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2011

Marc Jacobs御用建築師Stephan Jaklitsch@Fashion

Stephan Jaklitsch認為,建築的作用是錦上添花,而非喧賓奪主。十年來,Marc Jacobs的店鋪全由他包辦。每一間店都隨周邊環境而呈現出不同面貌。

/顧晨露 /Stephan Jaklitsch建築事務所、Marc Jacobs

衣服每6個月就淘汰一次,建築卻要存在許多年——紐約建築師Stephan Jaklitsch如是說。

在過去10年裡, Jaklitsch包辦了Marc Jacobs的一切店鋪翻新和新建項目,總數超過275間。

他與品牌CEO Robert Duffy是老朋友。1999年,Duffy從巴黎來到紐約,開始全力經營Marc Jacobs品牌的同時,也在這座城市裡安家落戶,而Jaklitsch就是Duffy當年為新家雇傭的建築師。在設計Marc Jacobs店鋪之前,兩人最初的合作成果是四套擺滿藝術品的私家豪宅。其中,Duffy位於鱈魚角伯文斯鎮的度假別墅作為Jaklitsch的得意之作,已被收錄在他從1998年至2008年的作品集裡。

在這本磚頭書裡找不到的是Jaklitsch的新作品。2010年,Marc Jacobs一口氣開出三間別具特色的新店。3月開張的米蘭店裡設有一個時髦酒吧,9月開張的紐約店吞併了隔壁一家開了好些年的著名書店,變出一個新品牌Bookmarc12月,全球首間擁有獨立建築外觀的Marc Jacobs旗艦店在東京青山開幕。

2007年,Jaklitsch第一次來到新店址時,眼前是一小塊拆得一乾二淨的空地,他聽說,這裡原先有一幢木結構的老樓。3年後,Marc Jacobs的四方小樓低調開幕,地下一層男裝、一層配飾、二層女裝,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重要的不是與周邊的建築較勁,而是融入這個街區,為之增色。”Jaklitsch說。夜晚,當店鋪上方懸浮的大燈籠向周邊的幽靜小道投下溫暖光芒時,這句話的意義便不言自明瞭。

B=《外灘畫報》

S.JStephan Jaklitsch

B:在奢侈品旗艦店林立的東京青山一帶,最新矗立起來的Marc Jacbos旗艦店如何脫穎而出?

S.J:首先,這個建築要與城市風貌以及周邊環境相協調。東京的建築時常更新,因此重要的不是與周邊的建築較勁,而是融入這個街區,為之增色。這就好比下棋,每走一步都要考慮到後面一著。我們的策略不是大張旗鼓,反而是保持低調。這與品牌興建旗艦店的初衷或許有所矛盾,但我們相信這才是明智之舉。有時候,不招搖也可以成功。

我們對於舊建築的形狀和大小進行了反復研究,發現只要保持500平方米的占地面積不變,把建築升高一倍也沒問題。起初,我們的想法是把整個建築外觀做成一塊豐碑的樣子,不料難以實現,於是乾脆反其道而行之——每一層都不一樣。底層是完全通透的開放空間,二層則比較私密,採用黑色吸光石材,窗戶也被移到建築最不起眼的一側。三層其實是一個裝飾性的屋頂,這也是日本傳統建築中的常用做法,稱之為“kosakabutsu”。它像一盞巨大的信號燈,銀白色的齒空花紋外牆白天看起來有立體效果,夜晚則被LED燈照亮,散發柔和光芒。外觀的黑白主題也延續到了店內,包括底層的地板、玻璃、橢圓形的櫃檯、貨架、樓梯。我們故意把樓梯放在靠門口的位置,站在店外也能看見,這樣既製造出視覺上的延伸效果,也更容易把顧客吸引到二層和地下一層。

B:那麼,與你之前設計的Marc Jacobs店鋪相比,東京旗艦店有何不同之處?

S.J:過去我們主要是對現存的建築進行徹底翻新。比如位於法國皇宮附近的巴黎店,佔據Bleecker街上多幢小樓底層的紐約店,建在Newbury街上一幢老房子裡的波士頓店……東京的新店則是首間擁有獨立建築外觀的旗艦店,從裡到外都面貌一新。

B:建造這間新店總共花了多長時間?其中最困難的是哪一步?

S.J:從頭到尾,將近3年。二層的黑色瓦片是我們與日本Inax公司合作研發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失敗,反復嘗試。等他們終於做出形狀和顏色都令我們滿意的瓦片時,時間已經非常緊迫,但我們又發現瓦片太重。於是,我們又一起研發了一種鋁制結構,可以方便地把瓦片固定上去,抗地震,還能增加空間迴圈,在夏天有降溫的作用。

B:你為Marc Jacobs設計過200多家店鋪,其中哪一家最讓你印象深刻?

S.J:對我來說,巴黎店是很特別的。一方面是因為1980年代末我在巴黎留學時就住在那家店附近,另一方面是因為它離皇宮很近。在一幢17世紀建築裡造新店是很難得的機會。在設計外牆和主要內飾時,我們與法國文化部多次溝通,花了不少功夫才贏得他們的信任。但是,我知道他們對結果很滿意。我們沒有效仿原來的建築風格,而是與之和諧共存,為之錦上添花。

B:每設計一處新的Marc Jacobs店鋪,你通常是如何開始的?

S.J:首先是看店址以及周邊環境。我們要考慮如何在這樣一個環境裡展現品牌的形象。我與Robert已經合作多年,彼此很有默契。我喜歡與決策者直接打交道,瞭解他的目標和訴求。聆聽客戶的聲音對於建築設計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好建築師和一個好客戶才能建立一場有意義的對話,把專案帶向新鮮有趣的方向。

B:近兩年來,Marc Jacobs嘗試在時裝店裡增設書店、咖啡館、酒吧等設施。這是否將成為一種新趨勢?

S.J:也許談不上趨勢,但是MarcRobert向來都勇於創新。他們喜歡嘗試新想法,有時得冒很大的風險,有時則多快好省。在米蘭旗艦店裡設酒吧,為的是讓人們可以在那兒消磨一整天的時光。如何讓人們願意坐下來喝一杯?這裡的重點是光線和反射表面材質的運用,這兒不斷變化的光線具有視覺吸引力,也能讓人顯得更美。為了讓這個小巧的酒吧更緊湊協調,從背景牆到天花板,再到傢俱全是我們專門設計的。店鋪區域的工業感較濃,酒吧陳設裡則更顯豪華,兩者之間由藍色玻璃移門和捲簾進行分隔。

紐約旗艦店裡的書店則是另一種策略。那兒本來就有一家開了很多年的書店,周圍的人很愛光顧。所以我們就為舊書店賦予新的形象。挑戰在於,如何在保留和創新之間找到平衡。酒吧和書店的案例雖全然不同,但相通的是,它們都是因地制宜,遵循各自固有價值的產物。

B:以你十多年的經驗來看,高級時裝店的建築設計潮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S.J:過去10年裡,高級時裝品牌紛紛花重金打造優質建築,提升店鋪的設計水準。這不僅有助提升品牌形象,也為顧客帶來更好的購物體驗。好的建築設計的確能讓品牌面貌一新,但建築師們也要小心別設計過度。我的觀點是,建築設計的作用是錦上添花,而非喧賓奪主。

B:在工作之外,你對時尚感興趣嗎?你最喜歡哪些設計師的衣服?

S.J:我對許多設計領域都有興趣,包括時尚。我偏愛做工精良,有 別致細節的衣服。當然,我的衣櫃裡有大量Marc Jacbos男裝,但我也喜歡martin MargielaComme des Garcon。近來我常穿的品牌還有Oliver SpencerRag & BoneBurkman BrothersEngineered Garments

B:你是否從時尚界獲得靈感?

S.J:建築與時裝更像是軌跡相似的兩道平行線,雖然我的工作與時尚有交集,但我未必要從中獲得靈感。時裝設計師用衣服來表達一個原本無形的觀念,為他們設計店鋪的我,則要把這個觀念轉化成建築。一幢建築要存在許多年,衣服卻是每6個月就要淘汰一次。

B:請向我們描繪一下你的工作室,還有你的家吧。

S.J:我的工作室位於紐約切爾西區的邊緣,這裡一帶因為地理位置不錯,房租又比較便宜,正聚集起越來越多的創意工作者。2000年,我們在一棟廠房裡租下一個樓面。工作室裡沒有隔斷,這樣有助於大家的合作交流,就連我自己的辦公室也是開放的。設計師傢俱和我歷年來搜集的大量書籍裝點著這個工業感的空間,在這兒工作非常舒服。

家是讓我遠離工作的庇護所,沒有電腦,甚至沒有電視。不幸的是,最近多了iPhoneiPad。我的家裡擺滿了我在世界各處旅行帶回來的小東西,以及大量藝術品和書籍。這是一個充滿靈感,讓我可以休息和思考的地方。

B:你最欣賞的藝術家是誰?

S.JPeter Doig,他擅長抽象風景畫,常以家鄉加拿大的雪景為主題。而我最喜歡的是混凝土小屋系列,描繪被茂密樹林包圍的法國東南部的一處現代主義公寓樓,前景與背景之間充滿張力,猶如一處神秘烏托邦。1991年,Doig親臨此地時,樓房因年久失修而破敗不堪,他抓住了這種撲面而來的憂鬱感,創作出一系列悲傷、神秘而又美麗的作品。

B:最近你在看什麼書?

S.J:《東京代謝》(《Tokyo Metabolizing 》),這是一本講東京城市建築發展的書。代謝主義起源於日本1960年代,如果你對都市化和現代城市發展感興趣,讀起來一定覺得很有趣。

@Source: 外灘畫報 2011-03-10 總第 428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