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場的佈置和模型也以簡約低調的方式與妹島的純粹美學相呼應。(攝影/謝宗哲)
伊東豐雄的參展作品-台中大都會歌劇院的建築模型與細節。(攝影/謝宗哲)
撰文/謝宗哲
進入21世紀,在結束了第一個10年之後的2010年,本屆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似乎透露出某種轉變的徵兆。最值得注目的莫過於妹島和世受雙年展大會的邀 請,出任史上第一位女性、而且還是來自東方的總策展人 (Director)。而甫於3月底發布,2010年建築界桂冠-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為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的這個消息,則更為在8月底開幕 的本屆建築雙年展增添了幾許神祕的韻味與倍受期待的氣息。
由於本屆雙年展剛好是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金融風暴後再次開展的一屆,正逢建築界深受其害、前景黯淡而不知該何去何從的這個時候,原本就不擅長於言說與 論述的總策展人妹島,在各界的引頸期盼下揭示了「People meet in Architecture」這個簡單而親密的主題。也許正因為告別了以往嚴肅、沈重的都市論/建築論上的束縛與糾纏,反璞歸真地將建築的核心價值拉回人的 角度上,使得這個主題格外令人感到清新。換句話說,妹島或許一如大會當局原本所期待的那樣,採取了一種開放、自由而放鬆、柔軟的調性,來談建築的策略,有 意識地讓這樣的展示氛圍成為一種邀請,引導觀覽者在雙年展現場重新思索人與建築之間,甚至是人與人之間在建築中的嶄新關係。
有鑑於過去的建築展總有龐大數量的設計圖與模型,造成資訊爆炸而讓觀者難以吸收的狀況,妹島將過去動輒上百組的參展單位濃縮至46組建築團隊,並且讓每個 團隊都有1個超巨大的展間供其自由發揮,試圖把展示的重心擺回空間本身,讓觀覽者悠閒地欣賞作品。妹島表示:「希望讓觀者在來到觀賞展示的同時,也能夠感 受到些什麼,並期待人們對於建築能夠有重新的認識與不同的見解」。
相較於2008年出自Aron Bstsky幾近誇耀式的展出方式,本屆的展示狀況似乎給人一股相對冷清而低調的印象。想必還是因為金融風暴的後遺症吧,大會當局採取相對低調而節約的方 式來舉辦這個兩年一度的盛會。不過在仔細觀覽之後,倒也察覺所有的印刷品或海報,除了雙年展主辦單位固有的紅色Logo之外,幾乎完全都使用白底黑字的方 式來處理,傳達妹島和世本身所偏好的純粹性美學基調。
身為總策展人的妹島和世除了是整場建築展演的總指揮之外,自己也是最重要的展演者之一。她在Arsenale中以3D影片展示SANAA最新完工的前衛建 築Rolex Learning Center;同時也在Giardini的義大利國際館,展出以增改建的手法所規劃的犬島藝術村一案。於是可以看出妹島的建築,在超前衛造型與人性尺度的 傳統村落之間,都能恰如其分地展現出其過人的魅力。那當中既擁有與地景融合、以創造出環境為目標的新建築姿態,同時也具備較鬆散而自由的曲線,與既存民居 的溫暖對話,是新鮮卻毫不突兀的建築風景。
至於身為妹島的合夥人,同時也出任本屆策展人之藝術顧問之一的西澤立衛,亦不遑多讓。除了也同樣在義大利國際館中展出即將在今年秋天完工開幕,外觀上宛如 一抹水滴,與環境交融而優雅無比的豐島藝術館之外,更在策展人北山恆的邀請下,與塚本由晴聯手贏得日本國家館代表權,以「Tokyo Metabolizing」為題,闡述東京都市空間的形成方式有別於西方都市的邏輯。
本屆建築雙年展和過去那種充滿設計圖與模型之展示最大的不同,在於展出的策略轉變成「可以用身體肌膚實際感受建築與空間」的這個方向,因此令人感到非常新 鮮。而這或許也和妹島在進行建築設計之際,總是必須做出大量實際的模型來進行研究有著共通的價值與相似的氣味吧。筆者認為這是一種非拘泥於純建築論述,而 著重於「人與建築之間」的展示策略,同時也成功引領人們更真實而純粹地去品味、體驗空間。紐約時報記者更特別提到「在展覽主題上直接碰觸到人是建築雙年展 有史以來的第一次」。
就如同總能夠在妹島的建築中感受到某些讓人覺得舒服的變化那樣,在妹島為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吹進一股清爽的氣息,與嶄新的可能性之後,或許也同時打開了建築的視野,並將進一步地把建築帶進一個全新的紀元吧!
下一個拿下普立茲克獎的日本建築師,應該是伊東豊雄吧!
伊東豊雄作為日本前衛建築領航者,在2010的威尼斯雙年展當然沒被總策展人妹島所遺漏。伊東參展的作品是被稱之為足以超越仙台媒體館的台中大都會歌劇 院。展示內容囊括了從基本設計、設計發展、細部設計到施工計畫的資料為止,鉅細靡遺地將各種圖面與模型呈現在世人面前,足見伊東打算以台中大都會歌劇院來 挑戰他個人建築創作的極限,並以它來和整個世界一決勝負。許多建築圈的同行都認為只要台中大都會歌劇院一完工,那麼普立茲克獎也就極可能頒給伊東了,只可 惜命運捉弄,身為弟子的妹島和世搶先一步贏得該項殊榮。
@Source from: Shopping Design 2010/12/1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