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2013

建築師玩家具@Arch

陳琳 “設計摩天大樓和一件家具的難度其實不分伯仲”,建築師們強調,做家具設計並非輕鬆遊戲

對於比利時籍華人建築師侯梁來說,2012年是個重要的年份。他為自己的創意家具“雲上坐”系列找到了滿意的展示廳。外灘18號一樓的醒目位置,為這套融合梯田結構、花瓣形狀和白色烤漆的家具,帶來了不少的曝光率。 

“坐在雲端,快活似神仙”,“用虛擬投影與現實的桌椅結合在一起,才能創造出網絡時代的社交氛圍”。這位登上過美國《時代周刊》的建築師,對設計有著諸多 想法。之前,他希望通過建築把這些想法付諸現實。他曾在泰國海嘯紀念館、波蘭保羅二世紀念館競標中獲得冠軍,不過,由於種種原因,大部分作品至今仍是未完 成的建築。而現在,他找到了一種更便捷的途徑,“我不會放棄建築,但創意家居會讓更多人知道我的存在,幫我更快實現自己的建築夢。”
建 築師擁有幾件甚至一批為人熟知的家具作品,在設計界並不罕見。從柯布西耶的LC躺椅、高迪的巴特羅椅子、阿爾託的芬蘭花瓶,到包豪斯、孟菲斯建築學派諸多 家居作品,乃至扎哈·哈迪德的Mesa桌、斯蒂凡諾·喬凡諾尼為Magis打造的Vanity椅,建築師從不吝惜為家居設計行業提供智慧。去年,王澍、張 永和、馬岩松等一批國內一線建築師也受邀為Alessi設計家具。在家居設計上寄託建築理想,知名建築師幾乎都不能“免俗”。 

建築理念

如果不理解王澍理想中的“中國建築”,你可以試著從他設計的“雲根”茶盤那些不對稱的形狀中找尋答案。這是一個期望在剛性的直線邊緣線和硬質材料之間尋找微妙平衡的建築師。
比起宏大、深奧的建築,座椅、沙發、桌子、茶盤這類家具顯然更具有“親和力”。除了像扎哈·哈迪德、王澍等因為獲普利茲獎而成名的大師外,公眾對於建築師的認識,大多是從他們的家具設計開始的。 

最 近忙於耶路撒冷Mamilla酒店項目的意大利建築師皮埃爾·里索尼,擅長為各類酒店建築勾勒極簡線條。不過,真正為他冠上大師頭銜的,是他每年在米蘭設 計週上推出的家具。其中,最成功的莫過於線條簡單卻暗藏玄機的Roll櫃子、Kelly沙發。透過半隱藏式支架的結構,人們很快讀懂了皮埃爾所謂的建築 “極簡主義”,是利用“障眼法”在空間里和大家捉迷藏。 

在這條捷徑上走得很“順溜”的建築師不在少數,皮埃爾只是其中一個 例子。據說,在歐洲,當你十次走進不同的酒吧和咖啡館,其中九次你都會坐在斯蒂凡諾·喬凡諾尼設計的Bombo Stool高腳椅上。他為Magis、Flos、西門子設計的坐具、燈具、廚具,銷量常年居高不下。生於建築師家庭的黑川雅之,75歲開始研究數字與自然 的關係,推出了三條腿的小象椅、“1/2托盤”等家具新品。畢業於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建築系的帕奇希婭·奧奇拉也有不少膾炙人口的衛浴和坐具設計,她今 年的新作,像迷你小木屋造型的戶外床具Cottage,充分展現了女性建築師的細膩,以及她對力學支撐的駕馭力。康斯坦丁則將德國式工業化注入到 Chair One中,並因這把另類鋼鐵椅子的大賣而成為紅人。 

他們靠著出色的家具設計被大眾熟知,建築師的身份卻被黯然遺忘。直到梳理他們的履歷,人們才發現,他們入行之前都是建築系的高材生。其中,康斯坦丁竟然是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建築系的任職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很 多建築師一邊自得其樂地設計家具,一邊和家具設計保持距離。米歇爾·德·盧基的名片上只有“建築師”一個頭銜。上世紀80年代,他的Flamingo桌 子、Memphis燈,誇張的造型、木材張揚的結構,以及波普條紋色,都具有濃厚的孟菲斯建築學派的色彩。他近期出品的Kaleidos椅子,則用新材料 體現出詩意和脆弱之美,與他目前的建築設計理念一脈相承。 

“做建築,你必須考慮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周邊環境、風土人情,還有社會接受度。而家具設計只需要關注它本身的結構。”雖然孟菲斯建築學派早已解散,盧基的 風格也離他曾經的導師、孟菲斯學派創始人索特·薩斯漸行漸遠,但他們之間仍保持著基本共同點——在家具領域更徹底、更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建築理念。當年,索 特·薩斯正是通過在家具展上發布造型怪異的家具新品,讓孟菲斯建築學派的理念迅速傳播,成為繼包豪斯之後建築界的又一個里程碑。 

細節誘惑

“建築是設計中難度最高的,接下來,是服裝和家具,最後是平面設計。”張永和曾公開過他心目中的設計難度排行榜。去年,張永和第一次跨界家具領域,設計出 托盤“一片荷”。愛荷如痴的他在材料選擇和質感打磨上煞費苦心,但短短數月的設計週期遠及不上他做一個建築項目的時間。雖是一句調侃,但擁有與張永和類似 觀點的其實大有人在。在他們看來,家具設計對於擅長分析力學結構、嫻熟掌控線條駕馭力的建築師來說,充其量不過是個“搭積木”遊戲。但是,家具設計行業還 流傳著另一種截然相反的說法,“設計一把椅子的難度不亞於建造一幢摩天大樓”。究竟哪種說法才是正確答案? 

“在我看來,設計摩天大樓和一件家具的難度其實不分伯仲。”和扎哈·哈迪德合夥經營工作室多年的美國建築師菲利普·麥克·沃弗森,最近應威士忌品牌格蘭傑 之邀,為其設計了一款名為Sound form Fluid的品酒吧台。共事多年,沃弗森和哈迪德的建築理念有諸多相近之處,他對流線、聲波等形狀亦十分敏感。這次,他精確繪製出了威士忌倒入酒杯瞬間的 聲波圖形,以此作為吧台的輪廓線條。為了完整而富有技巧地呈現出一幅立體的“聲波圖”,他們選擇了精鋼、碳纖維、鋁材料,沃弗森希望把這些材料以無縫銜接 的方式融合在一張吧台。最終,在一家地理位置偏僻的小廠,沃弗森和工匠們忙了近4個月才最終完成作品, “很多精力都花在了外人眼中根本看不出差別的細節上,但它們對整個吧台的支持力和造型結構卻是至關重要的。” 

事實上,和建築造型的直白不同,家具設計的細節需要設計師投入大量精力,卻並不能被人識別出來。 

“要能讓產品批量生產,需花費數月進行修改。”Magis全球運營總監阿爾伯特·普瑞扎舉例說,“康斯坦丁為Magis設計Chair One用了三年,但是,我們在工廠裡製造這樣一把椅子只要8分鐘。能把自己建築理念量產後行銷全球,對建築師來說是致命的誘惑。”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