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360
4.21.2011
體育場:城市文化的延伸@Arch
世界上著名的體育場館,幾乎都是因大型賽事而新建,德國慕尼黑Allianz體育場、中國國家奧林匹克體育場(俗稱「鳥巢」)不外如此。這些集結了當下建築藝術結晶的作品,擁有超乎人們想象的建築材料和技術,當然更令人驚嘆的是建築師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我們通過研究古希臘和義大利的體育建築發現,
這些建築都有著當時最為先進的建築設計,
其精細程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美詣建築師事務所(
MANICA Architecture)總裁David Manica為我們介紹道。
作為一名有16年體育場館設計經驗的設計師,David Manica的作品遍布全球,
他曾是美國豐田中心和英國O2體育館的主設計師,
擔任過歐洲數家足球豪門的球場設計工作,
另外還以體育場館設計顧問的身份參與2018年以及2022年世
界盃體育場的設計。
在David Manica的眼中,現今的體育場館與古代體育場館相比,
其中的改變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少的多。體育場館的標準結構,
功能區域的劃分,
場所的連通性等等基本特徵雛形早在古時便已成型,
以羅馬斗獸場為例,
橢圓形的競技場分出不同的樓層給持不同門票的觀眾,
比如普通觀眾、特別來賓、政府官員等。透過這些樓層和走廊,
場地為不同界別的觀眾提供通往廁所及其他設施的通道,
還有可開合屋頂來擋住酷熱的太陽,
在場館視線設計上也充分考慮到了不同區域觀眾的視野,
羅馬斗獸場甚至還主辦過眾多各種類型非運動活動以吸引觀眾。
在基本特徵並無太大改變的前提下,
當代體育場館從人體工學的角度更注重觀眾的個人體驗,
細微之處的改善,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觀眾在體育場館中的舒適度,
可以說是新體育場館的一個重要演變和推進,
比如伸腿空間變得更大,座位變得更寬和舒服,
而科技的進步也透過視像和音效(比如視像顯示板、音響系統等等)
來提高體育現場的體驗。
通過這些硬體方面的進步,
更為人性化的現代體育場館在功能性上逐漸衍生出了一些新的屬性,
其中最為顯著的便是娛樂性。「賽后利用」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課題,
以往的體育場館只為單一的活動設計,
這些建築的賽后潛在利用在設計和計劃階段經常被忽略,
也就造成了體育場館賽后成為政府與市民的累贅。
時至今日,體育場館廣泛地引入休閑設施,大量承接非運動活動,
不同形式的娛樂項目開始出現,比如歌舞演出、大型展覽等等,
體育場館這類屬於大型公共建築設施範疇內的建築,
開始更多地承擔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的其他職能,
為市民提供獨特的建築體驗以及城市娛樂的工作。
而使得體育場館的這些賽后利用能夠成形的重要因素,
便是設計師們對體育場館功能性設計延展性的思考,
這已是現代體育場館設計不可忽視的重要元素,
其實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體育場館設計的複雜性,
它必須同時能滿足眾多不同人群的需要。運動員、體育觀眾、
普通市民、教練、城市官員、媒體,以及歌手或藝人,
各種群體對這個建築都有不同的要求和期望,對於設計師來說,
提供給城市一座體育場館的過程,
也就是一次自我尋找完美平衡的經歷。
《周末畫報》×David Manica
你是如何看待體育場館在城市建築中的位置?
體育場館在任何城市裡都是最重要的公共建築之一。
體育場跟一個城市的球隊一樣,能成為當地人的驕傲和忠誠之源。
體育場地應該成為一個城市的主要特徵之一,
因為它不只是比賽和活動的中心,
還可以展示一個城市和它的居民所擁有的精神。
無論放到哪座城市裡,體育場館都是一些更大的重建項目的支架,
好的體育場館能夠促進城市面貌的改善,
成為一個城市裡的獨特去處。
你有不少中國的項目,
你是如何將自己的作品有機地融入不同的中國城市當中?
體育場館的設計應該要反映出一個城市和它的居民所擁有的精神。
所以了解一個設計的地點以及與它周圍環境所可能產生的綜效,
還有這座城市大體的結構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滿足這幾點,
我們會非常仔細地研究項目的選址,
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如何響應現有的城市設計,不去破壞它,
而是去強化它。
你經手的建築遍布全球,在這些作品中,有哪件是你最滿意的?
遇到過最大的困難是?
建築師最滿意的永遠是自己正在進行的項目。
設計任何一個體育場館所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平衡所有功能上的要求
,以保障建築物能正常運作。在體育建築方面,
我們的客戶幾乎都從來沒做過這方面的建設,這跟酒店、
商場或公寓建築不同,發展商之前有過多次的經驗,
體育項目一般都是客戶們頭一次的經驗。
所以我們需要運用自己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去指導客戶思考,
避免他們犯一些可能會犯的錯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Searc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