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2013

踏上露台過夏天@Culture



城市裡的夏天,總是和桑拿天里的悶熱、空曠馬路上的暴晒結伴出現,想起來並不十分美好,然而畢竟這又是一年裡最鬱鬱蔥蔥的季節,戶外總有些風景是我們走出空調房的理由—在露台上吃頓飯、喝杯酒就是其中之一。

從舞台到露台
 
別看如今許多餐廳的露台都從經營西式brunch開始,露台這種設計本身並不是舶來品。早在宋代,中國建築里就已經出現露台了,那時候的露台多用於戲曲演出,就像是戲園子的「二樓戶外升級版」,既包括演出場地又要設置觀眾席,所以面積很大,甚至曾經在蘇軾詩詞《次韻王晉卿上元侍燕端門》中有一句「月上九門開,星河繞露台」,聽上去就能讓人聯想到夏天夜晚靜謐的風景。與中國相似的是,在歐洲,露台的出現也和公共活動有關。除了樓房上的小陽台之外,真正開闊的露台是18世紀左右歐洲上流人士的身份象徵:貴族們喜歡在露台上聚會、欣賞歌手和音樂家的演出,甚至教堂都有露台,例如新當選的天主教教皇就會在第一時間出現在梵蒂岡的聖伯多祿大殿露台接受祝賀。

熟悉區域里的新視角
 
 發展到現在,露台逐漸成了餐廳之類公共消費區域的一部分。有些地方把獨棟樓房的頂層設計成露台,如果位於老城區,周圍的建築低矮、分散,那麼登上露台就能視線開闊地俯瞰四周,例如北京的后海、上海的衡山路,和廣州的沙面。高層寫字樓日漸密集的大城市,總會留下幾片經過改建的古舊建築區,那些原來的民居、領事館現在成了咖啡館、酒吧或是餐廳,可以在只有二三層高度的小樓上感受延續下來的舊日風情。另外一些更具城市特色的露台,則位於已經發展得頗具規模的商務區里。如今在北京的國貿或三里屯、上海的新天地,或廣州的天河,一些新建的五星級酒店或高級餐廳,不一定有完整的可以當作露台的頂樓,但其中很多都會辟出一塊「大陽台」作為露台,讓客人可以在傍晚暑氣漸消之後,坐在戶外小酌一杯,在燭光或特意調暗的燈光下,看看平日里穿梭其中的大樓在夜晚的另一種面貌。
 
@Source: iWeekly·周末画报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