖施做。

工廠是集體目標大於個人目標,在流水式生產線中,每一個人像螺絲釘,最後得到一個整體產出,如果一個小螺絲釘壞了,其他的就會跟著受害,所以每個人要犧牲 小我,完成大我。而工廠生產線上的工人往往不知道他做的是什麼東西,因為他做的只是成品一部份,即便是知道在做什麼東西,也不知道怎麼用,如那時台灣生產 耶誕節裝飾燈泡,但並不時興過耶誕節。

集體化年代凡事看規範
這種集體化年代,自我和工作成果間是冰冷、疏離的,做一件東西和這東西要怎麼用沒有關聯,那年代過得也往往不是自我選定的生活,而是社會已標定好的榜樣生 活,如買房子講三房兩廳、四房兩廳,有一個norm(標準、規範),人人都知道,多大年紀時就要買個三房兩廳,這是社會訂出的標準,自己對生活沒有什麼渴 望。

台灣的OEM體系是活在冷戰結構裡的,1989年時冷戰結束,蘇聯解散,中國和東歐都加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體系,他們帶來非常大的廉價勞動力,劇烈變局改寫了全球經濟,1990年到2000年這10年,幾乎所有製造業都把工廠遷到這兩處。
這同時,美國和歐洲原廠開始新的全球化競爭,也發現靠他們自己設計速度太慢,且沒法掌握製造端的技術變革,所以逐漸把設計交給台灣做。這類設計並不是石破 天驚的創新,而是改良,如筆記型電腦已經做出來了,基本上就是螢幕和鍵盤兩片夾在一起一直改進,維持基本構造,不同款式的改變由台灣來做,一代一代,漸漸 我們可以做大部分產品的工業設計。


ODM轉折帶來個體化

於是,從90年代中到現代,台灣從OEM轉型為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而這個轉折,正讓我們慢慢從集體化生活,轉變成個體化。 在OEM年代裡,人們生產東西但最後可能連那東西要怎麼用都不知道;在ODM時代,因為要做下一代產品給原廠選擇,必須知道怎麼用,於是變成客戶、顧客的心,甚至要去歐美市場生活,體會人家怎麼使用這些產品。

再者,ODM要做設計、行銷、研究,做廣告,這些需要有個性的人才,所以許多大科技公司搬到內湖,從竹科到內科,正是要雇用新的、都會的勞動力來做ODM。
這種經濟結構上的轉折,逐漸從工作場所的邏輯,經過裁接、論述進入社會,變成一般人生活的論述,也就形成「個體化生活風格」的興起。
2000年開始,這個社會注意到設計、美感、活得不一樣的人,人們也懵懵懂懂感覺到,要過一種有意義、和別人不一樣的生活。但初期不知道從何過起,最簡單的方式就去學,所以大部分還是用集體化老路,從社會給的判斷標準中去選擇、學習怎麼去做個體化,像是去學喝紅酒。


美學的經濟變成關鍵字
詹偉雄笑說,所以他寫本「美學的經濟」也成了關鍵字,還去做了100多場演講。「這社會用集體化方式想要學習個體化,但真正的個體化是一個人他發展自己內心世界有感覺的生活」。

盧騷(Jean Jacques Rousseau)在「懺悔錄」(The Confessions)中,就是透過自我反省,自我校正某些已經做出來的言行,並擬定下一個行動的步驟。這是自我反思(self- reflection)的生活,每個行動都是自己思考過,有感覺的自我抉擇,這也就是自律的生活。
「在集體化社會中過個體化生活,過得還是他律的個體化生活,是別人來指導你的。」
個體化社會是後工業,或說晚期資本主義,最主要的社會特徵,因為它創造社會裡無止盡去追求個人化生活可能的消費者,另一面也催生出個人化無限創意的工作者,我們每個人是消費者,同時也是工作者,而會玩的人生產力也愈好。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