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2013

42種消失的藝術趣味@Art

每個藝術家都只能活在當下,他所處的,就是他所能把握的最好的年代。
 
藝術幫助世人將未知事物具體化,將感情和思想實體化,並以新的方式看世界。豐子愷曾在1934年出版《藝術趣味》一書中,向青少年普及藝術,教他們“有芬芳悱惻之懷,光明磊落之心,而為可敬可愛之人”。 

豐子愷那時推崇的趣味,今天想必已經不為很多人所接受。藝術趣味從不固定,與今天相比,每一個昨天的趣味都是傳統。與傳統相比,每一個今天的趣味都是歷史選擇的結果。無關好壞,只關乎時代變遷。 

在《午夜巴黎》中,男主角時空穿越找到美好的感覺,他驚訝地發現,原來勞德雷克、德加、高更也羨慕前人的生活。每個藝術家都想回到過去,認為那是最好的年代,然而每個藝術家都只能活在當下,他所處的,就是他所能把握的最好的年代。 

1.以前的藝術家注重發展通才,如達·芬奇,在天文、物理、建築、軍事、機械、水利、地質方面均有建樹,甚至還發明了一套心臟修復術,他非常精湛的繪畫只佔用了他一生中的一小部分時間;現在的藝術家多是專才,只能彈鋼琴或刻版畫,且領域越來越細化。 

2.以前有如豐子愷者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小漫畫講出善意和溫情;現在日本漫畫式的東西多了,追求造型和情節的刺激,動不動就“代表月亮消滅你”。 

3.以前常有發自內心的原生繪畫給人以美感,如高更的塔希提繪畫和盧梭的《夢》;現在的藝術多是與社會深切接觸後的產物,雖然還有藝術家寫生,但是走心的越來越少了。 

4.以前中國人愛看戲,從慈禧的御花園到鄉間的草台都有觀眾聚精會神地聽;現在中國的戲劇團是最多的,可惜屬於戲劇的舞台和觀眾卻很少,歌劇團沒幾家,歌劇院卻越來越多。 

5.以前評價藝術家看藝術史,最多再聽聽批評家的意見;現在評價藝術家看拍賣價,金錢成了標準,藝術家越來越不自信。村上隆甚至說:“不知道會漲到什麼程度的藝術品價格本身就是一種藝術的流行趨勢。” 

6.博物館、美術館還收門票的時候,遇有好展覽,經常有人排隊;博物館免費開放之後,參觀人數卻並沒有爆棚,網上信息多而豐富,很多人寧願在網上瀏覽谷歌藝術計劃。 

7.過去藝術家的作品進入美術館是榮耀的事,是一種待遇;如今美術館收費辦展,越來越像畫廊,而畫廊為吸引客源使盡渾身解數,倒是越來越像美術館。 

8.相聲從諷刺的藝術變成胳肢人的藝術,以前相聲是調侃生活的密碼,現在是偷了網絡調侃生活的密碼。 

9.以前的藝術教育是小眾的,藝術世家的孩子才有條件學藝;現在小眾趣味變成了大眾追求,所有家長都希望孩子有藝術特長,但大多數人學到高中就放棄了。

10.以前電影裡的男主角是硬漢,如高倉健;現在受追捧的是花美男,如“最佳粉紅系男生”岡田將生。 


11.含蓄優雅之美消失了,代之以性感誘惑之美。 

12.以前的攝影,更講究人文關懷的藝術趣味;現在的攝影,依賴於製圖軟件和修圖軟件,更講究視覺衝擊與視覺嫁接趣味。 

13.以前附庸風雅的方式是在飯桌酒局上吟詩作對,現在改講段子了。 

14.以前跳交誼舞是年輕人的娛樂,現在是廣場上、大橋下中老年人鍛煉身體的活動,年輕人都去練瑜伽、肚皮舞、鋼管舞了。 

15.以前的小說注重人物內心活動和神態的描寫,現在的作者則將更多筆墨用來描寫外表、推進情節,很多寫作是指向改編成為影視劇的,所以更加對話化、動作化。 

16.《名作欣賞》流行的年代,有大量的文章教人如何細細讀一首詩、一篇散文、一本小說……現在流行的是腰封趣味,靠名人推薦語吸引讀者。 

17.以前的大師原作只有巴掌大,跟120底片差不多,小得出乎意料;現在世界上最大的照片已經有9.45×32.74m,攝影集的尺寸也越來越大,標準書架經常放不下。 

18.以前的藝術家只管畫畫,如果說要走什麼流程,那隻有請三五好友品評的欣賞流程;現在則是營銷化,辦展覽有一套標準流程:請策展人、寫評論文章、出版畫冊、辦開幕式,等等。 

19.以前中國人通過印刷品和復製品,教科書式地了解西方經典藝術,雖是二手信息仍如飢似渴;後來中國人有條件去羅浮宮、普拉多博物館、烏菲齊博物館,看真跡成為熱門的事;現在大師真跡直接來中國,送到面前供你欣賞,很多人對原作的熱情反而冷卻了。

20.以前收藏書畫是文人趣味,吃工資的鄧拓也可以收藏蘇軾的《瀟湘竹石圖》;現在只有富人才買得起頂級書畫,收藏變成裝修趣味和投資趣味。 


21.以前拍神話故事,一半靠演員演一半靠觀眾想像,即便如此,1986版《西遊記》還是每年暑假孩子們百看不厭的經典;現在拍神話故事,用盡聲光電效果,觀眾不用動腦子,只需一副3D眼鏡就可以身臨其境。 

22.以前藝術家也具備戲劇中的形象和人格,梅蘭芳研習書法、繪畫,也是個矜持、樂善好施的人,他的做派是藝術家做派;現在的演員在戲外就抽離了角色,代言不相干的產品,出現在不相干的社交場合,他們的做派是成功人士做派。 

23.古今中外的藝術,歌頌勞動者都是重要題材,墨西哥藝術家里維拉就曾耗時三年為美國底特律藝術學院創作壁畫《底特律工業圖》;現在的藝術對勞動者的審美已經消失,勞動不再與光榮、崇高、豪邁的美比肩,誰還會去歌頌出賣體力的勞動者? 

24.以前的譯製片捧紅了一批最好的配音演員,如喬榛、丁建華、童自榮、邱岳峰等,一代人都被這些性格鮮明的聲音迷倒;現在的觀眾看進口大片都選原聲配字幕版,配音演員還在用聲音演出動畫片,但再也沒出過第二個“唐老鴨”李揚。 

25.以前的繪畫注重情節,如倫勃朗的《波提乏之妻誣告約瑟》,看名字就知畫面講了一個充滿張力的故事;現在的繪畫重在表達藝術家觀念,或乾脆就是一種個人化的視覺圖式。 

26.以前繪畫中的物品都有講究,實際上是藝術家通用的密碼,比如西方繪畫中,紙牌象徵賭博、王冠暗示著權力、書籍和科學儀器指知識、鴿子隱喻情慾等;中 國畫中,有節節高升(竹子)、馬上封侯(猴)等象徵,結婚則要畫一對鴛鴦。現在西方古典的密碼已經消失,人體就是人體,鴿子就是鴿子。東方的密碼還在繼續 使用,但又發展出了新的元素,比如中山裝等。 

27.以前的畫家為時人畫像,其中不乏青春已逝的中老年女性,除了富可敵國的卡特琳·德·美第奇肖像,也有泰奧多爾《嗜賭的女人》這種引起強烈共鳴的窮苦老婦畫像;現在雖然也有人偏愛殘破的容顏,但已是少數派。 

28.以前的藝術家重視物體結構和實體,可以將最樸實無華的瓶瓶罐罐畫出興奮感,如塞尚的靜物即“充滿現實與幻想、寫實與抽象、真實與虛構之間的張力” (溫迪嬤嬤語);現在的藝術家幾乎不再對景、對物作畫,他們重視的是奇觀,如果勢必要表現日常事物,那也要將其陌生化。 

29.以前像雕塑這種耗時耗力的藝術品多用石頭、青銅等堅固的材料製成,務求亙古長存,因此我們今天才可欣賞到米開朗琪羅的“大衛”和“奴隸”;現在的很 多藝術品雖然製作過程繁瑣,但仍只保留一小段時間,如克里斯托和讓娜·克洛德用粉紅色聚丙烯布包圍一座島。克里斯託說:“比起創造將要留下來的東西,創造 將要消失的東西所需的勇氣要大得多。”保留藝術的方式變了,從物質實體變成了文獻記憶。 

30.以前藝術家手工作業,藝術品數量有限,蒙克的《吶喊》在拍賣場上那麼貴,因為不會再有了。但是隨著這樣的作品紛紛進入私人藏家的密室和美術館,擁有 唯一性作品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當代藝術家一旦確立了某種被市場認可的風格,便會不停地複制,有幸運的人通過精明的營銷維持高價,也有不幸的人由於過度複 製而湮沒無聞。 

31.以前談論藝術家,談論他的作品和八卦;現在談論藝術家,談論他的身價和八卦。指著一位藝術家說:看!那就是蔡國強!口氣跟說起愛馬仕包差不多。 

32.在中世紀,藝術與工藝是一樣的意思,意味著製作某樣東西的技藝——繪畫是藝術,打鐵也是藝術;現在藝術離工藝越來越遠,技術工作甚至是由藝術家之外的人完成的——繪畫是藝術,出點子也是藝術。 

33.以前流行的漫畫是連環畫,《小馬過河》也好,《三國演義》也好,講一個趣味十足的連貫故事;現在流行的漫畫是四格漫畫,趣味點在於最後一格一定要抖一下包袱。
34.以前的成功藝術家跟國王、貴族、贊助人、同行玩,現在的成功藝術家跟企業家、官員、經紀人、批評家、記者玩。 

35.以前藝術家常有好照片,曼·雷、多拉·瑪爾、歐文·佩恩、愛德華·奎因、亨利·布列松等人都曾為畢加索留下經典影像;現在藝術家跟女明星享受一樣的待遇——被擺佈成時髦的樣子,被修片,被放上雜誌封面。 

36.以前藝術批評家常讓藝術家難堪,“把顏料罐打翻在畫布上還要觀眾付錢,實在是一種欺騙”。為了這句評語,惠斯勒和羅斯金打過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現在藝術批評家和藝術家之間的緊張關係消失了,前者為後者寫下萬言文章,卻難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句子。 

37.以前藝術家是個人品牌,安格爾就是安格爾,弗洛伊德就是弗洛伊德;現在的藝術是一群人去實現一個觀念,安迪·沃霍爾的“工廠”模式至今仍在流行。 

38.以前繪畫是繪畫,雕塑是雕塑;現在的藝術越來越綜合,在一件作品中運用到多種技巧。 

39.以前的創作是藝術家一個人的苦旅,現在從創作的一開始他們就必鬚麵對觀眾,甚至消費者,市場價值高的藝術家年復一年地為訂單工作。 

40.以前崇尚藝術來源於生活,現在為身邊具體的人、事、物作畫變成老土的事,藝術家上網瀏覽,直接把怪力亂神的社會現像作為素材。 

41.為博物館和美術館創作的念頭越來越少見,大多數人在為展覽和銷售製作展品和商品。 

42.社會對藝術品的需求越來越旺盛,相應地催旺了藝術品的生產。過去喜愛藝術有點像期待一場邂逅,而現在喜愛藝術只需在大量信息中按關鍵詞檢索。

@Source: 新周刊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