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5
四 方美術館位於南京北郊的老山山脈和珍珠泉之間,緊鄰風光秀麗的佛手湖畔,是中國國際建築藝術實踐展(CIPEA)項目中的24棟建築作品之一。整個項目由 包括磯崎新、妹島和世、張永和、艾未未等在內的15個國家地區24位著名建築大師共同自由創作。這是一個集時尚、藝術、設計、音樂於一體的“大藝術”概 念,目前的呈現已經完全超越了純粹的當代藝術,在這個項目中卓然出群的四方美術館更將為藝術生活方式帶來驚喜。美術館新館位置在通向當代國際建築實用展的 路口處,博物館是由一系列平行的視角空間和深掩在暗色竹林間的花園牆壁組成,上方是一個懸垂的半透明結構,輕盈地漂浮在雲間。建築下部的黑色混凝土牆運用 了具有中國傳統文化象徵的竹元素,形成一個特殊的肌理效果,並把這一元素從室內接待區的家具和書架一直延伸到外部的景觀設計。空間大局的寫意化處理並沒有 影響細部的情節化感受,從每一個令人驚異的細節中,都能領略到詩意的感性。
如何建造無與倫比的存在
四 方美術館的名字源自《詩經》中的“四方攸同,皇王維闢”,取意融天下之心,迎天下之客。觀眾可以通過首層入口處右邊筆直的通道漸漸走到迴旋曲折的二層展示 區,高懸在半空中的展示空間以順時針方向蔓延開來,在一個絕佳的能鳥瞰整個南京城的角度上達到視覺體驗的高潮。一條含蓄的文化軸線以微妙的方式將美術館與 自然景觀聯繫起來,你可以在不同的層面上欣賞美術館中的藝術品以及美術館外的六朝古都。
美術館邀請了當今國際新一代建築大 師中的代表人物斯蒂文·霍爾負責設計。這個歷時5年完成的建築完美地體現了斯蒂文·霍爾最初的構想,我們可以在這裡領略他的設計哲學和解讀他獨特的建築語 言,領略他對空間和光的關注與研究。對於建築的本質,有著“建築思想家”稱號的斯蒂文·霍爾這樣詮釋:“建築是為每天的生活準備的、有靈性的空間。”
2003年,斯蒂文·霍爾在南京的北郊看到的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他被告知這裡將要建造的是一個收藏和展示當代藝術的美術館。有一幅他當天繪製的黑白水 彩草圖,畫面裡有一個奇異的扭轉著的白色建築,背景是煙灰色層疊的山景前。 2011年12月,我們站在這個神奇的空間前面,感嘆著它的令人驚豔的完美:它安靜地佇立在竹林間,掩映在珍珠泉風景區的綠意中和自然之間保持微妙的和 諧。那空靈別緻的空間感、精確細緻的線條和與環境融為一體的微小細節,造型的洗練達到了極致,這是對存在於山水之間的空間概念的完美映射,是斯蒂文·霍爾 匠心獨具的智慧。
斯 蒂文·霍爾出生於1947年,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建築學院終身教授。作為當今國際新一代建築大師中的領袖級人物,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他的設計作品頻 頻獲獎,包括1998年的AlvarAalto獎章、美國建築師協會金獎、美國進步建築獎等數十項,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美國最好的建築師。從麻省學生 公寓到瑞士駐美大使官邸,從赫爾辛基當代美術館到西雅圖大學聖伊納爵教堂,霍爾一直認為建築設計是一種在真實的現像中進行思維的活動,對場地的親身感受和 具體的經驗與知覺是建築設計的源泉,同時也是建築最終所要獲得的。
斯蒂文·霍爾非常強調建築的存在感,四方美術館就是他帶給我們的最美輪美奐的存在。整個建築在外部形態、內部空間以及展示觀念上都具有非常強烈的當代性,但建築的本身並不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是在尋找建築難以捉摸的本質,創造和諧完美的建築所形成的“空間”。
20世紀建築留給我們的最珍貴的經驗並不是建築的形式或建築風格,不是建造令人從未有過的體驗,而是建築設計的思維的一種境界。場所在建築設計中起著決定 性的作用,大家共同向著一個可以使精神高揚的場所前行。而建築與音樂、繪畫、雕刻、電影、文學不同,它是與所存在的特定場所中的經驗交織在一起的。斯蒂 文·霍爾認為建築是最脆弱的藝術,但是建成它的喜悅和情感上的經歷卻是持久的。在四方美術館,霍爾用他充滿經驗的想像和詩意般的敘述偏好在與自然的和諧與 對峙中創造了非凡的共鳴,在山水之間達到了自然與建築的完美融合。
美輪美奐的漂浮空間
朱 彤這幾年大部分時間是在飛機上度過的。接手四方美術館之後的兩年多時間裡,他已經為新館籌備走訪了很多西方的藝術機構和藝術家工作室,拜訪了達明安·赫斯 特(DamienHirst)、基弗爾(AnselmKiefer)等對中國當代藝術產生深遠影響的眾多藝術家,收藏了幾十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今影響全 球文化發展脈絡的最頂尖藝術家的作品。這些藝術家在過去的三四十年裡,對中國的當代藝術家們產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朱彤上任後的近兩年時間裡,基本完成了 對他們的收藏。收藏東西方文化間相互影響的藝術家的作品,是朱彤為四方美術館國際部分收藏定下的一個基本立場。在今年5月位於珍珠泉的新館開幕展的時候, 這些作品都將面向觀眾。
在館長朱彤的引導下,我們進入到四方美術館的內部空間—地下一層有一個非常別緻的階梯形展示區,既 可以作為展示台擺放小件的裝置或雕塑作品,也可以在舉辦活動時作為觀眾行走的台階,這種空間的巧妙轉換使空間的功能變得格外靈活。台階下的展區非常適合圖 片和小尺幅畫作的展示。
專門為運送作品而定制的電梯通往神秘的地下一層的儲藏室,這是四方美術館的藏寶處,所有的藏品都在這個恆溫恆濕的地下空間裡按照作品的分類和編號整齊有序地安置起來。
在 懸浮空間和地面連接著一個巨大的樓梯,這個樓梯也被大家稱為通往天堂的階梯。想要有另一種感覺的人也可以沿著具有強烈雕塑感的樓梯從地面一直上升到整個建 築群的製高點,俯瞰整個圍繞在湖畔的建築群,這些不斷變化的視角將參觀者的內部體驗與“交錯”的總體設計概念呼應起來,體驗到整個建築不同凡響的格調。在 四方美術館還未完工的階段就已經吸引了大批學習建築設計的人前往參觀朝聖。
美術館的整體建築空間都採用地熱製冷加熱系統,應用可回收和低能耗的材料體現了綠色建築的設計創想。
斯 蒂文·霍爾可能是現代建築上最會用光的建築師之一,一樓的幾個方窗和二樓的兩處借景落地窗都體現了他對光的迷戀和運用。斯蒂文·霍爾在他1991年出版的 著作《尋找錨固點》中,對光在空間中有一個神奇性的闡述:沒有光,空間將被遺忘一切。在這個空間裡的每一個區域,光線都成功地塑造了完美的空間氛圍。
歡迎來到美術館時代
2011年6月,意大利的一個位於古老教堂裡面的威尼斯雙年展特別機構邀請展,是朱彤帶領四方美術館在國際藝術舞台上的首次亮相。三位藝術家的展覽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當代藝術全新一代藝術的方式。
四 方當代美術館採用館長負責制,這就給了朱彤充分的自由,也令他肩負了沉重的使命。對於美術館的發展,他一直懷抱著美好的理想和不能釋懷的使命感。自20世 紀90年代開始,民營美術館就作為一個新鮮事物出現在中國大地上。近幾年,全國范圍更掀起了興建美術館的熱潮。隨著社會服務意識的不斷提升和公共性的不斷 加強,各地美術館逐步從起步時的茫然無助轉變為集收藏、研究、陳列以及對外藝術交流為一體的健全發展。美術館的收藏定位、展覽定位,是判斷一家民營美術館 是否入流的標準。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也是一個美術館的定位和評判標準。如果沒有足夠優秀的藏品,沒有主動的展覽策劃,缺少對全球文化的參與度,美術館就 缺失應有的學術定位,勢必要回到展覽館與文化宮的時代。
朱 彤要把四方美術館做成一家真正與國際接軌、對話的具有國際學術水準的當代美術館,他關注的是今天整個世界文化的衝突,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間的衝突;民族 和民族之間的衝突;國界和國界之間的衝突以至宗教和宗教之間的衝突所帶來的一種新的領域的未知性,在他看來,中國代表了一個傳統的東方國家,經歷了幾十年 改革開放和大量西方文化的進入影響之後,已經具有非常獨特的藝術特徵,這樣一個獨特性也會引起整個世界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興趣與關注。
在 朱彤主持下的四方美術館的收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沿著傷痕美術、85新潮到90年代的玩世波普,直到年輕一代的卡通這一中國當代藝術發展脈絡;二是 全球當代藝術,主要包括二戰以後對中國當代藝術家產生過重要影響的諸如安迪·沃霍爾、安塞姆·基弗爾、莫瑞吉奧·卡特蘭、馬琳·杜馬斯、達明安·赫斯特、 村上隆等眾多世界級的當代藝術作品,以對亞洲、歐洲、美洲其他國家的藝術文化形態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與收藏,樹立美術館全新的國際化形象。把西方當代美術 史做一個學術性的整理,然後確定方向後著手收藏,再推出系列展覽。我們首先要清楚知道自己從何而來,才知道未來往何處去。
完 美的收藏體系大概是每一個美術館館長的夢想,但朱彤認為藝術收藏無論對於機構和個人而言都是非常個體和獨特的判斷,先梳理思路,再建立標準,邀請著名的專 業美術史專家、策展人組成學術委員會,以完備的學術組織構架來指導美術館的學術定位和發展方向。就學術和市場而言,普遍的經驗給大家帶來的是你不會犯錯但 一定不會成功。榮耀和鮮花只會屬於那些獨闢蹊徑的少數人,而這些人也在同時承受著獨闢蹊徑的艱難磨難。
朱彤還將計劃針對中國一百多年的異於傳統的視覺表達史,專門開闢中國現當代藝術家作品的永久性陳列館,常年向公眾開放,並開設關於當代藝術的講座向公眾普及當代藝術的知識。
四方美術館即將在今年5月開幕,屆時展覽將有世界一流的美術館館長、批評家、藝術家、策劃人們參與,而在珍珠泉邊佇立的20多座建築藝術品,也將與四方美術館一起迎來世界的目光—歡迎來到美術館時代!
@Source: 《時尚芭莎男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