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2009

美國建築師富勒:一個發明奇才的一生@Arch

王先棠/譯

設計家伯克明斯特‧富勒總愛說,他的強大創造洞見誕生於32歲那年一個絕望至極的剎那。自稱一事無成的他,兩次被哈佛大學退學,經商失敗,飲酒無度,1927年某天腳步沈重走到芝加哥湖畔想自殺,內心卻有個聲音打岔,告訴他,他身負為人類福祉發現偉大真理的大任。

他說,那是他人生轉向的樞紐。這位過去的失敗者進入一個深潛反思的階段,銷聲忘言,冒出頭來的時候,創意爆發,想出Dymaxion系列新發明:據他所 說,那些科技將會改造住宅、運輸、都市組織,終而改變人類處境。1927年起,看似自信滿滿,甚至帶著救世主氣息的富勒,想出兼融工程氣勢和詩意的多面體 圓頂之類創新作品。

那些具開創性的作品,今夏將在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內涵廣泛的「富勒:天地之初」展覽中陳列,這些作品見證1895年生、1983年過世的富勒包羅廣遠的知性好奇心。

但晚近一些研究使我們對富勒的內心世界有新的認識,尤其自殺故事現在看來可能是富勒的又一個發明,這個用心營造的迷思旨在掩飾一段養成歲月,那段歲月遠比富勒生前向我們透露的要更動盪、更不安定,也更持久。

這是探究富勒私人檔案的研究人員獲得的洞識,檔案1999年由富勒的家人交給史丹福大學圖書館典藏。富勒幾乎把他雙手碰過的每片紙張都保留下來,包括使後人懷疑自殺故事是否真實的多封信件。

史丹福大學歷史學家貝瑞‧凱茲說:「如果你真的找一找他那段時期的生活細節,很容易就能看出自殺故事是他編的。」凱茲和曾任富勒檔案助理編審的朱曉雲(譯音)合編即將出版的新書《再評富勒》,書裡有他一篇論文。

1927年,住在芝加哥的富勒與人在紐約的妻子安幾乎每天相互通信或拍電報,裡面並無片言隻字提及尋短之念或頓悟。

凱茲說,他發現,1922年富勒的大女兒亞利珊卓過世,接著富勒財務失利,最後是一場激烈的婚外情在1931年破裂,富勒的抑鬱與焦慮跡象貫穿整個過程。但自殺的故事似乎有某種用意。

凱茲說:「自殺故事賦予他的生涯歷程一個軌跡。他在事後編構這個故事,藉此解釋他為何突然想出一堆新點子。我認為,後來他自己也信以為真。」

富勒的女兒、洛杉磯加州大學退休舞蹈教授艾蕾葛拉‧富勒‧史奈德說,獲知父親1927年的頓悟恐怕不是真的,她並不意外。她說:「說真的,那有點像是反映他內心想法的寓言故事。」

她說,她父親彷彿也曾在另一個特別黑暗的時刻找到靈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富勒想和比奇飛機公司等投資者合作,把預鑄住宅的概念變成一門生意,但1946年原始模型打造完工後,計畫失敗。

史奈德想起,她父親回到他們在小公寓的家,看起來萬念俱灰。她說,她上床睡覺,第二天早上起來,發現父親徹夜未眠,在一個小木頭桌子前工作。

她說:「我記得清清楚楚,他在談他的新發明,多面體圓頂。他跟我說的就是那個。」

儘管富勒充滿無窮的創造能量,卻沒能留給後人具體的建築作品。按傳統標準衡量,他成果甚少。有人採用他設計的多面體圓頂,好比1967年蒙特婁世界博覽會讓人難忘的美國館,但從來沒有人拿來用在富勒設想的那種大規模計畫上,例如他心中那個籠罩大半曼哈坦的圓頂。

但是,透過他的設計原理、演講與文章,富勒影響深遠。他的書《地球號太空船操作手冊》使他成為反文化運動的表徵。正如凱茲所說:「富勒最偉大的發明不是一棟房子、一輛車子或一座圓頂,而是他自己。」(王先棠譯)

關鍵字句

學者說,本文主角富勒是建築師(architect)、詩人(poet)與發明家(inventor),更是一位熱心傳講設計與科學知識的「公眾知識分子」(public intellectual)。

富勒家人交給史丹福大學圖書館保管的檔案文獻(archives),包括大批文件、模型與錄音。

學者發現,在外人面前自信十足(self-assured),彷彿以救世主自居(messianic)的富勒,曾在大張繪圖紙上書寫,坦承自己因為婚外情關係(extramarital romance)破裂而精神崩潰(nervous breakdown)。

那個很可能是憑空編造的自殺故事,似乎有個目的(The suicide story seemed to serve apurpose.),就是創造迷思(myth),藉以解釋他創造力的來源(the origin of his creativity)。

Epiphany 原指神顯靈( the appearance of a divine being),也可單指基督教信仰中的主顯節,現在常用於形容靈光乍現或突然領悟、開竅(a sudden moment of understanding / a sudden realization)。

Parable 是闡釋道德或宗教教訓的簡短故事(a brief story that illustrates amoral or religious lesson),亦即寓言。其意思接近fable。一般而言,Parable不像fable會把動物、無生命的自然現象當作跟人類一樣會說話的故事角色, 不過這種分別有時也不太明顯。 (王先棠)

@Source from: 2008-06-24/聯合報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