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2013

黃亞紀:日本設計師與攝影家的格鬥友誼史@Photography

由台灣設計師王志弘選書、設計的「Source書系」,最近又推出一本好書-日本設計鬼才橫尾忠則自傳《海海人生!!》,這也讓我想起設計師與攝影家間編織起的濃厚友誼。儘管《海海人生!!》中橫尾忠僅提及他與筱山紀信間的故事,但事實上1970年代橫尾忠則還與森山大道私交甚篤,1971年兩人並一同至紐約旅行一個多月。

龜倉雄策設計的土門拳的紀實代表作《築豐的小孩們》。
龜倉雄策所設計的《NIPPON》雜誌,

過去因內容牽涉日本戰爭時期的宣傳而鮮少被提及,去年日本終於有一本《BOOKS ON JAPAN 1931 – 1972 日本對外宣傳畫報(BOOKS ON JAPAN 1931 - 1972 日本の対外宣伝グラフ)》出版,以設計與攝影的角度重新整理當時資料,除了《NIPPON》雜誌的龜倉、名取、土門,還有《FRONT》雜誌的原弘、木村伊兵衛,以及各種設計中東松照明、石元泰博、細江英公、永井一正、粟津潔、田中一光、杉浦康平、細谷岩的共演,非常值得一看。
回到日本工房的話題,
作為攝影經紀事務所的日本工房對日本設計史有許多傑出貢獻,不但是結合設計師與攝影家的濫觴,後來曾任職日本工房的信田富夫更創辦廣告公司「LIGHT PUBLICITY Co」,引領著1950、60年代日本設計與攝影的動向。當時日本設計界正值蓄勢待發的統整期,龜倉雄策創辦的「21之會」,而在關西的永井一正、田中一光、木村恆久、片山利弘四人則組成「A Club」,後來「LIGHT PUBLICITY Co」聘用「A Club」併網羅還在學的筱山紀信,成為創造日本廣告黃金時代最重要的公司。而「A Club」的木村恆久就是設計中平卓馬著名攝影集《為了該有的語言》的設計師,中平卓馬在《挑釁》廢刊后曾與藝術家李禹煥、木村恆久籌劃新的雜誌,雖然最後未實現。事實上木村恆久是經常利用攝影創作的設計師,1980年代他的諷刺拼貼作品還經常刊登於《攝影時代》雜誌,與荒木經惟、森山大道同台競藝呢。

翻拍自《71 NEWYORK》。

當時的森山大道剛由「挑釁」解散陰影走出,
1970年他被朝日新聞選為「代表70年代現在的一百人」,並與筱山紀信在《PLAYBOY》雜誌交互連載裸體作品,森山大道並出版唯一的裸體攝影集《蜉蝣(蜻蛉)》,就是這本攝影集的收入讓他籌足與橫尾忠則前往紐約的盤纏,那是森山大道第一次來到他心目中因William Klein而栩栩如生的紐約。這些在紐約拍攝的作品曾於1974年以「另一個國度,紐約」發表在《朝日相機》雜誌,並也曾以複印、絹印等實驗手法製作過私家版攝影集,但大多作品直到2002年森山於紐約畫廊個展時才正式發表,2011年講談社復刻的攝影集《71 NEWYORK》是森山紐約作品首次在日本出版。幾張年輕男人的近距離照夾雜《71 NEWYORK》搖晃、失焦的紐約街景中,雖然書中沒有說明,但他應該就是同行的橫尾忠則吧。事實上,森山大道的名著《犬的記憶》日文版最後收錄著橫尾忠則撰寫的跋「恐懼的視線」,橫尾在文中提到他很高興接獲森山邀稿,出身關西的兩人友情深刻且有許多共通處,「他以色情狂或綁架犯那種性犯罪者一樣的視點拍攝著」橫尾忠則說。

《海海人生!! 橫尾忠則自傳》中談論了橫尾忠則與筱山紀信的友誼。
日本設計師與攝影家的關係,

最早可以回溯到戰爭時期由攝影家名取洋之助成立的日本工房,其創辦的《NIPPON》是戰爭時期日本最重要的對外雜誌,這本雜誌因啟用設計師龜倉雄策師而成為與國際接軌的高水平雜誌,也是日本雜誌大膽運用影像、蒙太奇等藝術手法的濫觴。事實上,日本工房與龜倉雄策的合作,是由攝影家土門拳促成的,1936年年輕的土門拳剛加入日本工房,認識年紀相當的龜倉雄策,兩人幾乎每個晚上都一起討論攝影,建立起堅固友誼,後來雖然土門拳與名曲洋之助不歡而散,卻仍將龜倉雄策介紹給日本工房,造就了日本雜誌的新氣象。戰爭結束后,土門與龜倉仍保持深厚友誼,並與花道家勅使河原蒼風結為三兄弟,還共同出版書籍《三人三樣》。土門與龜倉之間的合作則以1960年土門拳的紀實代表作《築豐的小孩們》為頂點,這本攝影集在龜倉雄策的設計下簡潔有力,連後來荒木經惟在文章中都提到稱讚。1977年,土門拳三度腦溢血,從此昏迷十一年之久,當1983年土門拳紀念館開館時,也是由龜倉雄策為他畢生摯友設計了海報與畫冊。
 

森山大道拍攝的紐約作品去年也於倫敦泰德美術館展出。Daido Moriyama,Another Country in New York,1971,Tokyo Polytechnic University,©Daido Moriyama 至於《海海人生!!》中出現的筱山紀信則與橫尾忠則多本著作關係密切。1977年橫尾忠則出版的《往印度(インドへ)》,就是1974年橫尾與筱山一起至印度旅行后撰寫的文集,至於為何會選擇印度呢?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自殺,那三天前橫尾才與三島通了電話,當時橫尾忠則正在重新設計細江英公拍攝三島由紀夫的攝影集《薔薇刑 新輯版》,橫尾以他的一貫風格繪製了三島的畫像,引起三島問他是否結合印度宗教繪畫的意象,並建議他去印度走一遭,沒想到這成為了兩人之間最後的對話。

總之,1974年橫尾與筱山來到印度,《往印度》中還提及兩人旅程趣事─當時印度正瘋狂信仰著賽巴巴(Sathya Sai Baba),「你們只要想想筱山紀信的頭髮就能明白,當筱山走在印度街上可是掀起了不少騷動,因為在印度有著那樣髮型的人,就只有賽巴巴和筱山紀信了,所以印度人都把筱山紀信當做賽巴巴顯靈在他們眼前,每個人都像是要吃掉他一般瘋狂地靠過來。」除此之外,橫尾忠則還與筱山紀信合作過對談集《然後印度(そしてインド)》、攝影集《記憶的遠近術》,都由筱山紀信拍攝一九60、70年代橫尾忠則與其文化圈的照片,記錄了兩人共有的時代。 

@Source: iWeekly·周末画报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