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2010

圖案的符號學 @Fashion




在時裝設計上,圖案經常有著一種象徵性,碎花代表田園、幾何帶點未來感,這些既定概念並不是一時三刻可以定下來,往往是在時裝歷史進行時各大小設計師為我 們所做的潛移默化式洗腦效果。對視覺記憶有限的人類來說,一個讓人難忘的圖案必須有一定的過人之處,可能是在配色上比較特別,也可能是挑選了獨特的主題, 又或是一種嶄新的圖像手法。

圖案的時間性

最近三季Alexander McQueen的圖案運用絕對是經典,讓人非常難忘。這樣的圖案設計永遠讓人又愛又恨,因為當季度一過,大家也會知道那是過季的衣服,即使你是多麼地喜歡那件獨特的衣服,你還是會乖乖地把它安放在衣櫃裡,穿上它在家裡打轉,對著鏡子照了半天,但總沒有踏出門外的勇氣。

圖案與時間性的掛鉤,在那種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圖案上最為顯著,那段時期不少布料的圖案均使用絲網印刷手法,圖案一般比較簡單,由於每印一種顏色便需要換 網一次,所以在配色上也不會太繁複,不過亦因此產生了一種與眾不同的圖案布料特色,現在看來特別復古。不少北歐傢俱的設計到現在依然帶著這一種圖案設計 感。

圖案的藝術色彩

說到時裝圖案與藝術的關係,毫無疑問浮現腦海的第一個影像一定是彼埃·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的《Composition with Yellow, Blue,and Red》色彩方格油畫作品,這個藝術作品被大眾認知,主要並不是因為大家欣賞蒙德里安這位藝術家,而是因為Yves Saint Laurent1965年秋冬季設計的“Mondrian Dress”,把藝術作品變成了服飾圖案,實在有神來之筆的靈光,這種圖案線條簡潔、配色強烈的設計跟1960年代的外太空未來感風格不謀而合,立即令設 計成為了經典,而且也因此讓後世的人對Piet Mondrian這位藝術家增添不少興趣。

近年藝術與時裝的距離走得很近,Louis VuittonChanel先把店鋪打造成畫廊佈局,在店內放置當代藝術家特別製作的作品,然後還有像Mobile Art這樣的巡迴演出,讓藝術界與時尚界好不熱鬧起來,兩個圈子的人逐漸混在一起分不開。

比較複雜的手繪(Freehand)圖案在近幾年的時尚界算是比較流行,可能是電腦Photoshop的東西大家看得太多,也要具人氣的筆觸喚醒大家兒時 的記憶,Julie Verhoeven是其中一人,另外還有為Prada 2008年春夏繪畫圖案的James Jean,這個系列與Prada一般給人的感覺相當不一樣,尤其是那輯雜誌廣告,背景由James Jean繪畫,讓Prada給人的感覺一下子親民了很多。

再說圖案的藝術性意義,還有兩位藝術家實在不得不提及,首先是Keith Haring,他筆下的那些色彩繽紛的跳動人偶藝術品,相信不會有人沒看過,他既是一位藝術家,也是一位活躍的社會活動分子,1990年死於與AIDS 關的併發症。他生前便很積極地對抗AIDS,在死前更成立了Keith Haring Foundation,現在大家依然時不時能看到他的繪畫在服飾上出現,較近期的應該是在Adidas上,這全是Jeremy Scott的功勞,因為他現在成為了Keith Haring基金的代表人物。另外的一位,可能大家也早能猜到,就是當代藝術的傳奇人物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不論你是否喜歡他,也不論你是否認同他,他所創作的影像圖像就好像冤魂不散一樣,時不時又會重來時尚界,出現在各式各樣的服飾上,很明顯,安迪·沃霍爾的作品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就是代表著一種對當代藝術致敬的態度。

圖案的自然擁抱

在眾多圖案設計上,大自然式的取材一定是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花卉圖案很明顯地一直是各春夏季時裝的常客,Kenzo當年就是因為巧妙地使用了花花圖案而 成名,這堆花叢不只在女裝上盛放,也為男性帶來走進花圃的路徑。花花圖案原來也不一定是優雅嬌柔,Nicolas GhesquiereBalenciaga設計的2008年春夏季便帶來了一系列花花盔甲,密集鮮豔的圖案結構本來就是要引發視覺上的震撼,再配上那種 像盔甲一般的立體式剪裁,難怪花花影像也能讓人覺得如此沉重。

其實跟大自然有關的圖案一直在時裝界歷久不衰,花花圖案大大小小不斷開花,但動物紋的野性似乎亦在近年成為了時裝潮流的固定成員,以往提及豹紋率先想到的 Roberto Cavalli,現在豹紋的廣泛程度已經滲入每家每戶,然後還有什麼虎紋、斑馬紋、雪豹紋等等等等,你是反皮草主義者也絕對不要緊,因為這些圖案早已以印 刷的方式出現在你的襯衣毛衣手袋高跟鞋上。

由圖案設計到服飾

圖案原本便是一種具象徵性的東西,相比剪裁,服飾的圖案其實更容易讓人留下深刻印象,有一些原本為圖案設計師的人最終成為了時裝設計師。Emilio Pucci相信是當中名氣最大的一位元,他設計的圖案的確非常獨特,看似抽象,構圖上其實具備邏輯,所以即使現在品牌早已換過多位不同的設計總監,但這種視 覺的形象還是不太可能放棄。

人其實是很容易被引導的,尤其是在視覺上,只要突然出現鮮豔奪目的影像,大家的焦點便會一刹那離不開。

@Source from:『週末畫報』 撰文 Karchun 圖片提供 Gettyimages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