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第二市場的黑白切藝文空間。靜報記者方憶芝/攝影
靜宜大傳系/靜報記者方憶芝/台中報導
位於台中市第二公有市場,跳脫市場內擁擠繁忙的氣氛,柔亮的燈光與簡明的兩坪空間在六角樓廣場中,這就是「黑白切藝文空間」,它的外型極像是百貨公司的玻璃櫥窗,櫥窗內則是不定期更換的藝術展覽,全天候二十四小時對外開放展現藝術的魅力。
「全台灣最龐大的不連鎖加盟,不就是黑白切了嗎?從城市到鄉村,無處不在,自由混搭,便宜又極具生命力,恰好是台灣獨特的寫照,黑白切這個小小藝廊,註定不該沒落。」黑白切藝文空間的官方部落格裡,這一小段話道破了黑白切的初衷和理念。
第二市場裡的黑白切藝文空間,剛好就位在一間古早味黑白切小吃攤位的隔壁,小吃店攤販忙碌地切著豆干海帶的畫面與隔壁安靜擺放作品的櫥窗,形成了一個有趣 生動的畫面。黑白切對第二市場來說已經不是新聞了,有時忙碌的人們經過時,也不再對這樣的空間投以好奇的眼光,但是對周遭居民來說,看見不斷更替的藝術展 覽仍是十分地新奇有趣。「昨天還看到那個年輕人在裡面忙東忙西的,今天早上過來就變得這麼漂亮!」鄰近的水果攤販黃先生邊指著玻璃窗內的新展覽邊說道。
從五權西路忠信市場當做起點,黑白切展現藝術貼近生活的特點,將第二個藝文展場建在第二市場內,繼續提供給尚未尋獲舞台的年輕創作者一個嶄新的發表 環境。2010年一月開始,這個位於第二市場內的黑白切「分店」已經運作超過半年的時間,近十項的藝術檔期,參與的創作者從新世代的藝術家、思想家到學生 團體都有。黑白切藝文空間的創辦人,同時也是另一家畫廊的主人邱勤榮說,這些藝術家站上這個小舞台,需要的不是多大的名氣而是更大的勇氣。
「在台灣,年輕的藝文創作者需要更多的勇氣去闖蕩,而我們只是提供一個機會,接下來的全讓他們發揮。」邱勤榮說道。對他來說,黑白切藝文空間就像一張大型 的空白畫布,無論是作品擺放的規格和形式,或是創作者在白牆上的親手塗鴉畫作,又或是依展演內容需要加裝的特殊器材或燈光,甚至是把唯一對外的玻璃窗塗黑 只留下門縫,藝術創作者都可以親自參與他們的作品陳設,大膽地展現自己的想法。等到下一個檔期到來時,黑白切會再次回到嶄新空白的兩坪空間,等待下一個讓 創作者自由地打扮屬於他們的舞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