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2011
生態:亞馬遜流域,「綠肺」的終結@LOHAS
生態:亞馬遜流域,「綠肺」的終結
「今天又得挨罵了。」里奧·穆拉嘴裡嘀咕著。他把小船停在日漸乾涸的碼頭邊,原本很輕鬆就能一步跨上岸的他,得費點勁爬上碼頭—因為水位太低。里奧·穆拉的家在亞馬遜支流尼格羅河旁邊,他每天的任務就是捕到50條以上的紅頭鼠—一種長相特殊的熱帶魚。如果完不成任務,他就要挨老爸的罵。
「小時候,這裡的熱帶魚多得數不過來。」今年16歲的里奧,回憶起10年前的尼格羅河時,總是兩眼放光。那裡曾經是孩子們的天堂,但現在,尼格羅河部分河段已經無法找到一條熱帶魚,有些地方甚至接近乾涸,人們可以光著腳輕鬆蹚過河床,河上的橋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令人揪心的巨大碳源
「2005年亞馬遜流域發生過一次嚴重的乾旱,當時許多人認為這是百年一遇的。然而,還沒到6年,這裡就發生了比上一次規模更嚴重的乾旱。」英國利茲大學教授西蒙·劉易斯稱。從2010年開始發生的這一輪乾旱非同小可。亞馬遜流域如今已經如同遭受過病魔侵襲,羸弱不堪。根據權威研究,乾旱能讓亞馬遜流域這個具有吸收二氧化碳功能的「綠肺」,變成一個排放二氧化碳的「排放源」。
亞馬遜流域過去一年以來的乾旱,直接導致亞馬遜雨林佔地300萬平方公里的地區降雨量不足,數以十億計的樹木枯死,同時也導致了亞馬遜河水位降至5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數條支流完全乾涸,超過20個地方政府發出了警報。
從2005年的那一次乾旱開始,西蒙·劉易斯就開始關注這裡的乾旱情況。「雖然僅僅兩次乾旱,還不足以形成一種固定的研究模式。但是這兩次嚴重的乾旱,相隔的時間如此之短,就足以引起人們的重視。」科學家們相信,受全球暖化影響,大西洋熱帶地區的海面溫度上升,導致亞馬遜雨林大旱並排放較多二氧化碳,形成惡性循環。雖然這個科學假說還沒有最終的定論,但是,「如果確認是因為溫室氣體所導致的乾旱,那麼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在不久的將來,這裡將會遭受更為嚴重的乾旱災難。」劉易斯說。
廣闊的亞馬遜雨林就像地球上的一個巨大的碳儲存箱,每年它大概要吸收15億噸大氣中的碳。然而當樹木死亡或者乾枯,這些樹木不僅失去了儲存碳的能力,還會在腐爛的過程中排放出大量的碳,進一步加劇周圍區域樹木的乾旱,這個碳儲存箱也就變成了巨大的碳源。在劉易斯看來,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亞馬遜從「綠肺」變成碳排放源,僅僅是時間問題。而根據英國哈德里中心的計算機設計的氣候變化模型來看,亞馬遜地區的乾旱將會導致更多樹木的死亡,從而進一步減少這個地區吸收二氧化碳的總量。「這將會是一個惡性循環。」劉易斯告訴記者。
我們能做什麼?
據劉易斯介紹,亞馬遜以往茂密的雨林吸納了全世界大氣中超過1/4的碳,這使它成為對抗全球暖化的重要緩衝。但這個超級「綠肺」一旦失去功效,就會變成一個巨大的碳源。這將會極度加劇全球變暖的步伐,加速兩極冰山融化。
因此,他認為接下來應該通過TRMM系統密切注意這個區域,以做出進一步的判斷和舉措。這個TRMM(熱帶降雨測量任務衛星),是一顆由美國和日本聯合開發的氣象衛星。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監測赤道及其延伸帶的降雨量。
根據TRMM監測的結果,在2005年,亞馬遜流域大約有200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出現了旱情,而在2010年,乾旱的地區已經擴大為300萬平方公里。2005年的乾旱過後,科學家們藉助TRMM得到的數據,對乾旱對樹木的影響、降雨量減少與碳排放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在不幹旱的年份,亞馬遜流域每年能夠從大氣中吸收大約15億噸的二氧化碳。但是,2005年發生了「百年一遇」的乾旱后,這一帶在後來幾年居然總共排放了50億噸的二氧化碳。根據科學家們的初步推測,2010年的嚴重乾旱,將造成多達80億噸的二氧化碳被排放出來。
「乾旱再加上人為的砍伐,導致亞馬遜流域的熱帶雨林資源一再流失。現在已經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人類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危機!」巴西亞馬遜環境研究所的專家保羅·布蘭多說。
在劉易斯看來,除了進一步監測數據之外,這個地區必須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法規,保護現有的森林資源。「當地政府應該避免人類進一步干擾這些危機重重的熱帶雨林,尤其是一定要防止火災的發生,因為在森林退化過程中,火災是最容易發生的災害。」另外,禁止砍伐,加以嚴格的保護,更是應該成為當地政府的重中之重。
大部分國土由亞馬遜流域組成的巴西在抗乾旱領域中有著成熟的經驗。根據這些經驗,他們將會在亞馬遜流域的外圍,推廣先進的灌溉技術、加強修建地下蓄水池、建立地下管道滴灌系統等,以防止森林面積的進一步退化。「由於乾旱減少了陰天的數量,因此,增加的日照將刺激部分樹木在乾燥的季節中生長。」保羅·布蘭多認為。他建議在熱帶雨林的外圍儘可能多種植一些有利於保持水土,同時能適應一定乾旱程度的樹木。
@Source: iWeekly·周末画报 for iPhone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