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2012

尋找黃金年代@Fashion









如果說有什麼時代,藝術極盡熱烈繁盛,畢加索、Coco Chanel、達利共聚一堂,Josephine Baker輕吟淺唱,海明威和菲茨傑拉德為此寫下動人篇章,
並引得Woody Allen和這季的一眾設計師對其心馳神往,那非響徹爵士樂並泛著香檳色泡沫的1920年代莫屬。這個近百年前的「美好年代」(La Belle Epoque)剛經歷了一戰洗禮,改頭換面的全新年代里,大街小巷的上空都飄蕩著爵士樂,汽車使生活的節奏加快,整個社會彷彿就處在嘉年華的前夜,「盡情享受生命」的觀念戰勝了戰爭所遺留下來的壓抑和傷痛,人們貪圖享樂,也熱愛文藝,各種文化在咖啡館與沙龍中交織,形成了獨特的氣息。

女裝的自由風氣

 
1920年代對於女性來說,是真正走向自由和解放的年代。曾經讓婦女拋棄了緊身胸衣,改革過當時的女性著裝的時裝史上重要人物Paul Poiret,卻在一戰以後事業急轉直下,他開始與一個女人在事業上苦苦競爭,儘管大名鼎鼎的Poiret先生最先發明了帝國線,推出過一步裙,甚至設計出很是轟動的寬鬆女長褲,以及試圖抹去了藝術與時尚的分界,請來當時的新派畫家為他的服裝目錄繪製插畫裝飾店面,這種裝飾風格,正是風行至今的Art Deco的前身。但1920年代的時尚代名詞卻註定要讓給那個和他競爭的女人Coco Chanel女士,那時她還叫Gabrielle,Poiret當時指責她是「災難發明家」。在一本名為「時裝犧牲品」的書里曾寫過一段故事,一天他遇見Chanel身穿全黑色的衣服,嘲諷地問:「您一定是在哀悼!不過,是為誰呀?」Chanel回敬道:「當然是為您,我親愛的先生。」

 
也就在1920年代,時尚大事記發生了兩件與Coco Chanel有關的大事,其中之一就是這個被Poiret先生嘲諷的天生反骨的Chanel女士在1926年創造了X形、及膝、長袖、以彈性布料或綢緞做成的那件黑色小禮服,並且在此後的八十多年裡,一直成為時尚圈中一段永恆不朽的經典神話,也成為了所有「有品位的女人必備的制服」。另一件則是在更早的1920年Coco Chanel發布了Flapper Dress,她去掉了裙子繁瑣的裝飾和褶皺,用簡潔時尚的線條代之,這種裙子沒有緊身胸衣,也看不見腰線,只是輕輕附在身上,如同羽毛一般輕盈,穿起來卻像運動衫或內衣一樣令人感覺舒適,當時的女士們因此而擺脫原來服飾的束縛,可以盡情舞蹈或自由運動。當時時裝界另一位泰斗級人物Christian Dior曾由此驚嘆:「一個女人憑藉一件黑色套頭毛衫與幾串珍珠項鏈,就革命性地改變了時裝。」

 
隨著這些服裝設計師與藝術家的頻繁往來,也讓新藝術思潮影響了1920年代的時裝,立體主義、表現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當時的時裝,女士們因此可以像男孩一樣穿起緊身、無骨、有彈性的緊身褲,讓身材看起來更加苗條;跳舞的狂潮也帶來了又長又寬的褲裝、巨大的帽子和帆布便鞋,短褲、背心,加上精巧的鐘形帽在1920年代也十分流行;戶外運動的興起,讓設計師們的眼光也投向了運動服,尤其是泳裝和網球服。女性們在中性風格和爵士風格中搖擺,選擇自己的態度,活出真實和自由的自我。

 
2012年春夏,3D版本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以Leonardo DiCaprio和Carey Mulligan的陣容登場,並以全新3D版方式展現,其中浪漫精緻的1920年代服裝風格則更引來時尚界的高度關注,曾為1974年版本的電影設計戲服的Ralph Lauren,在2012春夏時裝周上也推出了一個1920年代復古系列:Cloche貼面鐘形帽,低腰線過膝蓋的Flapper dress,精美釘珠刺繡,鴕鳥毛流蘇披肩,輕盈色調配合各種奢華質感面料,帶出的美好年代的歡躍奢華,或者是襯衫、長褲搭配絲巾、帽子的中性裝扮,都是在純純粹粹、完完全全的來了向1920年代的美的致敬。無獨有偶,其他設計師們也夢回這個最好的時光,中性風、裝飾藝術風、大膽的色彩對比等也在一眾品牌的2012春夏系列中盛行起來,流蘇、幾何、透明面料等各種1920年代元素的回歸新貌和Art Deco風格,無一不在向那個時尚喧騰年代表達著追憶和愛慕。

舊日女神

 
1920年是一個造神的年代,女性們擁有了不曾有過的自由。白日里,她們在銀幕上演繹別樣人生,在時尚界指點江山,在咖啡館奮筆疾書,在夜間,她們穿上搖擺的舞裙,在爵士酒吧里輕歌曼舞,享受這最美的光景。她們才華橫溢,成為第一批成功的非傳統女性,將目光回溯到那個時候,當時這些女人們活得比現在的女人還要精彩。

 
Carmel Snow無疑是提倡女性自由的帶領者,正是她金口一開,才有了「New Look」這樣的詞語。她給《Harper』s BAZAAR》這本歷史書一樣的時尚雜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時代氣息,將文學、藝術、家居、政治等話題引入,「引導生活方式」的雜誌理念即使放到當下也非常時髦,更別提她提出的「盛裝女人,盛裝智慧」這樣的啟發女性獨立思考的名言。在她的獨到眼光下,Alexey Brodovitch,Diana Vreeland,Richard Avedon才成為了時尚史上至關重要的名字。

 
而演藝界的女性則將這股自由意識徹底實踐。第一個進入美國主流電影的非洲裔女演員Josephine Baker,同時也是一位天賦驚人的舞蹈家和歌手,12歲輟學流浪街頭,依靠垃圾桶中的食物艱難度日,15歲時由於在街頭表演,而被聖·路易斯合唱團看中,1925年10月在巴黎表演,她依靠近乎裸體的演出迅速在香榭麗舍大道聲名鵲起。之後,Baker的表演回歸到藝術的層面,被海明威稱為「他見過的最震撼人心的女士!」她甚至在二戰期間利用自己的名望,從日本、義大利高官那邊收集情報,為巴黎的安危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戰後,Baker依然積極推進著美國的民主運動,是爵士年代最具獨立聲音的女藝人!

 
1927年,一部名叫「it」的電影上映,獲得了極大成功,主演Clara Bow也達到了事業的高峰,被稱為「it Girl」,這個詞成為了後世最炙手可熱的女孩們的代名詞。Clara展示的「it」形象為具有吸引兩性的特殊性吸引力,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充滿自信、不在意後果、具有創造力並不受他人影響。這意味著強烈的性感和性吸引力,她用口紅在嘴上塗成心形,一頭糾結蓬亂的紅髮,讓當時染髮劑的銷量提升了三倍。Clara開放、野性、大膽,成為當時許多女孩的榜樣,激勵她們活得大膽、活出真我。

 
另一位演員Joan Crawford更是狂放不羈,比起她輝煌的演藝事業,她的私人生活更加公開大膽。她的情人名單中不但有各色俊美的男人,還有品類豐富的女人。這位奧斯卡影后因為童年不幸差點走到了「色情片」的死胡同里。但幸運的是,這個聰明的女人通過《Our Dancing Daughters》讓自己迅速走紅。Joan Crawford是值得敬佩的,一個楚楚可憐的小女孩從社會最邊緣一往無前地走到了社會的最頂端,上帝給予她驚人美貌的同時,也給了她一顆永遠都無法安寧的心!

 
在藝術界,一個將「一生只過奢華的生活」作為人生準則的女人Tamara De Lempicka用妖艷、性感的立體派畫作,告訴大眾:「我的生活很奢華,我的思想也一樣奢華!」這個富有的波蘭女性,無論是家庭背景,還是18歲的婚姻都給了她足夠說這句話的理由。她的畫帶有強烈的裝飾性,其中裸體肖像畫更是散發著肉慾氣息,連同畫家本人驚世駭俗的美貌和近乎偏執的性格也一起受到上流社會的推崇。而每一夜她也不知疲倦地周旋於各種派對和沙龍中,成為了當時最受歡迎的女性藝術家。

社交沙龍的設計藝術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稱一戰結束后的十年,「是美國歷史上最會縱樂、最絢麗的時代」。從紐約、巴黎到整個西歐,大師們濃墨重彩地穿梭於二十年代,人們絞盡腦汁想著如何找樂,去重溫逝去的繁華生活。

 
人們找到了各種各樣的消遣。電影製作一夜之間徹底告別了無聲時代。1922年匹茨堡誕生了美國首個商業音樂電台,爵士樂伴隨著這一浪潮獲得了廣泛的受眾,幾乎包容了從現代到頹廢的一切元素。在巴黎,幻想成為文學家、音樂家、設計家、評論家、畫家的年輕人出入各種文化沙龍。最著名的就是Marie-laure de Noailles位於美國廣場13號的家,「她家的沙發裝下整個巴黎」。Marie-laure de Noailles出生於美國,29歲前赴巴黎尋夢,一住40年。她寫詩、寫小說、寫評論、畫畫、藏畫,什麼都玩;她是同性戀,文學作品於此頗多指涉。畢加索曾把Marie-laure de Noailles入畫,作品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海明威在巴黎回憶錄里有專章談Marie-laure de Noailles,說在門口偷聽到她跟女朋友的甜蜜吵架,肉麻、但動人。看《午夜巴黎》,你就能知道她家的客廳曾經如何群星璀璨。

 
當時社交沙龍的,還有設計藝術。1922年,埃及古代圖坦卡門墓被發掘。抽象簡單的幾何圖形、金屬器具以及黑白陶器,古代建築的裝飾紋樣刺激設計家靈感。俄國芭蕾舞劇團多次到巴黎演出,貼身舞蹈服大量採用強烈色彩,古銅色等金屬效果強烈。黑人爵士樂的節奏感伴隨汽車呼嘯而來。這一切到了1925年,發酵為巴黎現代工業裝飾藝術國際博覽會。文化史學者赫伯特·里德評論為,「裝飾品的必要性是心理上。人們身上還存在著某種被稱作恐懼的情感——無法忍受寂寥的空間」。從社交空前繁榮到設計突飛猛進,無一不是對此的詮釋。

 
巴黎康朋街21號Coco Chanel寓所,是最理想的20世紀Art Deco裝飾主義樣板房。鍍金米色麂皮扶手矮椅、金光熠熠的扇貝托盤、金樽煙灰缸、金獅雕飾、各式金色鏤空雕漆的花飾或人物鏡框,如同麻將般流露著外來文化影響。幾十年後,另一位設計大師Yves Saint Larent同樣毫不吝嗇他對裝飾藝術設計的熱愛。在他去世后的大型拍賣會上,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建築師」埃林·格雷(Eileen Gray)於1920年設計的一把龍椅拍得2190.5萬歐元。格雷設計的櫥櫃和吊燈,以及瑞士漆器藝術家讓·杜南(Jean Dunand)的銅胎搪瓷大花瓶,法國超現實主義雕塑家François-Xavier Lalanne設計的吧台,包攬了前5名。這些Art Deco大師之作,個個震撼拍場。
 
@Source: iWeekly·周末画报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