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2012

上海音樂谷顯形@Travel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虹口,華洋交界、土客混雜,曾是上海最好玩的地方之一。工業發展、工廠林立,聚集大量城市人口,電影院、雜貨鋪、中藥店和穿梭於街頭巷尾的人力車應需而生,構成一派城市生活的繁鬧圖景。時至今日,虹口區嘉興街道仍在建築樣貌上延續先前之風。以瑞康里、瑞慶里為標記的里弄建築,屠宰場、申克實驗機廠為代表的原工業建築,原巡捕房為代表的辦公建築,菜場、影劇院為代表的商業服務性建築,基本沿襲昔日風貌,地塊建築肌理保存相當完好。

 
未來三五年內,此處的新身份是上海音樂谷(SMV)。項目總規劃、總設計,華東師範大學設計學院院長魏劭農說,從城市功能發展來看,上海已經從發展商業遞進到發展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相應的建築設計也會陸續出現來完成這些城市功能。「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其實很好玩,現在我們所在的上海,城市功能其實是退化了,只有購物、商業、餐飲,到了夜晚很少有文化娛樂生活的場所。」

 
作為保留部分,嘉興路地區遺存大量石庫門建築與工業遺產,完整體現上海水系縱橫地段的歷史地理風貌,具有遺產的唯一性和代表性,作為文化生態社區的特徵相當明顯。這個可能是上海城內唯一的水系格局,也正是魏劭農所說的上海音樂谷總體規劃中的「自然 科技人文」。「水對應自然,變幻多彩的燈光對應的是科技,而人文指的就是虹口地區的歷史沉澱與元素。」而歷史人文的留存,正是一地最無法複製的部分,「人是城市可持續發展最關鍵的元素,環境可以改造,但卻不能改造人的生活。」

 
參照愛爾蘭都柏林聖殿酒吧區,設計規劃中的上海音樂谷按功能劃分為音樂文化休閑旅遊區、三角地青年音樂產業培訓孵化基地、嘉興音樂主題影院與實驗劇場、歷史風貌保護居住區、沿街商鋪等總共12個分區。玻璃天棚人行步道、音樂景觀大道、景觀木棧道、自行車道等規劃設計便於建成后的上海音樂穀人地互融。這些滿足現代城市、音樂谷的功能規劃,即是為了能延續與保持一地的「日常生活氣息」。

當幾十年前屠宰場、警察局和人力車夫的生活遞換為音樂創意、製作生產、文化消費,這個場景能否依然真實?這個城市將回答一切。
 
@Source: iWeekly·周末画报 2012/05
Add caption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