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2013

魏應州:康師傅“家族生意”的中國發家史@People

2013-02-11

台灣億萬富翁魏應州在1950年代就讀的小學現在仍在他的家鄉台灣彰化永靖。可追溯至蔣介石統治時代的學校正牆上還留有“禮、義、……恥”的訓誡標語。那時候,與中國大陸進行貿易無疑就是對所有這些“品行原則”的背叛。
街 對面是一座建於1997年的紀念公園,紀念的對像是一對夫婦,他們對中國大陸信奉一種完全不同的精神。魏德和及其妻子在擁擠的祖屋裡撫養了七個小孩,祖屋 裡住著100名魏氏家族成員。四個兒子都因在中國做生意而成為億萬富翁。現在,這四個兒子正花費數百萬美元重建他們的祖厝,作為大陸游客的一個旅遊景點, 而大陸游客目前已成為台灣旅遊業增長最快的收入來源。 

在兩岸冷戰時期的敵對關係於1980年代開始解凍之後,魏氏兄弟很快便進入中國大 陸。繼1992年在天津開設第一家方便麵廠之後,他們的康師傅方便麵讓他們賺到了第一桶金。如今,魏氏家族的頂益控股集團在高度自動化的大陸工廠每年生產 160億包方便麵。他們提供200多種口味,以此來吸引中國各地處於不同氣候和文化的消費者。
現在,魏氏兄弟找到了一個更為利潤豐厚的業 務:飲料。現年57歲的頂益集團董事長魏應州在回想他進行多元化經營的動機時說:“是貪婪吸引我進入飲料業的。”他此時正遠離台灣的家鄉,在中國東部城市 天津他們最初開設的那家方便麵廠附近接受采訪。天津是頂益集團以及魏氏家族擁有74%股份的投資控股公司--頂新國際集團的總部。他的貪婪意識得到了回 報:自2009年以來,頂益集團的飲料業務收入已超過了方便麵業務。這家《福布斯》亞太頂尖50強企業在2010年的總銷售額增長31%,至67億美元, 淨利潤增長25%,達4.78億美元。 

而且看來這個增長勢頭將持續一段時間。據全球領先的市場研究公司AC尼爾森(AC Nielsen)的統計顯示,在截至今年3月份的12個月內,中國非酒精飲料市場擴大了11%,銷售規模達140億美元。而其中規模較大的企業很可能將吞 併規模較小的企業。在中國,頂益遭到台灣第一大食品公司--統一企業的激烈競爭。頂益在中國的最大競爭對手是可口可樂公司。可口可樂早在1979年--即 魏氏進入中國大陸的十年前就返回中國(另一家值得關注的進軍中國大陸的台灣企業--中國旺旺控股公司的飲料銷售不到其三分之一) .
在香 港上市並且也是日本三洋食品公司大股東的頂益集團是頂新集團最大的但並非唯一分支機構。頂益集團母公司頂新集團的其他三大分支機構分別由其他三個魏氏兄弟 掌管,它們分別從事於房地產(包括在2009年買入標誌性建築台北101大樓三分之一的股份),其他飲料類(味全食品)以及零售商店和餐館--包括廣受歡 迎的中國快餐連鎖店德克士(參閱本文最後的“鳥食”)。 

正如頂益在中國大陸獲得56%市場份額的方便麵領域,其主打的即飲茶正瞄準中國龐 大國內市場的不同地域。 “不同口味和便利給我們提供了機會,”魏應州說,因為可口可樂進入中國市場較早,“在中國消費者崇拜洋貨並競相效仿外國人的那段時期,可口可樂可以培養中 國消費者如何喝便利飲料並養成這種消費習慣。”他說,“但30年之後的今天,中國正回歸其本源。這些是中國的傳統飲料,比如茶以及酸梅湯。”
他 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可口可樂目前佔據優勢的碳酸飲料市場在中國即飲消費總額中的佔比將從30%縮減至15%.日本大和總研駐台灣的飲料行業分析師川島耀 西(音譯,Yoshi Kawashima)對此大致認同。他認為茶飲料市場的趨勢應該正好相反。鑑於目前在中國茶飲料市場佔據領先地位,頂益應該能從中獲益,並且能夠吞併一些 規模較小的對手。 

熱衷消費的中產階級持續壯大可謂是該公司發展的一股“順風”.“未來20年為我們提供了極大的發展機遇,”魏應州說,“對於食品和飲料行業來說,這是中國的一個黃金時期。”
魏 氏兄弟的族譜可追溯到中國北部的河北省,但其家族在1826年從福建省渡過台灣海峽遷移台灣。其父親早先在台灣彰化永靖經營一家中藥店,之後開設了一家食 用油加工廠。他們所居住的彰化縣在台灣中部,是遠離台灣省府台北市的一個偏僻之地,但卻催生出其他幾個躋身我們福布斯最新公佈的台灣40富豪榜的家族,其 中包括鞋商蔡其瑞(專欄)和輪胎大王羅結。
他們父親過世後,台灣嚴峻的商業環境促使魏氏兄弟在1990年代初涉足中國大陸。但最初在大陸的清香油生意也不是很成功,根據公司傳說,其中年齡最小的弟弟有一次在火車上突然想吃一碗方便麵,於是就想:“為什麼不在中國生產方便麵呢?” 

“當時人們只希望有東西吃,”魏應州回憶說,“吃得飽就足夠了。”魏氏兄弟把第一家廠設在天津,因為北方人特別喜歡吃麵條。當公司剛開始運營的時候,中國平均每人每年吃5包方便麵。而現在得吃30包(而且價格比當初要高)。他預計在未來20年這一數字將上升到60。
頂益把從方便麵業務中獲得的最初利潤投入到飲料業務中。但是最初的嘗試可以說是慘敗。魏氏兄弟在1998年收購了台灣第二大食品和飲料公司、以果汁為主但因擴張過快而慘遭失敗的味全公司的控股權。 

味全股價最高時超過70元新台幣,之後跌至10元新台幣以下,而且好幾年沒有多大起色。在1999年,魏氏兄弟向日本三洋食品公司出售了部分頂益(他們最好的業務部門)股份,從而獲得1.43億美元。一年後,頂益從頂新手裡買入味全公司的部分股份。
魏 應州對日本人比較有好感,因為他們讓台灣人做主,他在日本人當中具有良好的信譽,這也為他帶來了其他一些交易,包括在2009年將頂新20%的股份出售給 伊藤忠商事,以及去年將頂新6%的股份出售給朝日啤酒公司(魏氏兄弟及他們的配偶均等擁有幾乎全部餘下的頂新股份)。由於日本經濟持續低迷,日本越來越多 的企業接洽頂新,希望成為合作夥伴。但魏應州對此並不感興趣。他開玩笑說:“我已有足夠的伙伴了。” 

頂益在大陸的僱員數達6.5萬人(沒有頂新的僱員總數),其“根據地”發端於天津一座新工廠內的“方便麵印象館”,這家新廠採用日本設備,每分鐘能生產500包方便麵。方便麵印象館門前用中英日三種文字寫有歡迎光臨的標語。該館向公眾開放,參觀者可以品嚐各種方便麵。
魏應州表示,頂益生意興旺不僅是其產品擁有各種風味,而且還在於其強大的分銷能力,而這在飲料業務中應該更是一種優勢。魏應州說:“飲料業務的關鍵在於分銷。”頂益每年向分銷商贈送約6,000台商用冰箱,而且老闆還向顧問諮詢其他促銷措施。 

同時,味全也繼續在台灣和大陸市場上銷售飲料,但味全擁有自己的工廠,而且避免與頂益在茶飲料和其他產品上發生重疊。魏氏家族在這家長期增長緩慢的公司總計擁有25%的股份。
在 問到對他的億萬富翁兄弟給予品評時,魏應州直言不諱地說,老三魏應充起初在收購味全公司的處理上表現不是很好。他認為老二魏應交在房地產業務上仍然處於學 習階段。至於老四魏應行以及零售業,魏應州表示,德克士必須在五年之後超越快餐業兩家明顯領先者中的任何一家--百勝餐飲集團(Yum Brands)的肯德基或者麥當勞。 “如果你的企業在市場上排名第三的話,”他提議說,“那麼你就應該賣掉它。” 

至於將全部投資押注在 中國大陸,這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中國宏觀經濟的非凡發展--以及中國大陸與台灣關係的升溫--是否會得以延續下去。持續增長將為魏氏兄弟接受終極挑戰 --即向新一代企業領導人過渡--提供了考​​慮的時間。鑑於魏氏四兄弟兄弟現在都50多歲了,魏應州目前正在考慮家族企業接班的問題。但頂益從事的是 “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他說,“我不希望我的兒子成為公司首席執行官。”他說,他有兩個兒子,目前都在國外學校深造,等他退下來的時候(或許最早三年 後)接任董事長。 

魏氏家族的其他成員將如何在頂新集團合作共事尚不清楚。四兄弟中沒有一個人擁有足夠的財力來買下其他三兄弟的股份。鑑於魏氏兄弟的下一代中有十幾個孩子,有可能發生又一場經典的家族企業權力之爭,成為中國媒體競相報導的熱點。
或許是為了防止家族之爭的發生,魏氏兄弟在台灣家鄉竭力表現出他們親密無間的關係,他們精心整修擁有八個氏族分支的祖厝。如果父輩能保持和諧的話,或許下一代也能找到辦法和諧共處。 

德克士那時是1996年:肯德基剛剛在中國獲得進展,而中國的零售熱潮尚處於早期。來自台灣的魏氏兄弟以及他們的頂新控股公司已在方便麵市場獲得成功,並正想方設法尋找新的投資方向。
於 是,德克士連鎖餐廳誕生了。德克士如今在中國各地--大多位於二三線城市--擁有超過1,050家門店,其炸雞因比肯德基的傳統烹製法更脆而吸引那些偏好 這種口味的消費者。德克士去年獲得5.4億美元的銷售額,在關鍵的炸雞市場中僅次於肯德基而穩居第二,這主要歸功於頂新四兄弟的老四、現年51歲的魏應 行,他負責打理魏氏家族的零售生意。了解他的人表示,他比較喜歡讓他的三位哥哥成為家族集團企業的公眾形象。德克士拒絕了採訪請求。
究竟 如何理解德克士這家公司,就像炸雞的味道本身一樣,可以有各種理解方式。魏氏家族直接擁有的德克士連鎖餐廳相對較少,相反,大部分是加盟店,因此由魏氏家 族得益的實際總收入比可能看上去的要少。此外,由於以小城市為擴張重點,德克士已延遲在大城市的擴張進程,但無可避免地要與在中國最富有的一線城市佔據主 導地位而且也正向較小城市投資擴張的肯德基和麥當勞進行激烈的肉搏戰。某國際連鎖餐廳在中國的一位前高管表示:“這就像跑馬拉鬆一樣。” 

同 時,魏應行還把精力花在其他一些事情上。頂新集團的零售部門在2009年與(伊藤忠商事擁有的)全家便利連鎖店合作,現在在中國擁有500家便利連鎖店。 在2006年,頂新集團在中國開設了一家康師傅私房牛肉麵餐廳,如今該連鎖餐廳已擁有80多家門店。頂新集團還擁有快樂檸檬飲料連鎖店的少部分股份。 

@Source: 21世紀經濟報導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