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2011

誠品書店 , 華人文化新指標@Culture

作者:王思涵

有人說,若想瞭解一個城市文明,首要瞭解那裡的書店。

清晨3點,轉進台北誠品書店敦南店,蜜黃色的燈火通明,打扮隨性、帶點時尚感的男女在木質地板上輕步遊逛,或瀏覽外文設計雜誌,或隻身伏於一角看書,或兩兩低聲交談。24小時的不眠閱讀,形成台北最獨特的一道夜景。

台灣人口約2300萬人,2010年到訪誠品的人次超過1億。誠品是代表台灣人閱讀水平的最佳案例,但更多時候,誠品已深入台灣人生活與情感的核心。

已故廣告人孫大偉曾言,「我的青春,我的金錢,全都奉獻給誠品了」;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也說,「出國最深的鄉愁是誠品。」

2006年,當網路書店與數位閱讀的狂潮來襲,誠品排除萬難取得統一企業業主的認同,在信義區開出占地7500坪的書店,吸引大陸與日本等外媒與企業紛紛參訪。

誠品在2004年被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也讓台灣成為亞洲其他各國欣羨的地方。

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願意移居台北,只因誠品;香港編劇林奕華來台,飛機一落地就直奔誠品;巨星劉德華的夢想竟是逛誠品。

翻開旅遊手冊,誠品已躍為外國旅客來台的朝聖之地。雖不是觀光景點,也非國際連鎖店,誠品卻有著各大百貨賣場所沒有的號召力。因為,誠品其實不只是一間書店,更是生活的所在,也是華人圈的文化指標。

作家龍應台觀察,誠品的成功,不只是經營技巧,更來自多元開放的社會與群體。

1989年,台灣正值政治解嚴、消費漸趨成熟以及言論氛圍開放的時期,追求個人與精神層面的補給,成為普遍的社會意向。

彼時38歲的誠品董事長吳清友,從仁愛圓環旁一間以外文、建築與藝術類書籍為主的書店起家,結合藝廊,初期客層多為文化精英。

誠品最大的個人股東、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在同年創辦華碩電腦。他回憶1997年後全力支持誠品,完全出於一份認同與社會責任感,「誠品誕生於民間充滿活力、百花齊放的氛圍下,誠品追求精緻質感的生活態度,帶點小布爾喬亞的趣味,正是台灣要發展的競爭力。」

很快地,誠品崛起,1994年,第二家書店在天母中山店開幕,開啟連鎖型態的新頁,讓誠品更走入一般大眾。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