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2011

帝國大廈八十年@Arch

















帝國大廈在今年迎來了它的80歲生日。這棟誕生於全球性經濟大蕭條時期的曾經世界最高建築,代表了上世紀初最精湛的科技與建築美學,也曾是西方經濟復甦與美國崛起的重要符號。在它80年的歷程中,曾經經歷過數次大火,被重型轟炸機撞擊,也曾成為多部經典電影的主角。在21世紀,這棟仍然保持著紐約最高記錄的建築物同樣在與時俱進,努力成為綠色節能建築的典範。作為一個時代的象徵,帝國大廈也許是整個20世紀最有價值的紀念碑。


443米高的美國象徵

在曼哈頓,遊客不需要地圖就可以順利找到這棟傳奇的建築。只需抬頭仰望紐約的天際線,在西33街與西34街之間,一座Art Deco時代的偉大紀念碑就矗立於此,鑲嵌著「第五大道350號」的銅質門牌。帝國大廈的名字源於紐約州的別稱「帝國州」,由謝里夫·蘭姆·哈矇事務所設計。1931年5月1日,美國總統赫伯特·胡佛在首都華盛頓特區親自按下電鈕,遠距離點亮大廈燈光,標誌著它的正式落成。這棟美洲第3高,世界第15高的摩天大樓,地上部分共有102層,樓高381米。1951年,在其頂部新增添了高62米的廣播天線,讓其總高度達到了443米。在2001年「9.11」事件之後,帝國大廈再次成為了全紐約的制高點。

帝國大廈的原址在18世紀後期是一片農場,有一條小河曾流經這裡,並灌入一個池塘內。在兩個多世紀前,曼哈頓仍是一片荒蕪,並沒有任何跡象顯示這塊地皮將在之後成為寸土寸金的世界中心。19世紀後期,這裡曾建過一所古典主義風格的花崗岩建築——華道夫-阿斯多里亞酒店,成為了當時紐約社會名流經常光顧的社交場所。直到1930年, 帝國大廈開始破土動工,高聳入雲的建造方案使它成為了關注的焦點。而整個建造過程僅用了410天,比預期提前了五個月竣工,成就一個舉世罕見的建造速度紀錄。帝國大廈已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評價為現代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紐約地標委員會選其為紐約市地標。1986年,該建築被認定為美國國家歷史地標。

自1964年起,大廈上部30層的外表全部用彩燈裝飾,通宵閃亮。而其實在大廈上最早安裝的燈是1932年美國總統大選時的一架探照燈,意在向方圓80公里的民眾宣告小羅斯福成功當選新一屆美國總統。1956年,被稱為自由之光的旋轉燈安裝到大廈頂部。直到1984年自動變色燈裝上了大廈頂端后,燈光的表現力才變得更為豐富多彩。每逢情人節、聖誕節、美國獨立日等美國傳統節日,大廈頂部的泛光燈的顏色會因應變換。由於紐約市華人、華僑眾多,從2001年開始,帝國大廈會在每年春節期間晚上點亮象徵吉祥的紅、黃兩色彩燈。在911事件后,大廈也曾連續3個月點亮藍色燈光以示哀悼。

自建成以來,帝國大廈一直是導演們最青睞的外景地之一,最為著名莫過於《金剛》。在1933年版的《金剛》及2005年版的《金剛》中,巨型大猩猩都曾攀爬到帝國大廈頂端與飛機作戰。《西雅圖未眠夜》中,男女主角數次約會之處,也是在帝國大廈的頂端觀景台。在一部名為《帝國大廈》的試驗紀錄片中,安迪·沃霍對準帝國大廈進行了長達8小時的攝影。在去年的電影《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中,帝國大廈成為了連接奧林帕斯山眾神殿堂的通道。帝國大廈不僅僅是紐約的符號,甚至成為了很多人對美國的第一印象。


沖向天空的競賽

帝國大廈設計與建造的背景,來源於上世紀20年代兩大汽車製造公司——克萊斯勒與通用汽車之間的競爭。在1929年全球性的大蕭條與經濟倒退中,通用汽車公司的老闆約翰·拉斯科布卻毅然決定建造一棟直衝雲霄的摩天大樓。這個想法並非出於企業的需要,而是一場意氣用事的比賽,它將用來和競爭對手——克萊斯勒公司老闆沃爾特·克萊斯勒一爭高下。1925年,沃爾特·克萊斯勒脫離通用汽車公司自立門戶,搶下大塊北美市場。克萊斯勒在創立同年就併購了麥克斯韋汽車公司,3年後又買下道奇公司,在攏聚大把資本的同時,與通用汽車形成了對分江湖之勢。1926年,設計高度超過305米,高達77層的克萊斯勒大廈開始動工,它即將成為這個新興汽車帝國的最佳象徵。

克萊斯勒大廈位於曼哈頓東部42街與萊星頓街交界處。在1931年帝國大廈完工前,它將「世界最高」的記錄保持了一年。自從1928年9月19日動工以來,紐約的建築業處於激烈的競爭,全面進入了摩天大樓狂熱,克萊斯勒大廈創下平均每周增建4層樓的速度。克萊斯勒大廈被視為一個典型的Art Deco風格建築,大廈上各種細節代表了1920年代的汽車設計風格,華麗、複雜而又極具未來感。大多數的當代建築師甚至認為,克萊斯勒大廈仍是紐約最優秀的Art Deco大樓。

1930年的一天,通用汽車公司老闆拉斯科布在自己位於曼哈頓的辦公室內,向著名建築師威廉·蘭姆發問:「你能把我的大樓建到多高?」當拉斯科布提出這一問題時,競爭對手的克萊斯勒大廈已近完工。因此他急於改變保守的原始方案,向自己的鄰居發出挑戰。在最初的設想中,這僅僅是一棟低矮結實的34層大廈,但是在拉斯科布的最高授意下,經過16次不斷修改,一個壯觀而令人興奮的「巨型鉛筆」(pencil shape)方案最終通過。建築團隊第一次對外宣布建樓計劃時,聲稱這幢大廈的高度「接近300米」。這樣做其實是故意迷惑對手。拉斯科布還打算在第86層的頂部加一個61米的飛艇停靠塔,把整個建築物的高度增加到381米。然後後來在一次停泊時,飛艇上噴射出來的壓倉水把幾個街區以外的行人都弄得渾身透濕,最後不得不拆除了這個停靠塔。

帝國大廈的建設速度是每星期建4層半。這在當時的技術水平下,已算是十分驚人。整座大廈最後提前了5個月落成啟用,而成本則比預計的 5000萬美元減少了10%。工人總共砌了1000萬塊磚頭,裝6400扇窗戶,舖設了1886公里長的電梯纜索,消耗了5663立方米的印第安那州石灰岩和花崗岩,730噸鋁和不鏽鋼。大樓採用的建築技術是鉚接鋼結構,外覆磚石帷幕牆。從窗戶與窗戶之間如山形臂章般的圖案,到大廳令人炫目的大理石加工,帝國大廈整體裝飾採用了簡化的Art Deco風格,讓一個基本上非常簡單的設計有了低限度的裝飾,而底樓大廳里最醒目的裝飾是一幅帝國大廈的不鏽鋼畫像,至今仍是最醒目的室內設計。

當帝國大廈在1931年竣工時,它比幾公里之外的克萊斯勒大廈整整高出了61米。


摩天大廈的魔咒

然而事實上,每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往往都伴隨著摩天大樓熱。1909年的經濟大停滯催生了紐約大都會人壽大廈和勝家大廈;1929年大蕭條伴隨著帝國大廈與克萊斯勒大廈的橫空出世;上世紀70年代芝加哥西爾斯大廈和紐約世貿中心雙字樓的建成適逢嚴重的貨幣滯脹;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則有吉隆坡石油雙塔作為註腳;在剛剛過去的2008金融危機后,迪拜塔、浦東環球金融中心等新一輪摩天大樓拔地而起。自20世紀初以來,全球共出現了四輪摩天大樓熱,而每一次都伴隨著經濟衰退或金融動蕩。

帝國大廈所處的正是第二次摩天大樓熱。上世紀20年代初,全美股票市場曾一片紅火,而商用和民用住房建設市場也高度繁榮,這期間,大財團陸續宣布將在曼哈頓興建三座刷新紀錄的摩天大樓,在大蕭條爆發后,這些大樓相繼落成,即華爾街40號大樓(1929年)、克萊斯勒大廈(1930年)和帝國大廈(1931年)。1999年,經濟學家安德魯·勞倫斯先後撰寫了兩份報告,總結出了一個「摩天大樓指數」將經濟危機與摩天大樓的建成聯繫起來,他發現,世界最高大樓的開工建設,與商業周期的劇烈波動高度相關,世界最高大樓的興建通常都是經濟衰退到來的前兆。勞倫斯將他的這一發現稱為「百年病態關聯」,也往往被稱為「勞倫斯魔咒」。

寬鬆的政府政策及對經濟樂觀的態度,經常會鼓勵大型工程的興建。然而,當過度投資與投機心理而起的泡沫即將危及經濟時,政策也會轉為緊縮以因應危機,使得摩天大樓的完工成為政策與經濟轉變的先聲。在繁榮時期異常興旺的行業,即那些資本密集的新興行業和金融證券行業,必然也是危機最深重的行業,而這些行業,正好就是當初決定興建摩天大樓時所瞄準的主要客戶。而建造摩天大樓都需要一定的周期,長則三五年,最短也需要兩三年。於是,通常是在經濟已經陷入衰退的時候,摩天大樓才姍姍竣工。於是,摩天大樓投入使用之時,便立刻陷入經營困境。從政治和民眾心理上說,摩天大樓當然是一種榮耀,但對開發商來說,它可一點都不經濟。世界第一的建築,往往成為逝去的繁榮時代——也可以說是泡沫時代——一個令人惆悵的紀念碑。

帝國大廈建成之後,雖然立刻成為了西方經濟從大蕭條中復甦的信心象徵,但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卻飽受虧損之苦。整座大廈共有187000平方米的出租空間,身處紐約最黃金的位置卻一直乏人問津。直到完工二十年以後,整棟大廈才全部租出。


八十年的建築進化

摩天大廈天生具有安全與節能的弱勢。一方面在防火安全上極難做到萬無一失,另一方面巨大的空間與複雜的室內環境使得電力與暖氣損耗嚴重。作為一棟有著80年歷史的建築,帝國大廈從未停止與時俱進。

1945年7月28日早晨,濃霧籠罩著紐約,一架B—25轟炸機從馬薩諸塞州的貝德機場起飛后朝紐約飛來,機上有2名駕駛員和一名搭便機回家的軍人,他們原來計劃在爪爾迪亞航空港降落,但由於爪爾迪亞霧太大,指揮塔命令他們到紐瓦克機場降落。當時,飛機正以每小時360公里的速度繞過紐約市,突然兩位飛行員大驚失色,他們透過晨霧看到一幢熟悉的巨大建築物聳立在眼前,躲避已經不可能了。飛機在大廈第79層牆上撞出了一個大洞,兩個發動機脫落,機頭和油箱鑽進了電梯豎井引起了一場大火。這場火災共造成19人死亡。在此之後,帝國大廈在樓頂安裝了更顯著的飛行器避讓燈,同時將室內防火設施升級至最先進的水準。

1990年7月16日18時30分,帝國大廈第51層發生火災。51層有兩個樓梯,著火的部位是5105號套房,租戶是一家建築商。著火后,熱氣流與煙霧迅速擴散到樓梯間和樓道里。當時最高的消防雲梯也不過55米,只能達到12層,無法參與有效撲救。幸虧大廈內消防設備非常完善,消防供水充分,加上直升飛機的增援才撲滅了火災。當時大樓內至少有3000人,在極短時間內都獲得了安全疏散,沒有造成一人死亡。

在去年,一項預算超過5億美元的大廈升級工程被通過。該方案將使整座大廈的能耗降低38%,並將為全球各地類似的項目提供一種可複製的模式。帝國大廈管理公司的總裁安東尼·馬爾金認為:「這種創新方案為綜合項目的建模和組織開發出了新技術,可輕鬆在全球推行,從而大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連同在廢物和建築垃圾循環利用方面採取的其它措施、可回收材料的使用以及綠色清潔和有害物控制產品,在帝國大廈創建的模式將大大加速降低能耗和環境影響,實現更具可持續性的運作,同時提高贏利能力和租戶舒適度。這是一個很合時宜的項目,它實現了真正的環保。」這項工作已全面展開,會在2013年年底前完成。在跨越了近一個世紀之後,這棟經典建築仍然可以裝入最先進的節能科技與綠色哲學。

@Source:iWeekly·周末画报 for iPhone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