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H4a7_l2Nx6DVMtzXJWNWAPLCZdQ5RT0HZuV81u2S3dDk7UxrKwBg87bAEg4BsKsAHQXKYdgsn3OcCCSyjf-ZRtD9AuSYtRgF2jv5tYwaXo_hOdRmgDolDo1iICEUnVVcwKs7g/s400/6k0i6tar.jpg)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b/R29vZ2xl/AVvXsEgLrbCFI_ic6JDK0V-4vwTUnnGeqlGdDcvXfVkb0TiScfLL9lqk3pd_qq2DD4kheBODSkmUoCB4h-baOLQ1a5McNc79rguBTbT-6F8sVvsJIY2DxDrmvTaRiGYpJMzzwj6ddsbJ/s400/7l19hzbn.jpg)
倫敦前衛時尚攝影師Nick Knight是這一新行當的先鋒,早在2000年,便在互聯網上架設了Show Studio,把攝像機鏡頭對準時尚大片的拍攝現場,讓芸芸被擯棄在「造夢產業」外的眾生,也有了深入時尚的入口。他為互聯網受眾即時呈現了時尚創造的過程,而不僅僅只是最後的成品,可副產品是,他突然意識到,動態影像可能是時尚另一片尚未開闢完全的新領域。讓服裝自行言說,而不只是好萊塢電影里,俊男靚女明星們的附屬品,也不僅僅只是毫無美感可言的單純走秀記錄,用Nick Knight的話來說,那時的時裝小電影看起來一點「Vogue味兒都沒有」。
於是,Nick Knight和John Galliano、Alexander McQueen和Gareth Pugh盡興了緊密的合作,創作了一系列很有「Vogue味兒」的小電影。Gareth Pugh索性放棄了為其2009秋冬系列做秀的想法,簡單以一隻與Show Stuidio合作的8分鐘長的短片亮相巴黎。顯然這支名為《Insensate》的短片較之Gareth Pugh以往的T台表演更具表現力,在純白的背景下,那些服裝被取消了細節,只留下抽象而美麗的剪影,以詭異而震撼的方式被呈現了出來。如果說,時裝秀是為了讓觀眾看清服裝的細節,以及穿著在人身上的動態,那時尚小電影則更注重服裝內在的氣息。當然,Lanvin的設計師Alber Elbaz認為,時尚小電影無法取代時裝秀,畢竟後者是一個「典禮」,前者只是現實的延伸。
正當,我們自己的時尚媒體還在討論所謂的「電子雜誌」,以及「時尚門戶網站」的時候,一些觀念前衛的時尚媒體則開始注意到了時尚小電影對整個電子媒體未來所帶來的衝擊。《Dazed and Confused》雜誌率先發力,其dazeddigital.com網站頻繁推齣電影導演與時裝設計師合作的電影系列;《V man》雜誌也在其網站上推出了委約Hedi Slimane而作的小電影《奧斯卡/即興1號》……而Style.com這等老牌電子時尚媒體,還在執著於讓做了20多年時尚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Tim Blank,把同樣的節目放在他們的網站上。在電子時代,究竟把傳統媒體照樣搬到互聯網上,還是徹底為互聯網度身訂製新的媒體形式?
更有趣的是,設計師們也在這股潮流中,發現自己除了可以設計服裝、拍照,似乎還可以當導演。君不見Karl Lagerfeld自從拍攝了《巴黎上海幻想曲》后,越發不可收拾地一再執導數部Chanel的新系列小電影,最新的作品《Remembering Now》甚至像是一部Eric Rohmer似的有板有眼的劇情短片。Hedi Slimane自從編纂了一套名為《American Youth》的經典美國青少年電影DVD套裝后,以無法抑制自己對電影的喜愛,他自己也坦言,劇情片並非他的強項。沒想到,沒過多久由他執導的小電影《奧斯卡/即興1號》,便讓他標誌性的攝影作品,動了起來。
Tom Ford玩得更大,索性把小電影做成了大電影,一部《Single Man》足以證明他懂的不僅僅只是衣服。更多的小電影導演脫胎自攝影師,他們長期與時裝合作,在美術與對服裝的理解上均各有一功。Nick Knight自不用說,攝影師Ryan McGinley於今年春天與Tilda Swinton一起為Pringle of Scotland合作拍攝電影,重點表現了服裝的蘇蘭格性。Bruce Weber自從早年操刀為Pet Shop Boys拍攝mv后,最近也為Yves Saint Laurent的2010秋冬男裝系列拍攝了小電影《Ain』t Nothin』 Like the Real Thing》,為其時裝秀開場。
時尚攝影師和設計師改拍小電影,看起來還比較妥帖,但作為人類精神守護者的藝術電影導演投身這個小電影,則顯得有些奇怪。 David Lynch可不是第一次把小電影的主角設定為一隻Dior的包包,以往他還把鏡頭對準過Gucci、Calvin Klein和Yves Saint Laurent的香水,以及Christian Louboutin的鞋子。他坦言,電影和商業之間界限的日益模糊,給予他不同的角度,最終的目的還是要讓人震住。這一長串即將或已經投身時尚小電影的大導演名單中,Martin Scorsese這類殿堂級的名字也赫然入列。
因此,時尚小電影的出現可能真的是一個信號,時裝和電影都不再只是需焚香沐浴才可欣賞的高檔玩意兒,Youtube一代真的需要更為快速而直接的傳播方式。
@Source from: iWeekly·周末画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