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也知道,中國的大城市長得越來越像了,CBD-商圈-城市副中心,千人一面的。城市裡的商業區更難分彼此,除了地理位置不同、自照顧家門口的上帝,都有雷同的模式和功能:連鎖咖啡館、KTV、各色餐廳、百貨公司、電影院,城市邊緣少不了大賣場。此時,生活在midtown,如果過的是原樣copy的日子,還有什麼樂趣可言。當然有!midtown從不缺少的就是文化生活,劇院、博物館、美術館,它們是城市生活的棲息地。但傳聞是,在上海最中心的midtown,上海美術館要遷離。於是微博上看到眾多轉發消息。關鍵詞「上海美術館 遷出」有3萬多條微博搜索結果。傳播還在繼續。
沒了美術館,還算midtown嗎?
midtown原來指的是城市商業區和住宅區的中間區域,現在的midtown概念源自紐約——曼哈頓的中城。這是曼哈頓島最擁擠、最繁華的區域,不乏洛克菲勒中心、帝國大廈等摩天大樓,中央車站、紐新航港局客運總站等重要交通樞紐,數百萬人穿梭於中城的寫字樓、高級飯店、豪宅及商鋪。位於曼哈頓的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經過2004年的修繕擴建,把電影、新媒體藝術等當代藝術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建築和設計、繪畫、油畫和雕塑、攝影、版畫和插畫書籍都設計了陳列展覽。已走過50年的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從「非具象繪畫美術館」開始不斷擴展藏品方向,以印象派以後各名家的作品為主,尤其是抽象藝術品的收藏,居於世界各博物館之首。
說起來,上海並無清晰的midtown概念,但問起新老上海人,都能劃出一個個等同於midtown的圈子。自南京西路-人民廣場-淮海路,延伸至巨鹿路-富民路-靜安寺,思南路-復興路-建國路-烏魯木齊路,寫字樓、公寓、酒店,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電影院、咖啡館、創意園,老式上海與新式風情,水泥森林與綠色草地,毫不遜色。上海美術館與上海博物館、上海大劇院、上海音樂廳一起組成了環繞人民廣場的標誌性文化建築群。若真要告別,是太遺憾的事。
關於上海美術館的記憶
很多人說上海大變樣就是1990年以後的事,即使從美術館的變遷看,也確是如此。上海美術館原址南京西路456號,更靠近成都北路南北高架。上海美術館,原為舊上海跑馬總會大廈,1933年落成,三至四層,局部五層,是一幢英國古典主義風格兼有折中主義傾向的樓宇。為美術館遷入的改建工程,完整保留了原有外觀,並根據美術館的功能要求進行了內部改造,塔樓一側的樓梯,牆壁上掛了不少老照片。讓人印象深刻的是2006年的上海雙年展展品《對話》,晏鈞用黑色鋼鐵水管組裝成中國古典樣式桌椅,展品本身、照片與展館,都是古典與現代的對話。
提及美術館,博物館藏品豐富,值得一看,經常用門口常年大排長龍形容。在上海,原本只有上海博物館門口有長龍,自2000年開始,美術館門口也排起了長隊,後來雙年展更是成了小清新們的上海必修課。2000年,第三屆上海雙年展在新館舉辦,以「海上?上海」為主題,展品以油畫、國畫、版畫、雕塑為主,攝影、裝置藝術等其他樣式還不多見,網路、DC、拍照手機也還未大行其道。之後的幾年,雙年展成了全民參與項目,經常有人抱怨看到的都是人,快門聲音此起彼伏。
沒了美術館,還算midtown嗎?
midtown原來指的是城市商業區和住宅區的中間區域,現在的midtown概念源自紐約——曼哈頓的中城。這是曼哈頓島最擁擠、最繁華的區域,不乏洛克菲勒中心、帝國大廈等摩天大樓,中央車站、紐新航港局客運總站等重要交通樞紐,數百萬人穿梭於中城的寫字樓、高級飯店、豪宅及商鋪。位於曼哈頓的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經過2004年的修繕擴建,把電影、新媒體藝術等當代藝術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建築和設計、繪畫、油畫和雕塑、攝影、版畫和插畫書籍都設計了陳列展覽。已走過50年的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從「非具象繪畫美術館」開始不斷擴展藏品方向,以印象派以後各名家的作品為主,尤其是抽象藝術品的收藏,居於世界各博物館之首。
說起來,上海並無清晰的midtown概念,但問起新老上海人,都能劃出一個個等同於midtown的圈子。自南京西路-人民廣場-淮海路,延伸至巨鹿路-富民路-靜安寺,思南路-復興路-建國路-烏魯木齊路,寫字樓、公寓、酒店,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電影院、咖啡館、創意園,老式上海與新式風情,水泥森林與綠色草地,毫不遜色。上海美術館與上海博物館、上海大劇院、上海音樂廳一起組成了環繞人民廣場的標誌性文化建築群。若真要告別,是太遺憾的事。
關於上海美術館的記憶
很多人說上海大變樣就是1990年以後的事,即使從美術館的變遷看,也確是如此。上海美術館原址南京西路456號,更靠近成都北路南北高架。上海美術館,原為舊上海跑馬總會大廈,1933年落成,三至四層,局部五層,是一幢英國古典主義風格兼有折中主義傾向的樓宇。為美術館遷入的改建工程,完整保留了原有外觀,並根據美術館的功能要求進行了內部改造,塔樓一側的樓梯,牆壁上掛了不少老照片。讓人印象深刻的是2006年的上海雙年展展品《對話》,晏鈞用黑色鋼鐵水管組裝成中國古典樣式桌椅,展品本身、照片與展館,都是古典與現代的對話。
提及美術館,博物館藏品豐富,值得一看,經常用門口常年大排長龍形容。在上海,原本只有上海博物館門口有長龍,自2000年開始,美術館門口也排起了長隊,後來雙年展更是成了小清新們的上海必修課。2000年,第三屆上海雙年展在新館舉辦,以「海上?上海」為主題,展品以油畫、國畫、版畫、雕塑為主,攝影、裝置藝術等其他樣式還不多見,網路、DC、拍照手機也還未大行其道。之後的幾年,雙年展成了全民參與項目,經常有人抱怨看到的都是人,快門聲音此起彼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