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深交所運營中心(資料圖)
2010年08月29日 來源: 華龍網
上海證券交易所 (下稱 “上交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下稱“深交所”)有多麼殷實的家底?公眾的心裏並沒有個數字。
但是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出來。令人矚目的是上交所和深交所在建的交易所大樓,所花費的資金絕大部分都是他們自籌資金。
未來一至三年,在上海和深圳這兩個中國金融聚集的城市核心區域,將出現兩座設計獨特且造價不菲的大樓,分別被稱為上海金融交易廣場和深交所運營中心。後者的“漂浮平臺”設計方案由央視新大樓設計者、建築設計大師雷姆‧庫哈斯擔任首席設計師的荷蘭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設計。
而兩座大樓的主人,前者是上交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稱“中金所”)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下稱“中證登”),後者則是深交所。
據本報獲悉,兩座大樓的土地和建設成本不菲,上海金融交易廣場計劃共耗資55億元,而將更早完工的深交所運營中心的建設總投資從最初的25億元幾經調整,目前據說已經上報證監會的預算是30多億,但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最終建成可能需要花費更多。
“即使其中有部分是通過貸款,但自有資金的規模也是相當可觀的。”在上海某大型券商高管看來,歷經中國證券市場20年風雨,交易所積累的盈利必須要找到承載方式,而造樓則可能是最好的途徑。
大搬家
美國紐約百老彙大街18號,華爾街拐角的南側,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 (NewYorkStockExchange,NYSE)就坐落於此。不到10層樓高的紐交所大樓,除了懸挂的那面巨大的美國國旗,這個綜合來說全球最大的營利性證券交易所,從外面來看沒有引人矚目的地方。
相比較而言,上交所和深交所兩家“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會員制證券交易所未來的大樓要比紐交所氣勢恢弘得多。
緊靠深圳深南大道中段北側的原高交會館地塊,是寸土寸金的黃金地段,未來的深交所大樓就在這兒。今年6月26日,被命名為深交所運營中心的深交所新大樓正式封頂,而其正式完工的日期則是2011年8月。
據了解,深交所運營中心建築總高245.8米,總建築面積26.7萬平方米,是現代化的超高層辦公樓。知情者透露,這座新大樓在建設的3年多時間裏,預算已不斷攀升。
“這座大樓的建設難度比一般的大樓要高。”接近深交所的人士告訴本報,由於有“懸挑”的設計,因此造價攀升不少。
資料顯示,深交所運營中心由方正的塔樓和空中懸挑的裙樓所組成,裙樓兩個方向的懸挑高度達到36米和22米,為國內罕見的巨型懸挑超高層建築。運營中心由荷蘭建築事務所OMA負責設計,可以“媲美”央視75米懸挑高度的新大樓。
而上述人士則介紹說:“之前的一個建築方案是懸挑裙樓可以自由升降,以此用來表示股市的升降,但是因為造價太高取消了。”
緊隨深交所之後,上交所、中金所及中證登上海分公司也在今年6月份正式確定了上海金融交易廣場的設計單位。
6月10日,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在6家中外設計公司中脫穎而出,負責位於上海浦東竹園商貿區“巴士地塊”上的上海金融交易廣場項目設計。據本報了解,該項目佔地面積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2萬平方米,毗鄰上海科技館和世紀公園。
據悉,目前上交所、中金所和中證登共同出資設立了上海竹園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以負責開發上海金融交易廣場項目,而上交所內部人士透露,項目整體工程預算為40億元,上交所、中金所和中證登的投資比例大約為6:3:1。
如果加上地價,上海金融交易廣場的整體投資則將在55億元左右。2008年2月,上交所、中金所和中證登分別以10.935億元、8.8億元和4.41億元的價格拿下上述地塊。本報致電上交所辦公室人士張煒,但他表示無法就此提供任何信息。
造樓
據本報了解,在證監會內部,亦對深交所花巨資蓋樓有所爭議,同時認為軟件提升,特別是關乎監管、服務能力方面的提升才是交易所的重點。
四家單位此次大興土木,的確有發展的需要。但是在證券行業的一些內部人士看來,“造樓藏富”或許則是這些金融交易平臺不願意說出的真實原因之一。
1990年底,上交所和深交所這兩家帶有試點性質的證券交易所分別在滬深兩地挂牌成立,其最初的辦公場地當時狹小簡陋。在那個市場經濟起步不久的年代,交易所的創建者們甚至擔心交易所能否長期維持。
上交所的早期辦公地位於上海市黃浦路上生意冷清的浦江飯店,而深交所的場地則在深圳市上步工業區203棟。20世紀末,滬深交易所分別搬入浦東南路上的上海證券大廈和深南大道上的深業中心大廈,不僅處於核心區域,也寬敞許多。
不過,此次搬入的辦公地也並非交易所所屬的物業。據了解,上海證券大廈是保利集團與上交所聯合投資,總投資接近10億元,上交所佔據的比例不到30%,而且大樓地皮屬於保利集團。而深業中心大廈則完全屬於深業集團,深交所純粹是租賃。
上交所打算建造大樓的時候,分別在陸家嘴(600663)商務廣場和中國保險大廈租賃辦公的中金所和中證登上海分公司也在此次一同加入了造樓行列。
上交所和深交所是中金所的股東,同時這兩家證券交易所在中證登公司各佔50%股份。
“造大樓一方面是交易所發展的必要,另一方面則是為給多年來累積的巨額盈利尋找存在形式。”接近上交所的一位人士稱,20年的發展,滬深交易所積累的盈利保守估計也超過了50億元,而作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自律性機構,如此大的利潤將如何處理無疑是個難題。
上述人士說:“造樓是最好的處理方式,能夠保值也可以名正言順。”
也正式因此,“這次造樓搬家交易所貸款的金額並不多。”上述人士還透露說。
收入格局演變
隨著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的陸續推出,曾經僅僅是在上交所之後跟隨的深交所越來越有趕超“老大”的趨勢,而在深交所之後,新興的中金所則勢頭更是迅猛,其僅僅半年收入規模就能與滬深交易所抗衡。
“中國的金融交易平臺雖然大多是不以營利為目的,但實際上這些年都積累了巨大的現金。”某外資投行上海代表處的首席代表對本報表示,即使是低調的中證登,由於其壟斷地位,收入也十分可觀。
但對於各大交易所每年的利潤情況,一直是一個謎,有的交易所雖然也有財務報告,但是極少為外界看到。
滬深交易所的收入來源主要在於交易經手費、上市公司繳納費用和交易席位費,中金所的收費比滬深交易所缺少上市公司一項,而中證登則依靠過戶費、派息登記費等。
滬深交易所的交易經手費比例為雙向0.015%,中金所則是雙向0.01%,這是最大的一塊收入。根據交易所公開的數據,滬深交易所以往五年平均的年交易金額都在數十萬億元的規模,也就是說僅僅交易經手費一項,滬深交易所每年就收進了數十億元利潤。而股指期貨交易80天,已經有20億元人民幣進到了中金所的賬戶裏。
而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之後,深交所的交易規模也開始逐漸趕上上交所,交易所的收入格局也開始發生變化。
截至2010年8月27日,深交所A股的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達到1027只,超過上交所862只A股的數量。在成交量方面,深交所已經從幾年前每日交易金額只有上交所一半甚至三分之一變為如今基本與上交所持平的局面。
接近中金所的一位人士告訴本報,以目前股指期貨的交易情況而言,如果保持下去,中金所將無疑是未來的收入排名新“霸主”。
最重要的是,這些交易所一直以來積累下來的財富並沒有一個很好的處置方式,也沒有對會員單位進行返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兩大證券交易所大興土木,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而來。(據經濟觀察報)
@Source from: 華龍網 via 新華網
8.30.2010
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 砸錢蓋樓@Arch
預計明年8月完工的「深交所運營中心」,造型獨特,但造價估計超過台幣141億元。
經濟觀察網
【經濟日報╱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2010.08.29
大陸股市歷經20年發展,如今每年交易金額達人民幣數十兆元,讓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手續費賺得飽飽。為消化鉅額財富,兩交易所先後斥鉅資興建新的營運場所,合計經費高達台幣400億元。
經濟觀察報指出,上交所所在的上海證券大廈是保利集團與上交所聯合投資,上交所佔據的比例不到30%,且土地也屬於保利集團;深交所所在的深業中心大廈則完全屬於深業集團,深交所純粹是租賃。
然而在歷經20年的發展後,滬深交易所累積了龐大財富,讓兩交易所都決定斥資興建自己的大樓。
經濟觀察報指出,滬深交易所主要收入來源為交易經手費,目前兩交易所的交易經手費為雙向0.015%,20年來兩交易所累積的財富保守估計超過人民幣50億元(約新台幣245億元)。
報導稱,滬深交易所因「不以營利為目的」,長期積累下來的財富並沒有一個很好的處置方式,加上未對會員單位進行返還,「大興土木」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而來。
深交所投資興建的「深交所運營中心」樓高245.8米,總建築面積約7.9萬坪,由中央電視台新大樓同一家設計公司、荷蘭建築事務所OMA負責設計。
報導稱,深交所運營中心為罕見的巨型懸空超高層建築,因建物難度高,目前建築預算已超過人民幣30億元(約新台幣141億元)。
上交所的手筆也不遑多讓。經濟觀察報表示,由上交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合資興建的「上海金融交易廣場」,毗鄰上海科技館和世紀公園,建築面積約6.7 萬坪。加上地價,整體投資達人民幣55億元(約新台幣258億元)。
@Source from: 【2010/08/29 經濟日報】
Labels:
Arch / 建築
8.27.2010
藤原大A-POC 一塊布倡環保@Fashion
台北魅力展昨舉辦國際設計師論壇,邀請古又文(左一起)擔任主持人,Issey Miyake創意總監藤原大、華裔設計師賈雯蘭、法國設計師Michel Klein等人分享設計歷程。記者徐世經/攝影
Issey Miyake巴黎秋冬秀上,設計師藤原大以數學幾何原理為概念,表達A-POC一塊布製造衣服的概念。圖/Issey Miyake提供
如果三宅一生是Issey Miyake品牌精神的開創者,那麼現任創意總監的藤原大則是品牌精神的貫徹實行者,他此次受邀來台辦秀,昨在國際設計師論壇上,先分享了創作歷程與心得。
Issey Miyake由三宅一生於1970年成立,80年代登上巴黎時裝周,從此Issey Miyake從日本品牌變身國際品牌,三宅一生具有豐富創造力與藝術品味,他的設計常讓人思索「服裝與人體間的關係」,用色鮮豔大膽,被認為是代表未來新方向的設計師。
Issey Miyake由三宅一生於1970年成立,80年代登上巴黎時裝周,從此Issey Miyake從日本品牌變身國際品牌,三宅一生具有豐富創造力與藝術品味,他的設計常讓人思索「服裝與人體間的關係」,用色鮮豔大膽,被認為是代表未來新方向的設計師。
現為Issey Miyake第三代設計師的藤原大,畢業後跟著三宅一生工作,他重視環保與下一代的議題,也常思索如何透過設計對社會更有貢獻,因此他提出A-POC,也教導小朋友利用兩件舊衣透過簡單的剪裁拼接,創造出兩件全新設計的衣服,「這就是設計對社會的貢獻」。
「A-POC」是藤原大為Issey Miyake品牌提出的最重要概念,當時他與三宅一生共同發想,在環保與人類穿著間找尋平衡,而A-POC意謂「A piece of cloth」,在一塊布料上完成整件衣服,以減少布料的浪費,也強調穿著者可恣意選擇長短與款式,1998年正式推出「A-POC」系列時,掀起一陣熱潮。
Issey Miyake20年未在亞洲辦秀,此次將秋冬秀移師台灣舉辦,藤原大透露該場秀主題是「剝橘子」,每個剝下來的橘子皮,形狀可完全不同,但其實當初原型卻是相同,套用藤原大提出的「A-POC」概念,並師法美國數學家William Thurston,任何形狀都有幾何原理可循,創造出強調線條、拼接與曲線的服裝。
藤原大說「創造新的東西很簡單,要延續概念與理念卻很難」,但他仍會持續利用設計服裝,提出更多對社會貢獻的模式。
「A-POC」是藤原大為Issey Miyake品牌提出的最重要概念,當時他與三宅一生共同發想,在環保與人類穿著間找尋平衡,而A-POC意謂「A piece of cloth」,在一塊布料上完成整件衣服,以減少布料的浪費,也強調穿著者可恣意選擇長短與款式,1998年正式推出「A-POC」系列時,掀起一陣熱潮。
Issey Miyake20年未在亞洲辦秀,此次將秋冬秀移師台灣舉辦,藤原大透露該場秀主題是「剝橘子」,每個剝下來的橘子皮,形狀可完全不同,但其實當初原型卻是相同,套用藤原大提出的「A-POC」概念,並師法美國數學家William Thurston,任何形狀都有幾何原理可循,創造出強調線條、拼接與曲線的服裝。
藤原大說「創造新的東西很簡單,要延續概念與理念卻很難」,但他仍會持續利用設計服裝,提出更多對社會貢獻的模式。
Labels:
Fashion / 時尚
8.25.2010
怕鋒頭被搶 帝國大廈拒新鄰@News
開發商擬在帝國大廈 (左,有尖塔)附近興建高度接近的摩天樓 (中,模擬外觀),將改變紐約天際線。路透
聯合晚報╱編譯范振光/綜合報導
帝國大廈成為紐約象徵已經半個多世紀,開發商準備在附近蓋一棟高度只比帝國大廈矮10公尺的大樓,帝國大廈所有權人以破壞地標為由極力反對,帝國大廈是否會被新大樓奪走光彩即將定案。
Vornado不動產公司計畫在大國大廈兩條街距離外,興建賓州15號廣場大樓,紐約市規畫委員會上個月審核通過,紐約市議會分區小組24日上午(台灣時間24日晚間)表決本案,如果通過,接下來由市議會表決。市長彭博已表態支持興建。
紐約市議會分區小組23日就本案舉行聽證會,帝國大廈所有權人麥金為大廈發動最後反擊。麥金在聽證會上說:「帝國大廈界定了紐約,新開發案如同攻擊紐約市和紐約的建築分布型態,將終結無數人珍惜的紐約容貌。」
帝國大廈1931年完工,成為當時紐約和世界第一高樓,後來被紐約世貿雙塔大樓超越,但2001年911恐怖攻擊後雙塔倒塌,帝國大廈又奪回紐約第一高樓頭銜。
帝國大廈共102層,高373公尺,若算到尖塔的避雷針,高度則達443.2公尺。賓州15號廣場大樓預定高度363公尺,蓋在大國大廈西側,現址為飯店。
麥金希望,新大樓高度能降低約三分之一、只有250公尺,而且改變造型,盡量不影響從帝國大國望出的視野。帝國大廈觀景台位於102樓。
開發商表示,興建新大樓可創造7000個工作機會,且可提供新的企業辦公室空間。開發商說,紐約的天際線不斷變化,希望未來不會停止改變。但除了帝國大廈主人,到帝國大廈觀景台欣賞紐約風景的遊客也反對蓋新大樓,以免未來視野被擋。
@Source from: 聯合晚報 via 聯合新聞網 2010.08.24
Labels:
News / 新聞
8.23.2010
路易威登家族百年 從定制工匠到奢侈商業巨擘@Fashion
路易-威登家族第五代後人派翠克-威登(Patrick-Louis Vuitton)
在大多數時間裡,派翠克-威登都待在巴黎一個名為Asnières的小鎮的工廠裡,那裡有他的定制工作室和家族老宅——50多年前,他在那裡出生,像所有LV家族裡的人一樣。小時候,他們在工廠裡和旁邊的菜園裡玩耍,在草地上建簡陋的木屋,做皮箱用的棉白楊就是在那裡曬乾的。
在大多數時間裡,派翠克-威登都待在巴黎一個名為Asnières的小鎮的工廠裡,那裡有他的定制工作室和家族老宅——50多年前,他在那裡出生,像所有LV家族裡的人一樣。小時候,他們在工廠裡和旁邊的菜園裡玩耍,在草地上建簡陋的木屋,做皮箱用的棉白楊就是在那裡曬乾的。
傳人不是CEO,因此他很少需要走動。只是這一次,他和那些負責產品運營的專業經理人們一起出現在了上海。
同一天內開出兩家旗艦店,不僅是路易-威登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應該也是奢侈品領域內從未有過的紀錄,更重要的是,開店的日期與上海世博會開幕日緊挨著。
同一天內開出兩家旗艦店,不僅是路易-威登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應該也是奢侈品領域內從未有過的紀錄,更重要的是,開店的日期與上海世博會開幕日緊挨著。
上海LV恒隆廣場旗艦店
奢侈品牌對淮海路的改造已見雛形,上海市靜安區的領導目標直指紐約第五大道。從黃陂南路口的香港廣場開始算,首先是淮海路南側的Cartier,接著是Tiffany,繼續往南就能看到Longchamp,而淮海路北側是Coach旗艦店,往前走到力寶廣場,先看到的是ErmenegildoZeg-na的旗艦店,對面圍欄改造的是即將開幕的愛馬仕之家,接著就是一旁的LouisVuitton旗艦店。
淮海旗艦店外牆由4.2萬多朵MONOGRAM花形裝飾的巨型LED構築,分上下兩層,總面積1475平方米,其中,一樓女士皮具區擁有大陸地區第一家半弧形女士箱包吧,二樓旅行箱包區展示了三款由巴黎專程運抵上海的古董行李箱。同天開幕的浦東國金中心旗艦店擁有1736平方米的超大面積,外牆以首次在大陸設計使用的佈滿蝕刻浮雕LV大寫字母縮寫為概念的巨型玻璃材質,結合LED螢幕構築而成。
其全球主席及行政總裁賈世傑並不諱言中國對於品牌在商業擴張上的重大意義,事實上,沒有哪個品牌可以避開壯大中的中國消費群。在英國,2009年10月中國消費者在BondStreet、OxfordStreet以及RegentStreet三條商業街上的消費相比9月份升高127%。中國內地的旅遊團在巴黎的奢侈品商店已經可以享受最高級別的“關門服務”。
派翠克-威登也並不是不瞭解這些,但他顯得有些固執,除了品牌歷史和文化之外,刻意規避和商業有關的問題,回答時也堅持使用法語。4月30號,他和法國總統薩科齊一起,出席世博會法國館的開館儀式,在剪綵時,他在空白處下刀,剪下一段帶有完整LOGO的彩帶疊起放進口袋。據說這是他的習慣,每次剪綵儀式都要留下紀念。
他從巴黎Asnières的LouisVuitton博物館帶來了20余件LouisVuitton歷年參展多屆世博會的古董箱包,這個名為世博回顧展的展覽從4月28日至10月31日期間在上海恒隆廣場展出。包括第一次參加世博會所展出的、順應火車旅行潮流的灰色防水Trianon帆布平頂行李箱;1889年與埃菲爾鐵塔同屆展出,已成為品牌象徵之一的Damier帆布;最知名的衣櫃旅行箱;1925年展示的著名的書桌旅行箱以及裝滿各種水晶、銀器、象牙和鍍金銀配飾的華貴皮質盥洗包等等。
去看這個展覽的驅動力,除了其與世博會應景的關係外,還可以從中看到人們在一百多年間對旅行的態度的改變。功能日趨完善的旅行箱的出現意味著,身體的跋涉並不等同于生活要全然改變。
因此,很多人都會為自己的癖好定制旅行箱,這也是派翠克主要的業務。他的祖上曾為歐金尼皇后(拿破崙三世的妻子)製作出行裝備,奠定了品牌包的定制業務的基礎。1883年在剛果首都布拉薩市建城的皮埃爾-薩沃爾南-德-布拉柴皇帝,曾委託LouisVuitton製造一個帶有折疊床的旅行箱。
各種關於定制箱包的奇聞異事也是人們喜歡傳通的。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曾為擺放各種水晶瓶和龜殼梳子而定制化妝箱。他們為莎朗-斯通定做過能裝得下很多化妝用具的旅行箱。
當一切涉及到好萊塢,就變得複雜起來。據說有位明星非常吹毛求疵。在她的皮箱裡面,需要有一個類似信封的小袋子,裝著從所有化妝品到維他命丸的物品,還有她的護身符。製作人員不得不花費兩個晚上向她展示設計理念。
現在,派翠克們面臨新的挑戰越來越多了。有位名人就為了放置一個單套的 iPod設備和20個iPod收藏品定制了一個箱子。不過這目前還難不倒他,因為這個定制iPod專用箱的人,與百年前的歐金尼皇后相比,很難說清誰更加的刁鑽和挑剔。
派翠克一開始並不喜歡這些。他的理想是當一名獸醫。祖父一直嘗試用各種方法來說服他,甚至鼓勵他,說他的血液中流淌著家族商業的靈魂。但直到祖父去世後,派翠克的想法才改變。和其他學徒一樣,派翠克用了近20年時間,來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手工藝人,他幾乎每天都要到作坊裡,先學習成為一個木匠學徒,然後又成了一個皮貨匠,最後才能學習如何做一個手提箱。現在的他,精通所有LouisVuitton的手工,從木工到毛皮加工,直至箱子製作。任何箱包工藝上製作的微小細節都難不倒他。
不過,也有他控制不了的事。他說LouisVuitton家族現在還有3個人在為公司工作。他在說“3個”時的眼神,或許正是他的困惑。
因此,很多人都會為自己的癖好定制旅行箱,這也是派翠克主要的業務。他的祖上曾為歐金尼皇后(拿破崙三世的妻子)製作出行裝備,奠定了品牌包的定制業務的基礎。1883年在剛果首都布拉薩市建城的皮埃爾-薩沃爾南-德-布拉柴皇帝,曾委託LouisVuitton製造一個帶有折疊床的旅行箱。
各種關於定制箱包的奇聞異事也是人們喜歡傳通的。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曾為擺放各種水晶瓶和龜殼梳子而定制化妝箱。他們為莎朗-斯通定做過能裝得下很多化妝用具的旅行箱。
當一切涉及到好萊塢,就變得複雜起來。據說有位明星非常吹毛求疵。在她的皮箱裡面,需要有一個類似信封的小袋子,裝著從所有化妝品到維他命丸的物品,還有她的護身符。製作人員不得不花費兩個晚上向她展示設計理念。
現在,派翠克們面臨新的挑戰越來越多了。有位名人就為了放置一個單套的 iPod設備和20個iPod收藏品定制了一個箱子。不過這目前還難不倒他,因為這個定制iPod專用箱的人,與百年前的歐金尼皇后相比,很難說清誰更加的刁鑽和挑剔。
派翠克一開始並不喜歡這些。他的理想是當一名獸醫。祖父一直嘗試用各種方法來說服他,甚至鼓勵他,說他的血液中流淌著家族商業的靈魂。但直到祖父去世後,派翠克的想法才改變。和其他學徒一樣,派翠克用了近20年時間,來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手工藝人,他幾乎每天都要到作坊裡,先學習成為一個木匠學徒,然後又成了一個皮貨匠,最後才能學習如何做一個手提箱。現在的他,精通所有LouisVuitton的手工,從木工到毛皮加工,直至箱子製作。任何箱包工藝上製作的微小細節都難不倒他。
不過,也有他控制不了的事。他說LouisVuitton家族現在還有3個人在為公司工作。他在說“3個”時的眼神,或許正是他的困惑。
@Source from: 經濟觀察網 2010年05月20日
Labels:
Fashion / 時尚
湯唯再登VOGUE封面 沉寂後演繹勇者的孤單@People
湯唯身穿Dior春夏新裝登VOGUE封面 演繹勇者的孤單
最然在人們的視線中已消失兩年之久,人們卻感覺她似乎從未離開過,粉絲們只恨瞭解她太少。“神秘”、“淡定”,甚至“危險”成為了對她最常用的形容詞,到底真實的湯唯是什麼樣呢?
動人的天然
此次VOGUE拍攝封面大片,湯唯一大早就出現在攝影棚裡,身著牛仔褲、羽絨服、雙肩包,再加上毛線帽,看上去很是隨和。她的臉上掛滿了笑容,沒一會兒工夫,就開始跟整個工作團隊有說有笑,化妝師Emmanuel Sammartino更是驚歎和開懷,覺得現實生活中的她跟在電影《色戒》裡看到的完全不一樣的!電影裡的她,是妖豔的美,是不可靠近的,但現在的她,沒化妝、沒打扮,完全自然的美,天然氣質依舊摯動人心。
敢於品嘗勇者的孤單
在出演了《色戒》之後,湯唯的演藝道路頗受爭議也屢經坎坷。在如此大的輿論壓力下,湯唯自己默默努力學習,無論外界怎樣,她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永不言棄的決心。正因為這樣,她才能在沉寂兩年後,繼續努力發展自己的演藝事業。她的這份淡定、自信與堅持,都是典型的VOGUE新女性所具備的精神,也正是她能夠再度登上VOGUE封面的重要原因。
許多人都覺得在倫敦找房很困難,而在異鄉生活的難處全都被她化解成了樂趣。她在倫敦時常常坐公車到處走,碰到喜歡的街區就下車,去小店打聽附近是否有人出租房屋,在倫敦住過很多地方,大多都是這麼問來的。她曾經住過沒有暖氣的地下室,住過許多人共用廚房衛生間的宿舍樓。即使是這樣,她也不閑著,她做過一大鍋咖喱米飯請樓友們來品嘗。湯唯說:“生活在這樣一個國際大‘家庭’裡,趣事太多。在學校也是一樣,有一次老師在地上簡單畫了個世界地圖,讓我們各就各位,我站的位置,一個同伴也沒有,然後老師又讓我們站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結果我跑到了一個沒有人想去的地方,又是孤零零一個。”就這樣,勇者的孤單,被她當做笑話一般講了出來。
認真的女人最美
每一位傑出的VOGUE女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事業的專注于勤奮,湯唯也不例外。為了將《月滿軒尼詩》中愛蓮的演繹的更加真實,電影開拍之前,她通過各種方式去體驗愛蓮的生活,她不再宅在家裡了,而是跑去碼頭看忙碌的人潮,也經常去軒尼詩道上逛一逛。她還去集市上買菜,跟商販討價還價老半天。為了提高粵語水準,湯唯請了一位老先生做她的粵語老師來學習。為了能夠精益求精,更接近香港移民文化,湯唯找來許鞍華導演的《天水圍的日與夜》和張之亮的《籠民》來學習。在拍攝的兩天,她時常獨自在燈光下走來走去,聽著音樂搖頭晃腦,她說她在找感覺。“直到好久了,我才認為自己是一個演員,曾經有一段時間,如果要讓我填表格,在職業這一欄裡,我不知道該寫什麼。”
因為有時差犯困,平時不喝咖啡的她邊拍邊灌了自己許多咖啡,收工的時候,她說自己手有點抖,一定是咖啡喝多了。付出了這麼多,結果也沒有辜負湯唯的努力,湯唯在《月滿軒尼詩》中一出場,觀眾們就笑翻了場,因為鏡子一轉,露出來的,是一張徹底村姑的臉,而湯唯又往臉上添了點粉紫的胭脂,齜牙咧嘴一笑,觀眾更加坐不住了。電影結束,人們津津樂道于湯唯的笑:她心無芥蒂地哈哈大笑,還笑著說:“我沒有蛀牙了!”並張大嘴讓張學友扮演的阿來看。
在《晚秋》拍攝期間,她在電影裡飾演一名獲得假釋的女囚,常常要閃回到艱難而沉重的戀情中,一貫地,她又把自己融進了角色中,常常走不出來。煲一鍋甜湯,開著小火,卻恍惚地去了片場,到吃飯的時候才想起來,湯唯嚇得一下子從椅子上跳起來,“煮了14個小時,不會著火吧,助手趕回那裡立刻向我彙報,還好沒著火,不過鍋子可以扔掉了。”
這就是工作中真實的湯唯,因為認真,而愈發美麗動人。
由此可見,湯唯能夠再度登上《VOGUE服飾與美容》絕對不是一個偶然。不管去到了哪裡,不管成為了多大牌的明星,也不管面對怎樣的未來,她都勇敢淡定,甚至有著幽默相對的坦然,那“一點兒也沒變”的可愛率性,也許就是所有人都如此長久厚愛她的原因。
@Source from: 2010年05月20日新浪伊人風采
最然在人們的視線中已消失兩年之久,人們卻感覺她似乎從未離開過,粉絲們只恨瞭解她太少。“神秘”、“淡定”,甚至“危險”成為了對她最常用的形容詞,到底真實的湯唯是什麼樣呢?
動人的天然
此次VOGUE拍攝封面大片,湯唯一大早就出現在攝影棚裡,身著牛仔褲、羽絨服、雙肩包,再加上毛線帽,看上去很是隨和。她的臉上掛滿了笑容,沒一會兒工夫,就開始跟整個工作團隊有說有笑,化妝師Emmanuel Sammartino更是驚歎和開懷,覺得現實生活中的她跟在電影《色戒》裡看到的完全不一樣的!電影裡的她,是妖豔的美,是不可靠近的,但現在的她,沒化妝、沒打扮,完全自然的美,天然氣質依舊摯動人心。
敢於品嘗勇者的孤單
在出演了《色戒》之後,湯唯的演藝道路頗受爭議也屢經坎坷。在如此大的輿論壓力下,湯唯自己默默努力學習,無論外界怎樣,她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永不言棄的決心。正因為這樣,她才能在沉寂兩年後,繼續努力發展自己的演藝事業。她的這份淡定、自信與堅持,都是典型的VOGUE新女性所具備的精神,也正是她能夠再度登上VOGUE封面的重要原因。
許多人都覺得在倫敦找房很困難,而在異鄉生活的難處全都被她化解成了樂趣。她在倫敦時常常坐公車到處走,碰到喜歡的街區就下車,去小店打聽附近是否有人出租房屋,在倫敦住過很多地方,大多都是這麼問來的。她曾經住過沒有暖氣的地下室,住過許多人共用廚房衛生間的宿舍樓。即使是這樣,她也不閑著,她做過一大鍋咖喱米飯請樓友們來品嘗。湯唯說:“生活在這樣一個國際大‘家庭’裡,趣事太多。在學校也是一樣,有一次老師在地上簡單畫了個世界地圖,讓我們各就各位,我站的位置,一個同伴也沒有,然後老師又讓我們站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結果我跑到了一個沒有人想去的地方,又是孤零零一個。”就這樣,勇者的孤單,被她當做笑話一般講了出來。
認真的女人最美
每一位傑出的VOGUE女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事業的專注于勤奮,湯唯也不例外。為了將《月滿軒尼詩》中愛蓮的演繹的更加真實,電影開拍之前,她通過各種方式去體驗愛蓮的生活,她不再宅在家裡了,而是跑去碼頭看忙碌的人潮,也經常去軒尼詩道上逛一逛。她還去集市上買菜,跟商販討價還價老半天。為了提高粵語水準,湯唯請了一位老先生做她的粵語老師來學習。為了能夠精益求精,更接近香港移民文化,湯唯找來許鞍華導演的《天水圍的日與夜》和張之亮的《籠民》來學習。在拍攝的兩天,她時常獨自在燈光下走來走去,聽著音樂搖頭晃腦,她說她在找感覺。“直到好久了,我才認為自己是一個演員,曾經有一段時間,如果要讓我填表格,在職業這一欄裡,我不知道該寫什麼。”
因為有時差犯困,平時不喝咖啡的她邊拍邊灌了自己許多咖啡,收工的時候,她說自己手有點抖,一定是咖啡喝多了。付出了這麼多,結果也沒有辜負湯唯的努力,湯唯在《月滿軒尼詩》中一出場,觀眾們就笑翻了場,因為鏡子一轉,露出來的,是一張徹底村姑的臉,而湯唯又往臉上添了點粉紫的胭脂,齜牙咧嘴一笑,觀眾更加坐不住了。電影結束,人們津津樂道于湯唯的笑:她心無芥蒂地哈哈大笑,還笑著說:“我沒有蛀牙了!”並張大嘴讓張學友扮演的阿來看。
在《晚秋》拍攝期間,她在電影裡飾演一名獲得假釋的女囚,常常要閃回到艱難而沉重的戀情中,一貫地,她又把自己融進了角色中,常常走不出來。煲一鍋甜湯,開著小火,卻恍惚地去了片場,到吃飯的時候才想起來,湯唯嚇得一下子從椅子上跳起來,“煮了14個小時,不會著火吧,助手趕回那裡立刻向我彙報,還好沒著火,不過鍋子可以扔掉了。”
這就是工作中真實的湯唯,因為認真,而愈發美麗動人。
由此可見,湯唯能夠再度登上《VOGUE服飾與美容》絕對不是一個偶然。不管去到了哪裡,不管成為了多大牌的明星,也不管面對怎樣的未來,她都勇敢淡定,甚至有著幽默相對的坦然,那“一點兒也沒變”的可愛率性,也許就是所有人都如此長久厚愛她的原因。
@Source from: 2010年05月20日新浪伊人風采
Labels:
People / 人物
GUCCI宣布McQueen的新创意总监为莎拉-伯顿@Fashion
莎拉·伯顿 (Sarah Burton)
今年2月11日,亚历山大-麦奎恩(Alexander McQueen)与世长辞。从那天起,人们就一直猜测,谁还有这样的才华和远见,可以把麦奎恩的精神传承下去。
截止到这个月底,猜测终于告一段落。公司宣布,亚历山大的女助手莎拉-伯顿(Sarah Burton)将担任该品牌的创意总监。此前,伯顿一直位于幕后,而且不在麦奎恩的小圈子里,没什么名气。麦奎恩的产量一直惊人,不像他一个人完成的。伯顿比其他人更接近麦奎恩的创意,更能忠于他的风格。毫无疑问,忠于已故设计师的风格,将成为她的工作重点。
由谁来接替已故设计师的重要决定,是由Alexander McQueen和Gucci 集团(还有母公司PPR)的管理层做出的。后者2000年12月收购了麦奎恩51%的股份,掌控着该品牌的运营。这次交易使一个独立的业内品牌在10年间变成全球认可的品牌。
莎拉-伯顿是麦奎恩的第一个助理,她在收购后被任命为首席设计师。她曾和已故麦奎恩共同完成所有工作,包括给Bjork, Gwyneth Paltrow, Cate Blanchett, Lady Gaga 和Sylvie Guillem专门制作的衣服,还有女装系列、半年一次的巴黎发布会、配饰线等。
此外,伯顿还擅长把麦奎恩夸张的创意诠释为清晰的、商业化、现实的东西。麦奎恩具有革新性和创造力,天马行空,伯顿的角色是协助他去实现目标,保证他的作品有更多的受众。
伯顿出生和成长在曼彻斯特,在伦敦圣马丁学习期间,开始给麦奎恩当实习生,此后一直为该品牌工作。1997年,她拿到硕士学位。5年前,麦奎恩也是在同一学校完成了同样的课程。
今年3月,麦奎恩自杀后,完成他身后工作的任务落到伯顿和她的小团队身上。她充分显示出了敏感性,表现出已故设计师庞大复杂的创造性和技术性。这是一个不小的成就。 和麦奎恩身边的其他人一样,伯顿也是他的朋友。任务的艰巨性可想而之,伯顿需要具备和麦奎恩一样的勇气和决心。如果麦奎恩还在世,他一定会为伯顿骄傲。
在时装界,创始人身故或退休后,由相对年轻的设计师来接替,好像已经成了惯例。1996年10月,麦奎恩曾被任命为Givenchy的首席设计师。
此前,汤姆-福特(Tom Ford)改变了Gucci;马克-雅各布(Marc Jacobs)执掌了路易-威登;还有巴黎世家(Balenciaga)的Nicolas Ghesquière,巴宝莉(Burberry)的克里斯托弗-百利(Christopher Bailey),迪奥的约翰-加里安诺(John Galliano)。设计师的变化,给品牌带来很大的不一致性。比如巴黎世家,1997年Ghesquière被任命为创意总监时, Cristobal Balenciaga已经退休30年了。以前的巴黎世家一向以配饰闻名。Gucci和Louis Vuitton也是这种情况,是福特和雅各布为他们增加了衣服这个类别。在上述案例中,设计师在品牌上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在运用文化遗产的时候也没有太多负担。
不过任命年轻设计师也颇有争议。麦奎恩在Givenchy的4年就很不愉快。1999年,Gucci集团收购了Yves Saint Laurent, 该品牌创始人钦定的设计师Alber Elbaz再次被福特取代。双方表面上都很礼貌,保持着沉默。不过这件事对Elbaz打击很大。他一度消失,用了一年的时间去旅行。2001年,他接管了Lanvin。(女装裁缝Jeanne Lanvin 1946年去世。)在他的手中,该品牌在新千年获得了成功。2004年,福特不再担任Gucci集团的创意总监,他没能做好Yves Saint Laurent。很多人都听说,麦奎恩应邀担任该品牌的创意总监,但是他拒绝了。
麦奎恩刚刚去世不久,传言四起。有人说,该公司最好停产,一方面在财政上并不理想,而且让另外的人来管也不合适。另一方面,也有人考虑选择其他设计师来接管这个品牌, Gareth Pugh就在被考虑之列。 该品牌于1992年由设计师亚历山大-麦奎恩创办,算是一个年轻品牌,也是一个个性十足的品牌。伯顿熟悉和了解这个她一直共事的人,她的接任令人信服。
该品牌的首席执行官Jonathan Akeroyd确认:“她和麦奎恩一起工作了14年,对他的观点非常了解,使公司忠于其核心价值观。” 伯顿说:“麦奎恩的中心思想是打造现代、做工美丽的衣服。我想忠于他的遗愿。”
@Source from: 2010年05月31日 新浪女性
今年2月11日,亚历山大-麦奎恩(Alexander McQueen)与世长辞。从那天起,人们就一直猜测,谁还有这样的才华和远见,可以把麦奎恩的精神传承下去。
截止到这个月底,猜测终于告一段落。公司宣布,亚历山大的女助手莎拉-伯顿(Sarah Burton)将担任该品牌的创意总监。此前,伯顿一直位于幕后,而且不在麦奎恩的小圈子里,没什么名气。麦奎恩的产量一直惊人,不像他一个人完成的。伯顿比其他人更接近麦奎恩的创意,更能忠于他的风格。毫无疑问,忠于已故设计师的风格,将成为她的工作重点。
由谁来接替已故设计师的重要决定,是由Alexander McQueen和Gucci 集团(还有母公司PPR)的管理层做出的。后者2000年12月收购了麦奎恩51%的股份,掌控着该品牌的运营。这次交易使一个独立的业内品牌在10年间变成全球认可的品牌。
莎拉-伯顿是麦奎恩的第一个助理,她在收购后被任命为首席设计师。她曾和已故麦奎恩共同完成所有工作,包括给Bjork, Gwyneth Paltrow, Cate Blanchett, Lady Gaga 和Sylvie Guillem专门制作的衣服,还有女装系列、半年一次的巴黎发布会、配饰线等。
此外,伯顿还擅长把麦奎恩夸张的创意诠释为清晰的、商业化、现实的东西。麦奎恩具有革新性和创造力,天马行空,伯顿的角色是协助他去实现目标,保证他的作品有更多的受众。
伯顿出生和成长在曼彻斯特,在伦敦圣马丁学习期间,开始给麦奎恩当实习生,此后一直为该品牌工作。1997年,她拿到硕士学位。5年前,麦奎恩也是在同一学校完成了同样的课程。
今年3月,麦奎恩自杀后,完成他身后工作的任务落到伯顿和她的小团队身上。她充分显示出了敏感性,表现出已故设计师庞大复杂的创造性和技术性。这是一个不小的成就。 和麦奎恩身边的其他人一样,伯顿也是他的朋友。任务的艰巨性可想而之,伯顿需要具备和麦奎恩一样的勇气和决心。如果麦奎恩还在世,他一定会为伯顿骄傲。
在时装界,创始人身故或退休后,由相对年轻的设计师来接替,好像已经成了惯例。1996年10月,麦奎恩曾被任命为Givenchy的首席设计师。
此前,汤姆-福特(Tom Ford)改变了Gucci;马克-雅各布(Marc Jacobs)执掌了路易-威登;还有巴黎世家(Balenciaga)的Nicolas Ghesquière,巴宝莉(Burberry)的克里斯托弗-百利(Christopher Bailey),迪奥的约翰-加里安诺(John Galliano)。设计师的变化,给品牌带来很大的不一致性。比如巴黎世家,1997年Ghesquière被任命为创意总监时, Cristobal Balenciaga已经退休30年了。以前的巴黎世家一向以配饰闻名。Gucci和Louis Vuitton也是这种情况,是福特和雅各布为他们增加了衣服这个类别。在上述案例中,设计师在品牌上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在运用文化遗产的时候也没有太多负担。
不过任命年轻设计师也颇有争议。麦奎恩在Givenchy的4年就很不愉快。1999年,Gucci集团收购了Yves Saint Laurent, 该品牌创始人钦定的设计师Alber Elbaz再次被福特取代。双方表面上都很礼貌,保持着沉默。不过这件事对Elbaz打击很大。他一度消失,用了一年的时间去旅行。2001年,他接管了Lanvin。(女装裁缝Jeanne Lanvin 1946年去世。)在他的手中,该品牌在新千年获得了成功。2004年,福特不再担任Gucci集团的创意总监,他没能做好Yves Saint Laurent。很多人都听说,麦奎恩应邀担任该品牌的创意总监,但是他拒绝了。
麦奎恩刚刚去世不久,传言四起。有人说,该公司最好停产,一方面在财政上并不理想,而且让另外的人来管也不合适。另一方面,也有人考虑选择其他设计师来接管这个品牌, Gareth Pugh就在被考虑之列。 该品牌于1992年由设计师亚历山大-麦奎恩创办,算是一个年轻品牌,也是一个个性十足的品牌。伯顿熟悉和了解这个她一直共事的人,她的接任令人信服。
该品牌的首席执行官Jonathan Akeroyd确认:“她和麦奎恩一起工作了14年,对他的观点非常了解,使公司忠于其核心价值观。” 伯顿说:“麦奎恩的中心思想是打造现代、做工美丽的衣服。我想忠于他的遗愿。”
@Source from: 2010年05月31日 新浪女性
Labels:
Fashion / 時尚
GUCCI推行全球環保計畫 換環保包裝物料設計@Fashion
計畫主旨為品牌減輕對環境造成的損害
這個嶄新包裝的概念,不只代表品牌肩負環保重任,同時配合Gucci在2011年邁向90周年,突出品牌悠久的歷史傳承。Gucci創作總監Frida Giannini的新包裝設計以古拼今、以奢華融合社會責任的構思,令企劃的雙重意義得以體現。
Frida Giannini說:「這個企劃證明縱使採用環保用料創作,也絕不會因此而把設計拖跨。全新包裝設計精美,成功展現Gucci價值及品牌傳統的結合,這份傳統自Guccio Gucci 90年前于佛羅倫斯創立品牌以來一直傳承至今。我深信減少對環境損害,是我們對未來世代的共同責任。」
全新購物袋及禮物盒用了典雅的紅褐色再造紙制,上面以壓印技術印上凹面GG標誌。這個標誌創於1960年代,效果猶如品牌經典的Guccissima皮革。包裝表面隱約透出光芒,突出品牌的奢華地位,亦帶出了Frida Giannini 賦予Gucci概念店的溫暖色調。金色的Gucci標誌襯托著專用啡色包裝,表面還印上了「Firenze 1921」標示品牌的誕生地、「Made in Italy」的傳統及接近90年的歷史。購物袋側面亦新增了gucci.com網址,肯定了Gucci online store與專賣店網路相輔相承的關係。購物袋內側印有:This shopping bag is FSC certified and made of100% recyclable material (購物袋已獲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及以100%迴圈物料製造)字樣。
森林管理委員會(FSC)認證,表示每個購物袋及禮物盒所使用的紙張均來自受管轄的森林,並且每個生產工序都符合森林管理委員會的標準。Gucci在包裝物料生產的過程中及其所採用的供應商均為FSC所認可,是為業界環保先驅。Gucci承諾在2010年底,只會採用經森林管理委員會(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FSC) 認可的非迴圈再造的林木產品,確保使用之紙張絶非來自瀕危森林,如印尼的熱帶雨林。該雨林是全球遭過度砍伐及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危林之一。在產品包裝上,品牌會繼續探索更多替代纖維質料用於包裝製作,例如由穀物、竹子及棉花製成的可生物降的購物袋等。
Gucci 矢志減少營運對環境造成影響,為配合計畫,Gucci調整品牌的包裝措施,藉此減少資源浪費。自工廠運送貨物時就會特意以一個絨布袋包裝一雙鞋子,取替之前用兩個絨布袋的包裝方式,禮物盒將只會提供給有要求的顧客。Gucci還會以全新環保人形模特兒(mannequin)取代原來的版本,全新人形模特兒由Frida Giannini設計,以抗震聚苯乙烯(一種耐用且100%迴圈的原物料)製成,以水基塗料上色,全部於義大利製造。
Gucci主席兼行政總裁Patrizio di Marco說:「日前要中肯評價全球頂尖的品牌,評審準則已不單是產品質及服務態度,還要看品牌與社會及環境的互動。在2004年,Gucci所有物流供應均自發地採用了企業社會責任標準 (SA 8000) 認證程式,即已成為業界環保先驅。同年,Gucci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UNICEF) 確立合作,在過去六年,品牌共籌得超過800萬美金,支持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的貧困兒童及婦女。這些合作計畫都是我們價值體系的構成部分,如同我們深信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品牌其他可持續發展行動:
- 印刷品將逐步以E-Card及E- Catalogue取代,顧客只須在登記時,選擇「go green」便可;
- 實施運輸優化計畫,歐盟四期貨車將逐步以歐盟五期貨車取代,旨在減少30%貨車運輸量;
- 推行專賣店節能計畫,包括減少非營時間照明、裝置照明感測器,以及更換35瓦特節能燈泡;
- 試用LED燈,調整以人造石取代雲石;
- 在傢俱製造中以合成板材替代硬質木材。
透過以上各種行動,Gucci期望在2010年底達到:
- 減少35噸塑膠廢料
- 減少紙張耗用量達1,400噸 (透過採用新包裝物料、以可迴圈再造袋取代紙盒及在印製目錄及宣傳物料時,優化紙張耗用量);
-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000噸;
- 減少汽油耗用400萬公升。
雨林行動網路 (RAN) 宣傳總監Lafcadio Cortesi 評論道:「我們十分讚賞Gucci以實際行動支持環保。品牌減少紙張消耗量和減少砍伐樹木、只採用獲得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的產品,不僅保護了印尼及其他世界各地的森林,更為奢侈品業界其他品牌豎立了良好榜樣。」
在2004年,Gucci自發地推行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ty (SA8000) 認證過程,目前旗下的皮具、鞋履、成衣、絲織品及珠寶供應鏈均已獲得認證。認證肯定了品牌的商業道德、尊重人權、環境、工人健康與及安全、以及權利于及平等機會。超過400個屬於服務不同產品系列的Gucci供應商及次級供應商,均已接受有關社會責任的培訓。超過1,000名供應商及次級供應商已通過審核,證實他們的營運符合品牌設定的標準。繼成功取得SA8000 認證後,品牌最近再下一城,通過初步環境審核,並藉此有望於2010年底取得ISO 14001認證。
@Source from: 2010年06月13日 新浪女性
這個嶄新包裝的概念,不只代表品牌肩負環保重任,同時配合Gucci在2011年邁向90周年,突出品牌悠久的歷史傳承。Gucci創作總監Frida Giannini的新包裝設計以古拼今、以奢華融合社會責任的構思,令企劃的雙重意義得以體現。
Frida Giannini說:「這個企劃證明縱使採用環保用料創作,也絕不會因此而把設計拖跨。全新包裝設計精美,成功展現Gucci價值及品牌傳統的結合,這份傳統自Guccio Gucci 90年前于佛羅倫斯創立品牌以來一直傳承至今。我深信減少對環境損害,是我們對未來世代的共同責任。」
全新購物袋及禮物盒用了典雅的紅褐色再造紙制,上面以壓印技術印上凹面GG標誌。這個標誌創於1960年代,效果猶如品牌經典的Guccissima皮革。包裝表面隱約透出光芒,突出品牌的奢華地位,亦帶出了Frida Giannini 賦予Gucci概念店的溫暖色調。金色的Gucci標誌襯托著專用啡色包裝,表面還印上了「Firenze 1921」標示品牌的誕生地、「Made in Italy」的傳統及接近90年的歷史。購物袋側面亦新增了gucci.com網址,肯定了Gucci online store與專賣店網路相輔相承的關係。購物袋內側印有:This shopping bag is FSC certified and made of100% recyclable material (購物袋已獲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及以100%迴圈物料製造)字樣。
森林管理委員會(FSC)認證,表示每個購物袋及禮物盒所使用的紙張均來自受管轄的森林,並且每個生產工序都符合森林管理委員會的標準。Gucci在包裝物料生產的過程中及其所採用的供應商均為FSC所認可,是為業界環保先驅。Gucci承諾在2010年底,只會採用經森林管理委員會(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FSC) 認可的非迴圈再造的林木產品,確保使用之紙張絶非來自瀕危森林,如印尼的熱帶雨林。該雨林是全球遭過度砍伐及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危林之一。在產品包裝上,品牌會繼續探索更多替代纖維質料用於包裝製作,例如由穀物、竹子及棉花製成的可生物降的購物袋等。
Gucci 矢志減少營運對環境造成影響,為配合計畫,Gucci調整品牌的包裝措施,藉此減少資源浪費。自工廠運送貨物時就會特意以一個絨布袋包裝一雙鞋子,取替之前用兩個絨布袋的包裝方式,禮物盒將只會提供給有要求的顧客。Gucci還會以全新環保人形模特兒(mannequin)取代原來的版本,全新人形模特兒由Frida Giannini設計,以抗震聚苯乙烯(一種耐用且100%迴圈的原物料)製成,以水基塗料上色,全部於義大利製造。
Gucci主席兼行政總裁Patrizio di Marco說:「日前要中肯評價全球頂尖的品牌,評審準則已不單是產品質及服務態度,還要看品牌與社會及環境的互動。在2004年,Gucci所有物流供應均自發地採用了企業社會責任標準 (SA 8000) 認證程式,即已成為業界環保先驅。同年,Gucci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UNICEF) 確立合作,在過去六年,品牌共籌得超過800萬美金,支持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的貧困兒童及婦女。這些合作計畫都是我們價值體系的構成部分,如同我們深信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品牌其他可持續發展行動:
- 印刷品將逐步以E-Card及E- Catalogue取代,顧客只須在登記時,選擇「go green」便可;
- 實施運輸優化計畫,歐盟四期貨車將逐步以歐盟五期貨車取代,旨在減少30%貨車運輸量;
- 推行專賣店節能計畫,包括減少非營時間照明、裝置照明感測器,以及更換35瓦特節能燈泡;
- 試用LED燈,調整以人造石取代雲石;
- 在傢俱製造中以合成板材替代硬質木材。
透過以上各種行動,Gucci期望在2010年底達到:
- 減少35噸塑膠廢料
- 減少紙張耗用量達1,400噸 (透過採用新包裝物料、以可迴圈再造袋取代紙盒及在印製目錄及宣傳物料時,優化紙張耗用量);
-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000噸;
- 減少汽油耗用400萬公升。
雨林行動網路 (RAN) 宣傳總監Lafcadio Cortesi 評論道:「我們十分讚賞Gucci以實際行動支持環保。品牌減少紙張消耗量和減少砍伐樹木、只採用獲得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的產品,不僅保護了印尼及其他世界各地的森林,更為奢侈品業界其他品牌豎立了良好榜樣。」
在2004年,Gucci自發地推行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ty (SA8000) 認證過程,目前旗下的皮具、鞋履、成衣、絲織品及珠寶供應鏈均已獲得認證。認證肯定了品牌的商業道德、尊重人權、環境、工人健康與及安全、以及權利于及平等機會。超過400個屬於服務不同產品系列的Gucci供應商及次級供應商,均已接受有關社會責任的培訓。超過1,000名供應商及次級供應商已通過審核,證實他們的營運符合品牌設定的標準。繼成功取得SA8000 認證後,品牌最近再下一城,通過初步環境審核,並藉此有望於2010年底取得ISO 14001認證。
@Source from: 2010年06月13日 新浪女性
Labels:
Fashion / 時尚,
LOHAS / 樂活
Missoni家族完美的女繼承人@People
她從18 歲起就擔任品牌的形象大使,如今更開始與母親一同分擔設計重任。
想成為Nicole Richie,你只需減重20 磅,穿上波西米亞長裙、套上寬手鐲和臂環。想複製Missoni 家族的第三代長女Margherita 卻要困難得多,即使你也幸運地擁有像她一樣的小麥色皮膚,健美勻稱的身材和海藻般長髮。
27 年前的米蘭時裝周期間,Margherita 出生在Missoni 制衣廠所在的義大利鄉間,她的整個童年也幾乎是在那兒度過的。時至今日,在這位愛穿露肚小背心配民族印花長褲,笑容質樸的It girl身上,你仍能看見昔日那個在山野間飛奔的野丫頭的影子。
對Margherita 來說,一切皆是與生俱來。沒有誰比她更適合擔任Missoni的形象大使。鋸齒花紋的針織衣裙真的不老氣嗎?要打消年輕姑娘們的這種普遍顧慮,在變幻莫測的印花面料堆裡長大的Margherita 肯定比T 臺上的少女模特更具說服力。
像許多名門後代一樣,Margherita也有過一段叛逆期—離家去紐約獨立生活了四年,在哥倫比亞大學念哲學,後又專攻表演,參演了多部話劇和短片—到頭來才發覺,自己最好的位置仍在原處。“如果我不是出生在這個家裡,我不可能從事這份工作。同樣,我現在也不可能去為其他時裝屋工作。我比任何人都更勝任這份工作,因為我生長於此,不需要再去適應或者妥協什麼。”Margherita說,“我一度覺得生活太沉重,需要逃離。後來我想明白了,我並不需要去外面證明自己,在這裡,我也可以憑自己的能力做事。”目前,她除了繼續擔任Missoni 形象大使之外,還肩負起配飾和沙灘服的設計工作。
Q:成為Missoni 的設計師對你來說是不是一件理所當然、不可避免的事?
A :對我來說,時尚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是與生俱來的。我在鄉間長大,在那兒有Missoni的服裝工廠。衣服、跳蚤市場、各種面料、模特、畫設計稿的人—這些就是展現在我眼前的一切。我的生活、我父母的生活都離不開時尚,只不過方式不同,母親負責設計,父親負責辦秀。家族、時尚、Missoni 這個品牌、我長大的地方,這些全都是一回事。
Q:談談你設計的Missoni 2010 秋冬配飾系列吧。
A :我首先想的是別人為什麼要來買我們的配飾?Missoni 不是一個配飾品牌,所以我們不會推出一隻簡單的黑色手袋。我必須做獨此一家的Missoni特色配飾。所以,我設計的時候總想著品牌的傳統,那些令我們與眾不同,能帶來回頭客的特質。
我們希望這個系列是摩登、流暢、閃亮,帶一點未來主義元素的,強調材質和層次,主要採用粗織和手工編制,配合金屬細節元素,比如閃亮的銀。開始設計之前,我翻出自己這些年來的私人飾品,裡面包括祖母在很久以前買的東西。幸運的是,從小就有像AnnaPiaggi這類大人物送我東西,所以,我收藏了好多寶貝。
Q:下一個配飾系列會有什麼變化?
A :2011 春夏我要做些不同的東西,不再使用金屬,取而代之的是樹脂材料。
Q:在不久的將來,你是否打算接管整個女裝系列的設計工作?
A :配飾是一個很好的起點,因為Missoni 是一個仍以賣衣服為主的品牌。要是我做得好就會很出挑,要是做得不好,也不至於像把衣服搞砸了那樣糟糕。
我現在還負責設計沙灘裝,它也是成衣線的一部分。沙灘裝是我們的強項,一直很暢銷,設計起來不需要像配飾那樣絞盡腦汁。但是難在創新,某樣產品一旦暢銷,你就會被要求不斷重複—同樣款式的游泳衣,同樣的土耳其長衫。而身為設計師,你總想要推成出新。
Q:請形容一下你的穿衣風格。
A :不循常理、特立獨行。我通常是從一件當日最想穿的單品為基礎,構建起整個造型。要我剖析自己的穿衣風格很難,但要說波西米亞,那是毫無疑問的。
Q:身為Missoni 的時尚大使,你是不是只穿自己的品牌?
A :不!我覺得要讓人信服,就不能一直穿Missoni。如果我也穿其他設計師品牌,那麼當我穿上Missoni 的時候,人們才知道我是真的喜歡衣服本身。
Q:那麼,你最喜歡的品牌有哪些?
A :我喜歡Louis Vuitton、Givenchy、Giambattista Valli、Proenza Schouler 和Lanvin。我還常穿7 For All Mankind 和JBrand 的牛仔褲。
Q:你的人生格言是什麼?
A :自己下判斷。唯有自己的判斷才作數,我努力這樣去生活。
Q:你的家族教給你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A:我的祖母和母親教會我一切關於時尚業的東西,但是,她們也教我如何讓自己與時尚界保持距離。我們對家族事業飽含熱情,同時也深知這並非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所以我們懷著一種嘲弄而超然的態度生活著,說到底,那些不過是衣服。我們工作是為了生活得更好,賺太多的錢卻根本花不掉,這毫無意義。正是這種想法讓我們沒有犯下不少時裝屋和設計師所犯的致命錯誤。
@Source from: 2010年08月05日 外灘畫報
想成為Nicole Richie,你只需減重20 磅,穿上波西米亞長裙、套上寬手鐲和臂環。想複製Missoni 家族的第三代長女Margherita 卻要困難得多,即使你也幸運地擁有像她一樣的小麥色皮膚,健美勻稱的身材和海藻般長髮。
27 年前的米蘭時裝周期間,Margherita 出生在Missoni 制衣廠所在的義大利鄉間,她的整個童年也幾乎是在那兒度過的。時至今日,在這位愛穿露肚小背心配民族印花長褲,笑容質樸的It girl身上,你仍能看見昔日那個在山野間飛奔的野丫頭的影子。
對Margherita 來說,一切皆是與生俱來。沒有誰比她更適合擔任Missoni的形象大使。鋸齒花紋的針織衣裙真的不老氣嗎?要打消年輕姑娘們的這種普遍顧慮,在變幻莫測的印花面料堆裡長大的Margherita 肯定比T 臺上的少女模特更具說服力。
像許多名門後代一樣,Margherita也有過一段叛逆期—離家去紐約獨立生活了四年,在哥倫比亞大學念哲學,後又專攻表演,參演了多部話劇和短片—到頭來才發覺,自己最好的位置仍在原處。“如果我不是出生在這個家裡,我不可能從事這份工作。同樣,我現在也不可能去為其他時裝屋工作。我比任何人都更勝任這份工作,因為我生長於此,不需要再去適應或者妥協什麼。”Margherita說,“我一度覺得生活太沉重,需要逃離。後來我想明白了,我並不需要去外面證明自己,在這裡,我也可以憑自己的能力做事。”目前,她除了繼續擔任Missoni 形象大使之外,還肩負起配飾和沙灘服的設計工作。
Q:成為Missoni 的設計師對你來說是不是一件理所當然、不可避免的事?
A :對我來說,時尚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是與生俱來的。我在鄉間長大,在那兒有Missoni的服裝工廠。衣服、跳蚤市場、各種面料、模特、畫設計稿的人—這些就是展現在我眼前的一切。我的生活、我父母的生活都離不開時尚,只不過方式不同,母親負責設計,父親負責辦秀。家族、時尚、Missoni 這個品牌、我長大的地方,這些全都是一回事。
Q:談談你設計的Missoni 2010 秋冬配飾系列吧。
A :我首先想的是別人為什麼要來買我們的配飾?Missoni 不是一個配飾品牌,所以我們不會推出一隻簡單的黑色手袋。我必須做獨此一家的Missoni特色配飾。所以,我設計的時候總想著品牌的傳統,那些令我們與眾不同,能帶來回頭客的特質。
我們希望這個系列是摩登、流暢、閃亮,帶一點未來主義元素的,強調材質和層次,主要採用粗織和手工編制,配合金屬細節元素,比如閃亮的銀。開始設計之前,我翻出自己這些年來的私人飾品,裡面包括祖母在很久以前買的東西。幸運的是,從小就有像AnnaPiaggi這類大人物送我東西,所以,我收藏了好多寶貝。
Q:下一個配飾系列會有什麼變化?
A :2011 春夏我要做些不同的東西,不再使用金屬,取而代之的是樹脂材料。
Q:在不久的將來,你是否打算接管整個女裝系列的設計工作?
A :配飾是一個很好的起點,因為Missoni 是一個仍以賣衣服為主的品牌。要是我做得好就會很出挑,要是做得不好,也不至於像把衣服搞砸了那樣糟糕。
我現在還負責設計沙灘裝,它也是成衣線的一部分。沙灘裝是我們的強項,一直很暢銷,設計起來不需要像配飾那樣絞盡腦汁。但是難在創新,某樣產品一旦暢銷,你就會被要求不斷重複—同樣款式的游泳衣,同樣的土耳其長衫。而身為設計師,你總想要推成出新。
Q:請形容一下你的穿衣風格。
A :不循常理、特立獨行。我通常是從一件當日最想穿的單品為基礎,構建起整個造型。要我剖析自己的穿衣風格很難,但要說波西米亞,那是毫無疑問的。
Q:身為Missoni 的時尚大使,你是不是只穿自己的品牌?
A :不!我覺得要讓人信服,就不能一直穿Missoni。如果我也穿其他設計師品牌,那麼當我穿上Missoni 的時候,人們才知道我是真的喜歡衣服本身。
Q:那麼,你最喜歡的品牌有哪些?
A :我喜歡Louis Vuitton、Givenchy、Giambattista Valli、Proenza Schouler 和Lanvin。我還常穿7 For All Mankind 和JBrand 的牛仔褲。
Q:你的人生格言是什麼?
A :自己下判斷。唯有自己的判斷才作數,我努力這樣去生活。
Q:你的家族教給你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A:我的祖母和母親教會我一切關於時尚業的東西,但是,她們也教我如何讓自己與時尚界保持距離。我們對家族事業飽含熱情,同時也深知這並非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所以我們懷著一種嘲弄而超然的態度生活著,說到底,那些不過是衣服。我們工作是為了生活得更好,賺太多的錢卻根本花不掉,這毫無意義。正是這種想法讓我們沒有犯下不少時裝屋和設計師所犯的致命錯誤。
@Source from: 2010年08月05日 外灘畫報
Labels:
Fashion / 時尚,
People / 人物
亞洲十大魅力商業女性之野口美佳@People
野口美佳:Peach John品牌創始人和社長
《21世紀》:您喜歡的時裝設計師和品牌是哪些?
野口美佳:比較多,如果說從服飾品牌來講,我比較喜歡香奈兒和古奇。日本的設計師的話,我比較喜歡川久保玲,還有一個是美國的設計師VERA WANG。
《21世紀》:哪一位時尚界的人物對你產生了最深刻的影響?
野口美佳:CocoChanel。我曾閱讀了很多關於香奈兒女士傳奇人生的書,在閱讀之後我非常地尊敬她。我覺得非常棒的是她擁有永遠不敗的精神。在時尚方面來說,她當然是一直引領潮流的,她會結合時代來設計相關的產品。而且她本人也是非常自立自強的。關於她的人生還有另外一點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她在70歲的時候重新回到了時尚界。我的人生當中時而也會有挫敗感,時而覺得很灰心喪氣,不知道是否應該繼續勇敢地堅持自我,走下去,而每當我想起屬於她的這個人生片段,我就會重新感覺充滿能量。這些內容會給我很大的激勵。
《21世紀》:你是否也主導過一些“跨界合作”?
野口美佳:我們有與Hello Kitty合作的特別系列產品。與SOFTBANK曾經合作過手機產品,在兩年前已推出。
《21世紀》:您個人的消費哲學是什麼?
野口美佳:我的衣帽間大約有四五十平米,我的確很喜歡購物,但是我只買喜歡的東西,有些東西即使它會打折或便宜,但如果不符合我的眼光,我就不會購買。
《21世紀》:您覺得亞洲女性和歐美女性在審美口味上什麼顯著不同?
野口美佳:從時尚的眼光去看,亞洲的女性是很美的。這一點上,全世界都是認同的。亞洲女性的好奇心較為旺盛,這些會促使她們敢於嘗試,關注時尚和潮流,這些都會讓她們越來越美麗。
《21世紀》:您覺得這一季的流行元素是什麼?
野口美佳:馬卡隆粉彩色系和柔軟毛絨質地都會是流行點吧。另外,糖果色的色彩搭配非常吸引,不同種類蕾絲的搭配使用也使內衣更加有層次。
《21世紀》:您最近看過印象最深刻的一部電影或者一本書是什麼?
野口美佳:在日本有一個叫《告白》的電影非常流行,而且我最近也讀了這本書。這本書現在在日本非常暢銷,電影也聚集了很大的人氣,不過是比較恐怖的。
@Source from: 2010年08月08日 21世紀經濟報導
《21世紀》:您喜歡的時裝設計師和品牌是哪些?
野口美佳:比較多,如果說從服飾品牌來講,我比較喜歡香奈兒和古奇。日本的設計師的話,我比較喜歡川久保玲,還有一個是美國的設計師VERA WANG。
《21世紀》:哪一位時尚界的人物對你產生了最深刻的影響?
野口美佳:CocoChanel。我曾閱讀了很多關於香奈兒女士傳奇人生的書,在閱讀之後我非常地尊敬她。我覺得非常棒的是她擁有永遠不敗的精神。在時尚方面來說,她當然是一直引領潮流的,她會結合時代來設計相關的產品。而且她本人也是非常自立自強的。關於她的人生還有另外一點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她在70歲的時候重新回到了時尚界。我的人生當中時而也會有挫敗感,時而覺得很灰心喪氣,不知道是否應該繼續勇敢地堅持自我,走下去,而每當我想起屬於她的這個人生片段,我就會重新感覺充滿能量。這些內容會給我很大的激勵。
《21世紀》:你是否也主導過一些“跨界合作”?
野口美佳:我們有與Hello Kitty合作的特別系列產品。與SOFTBANK曾經合作過手機產品,在兩年前已推出。
《21世紀》:您個人的消費哲學是什麼?
野口美佳:我的衣帽間大約有四五十平米,我的確很喜歡購物,但是我只買喜歡的東西,有些東西即使它會打折或便宜,但如果不符合我的眼光,我就不會購買。
《21世紀》:您覺得亞洲女性和歐美女性在審美口味上什麼顯著不同?
野口美佳:從時尚的眼光去看,亞洲的女性是很美的。這一點上,全世界都是認同的。亞洲女性的好奇心較為旺盛,這些會促使她們敢於嘗試,關注時尚和潮流,這些都會讓她們越來越美麗。
《21世紀》:您覺得這一季的流行元素是什麼?
野口美佳:馬卡隆粉彩色系和柔軟毛絨質地都會是流行點吧。另外,糖果色的色彩搭配非常吸引,不同種類蕾絲的搭配使用也使內衣更加有層次。
《21世紀》:您最近看過印象最深刻的一部電影或者一本書是什麼?
野口美佳:在日本有一個叫《告白》的電影非常流行,而且我最近也讀了這本書。這本書現在在日本非常暢銷,電影也聚集了很大的人氣,不過是比較恐怖的。
@Source from: 2010年08月08日 21世紀經濟報導
Labels:
Fashion / 時尚,
People / 人物
Dior另類裝修告示@Fashion
這個Christian Dior在美國紐約57街的別出心裁的裝修牌
走在大街上,我們都會看到形形色色的裝修告示牌,最普遍的莫過於是“裝修中”這類毫不起眼而顯得可有可無的告示。而這個Christian Dior在美國紐約57街的別出心裁的裝修牌,也許是會讓你印象最深刻的裝修告示了。
不同往日在第五大道影響市容的腳手架,Dior在門口建了一個巨大的LadyDior的包型裝修告示。直到12月店鋪開張之前,這個告示都會矗立在那兒,吸引著路人的眼球。這包20英尺長,33英尺寬,10英尺厚。儘管這個大包上貼著裝修的告示,但是還是會有顧客揣著錢包來購物。Dior還特意安排車輛,接送顧客到Madison大道購物,有免費的空調車接送,何樂而不為呢?
@Source from: 2010年08月12日 新浪時尚
走在大街上,我們都會看到形形色色的裝修告示牌,最普遍的莫過於是“裝修中”這類毫不起眼而顯得可有可無的告示。而這個Christian Dior在美國紐約57街的別出心裁的裝修牌,也許是會讓你印象最深刻的裝修告示了。
不同往日在第五大道影響市容的腳手架,Dior在門口建了一個巨大的LadyDior的包型裝修告示。直到12月店鋪開張之前,這個告示都會矗立在那兒,吸引著路人的眼球。這包20英尺長,33英尺寬,10英尺厚。儘管這個大包上貼著裝修的告示,但是還是會有顧客揣著錢包來購物。Dior還特意安排車輛,接送顧客到Madison大道購物,有免費的空調車接送,何樂而不為呢?
@Source from: 2010年08月12日 新浪時尚
Labels:
Design / 設計,
Fashion / 時尚
普拉達女士榮獲羅馬美國學院獎@Fashion
William B. Hart,羅馬美國學院院長Alede Chatfield Taylor,羅馬美國學院的負責人Carmela Franklin,Miuccia Prada與丈夫Patrizio Bertelli
導語:360余名嘉賓出席了羅馬美國學院馬吉姆勳章獎頒獎典禮。該獎項授予時尚藝術大師Prada女士,以表彰其在時尚及商業領域取得的巨大成績;同時也表彰她作為Prada基金(Fondazione Prada)的創始人對視覺藝術做出的傑出貢獻。
此次年度盛會吸引了世界各地名流齊 聚一堂,其中包括Miuccia Prada夫婦(Miuccia Prada和Patrizio Bertelli)、羅馬市長Rome Gianni Alemanno、Sidand Mercedes Bass、Adele Chatfield-Taylor、John Guare、 Larry Gagosian 、Shala Monroque、 John Elkann、Pietro Valsecchi 、Camilla Nesbitt、ZahaHadid、 Marco 、Afef Tronchetti Provera、 Carla Fendi、 Franca Sozzani 、Francesco Vezzoli等等。
羅馬美國學院於5月26日,週三在奧蕾莉亞別墅(Villa Aurelia) 舉辦了第6屆年度馬吉姆勳章獎頒獎典禮,為Miuccia Prada頒發勳章。Valentina Moncada di Paternò, Verdella Caracciolo de Benedictis及Rose Thorne共同主持了此次盛會。典禮的所有收益將作為獎學金,支持義大利和美國獲獎者,為他們繼續深造以及參與國際學術及藝術交流提供重大機遇。頒獎典 禮籌集的基金每年將支持更多的義大利藝術家加入學院,同時支持一項人為學者交流專案,促進比薩高級師範學校(Scuola Normale Superiore di Pisa)與羅馬美國學院之際的聯繫。
耶魯藝術學院院長兼羅馬美國學院董事羅伯特•斯托爾(Robert Storr)為女士頒獎。作為藝術界的領軍人物,羅伯特•斯托爾先生獲得了法國文化部授予的藝術和文學騎士勳章(Chevalier des Arts et des Lettres),同時也被任命為2007年第52屆Venice Beiennale的主席。他是獲得此項榮譽的第一個美國人。
馬吉姆勳章獎(McKim Medal)
馬 吉姆勳章獎2005年由羅馬美國學院董事會成立,每年頒發給一位在國際範圍內(尤其是美國和義大利)為藝術和人文做出卓越貢獻的個人。該獎項以在1894 年創辦了學院的建築師查理斯•佛倫•馬吉姆(Charles Follen McKim,1847-1909)的名字命名。此獎章表彰那些在藝術、研究、語言及文化方面樹立了工作和生活典範,推動創新及學術交流的個人。此前的獲獎 者包括Renzo Piano, Cy Twombly, Umberto Eco, Franco Zeffirelli, Ennio Morricone等。
羅馬美國學院
羅馬美國學院是在藝術人文領域提供獨立創作和研究機會的領先機構,成立於1894年,並於1905年獲得議會許可。學院坐落于羅馬最高山加尼庫倫山山頂上, 至今仍為一家私人機構,依靠私人、基金組織、公司、校友、高校、藝術文化機構以及國際藝術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國家人文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等提供支援。每年羅馬獎都將表彰30名左右學者,遍及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早期現代、或現代義大利研究、以及建築、園林、設 計、歷史保存和保護、文學、音樂創作、或視覺藝術等各個領域。申請截止日期為當年十二月一日。由著名藝術家和學者組成評審團。
@Source from: 2010年08月14日 新浪時尚
導語:360余名嘉賓出席了羅馬美國學院馬吉姆勳章獎頒獎典禮。該獎項授予時尚藝術大師Prada女士,以表彰其在時尚及商業領域取得的巨大成績;同時也表彰她作為Prada基金(Fondazione Prada)的創始人對視覺藝術做出的傑出貢獻。
此次年度盛會吸引了世界各地名流齊 聚一堂,其中包括Miuccia Prada夫婦(Miuccia Prada和Patrizio Bertelli)、羅馬市長Rome Gianni Alemanno、Sidand Mercedes Bass、Adele Chatfield-Taylor、John Guare、 Larry Gagosian 、Shala Monroque、 John Elkann、Pietro Valsecchi 、Camilla Nesbitt、ZahaHadid、 Marco 、Afef Tronchetti Provera、 Carla Fendi、 Franca Sozzani 、Francesco Vezzoli等等。
羅馬美國學院於5月26日,週三在奧蕾莉亞別墅(Villa Aurelia) 舉辦了第6屆年度馬吉姆勳章獎頒獎典禮,為Miuccia Prada頒發勳章。Valentina Moncada di Paternò, Verdella Caracciolo de Benedictis及Rose Thorne共同主持了此次盛會。典禮的所有收益將作為獎學金,支持義大利和美國獲獎者,為他們繼續深造以及參與國際學術及藝術交流提供重大機遇。頒獎典 禮籌集的基金每年將支持更多的義大利藝術家加入學院,同時支持一項人為學者交流專案,促進比薩高級師範學校(Scuola Normale Superiore di Pisa)與羅馬美國學院之際的聯繫。
耶魯藝術學院院長兼羅馬美國學院董事羅伯特•斯托爾(Robert Storr)為女士頒獎。作為藝術界的領軍人物,羅伯特•斯托爾先生獲得了法國文化部授予的藝術和文學騎士勳章(Chevalier des Arts et des Lettres),同時也被任命為2007年第52屆Venice Beiennale的主席。他是獲得此項榮譽的第一個美國人。
馬吉姆勳章獎(McKim Medal)
馬 吉姆勳章獎2005年由羅馬美國學院董事會成立,每年頒發給一位在國際範圍內(尤其是美國和義大利)為藝術和人文做出卓越貢獻的個人。該獎項以在1894 年創辦了學院的建築師查理斯•佛倫•馬吉姆(Charles Follen McKim,1847-1909)的名字命名。此獎章表彰那些在藝術、研究、語言及文化方面樹立了工作和生活典範,推動創新及學術交流的個人。此前的獲獎 者包括Renzo Piano, Cy Twombly, Umberto Eco, Franco Zeffirelli, Ennio Morricone等。
羅馬美國學院
羅馬美國學院是在藝術人文領域提供獨立創作和研究機會的領先機構,成立於1894年,並於1905年獲得議會許可。學院坐落于羅馬最高山加尼庫倫山山頂上, 至今仍為一家私人機構,依靠私人、基金組織、公司、校友、高校、藝術文化機構以及國際藝術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國家人文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等提供支援。每年羅馬獎都將表彰30名左右學者,遍及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和早期現代、或現代義大利研究、以及建築、園林、設 計、歷史保存和保護、文學、音樂創作、或視覺藝術等各個領域。申請截止日期為當年十二月一日。由著名藝術家和學者組成評審團。
@Source from: 2010年08月14日 新浪時尚
Labels:
Fashion / 時尚
鱷魚攜手史努比打造新LOGO@Fashion
慶祝Much-love動畫片和Peanuts現象60周年
這是鱷魚首次邀請Peanuts加入到衣服中
導語:為了慶祝Much-love動畫片和Peanuts現象60周年紀念日,鱷魚男裝品牌與CharlieBrown、Linus、Woodstock和Snoopy一起合作推出了一些的限量版的T恤,這些T恤將在今年的10月份在全球上市。
為了讓這次的合作更具有意義,將Snoopy以及一些動畫的形象和鱷魚的LOGO合併在一起,充滿新意和可愛的氣息。
伴隨著哲學幽默,含蓄的社會評論,新書的智慧和不可抗拒的魅力。Peanuts成為了最知名的漫畫之一。現在,有超過2200份的報紙在全球刊登他們的漫畫,而且到處都能找到有關他們的精品的電影、DVD,還有書籍和互聯網。這就是Peanuts引發的現象。
隨著此次的合作,鱷魚品牌將Peanuts加入了他們的品牌LOGO中,這是鱷魚首次邀請Peanuts加入到衣服中,Peanuts可愛和復古的外觀完全的符合鱷魚的標誌,提高了標誌的活力。
導語:為了慶祝Much-love動畫片和Peanuts現象60周年紀念日,鱷魚男裝品牌與CharlieBrown、Linus、Woodstock和Snoopy一起合作推出了一些的限量版的T恤,這些T恤將在今年的10月份在全球上市。
為了讓這次的合作更具有意義,將Snoopy以及一些動畫的形象和鱷魚的LOGO合併在一起,充滿新意和可愛的氣息。
伴隨著哲學幽默,含蓄的社會評論,新書的智慧和不可抗拒的魅力。Peanuts成為了最知名的漫畫之一。現在,有超過2200份的報紙在全球刊登他們的漫畫,而且到處都能找到有關他們的精品的電影、DVD,還有書籍和互聯網。這就是Peanuts引發的現象。
隨著此次的合作,鱷魚品牌將Peanuts加入了他們的品牌LOGO中,這是鱷魚首次邀請Peanuts加入到衣服中,Peanuts可愛和復古的外觀完全的符合鱷魚的標誌,提高了標誌的活力。
@Source from: 2010年08月22日中國紡織網
Labels:
Fashion / 時尚
DVF為Claridge酒店設計房間@Design
Diane von Furstenberg
導語:隨著Diane von Furstenberg及Claridge's首個室內設計項目的宣佈,包括一系列房間及套房,別樹一幟的設計與風采將在倫敦掀起風潮。Claridge's 是Mayfair的ArtDeco珍寶,在設計界一直占顯著地位。Diane vonFurstenberg則是該酒店的長期貴客兼朋友,她會為這個傳奇地標帶來風格獨特的印花圖案及鮮明色彩,還有一系列原創傢俱。
自1970年代起,Claridge.s 與DVF便建立了密切關係,DVF過去一些設計系列取材自該著名酒店。Diane von Furstenberg有感而發:“當我還是一位年輕獨立的事業女性,在倫敦時下榻Claridge.s 酒店,我知道自己成功了,這是非常美好的回憶。對我來說,Claridge.s 是全球最華麗的酒店,我把它當作家鄉以外的家。我很榮幸能參與創造這酒店傳奇而及豐富的設計歷史。”Claridge.s 成為永恆的華麗標記,已經超過一個世紀。Maybourne 酒店集團行政總裁Stephen Alden表示:“與天才橫溢的Diane von Furstenberg合作,是我們酒店作為設計先驅的歷史新一頁。Diane 對Claridge.s 的鍾愛及熱情,造就了獨特觀感,成為她發揮創意的依據。”
@Source from: 2010年08月23日 觀潮網
導語:隨著Diane von Furstenberg及Claridge's首個室內設計項目的宣佈,包括一系列房間及套房,別樹一幟的設計與風采將在倫敦掀起風潮。Claridge's 是Mayfair的ArtDeco珍寶,在設計界一直占顯著地位。Diane vonFurstenberg則是該酒店的長期貴客兼朋友,她會為這個傳奇地標帶來風格獨特的印花圖案及鮮明色彩,還有一系列原創傢俱。
自1970年代起,Claridge.s 與DVF便建立了密切關係,DVF過去一些設計系列取材自該著名酒店。Diane von Furstenberg有感而發:“當我還是一位年輕獨立的事業女性,在倫敦時下榻Claridge.s 酒店,我知道自己成功了,這是非常美好的回憶。對我來說,Claridge.s 是全球最華麗的酒店,我把它當作家鄉以外的家。我很榮幸能參與創造這酒店傳奇而及豐富的設計歷史。”Claridge.s 成為永恆的華麗標記,已經超過一個世紀。Maybourne 酒店集團行政總裁Stephen Alden表示:“與天才橫溢的Diane von Furstenberg合作,是我們酒店作為設計先驅的歷史新一頁。Diane 對Claridge.s 的鍾愛及熱情,造就了獨特觀感,成為她發揮創意的依據。”
@Source from: 2010年08月23日 觀潮網
Labels:
Arch / 建築,
Design / 設計
8.21.2010
I.M. Pei Talks About Louis Kahn@Videos
Check out this short video about Pei regarding Kahn. Pei is enamored with Kahn’s work – especially his Salk Institute, as the building can truly stand “the test of time.” When asked about the number of buildings built in a lifetime – Pei has completed dozens of more projects than Kahn – Pei simply explained that it is “quality not quantity” and gives credit to Kahn’s few masterpieces. If you like this short clip, be sure to see the full movie, My Architect, which outlines Nathaniel Kahn’s quest to understand his late father through Louis Kahn’s architecture.
Thanks to @matthewcarbone for sharing the video. (If the name sounds familiar, that’s because Matthew also just shared a great set of photographs with us about Gehry’s Cleveland Clinic).
Labels:
Videos / 影片
Video of CCCWall / Kengo Kuma@Videos
A month ago, we told you about CCCWall, an installation realized by Japanese architect Kengo Kuma at the important Milanese Fuorisalone 2010 event. Now, you can see a video of the installation.
Labels:
Videos / 影片
Interview with Kengo Kuma, Alfonso Acocella, and Luigi Alini@Videos
Interviste a Kengo Kuma, Alfonso Acocella, Luigi Alini from Casalgrande Padana on Vimeo.
On the occasion of the Settimana milanese del Design 2010, during which the Japanese architect presented an impressive installation anticipating the new work of architecture, Kengo Kuma himself gave a video-interview on the meaning of the very “CCCWall” (photos here / video here), its conception and tangible character. The image and voice of the Japanese architect allow the viewers to approach the ceramic masterpiece which will be inaugurated in Casalgrande, Reggio Emilia.
Labels:
Videos / 影片
Prada 時尚帝國的最佳夫妻檔@Fashion
Patrizio Bertelli和Miuccia Prada
導語:Prada集團首席執行官Patrizio Bertelli和公司董事會主席Miuccia Prada夫婦。她內斂低調,設計才華享譽業界;他個性張揚,引領商業巨輪乘風破浪。
她內斂低調,設計才華享譽業界;他個性張揚,引領商業巨輪乘風破浪。Prada集團首席執行官PatrizioBertelli和公司董事會主席MiucciaPrada夫婦,一個主管設計,一個負責經營,相互扶持,珠聯璧合,可謂時尚界的絕佳拍檔。7月12日,上海富克斯公司總裁陸強宣稱要收購Prada品牌的新聞引發熱議,夫婦兩人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他是大腦,我是臂膀”———廣受名流追捧
雖然Prada集團是繆恰的家族企業,但Patrizio Bertelli才是這艘商業航母的真正“掌舵人”。他以非凡的商業頭腦,20多年間促成Prada品牌從不起眼的皮具公司轉身為全球知名時尚集團。Prada說,沒有丈夫的幫助,就沒有今天的Prada品牌。
Miuccia Prada在1949年出生於義大利米蘭,是Prada品牌創始人Mario Prada的小孫女,擁有政治學博士學位。Patrizio Bertelli在1946年生於義大利托斯卡納一個律師世家,學生時代即展露經商才華。
Patrizio Bertelli和Miuccia Prada
PatrizioBertelli在1977年一場商品交易會上初遇MiucciaPrada。她出身上流,氣質優雅,穿伊夫·聖羅蘭裙裝,研習戲劇,談論政治。他是大嗓門商人,雄心勃勃,目標遠大。兩人一拍即合,MiucciaPrada指定Patrizio Bertelli為主要供應商。兩人不久結為夫妻,1978年接管家族產業。
接手公司之初,Miuccia Prada不被外界看好。在丈夫的敦促和幫助下,她於1985年設計出一系列黑色尼龍手袋,以簡潔精巧取勝,迅速風靡時尚圈,廣受名流追捧。從那時起,Miuccia Prada手袋成為世界超級模特和時尚雜誌主編的首選飾品。
她1989年推出秋冬成衣女裝系列,簡潔、內斂、低調,與當時其他設計師突出感官刺激的設計理念截然不同,再次引領時尚潮流。
她1992年推出以自己昵稱命名的品牌“Miu Miu”,面向年輕女性消費群體,自然、清新、活潑,讓年輕女孩愛不釋手。隨後推出的Prada男裝系列同樣受到好評。
Prada集團目前銷售額24億美元,旗下擁有“Prada”和其他多個品牌,全球設有267家專賣店。在Prada眼中,丈夫是商業奇才,對市場的判斷力驚人準確。她視丈夫為公司主心骨:“他是大腦,我是臂膀。”
Prada生意經:不把公眾當白癡
Prada在上世紀90年代的“並購潮”中購入數個小型時裝品牌,同時買下其他時裝公司部分股份。Patrizio Bertelli認為,時尚品牌走多樣化線路沒錯,但要注意選擇。同時,開闢價格稍低的副線品牌有利擴大顧客群,增加銷售額。
不少歐洲奢侈品公司為降低生產成本,過去數年間尋求海外製造商。例如,義大利華倫天奴、法國賽琳等品牌紛紛把手袋和服飾製造廠轉移至東歐、北非和亞洲等勞動力成本較低地區。品牌移師海外通常低調行事,唯恐因丟掉“義大利製造”的金字招牌而失去眾多擁躉。
PatrizioBertelli對移師策略毫不掩飾,堅信只要產品品質有保證,無論在何處製造,都值得消費者信賴。他認為真正問題是不同國家和地區制定“原產地”法規的標準不同。Prada夫婦不認同有些公司把產品銷售地標注為原產地的做法。PatrizioBertelli說:“如果產品產自義大利,我們就標注‘義大利製造’,如果產自土耳其,我們就如實標注。別人不這麼坦誠,但MiucciaPrada恰和我從來不把公眾當白癡。”
目前,Prada公司在義大利設有13家製造廠,雇傭3500名工人。Prada品牌98%的產品在義大利製造,“繆繆”品牌50%的手袋在羅馬尼亞和土耳其生產,運動品牌“盧納·羅薩”70%的產品在越南生產。
@Source from: 2010年08月04日 金羊網-羊城晚報
導語:Prada集團首席執行官Patrizio Bertelli和公司董事會主席Miuccia Prada夫婦。她內斂低調,設計才華享譽業界;他個性張揚,引領商業巨輪乘風破浪。
她內斂低調,設計才華享譽業界;他個性張揚,引領商業巨輪乘風破浪。Prada集團首席執行官PatrizioBertelli和公司董事會主席MiucciaPrada夫婦,一個主管設計,一個負責經營,相互扶持,珠聯璧合,可謂時尚界的絕佳拍檔。7月12日,上海富克斯公司總裁陸強宣稱要收購Prada品牌的新聞引發熱議,夫婦兩人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他是大腦,我是臂膀”———廣受名流追捧
雖然Prada集團是繆恰的家族企業,但Patrizio Bertelli才是這艘商業航母的真正“掌舵人”。他以非凡的商業頭腦,20多年間促成Prada品牌從不起眼的皮具公司轉身為全球知名時尚集團。Prada說,沒有丈夫的幫助,就沒有今天的Prada品牌。
Miuccia Prada在1949年出生於義大利米蘭,是Prada品牌創始人Mario Prada的小孫女,擁有政治學博士學位。Patrizio Bertelli在1946年生於義大利托斯卡納一個律師世家,學生時代即展露經商才華。
Patrizio Bertelli和Miuccia Prada
PatrizioBertelli在1977年一場商品交易會上初遇MiucciaPrada。她出身上流,氣質優雅,穿伊夫·聖羅蘭裙裝,研習戲劇,談論政治。他是大嗓門商人,雄心勃勃,目標遠大。兩人一拍即合,MiucciaPrada指定Patrizio Bertelli為主要供應商。兩人不久結為夫妻,1978年接管家族產業。
接手公司之初,Miuccia Prada不被外界看好。在丈夫的敦促和幫助下,她於1985年設計出一系列黑色尼龍手袋,以簡潔精巧取勝,迅速風靡時尚圈,廣受名流追捧。從那時起,Miuccia Prada手袋成為世界超級模特和時尚雜誌主編的首選飾品。
她1989年推出秋冬成衣女裝系列,簡潔、內斂、低調,與當時其他設計師突出感官刺激的設計理念截然不同,再次引領時尚潮流。
她1992年推出以自己昵稱命名的品牌“Miu Miu”,面向年輕女性消費群體,自然、清新、活潑,讓年輕女孩愛不釋手。隨後推出的Prada男裝系列同樣受到好評。
Prada集團目前銷售額24億美元,旗下擁有“Prada”和其他多個品牌,全球設有267家專賣店。在Prada眼中,丈夫是商業奇才,對市場的判斷力驚人準確。她視丈夫為公司主心骨:“他是大腦,我是臂膀。”
“大管家”的暴脾氣———不能容忍平庸
PatrizioBertelli身材高大,一頭白髮,一副黑框眼鏡架在鷹鉤鼻上,眼神淩厲。身為Prada集團首席執行官,PatrizioBertelli堪稱“大管家”,掌控公司,事無巨細。集團高管評價,PatrizioBertelli頗具個人魅力,工作不知疲倦,對公司上下瞭若指掌。從鞋子縫合針法到Prada秀場牆面顏色,從雇用員工到訂購某款手袋所需皮革數量,他擁有最終決定權。
不過,有人認為他過於強勢,不擅放權。數名高管曾因與他衝突而離職。未物色到合適人選時,他就親自上陣。
Patrizio Bertelli以暴脾氣著稱。他1997年視察紐約曼哈頓一家“Miu Miu”專賣店裝修進展時,感覺店內一面試衣鏡“讓顧客看起來肥胖臃腫,”於是伸手砸碎鏡子;有人在Prada集團內部停車場亂停車,他砸壞數輛汽車尾燈以示不滿。回憶砸車經歷,他開懷大笑:“我享受那種感覺。”
Versace公司首席執行官Gian GiacomoFerraris曾在Prada集團任職。在Ferraris眼中,前老闆一言九鼎,頗具權威。管理層未獲他允許不敢自作主張,公司內鮮有人敢頂撞他。“這是叢林法則,”Ferraris說,“他對自身期望值高,對別人要求自然不低。要不你符合他標準,要不他炒你魷魚。”
Miuccia Prada勸丈夫改掉壞脾氣,Patrizio Bertelli卻認為自己沒錯,有人難以適應公司的高壓環境,就以他脾氣暴躁為藉口離職。“我無法忍受平庸無能,”他說。
“她憑直覺,我靠理性”———夫妻殊途同歸
Patrizio Bertelli在1986年敦促Prada在紐約開設首家品牌專賣店,隨後不斷鼓勵妻子拓展設計領域。Prada品牌聲譽如今如日中天,Patrizio Bertelli功不可沒。
“他比我激進得多”,Prada說,“和他在一起,我總能獲得靈感。”她向《華爾街日報》記者透露夫妻間一個相處法則:“我們之間有個所謂‘三次約定’。如果他對我說一件事超過三次,我就要仔細斟酌。”
作為一名設計師,Miuccia Prada更醉心於純粹藝術,熱心贊助有才華的當代藝術家,對時尚反倒有些不屑。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時尚有趣但輕浮,過於商業化;當代藝術真誠莊重,洋溢才智。
而對市場高度敏感的Patrizio Bertelli則認為,公司要獲得成功,創意和盈利同樣重要,“如果產品賣不出去,肯定有問題”。
他力勸Miuccia Prada結交好萊塢名流以開拓行銷管道,充分運用互聯網與粉絲溝通互動,以提升品牌影響力。對此,Miuccia Prada一度不是不屑,就是深表懷疑。兩人甚至為此發生激烈爭執。
不過,最終,Miuccia Prada還是折服于丈夫的經營理念。“我先前總為追逐時尚而愧疚,但現在我認識到,時尚是一種創造性作品,”她說,“金錢不是最終目的,但要讓一切正常運營,我們必須贏利。”
Prada夫婦愛打嘴仗在圈子裡眾人皆知,不過這絲毫不影響兩人默契。Patrizio Bertelli曾說:“在追趕潮流方面,我和Miuccia Prada恰不相上下。她憑直覺,我靠理性,思考更有條理。儘管方式不同,我們經常殊途同歸。”
不過,有人認為他過於強勢,不擅放權。數名高管曾因與他衝突而離職。未物色到合適人選時,他就親自上陣。
Patrizio Bertelli以暴脾氣著稱。他1997年視察紐約曼哈頓一家“Miu Miu”專賣店裝修進展時,感覺店內一面試衣鏡“讓顧客看起來肥胖臃腫,”於是伸手砸碎鏡子;有人在Prada集團內部停車場亂停車,他砸壞數輛汽車尾燈以示不滿。回憶砸車經歷,他開懷大笑:“我享受那種感覺。”
Versace公司首席執行官Gian GiacomoFerraris曾在Prada集團任職。在Ferraris眼中,前老闆一言九鼎,頗具權威。管理層未獲他允許不敢自作主張,公司內鮮有人敢頂撞他。“這是叢林法則,”Ferraris說,“他對自身期望值高,對別人要求自然不低。要不你符合他標準,要不他炒你魷魚。”
Miuccia Prada勸丈夫改掉壞脾氣,Patrizio Bertelli卻認為自己沒錯,有人難以適應公司的高壓環境,就以他脾氣暴躁為藉口離職。“我無法忍受平庸無能,”他說。
“她憑直覺,我靠理性”———夫妻殊途同歸
Patrizio Bertelli在1986年敦促Prada在紐約開設首家品牌專賣店,隨後不斷鼓勵妻子拓展設計領域。Prada品牌聲譽如今如日中天,Patrizio Bertelli功不可沒。
“他比我激進得多”,Prada說,“和他在一起,我總能獲得靈感。”她向《華爾街日報》記者透露夫妻間一個相處法則:“我們之間有個所謂‘三次約定’。如果他對我說一件事超過三次,我就要仔細斟酌。”
作為一名設計師,Miuccia Prada更醉心於純粹藝術,熱心贊助有才華的當代藝術家,對時尚反倒有些不屑。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時尚有趣但輕浮,過於商業化;當代藝術真誠莊重,洋溢才智。
而對市場高度敏感的Patrizio Bertelli則認為,公司要獲得成功,創意和盈利同樣重要,“如果產品賣不出去,肯定有問題”。
他力勸Miuccia Prada結交好萊塢名流以開拓行銷管道,充分運用互聯網與粉絲溝通互動,以提升品牌影響力。對此,Miuccia Prada一度不是不屑,就是深表懷疑。兩人甚至為此發生激烈爭執。
不過,最終,Miuccia Prada還是折服于丈夫的經營理念。“我先前總為追逐時尚而愧疚,但現在我認識到,時尚是一種創造性作品,”她說,“金錢不是最終目的,但要讓一切正常運營,我們必須贏利。”
Prada夫婦愛打嘴仗在圈子裡眾人皆知,不過這絲毫不影響兩人默契。Patrizio Bertelli曾說:“在追趕潮流方面,我和Miuccia Prada恰不相上下。她憑直覺,我靠理性,思考更有條理。儘管方式不同,我們經常殊途同歸。”
“了不起的人生體驗”———過得充實投入
Prada夫婦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洛倫佐21歲,小兒子朱利奧19歲。孩子小時候,夫妻兩人多數時間住在阿雷佐,孩子上學後,他們把Prada總部遷回米蘭。
Prada夫婦住米蘭市中心,公寓寬敞舒適,收藏大量當代藝術品。私人圖書館藏書8000餘冊,以建築、藝術和設計書籍為主。Miuccia Prada說:“我們的生活就是家和工廠,這是公司一筆巨大財富。”
Patrizio Bertelli說,孩子如今是他瞭解年輕消費者的一扇窗:“你必須關注年輕人。如果你無法追隨世界腳步,就會被時尚潮流拋棄。”
夫妻兩人說,他們從沒強迫孩子做生意,現在談及他們是否加盟Prada家族企業為時尚早。“如果他們要加入,我想他們最好從工廠做起,這就像水手必須瞭解如何造船,”Patrizio Bertelli說。
Prada在3月舉行的2010秋冬季男裝發佈會可謂“全家總動員”:MiucciaPrada身穿藍色蘇格蘭裙、及膝襪、粗跟鞋,在後臺忙碌;PatrizioBertelli同往常一樣,在舞臺聲光控制室為妻子助陣;洛倫佐和朱利奧特意為發佈會穿上Prada牛仔褲。
返回阿雷佐前,Patrizio Bertelli和記者在當地一家餐館吃晚飯。他平時很愛講話,但談及與妻子的感情時,仍不免羞澀。
“我們平等相處。也許我對歷史更好奇。Miuccia Prada恰很強大,也很可愛,”他抿一口紅酒說,“儘管有過爭執,Miuccia Prada恰和我過去這30年過得充實而投入。共同生活、工作、組建家庭,這是了不起的人生體驗。”
Prada夫婦住米蘭市中心,公寓寬敞舒適,收藏大量當代藝術品。私人圖書館藏書8000餘冊,以建築、藝術和設計書籍為主。Miuccia Prada說:“我們的生活就是家和工廠,這是公司一筆巨大財富。”
Patrizio Bertelli說,孩子如今是他瞭解年輕消費者的一扇窗:“你必須關注年輕人。如果你無法追隨世界腳步,就會被時尚潮流拋棄。”
夫妻兩人說,他們從沒強迫孩子做生意,現在談及他們是否加盟Prada家族企業為時尚早。“如果他們要加入,我想他們最好從工廠做起,這就像水手必須瞭解如何造船,”Patrizio Bertelli說。
Prada在3月舉行的2010秋冬季男裝發佈會可謂“全家總動員”:MiucciaPrada身穿藍色蘇格蘭裙、及膝襪、粗跟鞋,在後臺忙碌;PatrizioBertelli同往常一樣,在舞臺聲光控制室為妻子助陣;洛倫佐和朱利奧特意為發佈會穿上Prada牛仔褲。
返回阿雷佐前,Patrizio Bertelli和記者在當地一家餐館吃晚飯。他平時很愛講話,但談及與妻子的感情時,仍不免羞澀。
“我們平等相處。也許我對歷史更好奇。Miuccia Prada恰很強大,也很可愛,”他抿一口紅酒說,“儘管有過爭執,Miuccia Prada恰和我過去這30年過得充實而投入。共同生活、工作、組建家庭,這是了不起的人生體驗。”
Prada生意經:不把公眾當白癡
Prada在上世紀90年代的“並購潮”中購入數個小型時裝品牌,同時買下其他時裝公司部分股份。Patrizio Bertelli認為,時尚品牌走多樣化線路沒錯,但要注意選擇。同時,開闢價格稍低的副線品牌有利擴大顧客群,增加銷售額。
不少歐洲奢侈品公司為降低生產成本,過去數年間尋求海外製造商。例如,義大利華倫天奴、法國賽琳等品牌紛紛把手袋和服飾製造廠轉移至東歐、北非和亞洲等勞動力成本較低地區。品牌移師海外通常低調行事,唯恐因丟掉“義大利製造”的金字招牌而失去眾多擁躉。
PatrizioBertelli對移師策略毫不掩飾,堅信只要產品品質有保證,無論在何處製造,都值得消費者信賴。他認為真正問題是不同國家和地區制定“原產地”法規的標準不同。Prada夫婦不認同有些公司把產品銷售地標注為原產地的做法。PatrizioBertelli說:“如果產品產自義大利,我們就標注‘義大利製造’,如果產自土耳其,我們就如實標注。別人不這麼坦誠,但MiucciaPrada恰和我從來不把公眾當白癡。”
目前,Prada公司在義大利設有13家製造廠,雇傭3500名工人。Prada品牌98%的產品在義大利製造,“繆繆”品牌50%的手袋在羅馬尼亞和土耳其生產,運動品牌“盧納·羅薩”70%的產品在越南生產。
@Source from: 2010年08月04日 金羊網-羊城晚報
Labels:
Fashion / 時尚
義大利頂級時裝設計師的家居經@Fashion
設計師Giorgio Armani在自己的工作室裡
導語:在奢侈品領域,如果說手包是入門,成衣是小圈子內部通行證,那家居系列就可以算是真正的VIP了。
上半年,GiorgioArmani在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開出了集團旗下首家酒店,作為其品牌王國的一部分。與其說是商業考量,這間酒店更像是老爺子的自娛自樂,或說,一位老人的得償所願——是的,這位現年76歲、精力依然旺盛的義大利頂級設計師親手包辦了這間龐大酒店的全部家居設計,其中大部分單品出自他于2000年創立的家居品牌Armani Casa。與此同時,比他年輕不了多少的紐約時裝皇后、出身顯赫的Diane vonFurstenberg也聲稱自己寶刀未老,宣佈進軍家居產業。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有時很難理解這幫早已功成名就的名設計師們,為啥不安享晚年,反而拼命往自己不那麼熟悉的領域裡折騰。其實,除了商業上的考慮,對於時裝設計師們而言,擁有自己的家居系列,往往是一個巨大的夢想。畢竟時裝只能穿在一個人身上,而且很遺憾地,通常還不是穿在那些能徹底展現時裝韻味的超模們的身上。家居用品則不同,它們更加靜止,不因人而異,能夠創造出完全獨立的空間體驗。
換言之,對於大部分觀賞者而言,家居遠比時裝更能相對穩定地表達設計師的理念和風格。而涉足此領域的時裝設計師們,也無不把自己的看家本領發揮得淋漓盡致。比如Armani Casa就大打簡約牌,注重材質和輪廓;KenzoMaison(高田賢三)則玩轉花鳥魚蟲等東方傳統圖案,將時裝設計上的色彩斑斕全盤移植到家居用品上;而以皮草聞名的Fendi將材質作為其家居系列的最重要設計核心,幾乎每一件設計都會用到品牌的奢侈面料;Hermes延續其精緻、細節至上的理念,推出的家居產品包羅萬象,從杯碗盆碟到花園工具甚至是多米諾骨牌;更不用提華麗派教主Gianni Versace,只要是金碧輝煌的、式樣繁複的,一五一十通通往身上招呼。
由於設計理念的一脈相承,有人認為這些產品,實際上可以稱作時裝化的家居。它們和時裝同樣傳情達意甚至更勝一籌,與幾片單薄的布料相比,它們反而更像是奢侈品和藝術品。於是接下來不難想見的,就是極為昂貴的售價了。一件普通的ArmaniCasa沙發,價格通常在10萬元以上,Hermes的骨瓷盤單只售價數千元,而主打皮料的Fendi售價則極少低於數十萬。昂貴定價的背後,一部分是品牌附加值,另一部分是各種頂級材質與人工等成本,但最重要的,則是奢侈品牌自恃身份的結果。畢竟,在奢侈品領域,手包是入門——都市女白領存個三五月工資,總歸買得起;成衣是小圈子內部通行證,至少得中產以上的才能緊跟潮流,亦步亦趨地每季更新衣櫥;而家居系列,就可以算是真正的VIP了。既能切實享受大師設計,更要體現身份感,如果奢侈家居品牌定價過低擴大了能承受人群的範圍,那就很可能會失去頂端最核心的客戶群。
從投資的角度看,則很難判定投資奢侈品牌家居是否明智。如果你是大牌們的忠實擁躉,這些商品自然無可取代。如果你是精明投資者,當然也有不少名師設計家居單品價格翻至本來售價數倍的例子,比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羅琦堡曾經推出的不少設計師單品,在停產若干年後的今天,在古董家居市場的估價都可以達到當年售價的5-10倍——不過,顯然,這需要相當的眼光,那其實是另外一個話題。而如果你想要的只是“過把癮就死”——Bvlgari、Versace和Armani都有旗下的精品度假酒店——選擇HotelArmani酒店最便宜的客房,花上2800迪拉姆(約合人民幣6440元),然後躺在價值不菲的大床上盡情翻滾吧。
作者簡介:Chris Tang,FashionDes網站創始人,時尚觀察人。
@Source from: 2010年08月20日07:59 第一財經網
導語:在奢侈品領域,如果說手包是入門,成衣是小圈子內部通行證,那家居系列就可以算是真正的VIP了。
上半年,GiorgioArmani在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開出了集團旗下首家酒店,作為其品牌王國的一部分。與其說是商業考量,這間酒店更像是老爺子的自娛自樂,或說,一位老人的得償所願——是的,這位現年76歲、精力依然旺盛的義大利頂級設計師親手包辦了這間龐大酒店的全部家居設計,其中大部分單品出自他于2000年創立的家居品牌Armani Casa。與此同時,比他年輕不了多少的紐約時裝皇后、出身顯赫的Diane vonFurstenberg也聲稱自己寶刀未老,宣佈進軍家居產業。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有時很難理解這幫早已功成名就的名設計師們,為啥不安享晚年,反而拼命往自己不那麼熟悉的領域裡折騰。其實,除了商業上的考慮,對於時裝設計師們而言,擁有自己的家居系列,往往是一個巨大的夢想。畢竟時裝只能穿在一個人身上,而且很遺憾地,通常還不是穿在那些能徹底展現時裝韻味的超模們的身上。家居用品則不同,它們更加靜止,不因人而異,能夠創造出完全獨立的空間體驗。
換言之,對於大部分觀賞者而言,家居遠比時裝更能相對穩定地表達設計師的理念和風格。而涉足此領域的時裝設計師們,也無不把自己的看家本領發揮得淋漓盡致。比如Armani Casa就大打簡約牌,注重材質和輪廓;KenzoMaison(高田賢三)則玩轉花鳥魚蟲等東方傳統圖案,將時裝設計上的色彩斑斕全盤移植到家居用品上;而以皮草聞名的Fendi將材質作為其家居系列的最重要設計核心,幾乎每一件設計都會用到品牌的奢侈面料;Hermes延續其精緻、細節至上的理念,推出的家居產品包羅萬象,從杯碗盆碟到花園工具甚至是多米諾骨牌;更不用提華麗派教主Gianni Versace,只要是金碧輝煌的、式樣繁複的,一五一十通通往身上招呼。
由於設計理念的一脈相承,有人認為這些產品,實際上可以稱作時裝化的家居。它們和時裝同樣傳情達意甚至更勝一籌,與幾片單薄的布料相比,它們反而更像是奢侈品和藝術品。於是接下來不難想見的,就是極為昂貴的售價了。一件普通的ArmaniCasa沙發,價格通常在10萬元以上,Hermes的骨瓷盤單只售價數千元,而主打皮料的Fendi售價則極少低於數十萬。昂貴定價的背後,一部分是品牌附加值,另一部分是各種頂級材質與人工等成本,但最重要的,則是奢侈品牌自恃身份的結果。畢竟,在奢侈品領域,手包是入門——都市女白領存個三五月工資,總歸買得起;成衣是小圈子內部通行證,至少得中產以上的才能緊跟潮流,亦步亦趨地每季更新衣櫥;而家居系列,就可以算是真正的VIP了。既能切實享受大師設計,更要體現身份感,如果奢侈家居品牌定價過低擴大了能承受人群的範圍,那就很可能會失去頂端最核心的客戶群。
從投資的角度看,則很難判定投資奢侈品牌家居是否明智。如果你是大牌們的忠實擁躉,這些商品自然無可取代。如果你是精明投資者,當然也有不少名師設計家居單品價格翻至本來售價數倍的例子,比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羅琦堡曾經推出的不少設計師單品,在停產若干年後的今天,在古董家居市場的估價都可以達到當年售價的5-10倍——不過,顯然,這需要相當的眼光,那其實是另外一個話題。而如果你想要的只是“過把癮就死”——Bvlgari、Versace和Armani都有旗下的精品度假酒店——選擇HotelArmani酒店最便宜的客房,花上2800迪拉姆(約合人民幣6440元),然後躺在價值不菲的大床上盡情翻滾吧。
作者簡介:Chris Tang,FashionDes網站創始人,時尚觀察人。
@Source from: 2010年08月20日07:59 第一財經網
Labels:
Fashion / 時尚
Time 100》思想家影響力第一人:Zaha Hadid@Arch
東大門設計廣場及公園(Dongdaemun Design Plaza & Park):Zaha將東大門歷史及文化整合於流線型之建築結構中,其中包括博物館、展覽室和常設服裝表演場、綠化巿區的公園等,預定在2011年完工。
文|廖淑鳳 圖片提供|Zaha Hadid Architects
時代看她,還是她影響時代?
《時代》雜誌2010百大人物的出爐,代表著這世界又因為一些人而改變了某些事,作為思想家第一名的女性建築師Zaha Hadid而言,為何是名單上的首選,甚至被UNESCO教科文組織任命為和平藝術家?其實我們不需那麼多的解釋,因為美學風格時代來臨了!新世代的生活價值觀即將有更多美學、思想、藝術風格,全面性的介入你的生活。
某天,當編輯從網路平台中看見許多設計者、建築師對於日月潭所新成立的日月行館的眾多討論時,心底浮現了許多問號,先且不論台灣有那麼多優秀建築設計者的默默努力,當我們不斷延請國際知名建築師來操作設計的同時,到底美學落實與內化了多少?尤其,近年來逐漸清晰可見的是建築從以往較為冷門而偏向實用性質逐漸形成人們關注的焦點,每個城市的崛起,都與建築行為相關,那外型的美與醜各有評斷的標準,我們或許不是專業的建築師與評論家,但都希望美學能夠真正的落實到生活之中,這也是很多台灣建築設計工作者所積極推動卻又深感無力之處。
在此想探討的是,作為一個建築工作者,所背負的責任是什麼,建築行為的築構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作為每年百大影響人物評選的時代雜誌,則在2010年,將思想家類別第一位頒給了建築師Zaha Hadid(札哈.哈蒂),以此可見建築、設計帶給現代人生活與思想的重要性,這份名單的公佈,將展現建築設計帶來生活的全面性影響。
前衛力量的推演 影響城市的發展
只要是關注於建築、設計的人,一定都會知道這位鼎鼎大名的女建築師Zaha Hadid,他是第一位普立茲建築獎的女性建築師,獨特的建築語彙深深的刻印在世界各地中,這位以前衛為名的女性建築師,所得過的獎、所設計的作品當然不用多做闡述。作為一個建築工作者,所背負的責任與藝術工作就是以他豐沛的創作能量,將社會、環境、哲學、科學⋯⋯等所有知識結合在其作品中,為所處的時代留下生動紀錄,而Zaha Hadid當之無愧,當編輯在2008年巴黎傢飾展上親自見過她時,深為同意這位女性建築師所帶來的魅力。
就像是《時代》雜誌所下的結論:「其作品所喚起的激情」,像一陣風般,將有機,力量,自然的融入於建築中,那種多樣性、雕刻般的質量,都會讓人著迷於Zaha所揮灑的無盡飛揚線條與尺度中,不論是萊茵河畔的Vitra Fire Station、德國Weil am Rhein園藝展覽館、即將完工的韓國首爾東大門、還有眾多室內設計與產品設計的發表⋯⋯等,勇於在建築與設計的傳統窠臼中突破的她,每一件新的作品都比上一件更為大膽,那種強韌、感性、標誌性、原創性,與她所呈現的個人風格,完全是獨具吸引力的表現。也因此,2010年影響力100人思想家第一名頒給了Zaha Hadid,甚至UNESCO教科文組織亦任命為和平藝術家,這些不間斷的表現讓人更加期待未來她在建築與設計上的可能性。
@Source from: Source from La Vie 第76期 via 中時電子報
文|廖淑鳳 圖片提供|Zaha Hadid Architects
時代看她,還是她影響時代?
《時代》雜誌2010百大人物的出爐,代表著這世界又因為一些人而改變了某些事,作為思想家第一名的女性建築師Zaha Hadid而言,為何是名單上的首選,甚至被UNESCO教科文組織任命為和平藝術家?其實我們不需那麼多的解釋,因為美學風格時代來臨了!新世代的生活價值觀即將有更多美學、思想、藝術風格,全面性的介入你的生活。
某天,當編輯從網路平台中看見許多設計者、建築師對於日月潭所新成立的日月行館的眾多討論時,心底浮現了許多問號,先且不論台灣有那麼多優秀建築設計者的默默努力,當我們不斷延請國際知名建築師來操作設計的同時,到底美學落實與內化了多少?尤其,近年來逐漸清晰可見的是建築從以往較為冷門而偏向實用性質逐漸形成人們關注的焦點,每個城市的崛起,都與建築行為相關,那外型的美與醜各有評斷的標準,我們或許不是專業的建築師與評論家,但都希望美學能夠真正的落實到生活之中,這也是很多台灣建築設計工作者所積極推動卻又深感無力之處。
在此想探討的是,作為一個建築工作者,所背負的責任是什麼,建築行為的築構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作為每年百大影響人物評選的時代雜誌,則在2010年,將思想家類別第一位頒給了建築師Zaha Hadid(札哈.哈蒂),以此可見建築、設計帶給現代人生活與思想的重要性,這份名單的公佈,將展現建築設計帶來生活的全面性影響。
前衛力量的推演 影響城市的發展
只要是關注於建築、設計的人,一定都會知道這位鼎鼎大名的女建築師Zaha Hadid,他是第一位普立茲建築獎的女性建築師,獨特的建築語彙深深的刻印在世界各地中,這位以前衛為名的女性建築師,所得過的獎、所設計的作品當然不用多做闡述。作為一個建築工作者,所背負的責任與藝術工作就是以他豐沛的創作能量,將社會、環境、哲學、科學⋯⋯等所有知識結合在其作品中,為所處的時代留下生動紀錄,而Zaha Hadid當之無愧,當編輯在2008年巴黎傢飾展上親自見過她時,深為同意這位女性建築師所帶來的魅力。
就像是《時代》雜誌所下的結論:「其作品所喚起的激情」,像一陣風般,將有機,力量,自然的融入於建築中,那種多樣性、雕刻般的質量,都會讓人著迷於Zaha所揮灑的無盡飛揚線條與尺度中,不論是萊茵河畔的Vitra Fire Station、德國Weil am Rhein園藝展覽館、即將完工的韓國首爾東大門、還有眾多室內設計與產品設計的發表⋯⋯等,勇於在建築與設計的傳統窠臼中突破的她,每一件新的作品都比上一件更為大膽,那種強韌、感性、標誌性、原創性,與她所呈現的個人風格,完全是獨具吸引力的表現。也因此,2010年影響力100人思想家第一名頒給了Zaha Hadid,甚至UNESCO教科文組織亦任命為和平藝術家,這些不間斷的表現讓人更加期待未來她在建築與設計上的可能性。
@Source from: Source from La Vie 第76期 via 中時電子報
Labels:
Arch / 建築,
People / 人物
LV開趴 眾女星性感捧場@Fashion
蘇珊莎蘭登有女初長成,女兒Eva Amurri優雅與會。(美聯社)
內衣超模Molly Sims穿爆乳裝,展露好身材。(美聯社)
克莉絲汀貝爾穿LV新裝,展現青春時尚。(美聯社)
聯合報╱記者陳若齡
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加州聖塔莫尼卡日前新店開幕,邀包括艷星Dita Von Teese、美國知名影集「超異能英雄((Heroes)」女星Kristen Bell、女星蘇珊莎蘭登的女兒Eva Amurri以及球后小威廉絲(Serena Williams)等時尚名流和明星出席派對。
LV新店開幕於Annenberg Community Beach House舉辦晚宴派對,現場也為環保機構「Heal The Bay」募款,但或許是呼應聖塔莫尼卡為洛杉磯辣妹出沒的著名海灘觀光區,邀請女星全都洋溢性感氣息。
如曾代言維多莉亞祕密的超模Molly Sims,正是魔鬼身材讓她贏得熱門影集「慾望都市」 (Law Vegas)一角,提到性感,當然不能少了有好萊塢第一舞孃之稱的Dita Von Teese,雖是如60、70年代優雅復古裙裝,搭配超低胸蕾絲馬甲,美艷不減。
知名女星蘇珊莎蘭登的女兒Eva Amurri也是為戲一脫成名,身材當然也不在話下,但出席派對當天卻穿了亮片T恤配窄裙,不但露出優點,和走青春俏麗路線的Kristen Bell站在一起相形失色,最稱職的則是上月才於溫布頓球賽再度封后的女網一姊——小威廉絲,帶腳傷仍勤快跑趴。
@Source from: 【2010/08/21 聯合報】@ http://udn.com
聯合報╱記者陳若齡
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加州聖塔莫尼卡日前新店開幕,邀包括艷星Dita Von Teese、美國知名影集「超異能英雄((Heroes)」女星Kristen Bell、女星蘇珊莎蘭登的女兒Eva Amurri以及球后小威廉絲(Serena Williams)等時尚名流和明星出席派對。
LV新店開幕於Annenberg Community Beach House舉辦晚宴派對,現場也為環保機構「Heal The Bay」募款,但或許是呼應聖塔莫尼卡為洛杉磯辣妹出沒的著名海灘觀光區,邀請女星全都洋溢性感氣息。
如曾代言維多莉亞祕密的超模Molly Sims,正是魔鬼身材讓她贏得熱門影集「慾望都市」 (Law Vegas)一角,提到性感,當然不能少了有好萊塢第一舞孃之稱的Dita Von Teese,雖是如60、70年代優雅復古裙裝,搭配超低胸蕾絲馬甲,美艷不減。
知名女星蘇珊莎蘭登的女兒Eva Amurri也是為戲一脫成名,身材當然也不在話下,但出席派對當天卻穿了亮片T恤配窄裙,不但露出優點,和走青春俏麗路線的Kristen Bell站在一起相形失色,最稱職的則是上月才於溫布頓球賽再度封后的女網一姊——小威廉絲,帶腳傷仍勤快跑趴。
@Source from: 【2010/08/21 聯合報】@ http://udn.com
Labels:
Fashion / 時尚
8.19.2010
季鐵男:就讓機場流露國家實況吧@Arch
桃園機場被批簡陋,第二航廈出境長廊設了許多藝文專區,長廊的天花板垂吊許多的美濃紙傘裝飾。(陳麒全攝)
2010-08-19 中國時報 【季鐵男】
最近政府相關單位好像真的要整頓桃園機場,且不恥下問,找來一些娛樂、餐飲、旅遊業的聞人來做顧問;我開始心憂機場成了吃吃喝喝的場所,果不期然,昨日報上說要搞起美食節了!
首先,機場不是個「吃喝玩樂」的地方,作為一個國門來說,具有社會文化政治許多層面的涵義。不少工業國家花很多力氣在機場的設計上,刻意地表現他們生活上的先進;可是到了印度這個背負沉重古文明的地方,機場破爛卻不那麼突兀,反而顯得表裡一致。
桃園機場的設備狀況比印度要好一些,外觀上是結合了中式的大屋頂,以及一位芬蘭裔建築師在美國所設計的薄殼自由造型的機場,的確沒有什麼特別值得稱道的地方。但是因為小,也算方便,來去的人不那麼複雜,安檢不緊張,感覺上比較舒服自在。
我注意到出境大廳內可以免費上網,據我所知,只有愛沙尼亞、新加坡等少數國家提供這樣的服務;更令我開心的是吸煙室改善的不錯,搬到了室外,很適合南方的氣候,同時讓吸煙的人沒有被壓迫的感受。另外,依我的經驗,我們查驗證件的海關人員的態度一向很好,讓外國人會有受歡迎之感,這點是很多國家做不到的。
由於規劃設計的重心與相關條件的限制,每個機場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毛病,不過,整體上會自然流露一種氣質,成為這個國家給人的第一印象。譬如,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運用的是台灣常見的輕鋼架結構,構造簡易,空間關係簡明,帶有一種輕鬆隨意的靈活,雖然行走距離明顯加長,趕飛機時令人捏把冷汗;可是瑕不掩瑜,這個機場設計充分表現出荷蘭自然平實的民風。
而香港機場是請英國的大事務所設計了一棟很貴的房子,表面上建築空間堂皇又帥氣,但是在找登機口時,我常會暈頭轉向;有些服務人員看你是台灣來的,態度也不大禮貌,回頭細想,香港機場具體而微地反應出香港的某些實況。
在許多國家想打腫臉充胖子妝點門面的時候,桃園機場意外地流露出一種真實狀態,對台灣沒有加分,但也沒有減分。我很擔心我們該檢討改善的事沒去做,卻本末倒置一意在機場宣揚台灣小吃,最後,還可能再弄來一個知名的外國建築師,瞎湊出一個貌不驚人死不休的殼子,以致於毫不掩飾地向世人宣告台灣淺薄的一面。(作者為愛沙尼亞塔林科技大學建築學院訪問教授)
@Source from 中時電子報
2010-08-19 中國時報 【季鐵男】
最近政府相關單位好像真的要整頓桃園機場,且不恥下問,找來一些娛樂、餐飲、旅遊業的聞人來做顧問;我開始心憂機場成了吃吃喝喝的場所,果不期然,昨日報上說要搞起美食節了!
首先,機場不是個「吃喝玩樂」的地方,作為一個國門來說,具有社會文化政治許多層面的涵義。不少工業國家花很多力氣在機場的設計上,刻意地表現他們生活上的先進;可是到了印度這個背負沉重古文明的地方,機場破爛卻不那麼突兀,反而顯得表裡一致。
桃園機場的設備狀況比印度要好一些,外觀上是結合了中式的大屋頂,以及一位芬蘭裔建築師在美國所設計的薄殼自由造型的機場,的確沒有什麼特別值得稱道的地方。但是因為小,也算方便,來去的人不那麼複雜,安檢不緊張,感覺上比較舒服自在。
我注意到出境大廳內可以免費上網,據我所知,只有愛沙尼亞、新加坡等少數國家提供這樣的服務;更令我開心的是吸煙室改善的不錯,搬到了室外,很適合南方的氣候,同時讓吸煙的人沒有被壓迫的感受。另外,依我的經驗,我們查驗證件的海關人員的態度一向很好,讓外國人會有受歡迎之感,這點是很多國家做不到的。
由於規劃設計的重心與相關條件的限制,每個機場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毛病,不過,整體上會自然流露一種氣質,成為這個國家給人的第一印象。譬如,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運用的是台灣常見的輕鋼架結構,構造簡易,空間關係簡明,帶有一種輕鬆隨意的靈活,雖然行走距離明顯加長,趕飛機時令人捏把冷汗;可是瑕不掩瑜,這個機場設計充分表現出荷蘭自然平實的民風。
而香港機場是請英國的大事務所設計了一棟很貴的房子,表面上建築空間堂皇又帥氣,但是在找登機口時,我常會暈頭轉向;有些服務人員看你是台灣來的,態度也不大禮貌,回頭細想,香港機場具體而微地反應出香港的某些實況。
在許多國家想打腫臉充胖子妝點門面的時候,桃園機場意外地流露出一種真實狀態,對台灣沒有加分,但也沒有減分。我很擔心我們該檢討改善的事沒去做,卻本末倒置一意在機場宣揚台灣小吃,最後,還可能再弄來一個知名的外國建築師,瞎湊出一個貌不驚人死不休的殼子,以致於毫不掩飾地向世人宣告台灣淺薄的一面。(作者為愛沙尼亞塔林科技大學建築學院訪問教授)
@Source from 中時電子報
Labels:
Arch / 建築
8.18.2010
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年輕人必上的3堂課@People
文/曾如瑩
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只有高職畢業,靠自學跨入建築領域。回憶過去,安藤說,15歲因為大阪老家改建,看到木工師傅認真的臉,「我喜歡他們全心投入的感覺,」如今他也希望用同樣的熱情感染年輕一代。
6月4日傍晚,桃園下著傾盆大雨,市區展演中心卻湧入近2,500人。人群中有包括冠德建設董事長馬玉山在內的三十多家建商老闆和高階主管,以及慕名而來的年輕學子,人群冒雨前來,只為一睹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風采。
台灣行婉拒採訪 全心與青年學子互動
去年傳出罹癌的安藤,已經2年未曾來台。此次來台,年屆70的他,要求盡量留下時間和體力,與對建築有熱情的年輕人接觸。因此,他婉拒所有媒體採訪,連主辦單位邀約的餐會,他也只到場15分鐘,簽書完即離場。
可是為了75分鐘的演講,他不但準備119張投影片,還留下15分鐘回答現場提問,最後,即便已經工作超過12小時,演講結束仍然耐心坐在舞台上幫學子簽書。
為什麼對年輕人如此熱情?回憶第一次來台,安藤曾告訴友人:「台灣學生的眼睛是亮的,我在日本已很少看到。」而台灣為什麼又會有那麼多安藤迷?這位建築大師自學成功的故事應是關鍵。
艱苦自學終成大師 希望用熱情感染下一代
安藤忠雄只有高職畢業,靠自學跨入建築領域,1997年,東京大學力邀他擔任建築系教授。回憶過去,安藤說,15歲因為大阪老家改建,看到木工師傅認真的臉,「我喜歡他們全心投入的感覺,」如今他也希望用同樣的熱情感染年輕一代。對那些希望自學成功的人,他在來台演講中,建議以下3堂必修課:
第1課》勇敢走入現實 若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認真凝視眼前叫做「影」的艱苦現實。
安藤坦承:「自學是一條艱難的路,沒有同學可以跟我教學相長,是非常孤獨的,那時候我除了看書,就是看大量的建築。」23歲,他靠打拳擊存旅費,進行10個月橫跨歐、亞、非洲的建築之旅。安藤忠雄感慨,現在年輕人都靠網路認識世界,但他建議,年輕人要盡早「認識現實和虛幻之間有何差別,並且勇敢的走入現實。」
在建築上,安藤強調大量運用「光」和「影」,面對人生也是如此,他說:「若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認真凝視眼前叫做『影』的艱苦現實。」因為他的人生就是這樣,只有「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拚命活下去,總是能在身處逆境思考如何克服的過程中,找到活路。」於是能成就今日的大師地位。
第2課》主動出擊找機會 工作不是等人上門委託,而是自己去找來。
再來,要告訴自己:「只要想做,就一定可以達到。」而且要有「工作不是等人上門委託,而是自己去找來」的態度。
他舉例,在日本神戶六甲山,他蓋了一整片集合式住宅,那裡是近60度的斜坡地,很難想像在上面蓋房子,他卻設計一系列高低錯落的房子「嵌」在山坡上,還連做4期,前後花了近20年才完成。
其中,第1、2期都是業主委託,第3期則是他自己「找」來的,因為他發現神戶製鋼的員工舊宿舍也在此處。於是先畫設計圖,再找地主神戶製鋼社長討論,沒想到卻被拒絕。
安藤不死心,做出模型再提案,依舊被回絕,直到1995年發生阪神大地震,宿舍毀壞,他再度上門,才成功說服神戶製鋼。不僅如此,在完成神戶製鋼土地的建案後,他再向附近尋找可開發的土地,地主竟是日本勢力龐大的黑社會組織,但最終他還是說服對方完成第4期坡地住宅建築。
第3課》幫別人創造機會 想做,就堅持到最後,蓋房子就是這樣,到最後一刻都不能放棄。
不只給自己機會,安藤忠雄也幫別人創造機會,他經手過相當多寺廟和教堂建築,最有名的案例,是1988年開始在日本四國直島上的藝術建造計畫。直島是位於瀨戶內海的小島,距離日本本土要坐50分鐘的船才能到。
當時那裡的人口流失,島上只有3,500名居民和沒落的漁村,安藤忠雄卻在島上建起美術館,並邀請現代藝術家前往創作,現在,觀光成為直島最大收入,今年7月到10月還是瀨戶內海藝術季的中心。
最後,還在島上閒置的民屋放上現代藝術品,由美術館擴展成藝術社區,讓老社區因為年輕觀光客重新活化,也因為觀光客變多,民宿和餐廳應運而生。安藤忠雄說:「居民找回對住家的自信和驕傲,你會發現老人和年輕人開始對話,當地居民面帶微笑接待遊客的景象成為日常光景。」
無論六甲山的住宅案或直島的藝術計畫,都是20年以上的長期抗戰,為何能堅持?安藤用奶奶曾說的一句話來回答:「想做,就堅持到最後都不能放棄,蓋房子就是這樣,到最後一刻都不能放棄。」
@Source from: Smart智富月刊 2010-07-04
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只有高職畢業,靠自學跨入建築領域。回憶過去,安藤說,15歲因為大阪老家改建,看到木工師傅認真的臉,「我喜歡他們全心投入的感覺,」如今他也希望用同樣的熱情感染年輕一代。
6月4日傍晚,桃園下著傾盆大雨,市區展演中心卻湧入近2,500人。人群中有包括冠德建設董事長馬玉山在內的三十多家建商老闆和高階主管,以及慕名而來的年輕學子,人群冒雨前來,只為一睹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風采。
台灣行婉拒採訪 全心與青年學子互動
去年傳出罹癌的安藤,已經2年未曾來台。此次來台,年屆70的他,要求盡量留下時間和體力,與對建築有熱情的年輕人接觸。因此,他婉拒所有媒體採訪,連主辦單位邀約的餐會,他也只到場15分鐘,簽書完即離場。
可是為了75分鐘的演講,他不但準備119張投影片,還留下15分鐘回答現場提問,最後,即便已經工作超過12小時,演講結束仍然耐心坐在舞台上幫學子簽書。
為什麼對年輕人如此熱情?回憶第一次來台,安藤曾告訴友人:「台灣學生的眼睛是亮的,我在日本已很少看到。」而台灣為什麼又會有那麼多安藤迷?這位建築大師自學成功的故事應是關鍵。
艱苦自學終成大師 希望用熱情感染下一代
安藤忠雄只有高職畢業,靠自學跨入建築領域,1997年,東京大學力邀他擔任建築系教授。回憶過去,安藤說,15歲因為大阪老家改建,看到木工師傅認真的臉,「我喜歡他們全心投入的感覺,」如今他也希望用同樣的熱情感染年輕一代。對那些希望自學成功的人,他在來台演講中,建議以下3堂必修課:
第1課》勇敢走入現實 若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認真凝視眼前叫做「影」的艱苦現實。
安藤坦承:「自學是一條艱難的路,沒有同學可以跟我教學相長,是非常孤獨的,那時候我除了看書,就是看大量的建築。」23歲,他靠打拳擊存旅費,進行10個月橫跨歐、亞、非洲的建築之旅。安藤忠雄感慨,現在年輕人都靠網路認識世界,但他建議,年輕人要盡早「認識現實和虛幻之間有何差別,並且勇敢的走入現實。」
在建築上,安藤強調大量運用「光」和「影」,面對人生也是如此,他說:「若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認真凝視眼前叫做『影』的艱苦現實。」因為他的人生就是這樣,只有「抓住微小的希望之光,拚命活下去,總是能在身處逆境思考如何克服的過程中,找到活路。」於是能成就今日的大師地位。
第2課》主動出擊找機會 工作不是等人上門委託,而是自己去找來。
再來,要告訴自己:「只要想做,就一定可以達到。」而且要有「工作不是等人上門委託,而是自己去找來」的態度。
他舉例,在日本神戶六甲山,他蓋了一整片集合式住宅,那裡是近60度的斜坡地,很難想像在上面蓋房子,他卻設計一系列高低錯落的房子「嵌」在山坡上,還連做4期,前後花了近20年才完成。
其中,第1、2期都是業主委託,第3期則是他自己「找」來的,因為他發現神戶製鋼的員工舊宿舍也在此處。於是先畫設計圖,再找地主神戶製鋼社長討論,沒想到卻被拒絕。
安藤不死心,做出模型再提案,依舊被回絕,直到1995年發生阪神大地震,宿舍毀壞,他再度上門,才成功說服神戶製鋼。不僅如此,在完成神戶製鋼土地的建案後,他再向附近尋找可開發的土地,地主竟是日本勢力龐大的黑社會組織,但最終他還是說服對方完成第4期坡地住宅建築。
第3課》幫別人創造機會 想做,就堅持到最後,蓋房子就是這樣,到最後一刻都不能放棄。
不只給自己機會,安藤忠雄也幫別人創造機會,他經手過相當多寺廟和教堂建築,最有名的案例,是1988年開始在日本四國直島上的藝術建造計畫。直島是位於瀨戶內海的小島,距離日本本土要坐50分鐘的船才能到。
當時那裡的人口流失,島上只有3,500名居民和沒落的漁村,安藤忠雄卻在島上建起美術館,並邀請現代藝術家前往創作,現在,觀光成為直島最大收入,今年7月到10月還是瀨戶內海藝術季的中心。
最後,還在島上閒置的民屋放上現代藝術品,由美術館擴展成藝術社區,讓老社區因為年輕觀光客重新活化,也因為觀光客變多,民宿和餐廳應運而生。安藤忠雄說:「居民找回對住家的自信和驕傲,你會發現老人和年輕人開始對話,當地居民面帶微笑接待遊客的景象成為日常光景。」
無論六甲山的住宅案或直島的藝術計畫,都是20年以上的長期抗戰,為何能堅持?安藤用奶奶曾說的一句話來回答:「想做,就堅持到最後都不能放棄,蓋房子就是這樣,到最後一刻都不能放棄。」
@Source from: Smart智富月刊 2010-07-04
Labels:
Arch / 建築,
People / 人物
學習地圖與知識管理@Thinking
文/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張寶誠
面對環境趨勢的劇烈變化與經營型態不斷翻新的挑戰,以無形資產創造有形效益,以有限知識創造無限價值,厚植人才資本,累積智慧資本,成為引領組織向前驅馳最有力的引擎,也是企業永續經營、不斷開創新局的關鍵思維。
知名管理學者瑞姆‧夏藍(Ram Charan)曾指出,唯有建立龐大、多樣化的人才庫,才能維持組織持續成長的動能。然而,組織的資源有限,人才培育又是一刻都不能間斷的百年工程,因此為聚焦資源,創造核心優勢,許多組織採行職能導向式人才培育與績效發展系統。「職能」係指工作上所需的技術與知識、工作動機與個人特質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職能管理」的目的在於找出並確認導致工作上卓越績效所需的能力及行為表現,以協助組織或個人提升工作績效。
化學習成果為績效
組織須以職能發展作為人才培育與發展的主架構,釐清組織需求,界定職能標準,根據組織策略及職能標準,彙整出訓練需求,建置個人學習地圖,擬定與執行學習計畫,評估學習成效,進行檢討與改善。
由於訓練成效容易隨時間而遞減,建立評量機制進行短、中、長期追蹤學習成效有其必要。短期評量可於學習前、學習後及之後6個月內,運用問卷比較,得知受訓者行為改變的持續性程度;中期評量可與績效管理制度連動,藉由各項衡量指標驗證學習成效轉移為工作績效與效能;長期評量則可連結儲備主管培訓機制與接班人計畫。
常可聽到企業憂心其訓練資源投入未達預期成效,甚至成員學習在課程結束後即嘎然而止,未形成任何改變的效果。因此,組織在成員學習計畫執之際,應有其他配套機制,讓成員回到工作崗位上有機會對學習的內容進行反思與運用,可搭配「師徒制」進行一對一觀察、指導,或進行結構化在職訓練(Structured On-the-Job Training),在工作現場不斷深化其對相關知識、技能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鞏固學習效果,轉化為工作效率與效能。
學習連結知識管理
藉由實體與虛擬知識社群交互運作,達到感情交流、知識分享,擴大知識領域,帶動彼此經驗流動與傳承,激發熱情及活力,促進團隊集體思考,集體學習,醞釀創新點子,發展出創新行動能力。
組織人力資本與智慧資本的蓄積仰賴知識管理,知識管理如同佈滿組織各部位的神經系統,有助組織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保有敏銳知覺與行動力。個人知識管理是組織知識管理系統的基礎,知識社群則是活化知識管理的活水源頭。
從個人知識管理、知識社群到組織知識管理,是一持續不斷「分享知識、傳承經驗、聰明複製、加速創新」的善性循環,並藉此循環得以提升人才資本,強化智慧資產,厚植競爭優勢。
@Source from:能力雜誌 :2010-08-03
面對環境趨勢的劇烈變化與經營型態不斷翻新的挑戰,以無形資產創造有形效益,以有限知識創造無限價值,厚植人才資本,累積智慧資本,成為引領組織向前驅馳最有力的引擎,也是企業永續經營、不斷開創新局的關鍵思維。
知名管理學者瑞姆‧夏藍(Ram Charan)曾指出,唯有建立龐大、多樣化的人才庫,才能維持組織持續成長的動能。然而,組織的資源有限,人才培育又是一刻都不能間斷的百年工程,因此為聚焦資源,創造核心優勢,許多組織採行職能導向式人才培育與績效發展系統。「職能」係指工作上所需的技術與知識、工作動機與個人特質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職能管理」的目的在於找出並確認導致工作上卓越績效所需的能力及行為表現,以協助組織或個人提升工作績效。
化學習成果為績效
組織須以職能發展作為人才培育與發展的主架構,釐清組織需求,界定職能標準,根據組織策略及職能標準,彙整出訓練需求,建置個人學習地圖,擬定與執行學習計畫,評估學習成效,進行檢討與改善。
由於訓練成效容易隨時間而遞減,建立評量機制進行短、中、長期追蹤學習成效有其必要。短期評量可於學習前、學習後及之後6個月內,運用問卷比較,得知受訓者行為改變的持續性程度;中期評量可與績效管理制度連動,藉由各項衡量指標驗證學習成效轉移為工作績效與效能;長期評量則可連結儲備主管培訓機制與接班人計畫。
常可聽到企業憂心其訓練資源投入未達預期成效,甚至成員學習在課程結束後即嘎然而止,未形成任何改變的效果。因此,組織在成員學習計畫執之際,應有其他配套機制,讓成員回到工作崗位上有機會對學習的內容進行反思與運用,可搭配「師徒制」進行一對一觀察、指導,或進行結構化在職訓練(Structured On-the-Job Training),在工作現場不斷深化其對相關知識、技能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鞏固學習效果,轉化為工作效率與效能。
學習連結知識管理
藉由實體與虛擬知識社群交互運作,達到感情交流、知識分享,擴大知識領域,帶動彼此經驗流動與傳承,激發熱情及活力,促進團隊集體思考,集體學習,醞釀創新點子,發展出創新行動能力。
組織人力資本與智慧資本的蓄積仰賴知識管理,知識管理如同佈滿組織各部位的神經系統,有助組織在快速變化的環境保有敏銳知覺與行動力。個人知識管理是組織知識管理系統的基礎,知識社群則是活化知識管理的活水源頭。
從個人知識管理、知識社群到組織知識管理,是一持續不斷「分享知識、傳承經驗、聰明複製、加速創新」的善性循環,並藉此循環得以提升人才資本,強化智慧資產,厚植競爭優勢。
@Source from:能力雜誌 :2010-08-03
Labels:
Thinking / 思考
“美國建築時代”鎖上它的大門@Arch
美國建築的一個有活力的時代——藝術博物館、音樂廳和表演藝術中心大量出現,在過去的10年中改變了美國的城市的面貌。但目前,這個時代正式結束。
從“城市美化運動”到“後冷戰”建築
很多人可能參觀過最近開放的達拉斯的壯觀的新的表演藝術中心,它被作為在困難時期民眾信心的可喜跡象。但它也是一個結束的信號。
美國建築的一個有活力的時代——藝術博物館、音樂廳和表演藝術中心大量出現,在過去的10年中改變了美國的城市的面貌。但目前,這個時代正式結束。資金枯竭,誰知道是否還會出現類似的繁榮。
一些人是感到興奮的。多年來,批評家反對這些文化設施,稱它們為無益的、虛榮的表現,是一種有害的建築自大狂和財富的炫耀,破壞了美國城市的面貌。他們說,為什麼要建造這些高檔的建築物?把錢花在更有用的方面——例如教育事業,難道不更好?
然後,當這些項目最後塵埃落定,在新的世紀誕生之際,開始出現的的是美國文化價值的更複雜的形象。形式上的令人眩目的東西,在一個政府收入和私人收入減少的年代,掩飾了城市和建築師創造受到讚揚的公共空間的努力。按照他們的雄心壯志,他們努力重新思考兩個龐大的城市規劃行動,形成美國城市的特性和文化的特性。
這些活動中最有影響的是19世紀後期的“城市美化運動”(City Beautiful Movement)。這個運動發生在1893年的“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之後,是最新的有信心的、上升的美國的表現。
建築的同質性(homogeneity)帶有它的古典的外觀,它們一般整齊地圍繞公園排列,反映了在“南北戰爭”之後,渴望創造一種國家統一的象徵語言。一些城市——例如華盛頓、克利夫蘭、丹佛和底特律相互競爭,這個運動使美國首次出現了整齊劃一的城市規劃。
“冷戰”時期,這個運動在紐約的“林肯中心”(Lincoln Center)、華盛頓的“甘迺迪中心”(Kennedy Center)、“洛杉磯音樂中心”(Los Angeles Music Center)恢復。這些龐大的文化設施與它們周圍的街區隔絕,不僅反映了它們的時代的“白板規劃”(tabula rasa planning)觀點,而且它們全都運用了現代風格與帝國風格的混合手法和主題, 並且描繪了美國的根植於古典理想中的進步想像。
我懷疑,許多批評近年的折衷主義的人失去了以前兩個時期表現出來的自信。最有可能的是,他們也喜歡那些建築的同質性。畢竟,問題是多方面的,既允許豐富的想像失敗,也允許出現讓人吃驚的天才的作品。當藝術家失敗的時候,你可能忽視他們的作品。當建築師失敗的時候,你每天早晨經過建築物去喝咖啡,都會揮動你的拳頭。(密爾沃基和丹佛藝術博物館出現在腦海中)
然而,這個時期產生了強大的動力,去創造“後冷戰”(post-cold-war)美國城市的新模式。這類建築物中最突出的是芝加哥的“千年公園”(Millennium Park)。這是一個有點傳統設計的文化建築,坐落在一個廢棄的鐵路場站上面。這個公園建成於2004年,幾乎每天都擠滿了上班族和遊客。多年來,感覺它已成為這個城市的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千年公園”的不尋常的影響力,來自對立的建築構思之間的“共生關係”。這種對立的建築構思,就是弗蘭克•蓋裡(Frank Gehry)的粗獷的鋼結構建築“普里茲克露天音樂廳”(Pritzker Pavilion)和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的玻璃-鋼材建築物“芝加哥藝術學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這兩幢建築物相對而立,一個狂放不羈;一個文靜典雅。並且,它們與“千年公園”一起,成為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早期的辦公樓和八十年代的高樓的配合失當的城市建築作品。
“同質性”基礎上的“異質性”
在邁阿密的一個文化區——這個惟一的仍然處於規劃階段的文化區,由於在多年前就安排了資金,看來要繼續建設。它將採用類似的折衷方案。這個項目將利用靠近比斯坎灣的一個30英畝的垃圾填埋場建設。旁邊曾經是邁阿密主要商業街道。一片呈波浪形的沙丘,阻斷了指向商業大街的視線,並且使這個地區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成為犯罪熱點。這片沙丘將被移走。新的科學和藝術博物館將建造在公園的旁邊。
與芝加哥一樣,這裡的建築物將顯示對比的建築風格,它們通過一個廣場相互對比。由格雷姆肖建築事務所(Grimshaw Architects)設計的科學博物館,輪廓全是曲線的;由赫爾佐格-德梅隆建築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設計的藝術博物館,從一個混凝土基座上升起,類似“冷戰”時代的表演藝術中心——進行外科手術般的改造,然後被環繞的公園淹沒。
芝加哥和邁阿密的發展,反映了在這個千年開始建築思想的演變,不僅喜歡“同質性”基礎上的“異質性”(heterogeneity),而且尋求表現界定一個歷史性城市的價值的衝突,而不是阻止這種行動。同時,它們小心地交織圍繞它們的城市構造。
但它們的成功與對環境的處理、建築物的規模和建築的品質有關。“千年公園”和邁阿密的文化區都接近相對富有的、有歷史意義的城區。並且兩個建築項目都不是很大。
當一個藝術區沒有規劃好時,原因經常在它所在地的社會歷史中找到。特別是在公路建設的後期和貧民窟清理戰略(在艾森豪時代達到了它們的頂點)的後期,問題不僅是怎樣創造有生氣的公共空間,而且是怎樣修補有數十年的社會的、種族的和經濟的傷痕。
這種情況在達拉斯特別突出。在這裡,高速公路從北面和東面接近藝術區。這些高速公路,是用來自1956年的“國家州際公路和防衛公路法案”的資金建設的。這些公路密佈美國,威脅繁榮的非洲裔美國人社區和拉美裔美國人社區,切斷了它們與城市中心的聯繫。
到規劃機構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宣佈建設一個新的藝術區的第一個計畫的時候,這些地方大多數都變成了空曠的荒地、工廠的廠房和角落酒巴。規劃師設想一個沿著一個68英畝的場地的文化機構區。這個場地從沿著一條有行道樹的大街的“藝術博物館”旁邊突出來。
效果可能是糟糕的。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的歌劇院的巨大的鋼鐵屋頂,與旁邊的由布拉德•克洛普菲爾(Brad Cloepfil)設計立體派建築“表演和視覺藝術中學”,有一種令人愉快的、幾乎是柔情的關係。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的和約書亞•普林斯-雷默斯(Joshua Prince-Ramus)的冷色的和陰沉的劇院大樓,在街道的對面。相比之下,這是對“視覺雜訊”的一種大膽的拒絕。許多“視覺雜訊”可能發生在一個明星建築師被雇用去設計一幢文化大廈的時候。
而且,新的建築物舒適地坐落在較老的建築物旁邊,例如在貝聿明(I.M. Pei)設計的音樂廳在愛德華•拉華比•巴恩斯(Edward Larrabee Barnes)設計的藝術博物館的旁邊,擴展幾代建築師的對話,也對比了建築哲學。
爭論留給未來解決
規劃者可能不容易克服的東西是破壞建築的規模和打破舊的障礙的阻力。在達拉斯的這個計畫被公佈之後近30年,大多數商務場地仍然是空的。並且有關部門繼續將這塊“文化飛地” 與附近的社區分隔開來。
沒有更好的規劃,說明這裡的情況比洛杉磯的“城區藝術區”更緊張。洛杉磯的“城區藝術區”於上個世紀50年代構想為緊靠拉丁裔街區的一個“精英文化堡壘”。為了建設這個藝術區,市政領導人批准拆除由兩層的維多利亞時代住房組成的、陳舊的居民街區。
“洛杉磯音樂中心”完工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這幢建築是孤立的。它建造在“林肯中心”風格的混凝土基座上。大約部分在同時代建成的“哈伯高速公路”(Harbor Freeway),從城市的西面切斷了“洛杉磯音樂中心”的場地與市區的直接聯繫。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於公司大樓和廣場的建立,這個區域的隔離進一步加強。公司大樓和廣場對佔有舊的歷史性通道的拉丁社區形成障礙。
“迪士尼音樂廳”(Walt Disney Concert Hall)完成於6年前,是扭轉這種趨勢最初的認真努力。建築師弗蘭克•蓋裡費了很大的力氣,使他設計的這幢建築物與圍繞它的城市融合。包住建築物的反光的不銹鋼帶,沿著格蘭德路,增加了建築物的吸引力。誘惑路人進入“迪士尼音樂廳”。在正上方,建築物的表面膨脹與隔壁的“桃樂西•錢德勒帳篷劇場”(Dorothy Chandler Pavilion)回應,增加了這幢舊的建築物的魅力。
但如果弗蘭克•蓋裡的創造物給這條街道帶來了即刻的活力,它也顯示了建築作為社會康復的代理人的限度。正當建築物在上升的時候,蓋裡和其他遊說的人難以打破將大街與其餘的城區隔離開來的障礙。
許多解決辦法是顯而易見的。蓋裡拿出一個簡潔的設計,將音樂廳的廣場降到大街的平面以下。市政領導設想一個公園,從音樂廳的基座向東擴展,向下方延伸到市政廳,將藝術區和鬧市區的核心連接起來。到目前為止,這些計畫都沒有結果,並且,正如在達拉斯一樣,在數十年前清理出來的大量場地,繼續沒有開發。
最後,在達拉斯和洛杉磯的失敗,更多的創造自由、建築物的品質和總體規劃,或甚至一個藝術區的基本概念等因素,比其與規模和環境等因素的關係要小一些。它們反映了那些想拆毀舊的障礙的人和那些僅僅想用新的建築取代舊的建築的人的長期爭論。這種爭論將留給未來解決。
圖片說明:
圖1.“城市美化運動”(City Beautiful Movement)發生在1893年的“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之後。它是首次通過建築,創造國家文化的同一性。
圖2.華盛頓的“國家大草坪”(The National Mall),是“城市美化運動”的一部分。它的典型特色是經典建築沿著公園排列。
圖3.“冷戰”時代在美國產生了它自己的同質性建築。紐約的“林肯中心”(Lincoln Center)是這個運動中的明星。
圖4.“桃樂西•錢德勒帳篷劇場”(Dorothy Chandler Pavilion)是“洛杉磯音樂中心”(Los Angeles Music Center)的一部分,是“冷戰”年代建築的又一個例子。
圖5.新千年建築,突出的有在洛杉磯由弗蘭克•蓋裡設計的“迪士尼音樂廳”(Walt Disney Concert Hall),緊鄰的“桃樂西•錢德勒帳篷劇場”,它們拒絕同質性(homogeneity)和早期的古典風格。
圖6.一條人行道連接“千年公園”(Millennium Park)和由倫佐•皮亞諾設計的“芝加哥藝術學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圖7.在“千年公園”,與“芝加哥藝術學院”相對的是弗蘭克•蓋裡設計的粗獷的鋼結構建築“普里茲克露天音樂廳”(Pritzker Pavilion)。
圖8在達拉斯,由諾曼•福斯特設計的歌劇院,右邊是最近開放的“AT&T表演藝術中心”的一部分。它們都是有活力的美國建築運動的最後的項目。
圖9.由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和約書亞•普林斯-雷默斯(Joshua Prince-Ramus)設計的一個劇院,也是達拉斯表演藝術綜合設施的一部分。
圖10.在邁阿密,由赫爾佐格-德梅隆設計的一個藝術博物館,仍處於計畫階段。它的設計風格類似“冷戰”時代的建築。
圖11.赫爾佐格-德梅隆設計的藝術博物館的對面,將是格雷姆肖建築事務所(Grimshaw Architects)設計的一個有曲線的科學博物館。
原作者尼古拉•奧羅梭夫(Nicolai Ouroussoff)為《紐約時報》建築評論家
@Source from: ABBS獨家編譯據《紐約時報》 轉載請注明
Labels:
Arch / 建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