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31
吳
哥是柬埔寨的一座都城,與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並稱為東方四大奇蹟。柬埔寨的歷代國王篤信教義,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寺廟,使吳
哥逐漸成為整個高棉人的宗教以及精神中心。耗費了人力物力,曾經繁榮一時的王朝公元1431年隨著泰人的入侵而走向落寞,只留下這古老的都城淹沒在叢林荒
野。
1860年,法國人亨利在熱帶叢林中尋找植物標本,闖入這沉睡了幾百年的秘密花園,從而使它再次展現在世人的面前,見證千年前一個王國的燦爛與輝煌。
根 據中國商務使者周達觀的生動記載,13世紀末吳哥仍是一個興盛的大城市,也是亞洲最宏偉的都城之一。然而,這時在闍耶跋摩七世王執政時達到頂點的建設狂熱 顯然已經終止,一種以小乘佛教為代表的更有克制性的新宗教傾向正在興起,而且在帝國西面建立的泰族王國的軍隊開始侵入高棉心臟地區。到16世紀,當另一份 可查的直接記載寫成時,這些趨勢已使這座城市被廢棄了多年,只留下叢林覆蓋的古代廟宇遺跡和一度壯觀的貯水池及水渠廢墟。
在 古城滅亡和現代時期開始的4個多世紀中(即從15世紀初期至19世紀末期),人們對吳哥的興趣主要集中在吳哥窟,這處由小乘佛教僧侶接管並大致保存完好的 古蹟成為東南亞最重要的朝聖地之一。在此期間許多來到柬埔寨的早期歐洲旅遊者對這個「消失」的城市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法國殖民地政權建立後 (1863),整個吳哥遺址成為熱心的學者們關注的焦點。他們最初是獨立研究,後來得到政府資助的遠東法國學校支持,一批有才能和獻身精神的法國考古學家 及語言學家開始了一項全面研究計劃,逐漸積累了目前掌握的關於吳哥古城歷史,並揭露及引導它的生活的迷人宗教和政治制度方面的知識。考古學家們還堅持了一 項艱鉅的重建計劃,使古代廟宇群、貯水池和運河在某種程度上恢復它們原來的宏偉規模。
吳 哥是行政和禮拜神君的中心。城市是以從印度傳入並適應當地傳統的宗教和政治觀念為基礎而設計建造的。從最初給這個城市命名為耶輸陀羅補羅 (Yasodharapura)的耶輸跋摩一世時代起,吳哥便是按照傳統的印度宇宙論模式,在建築佈局上體現象徵性的宇宙結構。城市向東圍繞著一座作為中 心的小山或金字塔式的廟宇,這是從建築學方面順著該地一座天然小山巴庚山(Phnom Bakheng)的地勢建成的。在這個城市後來的歷史上,作為中心的廟宇則完全是建築學上的創造(即金字塔式廟宇),例如闍耶跋摩五世 (968~1001)的披梅耶卡寺(Phimeanakas);伏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1050~1066年在位)的巴普翁寺(Baphuon);以及闍耶跋摩七世建造的作為中心寺的巴戎(Bayon)的佛教寺院,此時這個城市已經基 本定型,並以吳哥通王城著稱。龐大的貯水池、運河、溝佢係統是吳哥最初實行興辦水利和灌溉的最顯著特色之一。
吳哥的許多大 廟都反映了印度的宇宙論和神話主題,建造這些廟宇是為了提供禮拜的場所,使國王和其他王室成員確信通過禮拜能夠與濕婆或這個領域中的其他卓越神祇成為 一體,從而獲得永生。例如,吳哥窟或許是最宏偉而且肯定是所有吳哥廟宇群中最著名的寺院,它就是蘇耶跋摩二世王在12世紀作為一座巨大的陵廟而建造的,他 的遺體安放其中,透過禮拜毘濕奴神而使他像徵性地得到永生。
吳 哥古蹟現存600多處,分佈在面積45平方公里的森林裡。大吳哥和小吳哥是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有許多精美的佛塔以及眾多的石刻浮雕,蔚為壯觀。這些佛 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塊壘砌而成,有些石塊重達8噸以上。佛塔刻有各種形態的雕像,有的高達數米,生動逼真。吳哥寺中的五座蓮花蓓蕾似的佛塔高聳入雲,是高棉 民族引以為驕傲的精湛建築。除大吳哥、小吳哥及三個王都中心外,女王宮和空中宮殿也是吳哥古蹟中著名的景點。空中宮殿是一座全石結構建築,據說建於11世 紀。宮殿建在一座高12米的高台上,成金字塔形,分三層。台中心建有一塔,塔上塗金,光芒四射。高台四周有石砌迴廊環繞。由於台高,給人一種懸在空中的感 覺,因而得名。被譽為“吳哥古蹟的明珠”的女王宮位於吳哥城東北約25公里處,原名濕婆宮,建成於吳哥王朝(門內加者)耶跋摩5世元年(公元968年)。 它坐西朝東,長200米,寬約100米,中心為3座並列的塔形神祠和左右對稱的配殿。朱紅色的塔祠建在一個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居中一座最高,約10米。正 中的神祠供婆神,南面神祠供梵天神,北面神祠供毘濕奴神。每座塔祠的東、南、北各有一門,門高僅1.2米,禮拜者須彎腰屈膝方能入內。每個門前均有守護神 石雕一對,兩側牆上有手持長矛的武士,及仙女的浮雕。塔祠外圍3道圍塔,內外圍牆之間,有拱門,鏤花石柱和石碑等。整個塔祠群巍峨壯觀,建築奇巧別緻,雕 刻細膩優美。每座塔祠上都刻有各種神鬼羅剎的雕像。塔基及其兩側的神龕和門樓上也是千姿百態的浮雕,內容多是記載古代高棉人民的生活情景和抵禦外族侵略的 戰斗場面。 1431年吳哥城被暹羅攻陷時,女王宮也遭到破壞。
有佛教傳說,吉蔑國王被祭司之子觸怒,便將其淹死在洞里薩湖中。天神憤怒,決定替祭司之子報仇,令湖水氾濫,因而催毀了吳哥。
這座建於800多年前的吳哥王朝全盛時期的建築,以它精美的石雕、長長的迴廊、恢弘的石塔訴說著當年的輝煌。吳哥被謄為“攝影者的天堂”,因為那裡有拍不盡的風情,攝不完的殘缺的美,更有訴說不完的神秘故事。
@Source: 时尚先生中文网
根 據中國商務使者周達觀的生動記載,13世紀末吳哥仍是一個興盛的大城市,也是亞洲最宏偉的都城之一。然而,這時在闍耶跋摩七世王執政時達到頂點的建設狂熱 顯然已經終止,一種以小乘佛教為代表的更有克制性的新宗教傾向正在興起,而且在帝國西面建立的泰族王國的軍隊開始侵入高棉心臟地區。到16世紀,當另一份 可查的直接記載寫成時,這些趨勢已使這座城市被廢棄了多年,只留下叢林覆蓋的古代廟宇遺跡和一度壯觀的貯水池及水渠廢墟。
在 古城滅亡和現代時期開始的4個多世紀中(即從15世紀初期至19世紀末期),人們對吳哥的興趣主要集中在吳哥窟,這處由小乘佛教僧侶接管並大致保存完好的 古蹟成為東南亞最重要的朝聖地之一。在此期間許多來到柬埔寨的早期歐洲旅遊者對這個「消失」的城市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法國殖民地政權建立後 (1863),整個吳哥遺址成為熱心的學者們關注的焦點。他們最初是獨立研究,後來得到政府資助的遠東法國學校支持,一批有才能和獻身精神的法國考古學家 及語言學家開始了一項全面研究計劃,逐漸積累了目前掌握的關於吳哥古城歷史,並揭露及引導它的生活的迷人宗教和政治制度方面的知識。考古學家們還堅持了一 項艱鉅的重建計劃,使古代廟宇群、貯水池和運河在某種程度上恢復它們原來的宏偉規模。
吳 哥是行政和禮拜神君的中心。城市是以從印度傳入並適應當地傳統的宗教和政治觀念為基礎而設計建造的。從最初給這個城市命名為耶輸陀羅補羅 (Yasodharapura)的耶輸跋摩一世時代起,吳哥便是按照傳統的印度宇宙論模式,在建築佈局上體現象徵性的宇宙結構。城市向東圍繞著一座作為中 心的小山或金字塔式的廟宇,這是從建築學方面順著該地一座天然小山巴庚山(Phnom Bakheng)的地勢建成的。在這個城市後來的歷史上,作為中心的廟宇則完全是建築學上的創造(即金字塔式廟宇),例如闍耶跋摩五世 (968~1001)的披梅耶卡寺(Phimeanakas);伏陀耶迭多跋摩二世(Udayadityavarman II,1050~1066年在位)的巴普翁寺(Baphuon);以及闍耶跋摩七世建造的作為中心寺的巴戎(Bayon)的佛教寺院,此時這個城市已經基 本定型,並以吳哥通王城著稱。龐大的貯水池、運河、溝佢係統是吳哥最初實行興辦水利和灌溉的最顯著特色之一。
吳哥的許多大 廟都反映了印度的宇宙論和神話主題,建造這些廟宇是為了提供禮拜的場所,使國王和其他王室成員確信通過禮拜能夠與濕婆或這個領域中的其他卓越神祇成為 一體,從而獲得永生。例如,吳哥窟或許是最宏偉而且肯定是所有吳哥廟宇群中最著名的寺院,它就是蘇耶跋摩二世王在12世紀作為一座巨大的陵廟而建造的,他 的遺體安放其中,透過禮拜毘濕奴神而使他像徵性地得到永生。
吳 哥古蹟現存600多處,分佈在面積45平方公里的森林裡。大吳哥和小吳哥是它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有許多精美的佛塔以及眾多的石刻浮雕,蔚為壯觀。這些佛 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塊壘砌而成,有些石塊重達8噸以上。佛塔刻有各種形態的雕像,有的高達數米,生動逼真。吳哥寺中的五座蓮花蓓蕾似的佛塔高聳入雲,是高棉 民族引以為驕傲的精湛建築。除大吳哥、小吳哥及三個王都中心外,女王宮和空中宮殿也是吳哥古蹟中著名的景點。空中宮殿是一座全石結構建築,據說建於11世 紀。宮殿建在一座高12米的高台上,成金字塔形,分三層。台中心建有一塔,塔上塗金,光芒四射。高台四周有石砌迴廊環繞。由於台高,給人一種懸在空中的感 覺,因而得名。被譽為“吳哥古蹟的明珠”的女王宮位於吳哥城東北約25公里處,原名濕婆宮,建成於吳哥王朝(門內加者)耶跋摩5世元年(公元968年)。 它坐西朝東,長200米,寬約100米,中心為3座並列的塔形神祠和左右對稱的配殿。朱紅色的塔祠建在一個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居中一座最高,約10米。正 中的神祠供婆神,南面神祠供梵天神,北面神祠供毘濕奴神。每座塔祠的東、南、北各有一門,門高僅1.2米,禮拜者須彎腰屈膝方能入內。每個門前均有守護神 石雕一對,兩側牆上有手持長矛的武士,及仙女的浮雕。塔祠外圍3道圍塔,內外圍牆之間,有拱門,鏤花石柱和石碑等。整個塔祠群巍峨壯觀,建築奇巧別緻,雕 刻細膩優美。每座塔祠上都刻有各種神鬼羅剎的雕像。塔基及其兩側的神龕和門樓上也是千姿百態的浮雕,內容多是記載古代高棉人民的生活情景和抵禦外族侵略的 戰斗場面。 1431年吳哥城被暹羅攻陷時,女王宮也遭到破壞。
有佛教傳說,吉蔑國王被祭司之子觸怒,便將其淹死在洞里薩湖中。天神憤怒,決定替祭司之子報仇,令湖水氾濫,因而催毀了吳哥。
這座建於800多年前的吳哥王朝全盛時期的建築,以它精美的石雕、長長的迴廊、恢弘的石塔訴說著當年的輝煌。吳哥被謄為“攝影者的天堂”,因為那裡有拍不盡的風情,攝不完的殘缺的美,更有訴說不完的神秘故事。
@Source: 时尚先生中文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