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2011

珠寶成詩 胡茵菲 / ewelry Poet, Anna Hu@People

我這麼好勝的個性,只要在臨場表現上有那麼一點小失誤,就會覺得沒臉見人、要死要活的難受,可是珠寶設計,你不喜歡可以一改再改,可以家裡面全部都是丟掉的稿,那種感覺真好,太棒了!
撰文:潘蓓芸 攝影:林昭宏 圖片提供:Anna Hu

繼Vera Wang、Jason Wu之後,現在還有另一個名字,再度風靡襲捲了紐約的名女人們和全球時尚圈,她的名字是胡茵菲,Anna Hu,一個來自台灣的珠寶藝術家。

今年才剛滿34歲的Anna Hu,是佳士得拍賣會史上最年輕的珠寶設計師,也是今年初美國華美協進社的「藝術遠見大獎(Artistic Vision of the Year)」的得主,她是歷年來最年輕的得獎者,也是這個獎第一次頒給台灣出生的華裔藝術家,意義十分重大。不過,有趣的是,在故事之初,Anna Hu的人生目標,其實是立志當一名演奏大提琴的傑出音樂家。  

小時候跟著媽媽到百貨公司逛街,看到一台小小的三角琴便賴著不走,從此開啟了Anna對於音樂無窮盡的熱愛,4歲學鋼琴、7歲學大提 琴,Anna自豪地說:「我練琴一向是自動自發,從來不需要我媽媽督促我,我天生就是一個自律性非常嚴謹的人,從小就是好勝心,自己就會把自己逼到最 緊。」力求完美的個性,讓Anna在音樂的學業上一直是表現優異的模範生,14歲便被保送到美國Walnut Hill Art School就讀,成為馬友友與傅聰的學生,然而,在前途一片看好的光景之下,卻也因為求好心切的過度練習,讓她在20歲時拉傷肩膀肌腱,至少有6個月的 時間不能練琴超過30分鐘,才能讓傷勢慢慢復原。

「那是1997年3月,」Anna把這個時間點記得非常清楚,「我2月底生日,3月就發生這個事情,悶到去撞牆。」後來,從事珠寶生意的爸 爸,不願她繼續沉浸在負面的情緒中,便鼓勵她到紐約上上珠寶設計和珠寶鑑定的課程,「結果我上第一堂課就立即愛上了,馬上決定轉行。」20歲之 前,Anna一直是以音樂為人生唯一職志,卻在這個人生轉折點,選擇投入截然不同的珠寶設計領域,毅然決然放下期待了那麼久的音樂家舞台,難道不掙扎、不 可惜嗎?她說:「經過這件事,我就發覺,我這麼好勝的個性,只要在臨場表現上有那麼一點小失誤,就會覺得沒臉見人、要死要活的難受,可是珠寶設計,你不喜 歡可以一改再改,可以家裡面全部都是丟掉的稿子,那種感覺真好,太棒了!」比起一位詮釋他人作品的表演者,她更想成為一位名留青史的創作者。

天馬行空 實行力快狠準

Anna形容自己:「我思想上天馬行空,絕對是一個夢想派,但在實行力上面,我就是三個字,快、狠、準,不浪費時間。」她絕對有做夢的 勇氣,也絕對有執行的能力,別人要花一年多才能拿到美國寶石學院GIA的寶石鑑定學位 G.G. (Graduate Gemologist),「我只花暑假3個月時間就解決掉。」不僅如此,她仍然把大提琴學位完成,中間還騰出時間到法國進修藝術史所有的相關課程,22歲 畢業後,她先後就讀帕森斯設計學院、哥倫比亞大學,之後又到紐約佳士得拍賣會實習,並在頂級珠寶品牌的Van Cleef & Arpels 和Harry Winston 旗下工作。她的經歷數來洋洋灑灑,我們知道,她今天的成就絕不是一蹴可及或是運氣使然,而是一步一步穩紮穩打的必然結果。

從20歲到30歲,Anna就像塊海綿般地吸取珠寶領域相關的專業知識,然而到了30歲,受僱於人的工作開始讓Anna感到處處受限、無法 盡情揮灑,「因為你永遠要去揣摩Harry Winston要什麼,他都已經上天堂了,卻還是要去揣摩他要做什麼,很悶。我自己本身是極為瘋狂、天馬行空的,每次提出來的建議都被否決,因為我們不能 跳脫,必須要古典、傳統、保守。」於是,在Anna的30歲生日,她的人生再次轉向,決心朝著創立個人品牌而前進,「那時候,我才30歲,而我的老師(珠 寶界傳奇設計大師Maurice Galli)已經70、80歲了,他一輩子都在想別人要什麼,所以他跟我說,我不應該作一隻籠中鳥,應該自己出來試試看。」

音樂是設計動力與能量

華裔背景的設計師要在紐約創立個人品牌,絕對是一件極為大膽、不成功便成仁的世紀冒險,不過Anna倒是悠悠地說:「我不是大膽,是傻 膽,Anna Hu什麼沒有,傻膽最多,害怕從不存在我的字典裡,我永遠是聽自己心裡面的聲音,而不是聽頭腦裡面,So far so good。」才花一年時間籌備,以Anna Hu為名的訂製珠寶精品店便在歷史悠久的Plaza Hotel問世,不久後,更一舉獲得了美國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流行天后瑪丹娜、影星茱兒巴莉摩等人的賞識配戴,Anna Hu瞬間成為眾多女明星都認識的名字。

「我是科班藝術史出來的,我可以很肯定的講,當今應該沒有一個人可以像我一樣,做什麼就像什麼,而且風格轉換變化多端。」她把早期對於音樂的熱愛轉化為設 計藝術珠寶的動力與能量,她告訴我:「當我做Art Deco(裝飾藝術)或偏幾何的設計時,我就會聽強調結構、平衡、紀律的巴哈;當我做莫內睡蓮的時候,我就會聽德布希跟拉菲爾,飄飄然的、很有意象的音 樂;當我做夢幻系列的時候,我就會聽浪漫、熱情的蕭邦。基本上,音樂跟藝術在我生命中,已經像是身體的一部分,就像氧氣一樣,沒有一秒鐘可以沒有。」她一 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藝術對她來說就是全部的人生,「你不可能在任何的社交場合看到我,我是一個非常學院派的書呆子、宅女,像我這次回台的行李箱非常 重,因為裡面是《清明上河圖》、還有《中國古代歷年刺繡年鑑》。」


終生目標:扣人心弦

這次獲得美國華美協進社的「藝術遠見大獎(Artistic Vision of the Year)」的作品「莫內睡蓮」,對Anna來說,是最具代表性的蛻變,「我一直想要用寶石畫畫、用寶石作曲,而這是我第一次沒有任何草圖、沒有任何設計 稿子,就直接地把腦海中這種莫內的河、睡蓮、柳樹、反射,從白天到黃昏,這樣漸進式地完成,它呈現的已經不只是5個、10個、30個顏色,而是幾百幾千種 顏色,是自然中、空氣中、光影間那種折射閃爍的色澤,所以我覺得是真正的蛻變,從珠寶設計蛻變為珠寶藝術的作品。」這件作品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表現,在工 藝技術上,也突破了傳統的工法限制,「這個莫內睡蓮,我們就只講究一個字,軟,因為沒有軟,怎麼能把水的感覺帶出來呢?所以我跟師傅們說,我要它做得像絲 巾一樣的柔軟。」並且還一次次地修正、再修正;我問她,難道師傅不會告訴你,你的要求他們達不到嗎?她笑著說:「這樣他們沒面子阿!我們這一派呢,是為了 面子而活的,我們都不在乎錢,我們沒有商業考量,我們就只想做大事,想做讓人肅然起敬,覺得哇!真正厲害的作品。」

訪問最後,她告訴我:「很多人都問我,我要怎麼給自己定位,或是為自己建立什麼樣的目標,我都覺得很虛華,對我來說,我只用4個字形容我的 終生目標,那就是『扣人心弦』。」現在的她,已經用作品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而我也相信,在未來的幾十年,她也會不斷再獻出精湛而觸動人心的藝術之作,值 得我們拭目以待。

@Source: BAZAAR哈潑時尚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