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2011
朱鍔:設計關乎夢想@Design
我們得以在中國看到日本頂尖設計大師隈研吾、深澤直人、原研哉等的《設計中的設計》、《負建築》、《十宅論》、《設計的覺醒》……這些被稱為設計界寶書的著作,其幕後功臣便是設計師兼出版品牌Edge理想國出版人的朱鍔。旅日多年的他一直致力於傳遞日本以及國際上設計文化最前沿及經典的信息,同時架起中日雙方設計溝通的橋樑。而今年6月,朱鍔即將在北京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推出由他策劃的「設計的設計/原研哉貳零壹壹中國展」。
《周末畫報》專訪朱鍔
「壽司」設計與「水煮魚」設計這次日本災后,日本的設計有什麼變化?
肯定是有個反省,本來日本就是在地震帶上,如果這次沒有核泄漏,地震的影響沒有那麼大,地震發生的地方本身就是很貧窮的地方。這次地震最大的衝擊是讓他們提出「都市開發建設越開發難道真的是讓城市越堅固嗎」,其實不是,越開發越脆弱,這是日本設計師一直在談的問題,設計讓這個社會更加脆弱。
這種反思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有何借鑒意義?
設計是不是應該再回去,是不是還應該這樣發展。因為日本已經高速發展,而且中間經過兩次經濟危機,整個社會的經濟完成度很高,這個時候他們回得去。但這個東西對我們未必有參考性,因為我們還沒到那個位置。
您對中國的設計怎麼看?
中國設計挺好的,日本的設計完成度太高,顯示出來反而是很脆弱的一面。現在看日本的設計幾乎就是白白的乾淨的,但是很容易破碎。現在中國的設計你很難用一句話概括,什麼都有,「野蠻生長」。這種狀態帶來好的地方是生機勃勃,這種勁兒在別的地方都不太有。我一直在打一個比方,不要說日本的東西是乾淨的就說中國是不幹凈亂糟糟的。日本有壽司,但中國有水煮魚有亂燉,中國是講究炒煮的,你何必去苛求這個。再給中國一段時間,它就能把它燉出來。反過來讓日本吃這種東西他們會覺得怎麼口味那麼重。其實最體現一個國家的特點不在陽春白雪上,其實就在生活的東西上。平時吃什麼,怎麼吃,最直接反映一個國家的文化。中國很少有單吃材料的,中國都要炒,把各種味道和材料放在一起,整合在一起,這個是中國特色。我覺得現在沒有辦法評判,因為中國是現在進行時,給它一段時間,不要把青春期的人和更年期的放在一起。
您覺得以後的中國設計會變成什麼樣?
等中國成熟后,體現的不是純粹性而是把所有東西糅到一起后,出來的是綜合性。這是中國曆朝歷代集大成的東西。從漢開始,所有的東西並不是漢族自己的東西,都是周邊一起的東西。它是通吃的。你在漢族體系里找純粹性是不可能的。現在要真的去找純粹的本身文化,不到邊區的少數民族是看不到的。
有沒有比較看好的中國設計師?
國內很多,這些孩子未必成熟,但是身上有勁兒。比方一個,我並不認識,是一個朋友介紹去看的,叫「樊幾」,他從無印借鑒還是挺大的,但是在借鑒的過程中,從材料、方式方法上都挺有意思的,還有一個小品牌,「如洗」。自己在做品牌的都很堅持,給他們一點時間。
尋找古老中國文化,接民藝回家您一直在四處收集中國古代的東西是出於什麼樣的想法?
因為沒有了挺可惜了。以前的人生活其實很講究,每個環節都有個對應的東西,如果把這些東西全部擺在一起,形成一個鏈就是生活狀態的鏈子。我想通過自己慢慢收弄清楚古人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生活鏈子里。中國發展到現在有三個事情我覺得打擊蠻大,像辛亥革命,打掉了貴族;1949年國民黨敗走,不再有富人;文化大革命之後,不再有文化閑人,那個時候不敢再有人出來講閑文化。當一個國家沒有貴族沒有富人也沒有閑文化,那是一個什麼情形,所以經過那麼多年終於我們回過頭關注這些,這是一個好東西。這東西一旦開頭就沒法被關起來。以前的那種東西都在規範人的行為,有些東西並不好用,比如太師椅,不是一天都坐在上面,只是輔助人有種威嚴。但是我們現在走到另一個極端,所有東西都是在講閑文化,包含了各種文化背景的閑文化。
除了廈門的「純真生活博物館」,您在日本橫濱也做了這樣一個館,都有些什麼?
對,在橫濱的菊名。那個房子很好因為是純日式的,五百多平米,後來隈研吾把它全部重新設計了一遍,然後拿出來當展示廳。其實為什麼想拿出來,第一,我自己在日本的時間不長,空在那裡還不如把它用起來。第二,中國其實有很多傳承的東西在自己國內沒有了,但是在日本都找得到,我很希望把那些東西集起來,可以慢慢接回來。我們的很多所謂當年通過遣唐使、遣隋使流傳到日本去的是一些手工藝的東西,古法的東西,我們把這些收集起來。比如最早流傳過去的、最早的技術記錄,最完整的包括布怎麼織、如何織的布、如何染,藍染這一塊,這次我們也是深入到最底層的工房當中去。還有岐阜縣美濃,當時整個村莊都是用古法造紙的,現在用古法做的僅剩一家,其實日本也面臨著傳統消亡的一個現實情況,因為產量太低了。
所以其實您是在日本找中國?
你現在看日本的東西就是那樣子的,在我眼睛里的日本不是日本,其實是我們宋朝那段時期,我現在在那邊找來找去,感興趣的不是現在多發達,而是他們保留到現在的對東西的態度和使用方式,我覺得這個很有意思,可是這個不是他們的,是我們的。我們現在覺得很怪,因為這個東西現在我們沒有了。這種東西在大陸這裡很難找。中國現在有點西化,不過現在是剛剛在吃,給它一點時間消化。
最後問下如果您可以穿越想要回到哪個朝代?
宋代。我現在收東西只找宋代的,我是杭州人,南宋本身在杭州,其他時代跟我切實的生活體驗關係不大。如果我把精力投入進去可能我變成一個文物研究者,但是這不是我期望,所以我都投入在宋朝東西里。宋代的東西是集大成,宋代人的衣服什麼樣的人穿什麼是規定得最細的,做了非常多的規定。宋這個時代對日本影響非常大,日本的京都仿的是北宋洛陽,奈良仿的是南宋的臨安,現在的杭州。我們現在到京都去玩還有上洛、下洛、洛中,洛就是洛陽。
@Source: iWeekly·周末画报
Labels:
Design / 設計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