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手弄髒吧!」倫敦「首都種植(Capital Growth)」網站的計分版,數字一天天增加。這個數字代表倫敦社區農田的數量。「倫敦政府希望在2012奧運之前,達到擁有2012個社區農田的目標。」倫敦農夫麥可(Michael Turrisi)表示。
迎接奧運,有的城市大興土木、將農田變高樓;倫敦卻反過來,將高樓變回農園。
由倫敦市長波利斯主導的「首都種植」,以資金和技術協助倫敦農夫「開疆闢土」。目前已在都市開墾逾千處社區農田,遍布學校、大廈屋頂、教堂等都市角落。麥可工作的Wenlock Barn農園,便是利用住宅區空地。
以網路將廢地轉為農田的「農地交換網站」也盛行一時。2009年「土地交換(www.landshare.net)」網站成立。擁有閒置空地的地主可上網登記,讓想當農夫的人從中挑選,用「以物換地」方式承租,兩年來在英國速配超過三千英畝的農田。
蜜蜂也是倫敦急欲迎進門的嬌客。「首都種植」的姐妹計畫「首都蜜蜂(Capital Bee)」,目前已協助五十個「社區蜂巢」在這個大城市落腳,彷彿好萊塢「蜂電影」真實上演。
都市農田因此成為倫敦新景點。旅遊雜誌Time Out新出爐的「一千種玩倫敦的廉價方法」,將「都市農園」列為必遊。根據書中所列,倫敦最精華的一、二區,竟有十個以上的大型都市農園。
其中最大的麥塞特農場公園(Mudchute Park & Farm)占地卅二英畝,卻與高級金融區金絲雀碼頭相距不遠。麥塞特歡迎認養牲畜和承租農田,公園裡一幕畫面讓人莞爾─一群南美駱馬躺在草地,遙望不遠處的摩天大樓。
碩士研究倫敦農業的樂美琪表示,倫敦政府歡迎非營利組織以低價承租公園土地、改成農田供居民耕種,是台灣可仿效之處。
「社區農田的終極目標是自給自足。」麥可說,經歷狂牛症等汙染,可就近監控生產過程的社區農田大受歡迎。他主持的Wenlock Barn農田除供應參與契作居民,並成功外銷連鎖餐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