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pBwTNZ8FmvwCwx2xHwwvInSQYi0iiqVbG0z5MO4XZjbv1IVmMSMEThJuzX4JyFYRqecSZWTkGTyBbE6_rm3BMXtIEV_x5T_gppddrkZD3H7TiLRHhNxLUm7TxqYfrjPwAbDk5/s400/U5594P622DT20110422151356.jpg)
戴高樂機場候機室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iK6ekG7HuAn5xJ-VB7S_GIV8OKL9oRTkQ0ZvylOdxYMz0rPTc2xhOEjYW63Wh9zEoMJQABxlGN9ChGgk7i1OpG2jLiHi9cI8ro4AVmqV70ysSESJ7W_52k2JxHhTzS2eHJjE5N/s400/U5594P622DT20110422151127.jpg)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jC4v2dViok2HhAeusUz8pWoChm_fubkU7aLYGxx_Oy5Lat02xNbWeGU1djNH-jSkJ1cbYtYkGZn4Np-clNqfTeJnI5AuVfRJmpWQfOntZUP59wzfUaGulJoXtD01G4F7PPhX8Z/s400/U5594P622DT20110422151031.jpg)
法國建築“詩人”的詩意建築 國家大劇院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hHF-_j4atUzpOJTs0bvgl8vs5kcNRfFtK20cfJeaYxWIV0WlHkcL0hDlqD93iSV_v7ps01R3_tCo270XJfvclNxMFS0D5klOKE19NbrnhE20pNkA4dyPLqevLJ6uRHTzw3z5iu/s400/U5594P622DT20110422151807.jpg)
國家大劇院設計
2011年04月24日 時尚網巴黎戴高樂機場候機室、日本大阪海洋博物館、英法海底隧道法方終點站、中國國家大劇院……這一系列聞名世界的經典建築,它們都是設計大師保羅-安德魯的作品;它們都是舉世無雙的傑作。
1938年安德魯出生於法國波爾多市附近的岡戴昂,畢業於法國高等工科學校、法國道橋學院和巴黎美術學院,這都是法國乃至歐洲首屈一指的專業學院。1967年在他29歲的時候,設計了圓形的巴黎查理斯-戴高樂機場候機室。
所有關於安德魯的簡歷都是這樣展開的,沒有太多冗長的敘述,就像安德魯本身和他所代表的設計風格,簡潔,實用。戴高樂機場的成功讓“保羅-安德 魯”這個名字的價值一夜之間提升了百倍,他從此成為巴黎機場公司的首席建築師,憑藉著這個來自藝術之都的崇高的認同,他先後參與設計了尼斯、雅加達、開 羅、上海、日本等國際機場,蜚聲海內外。
整個法國、整個歐洲有那麼多華美精緻的歷史建築——哥特式、巴羅克式、洛可哥式,然而安德魯卻獨獨喜歡追求高度簡潔的建築。在上世紀80年代參 與設計、建造了法國新現代主義建築的標杆之作——拉德芳斯大拱門。不過他造得最多的還是機場。在戴高樂機場之後,他在尼斯、雅加達、開羅、大阪等地設計了 30多個機場。那些機場都鮮明地體現出新現代主義的建築風格,即一方面採用現代的材料、結構和施工技術,另一方面又重視建築物的精神性意義。
在現代主義的大師中,安德魯特別鍾愛法國的勒-柯布西耶和芬蘭的阿爾瓦-阿爾托。無論是前者的“機器美學”概念,還是後者的“民族化”探索,都讓他銘記終生。
作為中國國家大劇院的設計者,這座蛋形建築融匯了安德魯多年的建築感悟和審美偏好。風格前衛、特立獨行是安德魯的風格,在新的設計中,大劇院由 銀白色的鈦金屬和玻璃鑲嵌而成,大劇院被四周的水池和綠地包圍著,要進入劇院內,必須通過水下的玻璃通道。半透明的外殼在陽光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與周邊 人工湖中的倒影互相輝映。整個建築在空中的輪廓呈現出一個圓弧形,而“圓”是他最為偏愛的建築語言。
安德魯認為建築深深紮根於技術和經濟的世界中,當試圖讓建築充滿活力、充滿期待時,是需要超越技術和經濟世界的,這種超越只能通過不斷打破已有的習慣來喚醒和獲得。只有這樣,建築才能以謙遜的姿態獲得藝術帶來的天賜之福,充滿活力、充滿無法預知的期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