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2013

《中國好聲音》為什麼是一個好產品? @Thinking

2012年《中國好聲音》開播兩個月不到,廣告費便從15秒20萬飆升至15秒50萬;巔峰之夜收視率高達5.234%;2013年,回歸的好聲音開播後收視率一路飆高,7月26第三期甚至實現了4.633%的高收視率,位居2013全國選秀節目之首。
數 據可怕,現實更可怕:同事在討論,刷微博朋友在討論,家人也在對著電視討論!不知不覺中,我們就被《中國好聲音》這款電視產品包圍了。為什麼好聲音會如此 成功?筆者就此事採訪了SEMTIME互動營銷的聯合創始人張一鳴先生,跟他一起從產品的角度分析好聲音的成功原因。


所有好產品,都有一個獨特的定位,《中國好聲音》也不例外。
張一鳴:關於好聲音的定位,不妨借用一下加多寶的那句廣告詞:正宗好涼茶,正宗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與其他選項節目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呈現出來的都是“正宗”的好聲音。
浙 江衛視一直努力拒絕為《中國好聲音》貼上“選秀”的標籤:不炒作、不煽情、無淘汰、導師不毒舌,形成了與國內其他音樂選秀節目不同的訴求。節目組直接選擇 參賽選手,保證節目的質量與檔次;“盲眼聽音”賽制讓節目不再以貌取人。這些機制都是服務於提供“正宗好聲音“這一目標的。
而浙江衛視之所以摒棄傳統選秀做法,對節目重新定位也是有原因的:2004年湖南衛視《超級女聲》一炮而響,隨後國內大大小小選秀節目不斷湧現,內容同質化嚴重,最後只能靠爆幕後、拼毒舌來博知名度。 8年下來,中國的觀眾也的確審美疲勞了。


一個成功的產品,需要精準的定位,更需要強大的產品力。
談及好聲音產品本身,張一鳴先生表示:中國好聲音從比賽機制、學員選撥再到導師的選擇等等,都具有國內其他節目無可比擬的優勢。
只 聽聲音不看人的“盲眼聽音”機制,讓觀眾知道他們選擇的是真正會唱歌的人,所以從初賽開始就是完全不考慮其他因素直接由聲音來斷定這位選手的去留。選秀選 秀,其他所有節目終歸選的還是“秀“,不管聲音好不好,每個節目都會有那麼幾個長的不錯,但聲音十分值得吐槽的選手留到最後。這種“盲眼聽音”的比賽機制 其實是一種遊戲化的流程設計:每一個選手錶演期間,導師的轉不轉身,製造了觀眾的代入感。讓觀眾不只是觀眾,也情不自禁的把自己當成了遊戲中的一個角色。 可以說:遊戲改變世界,所有行業都是娛樂業,所有行業也可能是遊戲業。


另外,好聲音的學員並不是海選產生,而是由節目組直接篩選出來的。因此學員在唱功和舞台表現能力上相較於其他節目選手更強。而且聰明的節目製作方在選人的時候就已經想好了各個學員的宣傳爆點,這麼做可比根據海選結果再研究選手進行宣傳來的精準多了。
導 師是節目初始決定這個節目能否吸引第一批觀眾的重要因素。而《好聲音》的導師基本都是在樂壇舉足輕重並且以實力著稱的人物。從第一期楊坤的“32場演唱會 “到今年那英的”我是去年冠軍“,每年這些導師們都會”恰好“有那麼幾句經典台詞,引人吐槽的同時增加了觀眾的互動積極性。


所有好產品都有一個共同點:能夠滿足用戶需求。
“當然,這裡說的不是滿足所有需求“張一鳴先生補充道”是一部分需求,例如:獵奇心理。好聲音不同於其他節目的賽制大大增加了節目的新鮮感和神秘感,滿足了大眾在越來越同質的選秀節目感到審美疲勞,需要新鮮元素的需求。“

“有質量的休閒“是張一鳴認為的,《中國好聲音》滿足觀眾的第二個需求。 ” 人們觀看電視節目的最終目的在於休閒娛樂,在於如何釋放工作和生活壓力。而明顯現在的電視觀眾對參差不齊的選秀節目已經失去耐心了,因為你隨時會被一個質 量很差的選手影響心情。而《中國好聲音》強大的製作為觀眾同時帶去了高質量的節目,有特色的聲音,和可供討論的談資。”
《中國好聲音》為什麼是一個好產品?這個話題您有沒有什麼話想說?

@Source:福布斯中文網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