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2011
洪裕鈞/改變行為的設計思維@People
文 編輯部 文|鄭欽雄 攝影|王漢順
本身就是重度使用者的IPEVO的執行長洪裕鈞Royce,在 入手第一台iPad後,隨即在家裡掀起一股iPad旋風,一台又一台iPad現身家中,不止他自己,家裡的每個人,生活都已經不能沒有它。
IPEVO的執行長洪裕鈞擁有過Kindle,但最後還是買了iPad,而且還是一台接一台的買。如果只是為了看電子書,其實一台Kindle就很足夠,但iPad開創出來的,是一種新的需求。「Kindle比較像是傳統閱讀行為的進化,跟印刷的感覺很像」,洪裕鈞說。相較之下,iPad並不是取代傳統閱讀或是Kindle,而是開發出新的需求,就像已經講了很久的數位內容,在iPad出現後,從Apps的角度重生,在iPad這個裝置上,有了新的意義。身為重度使用者的洪裕鈞,之所以喜歡iPad,在於它對使用行為與經驗的改變,例如上網,iPad讓網頁瀏覽的這個使用經驗變好了,到哪裡都可以看,不用鍵盤滑鼠,這就是更好的使用經驗。更有趣的是,透過AppStore裡各式各樣的軟體,iPad在生活中也成為一個跟別人Show Off的裝置。
改變行為比改變規格重要
至於工作上的「行為」呢?洪裕鈞覺得,iPad並不能完全取代筆電,尤其是在「內容製作」上,筆電的鍵盤、滑鼠,以及專業的軟體,還是比較符合一般工作使用。iPad比較像是一個接收內容的裝置,各種訊息、網路上的互動、社群服務等等,這些較輕量的活動等等,都可以在iPad上完成,但如果要做一個很長的Excel或是寫一封很長的信,還是要回到電腦上比較實際。「現在開會的時候我已經幾乎不用帶筆電了,用iPad我可以更快的確認行事曆內容安排會議時間或是開啟信件,只有真正需要的時候才會回到電腦前」,手裡拿著第二台iPad,洪裕鈞說。其實還有很多很多透過Apps發展的新應用,像是把整片DVD做成一個Apps的高爾夫教練程式、瑜珈教學甚至是世界各國的食譜,在iPad這種可移動的裝置上,有了更多不一樣的呈現方式。
不思考功能的設計
身為一個設計師,洪裕鈞透過「行為」思考,用設計來解決「行為」裡最累的事情,然後再去思考如何改善或是提供新的用法、應用以及使用的體驗。讓設計不再被功能和規格限制,而是先思考要怎麼使用,再把功能和規格加上去。iPad對他來說就是一個這樣的產品,他打趣地說,在他還是學生的時候,設計過一個10吋的手持「電視」,解決的就是人一定要坐在電視前面才能看電視這個「行為」,現在想起來,就像iPad帶來使用行為的改變一樣,或許iPad 2應該找他去設計一下。
如果可以⋯⋯
現在的裝置,不論是iPad、Kindle或是其他平板電腦及數位閱讀器,都還是受限在螢幕這個框框裡,如果可以沒有螢幕,透過投影或其他方式來顯示,甚至有可能可以感受到觸感,讓使用者可以用自己的雙手去感受到材質或是進行立體空間裡的操作,那種使用行為的改變,才是真正可以令人驚喜的未來生活。
洪裕鈞的iPad Apps
1.除了自己還有家人,每天的生活都不能沒有iPad。2.因為喜歡設計加上一點自己的私心,洪裕鈞不斷開發各種iPad/iPhone的週邊產品。3.iPad成功的地方在於它改變了消費者的使用習慣,而不是提供了超強的功能與規格。4.各種和生活相關的Apps持續改變著洪裕鈞和家人的生活。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