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浮宮
古根海姆美術館
大英博物館
在6天的時間內,來自全球的國際博物館界專家學者們,將以大會主題“博物館致力於社會和諧”為中心,通過多層次、多角度和多學科的探討,共同研究博物館事業對促進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歷史使命和重大意義。
世博會正在經歷最後的狂歡。到了11月7日,可以想見,當為期6天的國際博物館協會第22屆大會暨第25次全體會議在上海世博中心開幕時,除了 撤展離園的工作人員,世博園裡已經沒有那麼多人流。但作為世博閉園之後的首次大型活動,它依然引人注目。12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3200餘名博物 館館長、文化遺產專家、博物館研究者的到來,使得本屆大會成為國際博物館協會成立64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盛會。
在6天的時間內,來自全球的國際博物館界專家學者們,將以大會主題“博物館致力於社會和諧”為中心,通過多層次、多角度和多學科的探討,共同研究博物館事業對促進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歷史使命和重大意義。
“博物館致力於社會和諧”這個主題,很容易讓人察覺到博協大會和世博會之間,似乎存在某種延續。或者說,通過組織世博會、博協大會這樣的大型國際活動,中國面向世界進行價值輸出的強烈願望被體現無遺。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博協大會籌委會副主任委員宋新潮認為,博物館領域從來都是社會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比如說美國的博物館系統,是整合多民族 元素、多元文化、增強國家認同的平臺,是其國家戰略的一部分。而18世紀以來,許多歐洲王室紛紛將自己的收藏拿出來,設立博物館對公眾開放。博物館這時又 成為王室和底層社會分享國家成果的管道。到了當代,對綠色環保的宣導首先出自西方,這與西方國家有著大批藏品豐富、學術研究與大眾普及都很細緻的自然類博 物館不無關聯。在宋新潮的描述中,博物館超越了作為人類文明保存地的概念,而成為一個不斷和時代交互對流的神經元。它不斷被賦予新的功能,不斷產生新的課 題,在社會文化中也不斷扮演著新的角色。
於是,在即將開幕的博協大會中,除去“和諧”主題,關於博物館自身未來的思考也將佔據重要的篇幅。全球化時代的博物館應該是什麼樣的?在當前全 球經濟和環境背景下,21世紀的博物館正處於重大轉型的十字路口,博物館亟須解決的問題是如何保護人類共同遺產的文化多樣性與生物多樣性,在全人類致力於 環境、文化、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起到積極的協調與促動作用。博協大會執行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張柏透露,對於這個命題,已經有 許多與會專家正在撰寫相關論文,準備在大會期間宣講、交流。
這些學術內容,加上開幕式、閉幕式等,都是每一屆博協大會的常規組成部分。對於普通觀眾而言,會議期間舉辦的博物館展覽會應該具有相當的看點。 博協大會籌委辦公室主任、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介紹說,在上海世博中心的展廳裡,一共安排了180多個展位,目前這些展位均已預訂一空。世界各地的博物 館,將通過各種手段展示自己。
博協大會舉辦的意義,大部分當然是針對博物館這個系統而言的。但每一個普通觀眾都有可能從中獲益。回顧一下近些年在上海博物館舉辦的展覽就不難 發現,正是由於世界博物館之間密切的聯繫和互動,觀眾才能有機會在上海博物館和世博會的一些場館中,看到來自世界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