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2011

倫敦東區時尚推手Lulu Kennedy@Fashion





倫敦時裝周一直以新人輩出著稱,它為何能一直保持新鮮活力?
它的幕後推手都有誰呢?

在倫敦,那些有心自立門戶卻囊中羞澀的時裝學院畢業生與年輕設計師們能得到真正的支持,當他們舉辦第一場秀時,他們能獲得一筆不大不小的啟動資金、全套走秀班底(包括專業秀導、模特、化妝師、造型師等等)、不遺餘力的專業化公關宣傳以及類似專家門診的創業指導。所有這一切幫助都來自一個叫做Fashion East的非盈利機構。

要想得到Fashion East的垂青,設計師自然必須要有過人之處,
因為有一支倫敦時尚產業資深專家組成的團隊會對候選人進行層層篩選。正因為其篩選嚴格,使得人們份外重視它的最終選擇。Fashion East資助過的設計師幾乎都會成為當年倫敦時裝周乃至國際時尚界的焦點人物,比如 Gareth Pugh、Roksanda Ilincic、Jonathan Sanders、House of Holland等等。

Fashion East這個機構的準確翻譯應該是「(倫敦)東區時尚」,這個機構自創立之初就旨在資助年輕設計師揚名立萬,為倫敦時裝周輸送新鮮活力。2000年,Fashion East由一個叫做The Truman Brewery(老楚門釀酒廠)的機構發起成立——這是一個類似與上海M50、北京798的改建廠區,坐落在倫敦東區,曾經是有著上百年歷史的老酒廠,酒廠撤出后,改建為辦公場所。一開始,因為租金便宜,初出茅廬的設計師們都匯聚在這裡,逐漸就成了氣候,從老楚門酒廠所在的Brick Lane衍生到Hoxton再到Dalston,一路下來,都成為倫敦設計師們的天地。比如,McQueen的工作室最早就設置在Hoxton,而Christopher Kane的工作室則在Dalston附近,你可以在附近的公交車上遇見他。

Fashion East創立之初就指定Lulu Kennedy負責這個項目,從2000年創建至今,十年運作下來,她一直是Fashion East的頭兒,儼然成為繼Isabella Blow之後的新一代倫敦時尚教母。

我們都知道已故英國版《Vogue》和《Tatler》
的前時裝編輯Isabella Blow當年憑藉一己之力,只手挖掘、捧紅服裝設計師Alexander McQueen、Hussein Chalayan,以及帽子設計師Philip Treacy等人。當年,Blow為了支持這些狂放的才子們殫精竭慮,用盡自己錢包內的錢買下他們的整套畢業設計,邀請無處著落的設計師在自己家中寄居並繼續設計……這些令人感動的個人行為,已經成為傳奇的過往。而新一代時尚教母Lulu Kennedy並非浪漫的雜誌編輯或文藝女青年,曾有多年項目經理經驗的她非常善於從商業中借力,幫助新出道的設計師。

有著一頭隨性的亂蓬蓬長發的Lulu Kennedy曾一心想投身音樂界或藝術界,為此她曾前往義大利求學。她在老楚門酒廠工作多年,有豐富的大型活動組織經驗。簡言之,她很會找錢,也很會花錢。當老楚門酒廠準備設立Fashion East這個非營利機構時,酒廠的資金並不足以支撐起整個的運作。Lulu Kennedy為這個機構找到了一個穩定的合作夥伴──Topshop。作為回饋,被選中的設計師的作品會首先在Topshop出售,設計師們也會為Topshop做些特別的設計。Lulu Kennedy曾勸說Christopher Kane申請參加Topshop的項目,當時已經是范思哲女當家眼中紅人的Kane聽從了Lulu的建議,為Topshop設計出後來極為暢銷的大猩猩款裙子與T恤。

最初,Fashion East只贊助女裝設計師,2005年開始,
它也設立了男裝方面的項目。如今,Fashion East已經成為倫敦時尚界的風向標。Lulu Kennedy在時尚界的地位也水漲船高,人人都想知道,今年她的金手指會點到誰?

當被問及她是如何發掘年輕設計師、其標準又是什麼時,Lulu Kennedy的回答很「暈」:「這通常是種直覺。當一個設計師思路清晰、設計有視覺感和並且行為果斷時,你很容易就能意識到你要找的人是他/她。」 這樣的答案讓人誤會,Lulu會像Blow那樣感性嗎?答案是:不。

Isabella Blow出生於破落英國貴族家庭,
曾在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學習中國文化(Ancient Chinese Art),做過美國版vogue主編Anna Wintour的助理,和Andy Warhol以及塗鴉藝術家 Jean Michel Basquiat是朋友。終其一生,她的衣櫥里都沒有一條牛仔褲,人們也沒見到過她不穿高跟鞋的樣子。

而新一代教母Lulu Kennedy出生在英國的Newcastle,父母是嬉皮士。Lulu從小坐著父母的大篷車長大,不僅遊歷英國,還一路開車跑到義大利的西西里島和西班牙的Ibiza島。她從小穿爸爸的衣服,大T恤上扎條皮帶就能出門。她幫父母編製彩色項鏈,並拿到市場出售賺錢。成年後,她曾在英國的Middlesex University求學,沒多久就轉學到位於義大利度假勝地拿波里的大學Universitario Orientale,這次她沒跑開,而是待足了三年。三年裡,她組織無數銳舞派對,最多時多達四千人。為了能通宵跳舞,她穿舒適的軍用靴子,用漁網和鮮花自製衣服、換行頭。人們謠傳她之所以從義大利跑回英國,是因為她的銳舞派對招徠太多人,讓當地黑手黨很不安。不管怎麼說,1996年,她開始為老楚門酒廠工作。

作為新一代倫敦時尚界的金手指,不得不說,Lulu Kennedy找到了有效的運作模式,把對新人的支持系統化、
機構化,雖然設計師們依然需要被她和她的團隊來評頭論足,但是,這總好過寄希望於某一個熱愛時裝設計的時裝編輯的個人努力。

@Source: iWeekly·周末画报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