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011
慕尼黑的壁畫攝影@Art
這不是德國慕尼黑市長夫人愛迪特第一次來中國,卻是首次帶來自己傾注了25年心血的壁畫攝影作品。借著上海世博會「BETTER CITY BETTER LIFE」的主題,一場名為「牆上美術館」的壁畫攝影展引發人們對城市的流動風景的關注。
與其說是攝影展,不如說是愛迪特的個人城市記錄。這位德國政壇的名女人,在丈夫吾德正式當上慕尼黑市長后,交出議員勛帶,走向自由攝影師之路。她拍攝的對象包括貓、街道風景,最為熱愛的卻是各個城市中的壁畫。
整整25年,愛迪特遊歷於世界各地,尋找這來自於街頭的藝術。開始的拍攝,愛迪特完全基於一個市政議員對城市的考察。照相機是她最好的工具——她早就是一名攝影愛好者。厭倦單調、枯燥的記錄,她喜歡發掘溫情的場景,從中反映出城市的發展與變化。然後有一天,她聽到一個樸實的聲音:「請幫幫我!我在這兒住了多年,每天面對這面醜陋的牆,我的心情糟透了!」為了強調內心的厭惡,這位家庭主婦連用了三個ugly、ugly、ugly來修飾。很快,主婦的問題得到解決,愛迪特請來一位藝術家創作了一幅風景畫,主婦的臉被喜悅點亮了,高興地請愛迪特為她和壁畫合影。
對壁畫的追尋由此展開。不過,愛迪特感興趣的不是文藝復興時那些奢華的牆面裝飾,她將鏡頭對準那些反映城市歷史的當代壁畫。「它們是對陰暗城市的彩色描繪,是對單調城市的幻想升華,是自我意識與內在叛逆的自由表達。」在愛迪特眼中,這才是壁畫的豐富內涵,表現城市,改變城市,使城市生活更加美好。「人們不需要去美術館和博物館才能看到真正的藝術品。壁畫使人們離藝術更近。」她看中壁畫的正是這份真實和易逝,也很好印證了上海世博的主題:「BETTER CITY BETTER LIFE」。
「這面牆原來是灰色的,很老舊。後來有人在上面畫了這些圖。你看多麼有趣,像在講述故事,又像一部小電影。可惜,5年前這面牆被拆掉了,現在你只能從攝影作品里看到它。」愛迪特站在命名為《一吻》的壁畫前,介紹著。這幅壁畫來自於美國俄亥俄州的一面防火牆,像一幅八格漫畫。一位單身女子站在窗前,月光照著她的側影,她的手臂慢慢伸出,隨著畫面的展開,隱現出男子的側影,男子的側影慢慢變大,在最後一小格畫里,有了兩人擁抱的身影。因為這幅畫,斑駁的牆壁絲毫看不出殘損的狼狽。
很多壁畫的命運,都像這幅一樣,已經消失,或者行將消失。風化、雨水沖刷,以及城市拆遷改造,使這些美好的畫面很快成為記憶。愛迪特的鏡頭拯救了這些記憶,現在,很多壁畫只能從她的攝影作品中找到。
M:有沒有統計過,到底拍攝了多少幅壁畫作品?
愛迪特:太多了,幾千張,這次展出(上海中鷹·黑森林裡的「牆上美術館」)的作品主要是城市主題,正好迎合上海世博會「BETTER CITY BETTER LIFE」的主題。
M:對於很多壁畫來說,您的鏡頭是最好的見證,您影響了它們,使人們對它們的記憶得以復活;那麼反過來說,這些壁畫對您有沒有產生過什麼影響?
愛迪特:不同的壁畫影響是不同的,這取決於它的主題。有時你能從壁畫中感覺到人們對民主與自由的強烈渴望,你會被感染;有時它也會帶給你好心情,因為它幽默有趣。拍攝中真正能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藝術,生活即藝術。
M:您對壁畫的痴迷,是否因為某種「使命感」?
愛迪特:確實如此。城市壁畫內涵如此豐富,生命卻很短暫。我除了在洛杉磯曾看到過這方面的記載,在其它地方很少見到,這使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堅持下來,讓更多的人發現並了解它們。它們是城市的記載和回憶,我無法停歇。
M:去過那麼多國家和城市,發現東、西方的壁畫有哪些不同?
愛迪特:說句實話,中國我的還不太清楚!我只在上海找到很少的壁畫。在我看來,西方壁畫更多的是意願表達;而在非洲和亞洲的很多地方,壁畫是作為宣傳的唯一形式,尤其是對於那些不識字的人來說,壁畫是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M:在您看來,壁畫經過了哪些轉變,前景如何?
愛迪特:壁畫最先是用於裝飾,使牆面更好看;現在它正成為人們反映道德願望和心理需求的一個途徑。也許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廣告信息分佈在牆面上……對於德國來說,未來兩年的經濟也許不遂人願,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將抱怨和不滿畫在牆上。
M:這是純個人行為嗎?有沒有團體支持或者組織贊助?
愛迪特:純個人行為,這是第一次(上海的展覽),得到組織方贊助,雖然參加過三次國際性的展覽,以及很多小型展覽,但以前都是自己出資,不論拍攝過程還是展出費用。
@Source from: iWeekly·周末画报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