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2005

故宮文物轉化當代設計 看不見涵泳後的深度@Culture

造型花稍、令人眼花撩亂的模特兒走秀,真能為「文化創意」加分?

曾幾何時,只要與「文化創意產業」有關,故宮博物院的發表會必定少不了影視名人、時尚模特兒走秀,偶爾再加上購物台主持人等元素,一而再、再而三下來,雖然屢試不爽很有助於衝高媒體報導業績,明顯對了電子媒體需要亮麗畫面的胃口,但也讓人不解:一昧沿襲時尚娛樂業思考模式的宣傳手法,何「創意」之有?
文化創意產業之於文化界是種焦慮,對所謂的「異業結盟」往往敞懷歡迎擁抱,但至今所看到的案例,幾乎都是文化界被稀釋收編到強勢的娛樂聲光,而甚少看到真正對文化內容深入了解、轉化詮釋之後的深度與厚度。
「Old is New─—時尚故宮」是今年故宮與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共同推廣文化商品創意設計計畫的政策主題,立意非常良美,執行卻相當有落差。並非台創用心不足,而是好的「設計」品味,必須涵構在扎實的文化素養,「文化創意產業」之難,也難在於此。
如果僅只表象光鮮熱鬧一陣就能收「文化創意」之效,很難讓人相信會有「產業」之實,倒是一次次喧賓奪主本末倒置,大把銀子花在酒會的水酒點心、娛樂效果排場,難怪不少故宮人大惑:「真不敢相信國家說沒錢。」
缺乏深度,也是故宮文物轉化詮釋為當代設計的瓶頸。並非英語說得一級棒,就可以是稱職的專業口譯,同樣的,並非設計名家就一定能抓得到轉化演繹文物的精髓。
很遺憾的是,曾由設計系學生轉化故宮文物設計的嘗試成果平庸,此番新銳設計團隊出馬也未見出色之作。文化內容理解不足之外,製作品質尚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闖蕩、見識過國際高階設計世面的人,應該都心裡有數。
果真有心有錢,該用在更沈潛的研發,做好通盤的「設計」,而非立竿見影的速效,拿出來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成果,才能讓立意良美的創新不僅只坐井觀天。


@賴素鈴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