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2011

上海老弄堂裡的新潮生活@Lifestyle


一幢百齡老洋房在法國夫婦耗時兩年的改造之下,原本滿目瘡痍的危房變身帶花園和泳池的豪宅,而房內以三個孩子安全以及遊戲為中心的設計,更讓家成為孩子們的玩樂天堂。
/薛霓 /

這棟別墅的主人是來自法國的舒維夫婦,他們搬到這裡已經一年半了。十年前,由於工作原因,兩人頻繁穿梭于東京及上海之間,最終決定在上海定居。

2002年起,男主人奧利維亞·舒維(Olivier Chouvet)開始四處看房,幾年內看過了上海市區的百來處房子,最終落定愚園路上的一棟老別墅。舒維邀請好友馬塞洛為他的新家出謀劃策,並由設計師方欽正負責整體設計。經過整整兩年時間的改造,原本破敗不堪的老洋房變成了上下三層、帶花園、泳池甚至還有個樹屋的豪華住宅。

近日舒維在家中接受了《外灘畫報》專訪,詳細敘述了由危房到豪宅的改造過程。

老洋房改造中的5個盒子

上海愚園路上的這條弄堂窄得只能容一輛車經過。計程車司機說,還是不要開進去了吧。於是我們下了車,鑽進弄堂裡尋找一棟由很多盒子組成的別墅。在眾多老建築中,我們一眼就看到了它。

但這家的迎客方式似乎有點奇怪。玄關處像辦公樓的大堂那樣掛滿了企業招牌:岐山二校盛京銀行瀋陽電機廠薈華樓金店等等,只不過這些都是繪畫藝術品,讓人以為瞬間穿越到了北京798畫廊。還沒從這種黑色幽默中回過神來,我們已經置身於寬敞的客廳中,這裡有各種稀奇古怪的傢俱及藝術品,其中不乏大師級的作品。但記者根本無暇一一欣賞,目光已經被落地窗外的院子召喚過去了——那裡居然有一個樹屋!

舒維家給人的第一印象像芝麻開門後的神奇世界,有挖掘不完的新鮮感。然而,這棟始建於1935年的建築曾經老態龍鍾、病痛纏身,尤其是一樓的區域,滲水狀況十分嚴重,到處是一幅年久失修的場面。舒維買下這棟房子之後,委託給納索建築設計事務所改造,要求只有一個:讓他的三個孩子滿意就行。

在接到這個案子之後,主設計師方欽正首先要解決老式格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一樓隔斷諸多,光線及通風均不理想;二樓為水準天花板,建築的尖頂空間未被利用;庭院面積有限且雜草叢生,建設泳池難度極大。

方欽正整整花了半年時間來掃除舊患。首先將一樓全部打通,重做了地梁以及混凝土柱來替代原先的承重牆。其次,設計師對閣樓進行了拓寬和加固。泳池的修建則非常麻煩。為了保留足夠的草坪,泳池只能貼著圍牆建造,但挖地三尺的做法極易導致圍牆倒塌,因此泳池採用地面澆築,再用沖泥的技術手段使池底泥土慢慢滲出,最終才使整個泳池沉入地下。

掃清障礙之後,下一步就是為別墅進行重新設計。方欽正以“CUBE 5”作為設計主題,打造出了5個功能不同的盒子:一樓面向花園的玄關大理石盒子、三樓主臥內黑鋼框架的巨大挑窗、花園裡的水立方泳池、建築正面的木盒子(臨街入口)以及院子裡的一個樹屋。除了這5個有代表性的盒子之外,建築內部還有許許多多的小盒子,比如兒童房內的方格書架、樓梯口為防止嬰兒爬行設置的安全箱等等。

整個改造過程耗時兩年,其中包括長達6個月的構思和繪圖,8個月的硬體工程、6個月的軟裝、2個月的細節完善。經過改建後的住宅不但室內面積大幅提升至500平方米,功能性也增加了不少。一樓用作客廳、廚房、餐廳,二樓包括了兒童房、遊戲房、客臥、洗手間、陽臺,三樓則容納了主臥、衣帽間、洗手間、桑拿房等等。整個室內空間以白色為主,用老榆木地板搭配定制的橡木傢俱,也大量使用了直紋白石材。細節處的人性化設計值得一說。女主人的衣帽間巧妙地設計成圓形,營造出包圍感並且便於挑選衣服。所有的電源插座都被深在牆內,插座蓋的設計既美觀又提高了安全性。二、三樓的陽臺均在邊緣植樹來保證私密性。從主臥的挑窗可以隨時觀察到孩子們在樓下玩耍的場景。

新家成聚會地點

改造完畢後,新家成了朋友們的聚會地點。舒維告訴《外灘畫報》:客房幾乎一直是有人住的,每週末朋友們都會帶著孩子來我家聚會。天氣好的時候我們還會到院子裡去燒烤。

這個一百多平方米的院子無疑是最受小朋友們歡迎的地方。木條拼成的地板、草坪、巨大的餐桌、秋千、樹屋、恒溫泳池等等,所有該出現在院子裡的東西都出現了。天氣好的時候,孩子們放學後第一件事就是爭相奔向游泳池,一邊跑一邊脫下鞋襪衣褲,然後以三級跳的姿勢躍入水中。據說這個恒溫泳池代價不菲,不但特地設計成時下流行的無邊際泳池,還專門配置了可以浮在水面起保溫作用的電動捲簾膜。每年3月到10

是泳池上崗的時間。現在這個季節,泳池則被保溫膜蓋了起來。舒維不斷提醒專注于拍照的攝影師,千萬別掉進去啊!

院子裡的另一個明星是樹屋。有別於一般樹屋樓梯從地面直達的設計,設計師想到了另一種上樹方式——懸空半截的樓梯再加上一截繩索,為進入樹屋的路線增加了難度。孩子們最喜歡像猴子那樣爬上爬下。那裡是他們的領地,大人要爬上去可是有點費勁。舒維說。這個通常出現在童話故事中的場景在上海弄堂裡成為現實,讓人羡慕三個孩子的幸福生活。室內部分也有許多專為他們設計的娛樂場所,比如一樓的音樂房和二樓的遊戲室。

夫妻倆也有自己的世外桃源,那就是最頂層的閣樓區域。除了如密室般隱蔽的桑拿房和獨立水系統的整體浴室,主臥裡還隱藏著一塊投影螢幕,隨時可以變成一間影音室。包括拾級而上的島型衣帽間在內的私人休憩區域全部擁有敞開的視野,從房間的任何位置都能看到院子裡的景色。由於採用了大量的玻璃移門,打開窗就可以走到陽臺上面去,室內外並沒有明顯的界限。

由於職業原因,夫婦倆對環境光線和音樂氛圍要求極高。設計師在土木工程之前預埋好了線路,把音樂控制台與一樓中心的承重柱設計為一體。無論是花園還是廁所,任何角落都可以有想要的音樂縈繞耳邊;光線也是同樣原則,許多基礎燈光都只見光線,不見光源,且強弱可調,隨心情而走。除此之外,夫妻倆還專門請了一位專業的插花師,幫家裡設計插花,每週更換。

對於兩位主人來說,唯一沒有實現的野心大概是私家恒溫地下酒窖。舒維夫婦秉承了法國人愛酒的品性,本想在自家地下挖個酒窖出來,可惜上海的地質讓這件事的代價大到了離譜的程度,所以只能作罷。現在舒維把自己的藏酒陳列在酒櫃裡,每次朋友來了都會帶他們去選一瓶,然後大家圍坐到廚房的吧台邊,把像拼圖一樣的凳子拆散開,頭頂上就是從天窗射進來的星光。

愛做上海人

舒維和妻子伊莎貝拉在大學時代認識,同在公關代理領域工作了很久,後來攜手創立了Glamour-sales奢侈品購物網站以及Emotion諮詢事務所,幫各國一線品牌策劃活動。工作之餘,兩人也不忘策劃自己的生活。2004年,他們決定把家搬到上海。

舒維告訴《外灘畫報》:我的很多法國朋友不理解為什麼我會在上海定居。我非常喜歡這座城市,她每天都在變化,我只是希望她不要失去一些有歷史的東西。

在最初看房子的時候,舒維就將地址圈定在了市區的繁華地帶。我要住在市中心的弄堂裡,這樣才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市井氣息,接觸到最真實的上海。舒維沒有選擇高檔公寓,而是一頭紮進了法租界的弄堂裡。我看了很多老房子,但都不滿意,只有這間我是一眼就相中的。之前的業主是一位84歲高齡老上海人,這棟房子和他的歲數也差不多大了。

舒維夫婦從未忘記說自己是幸運的。這個家的最後呈現已經遠遠超過他們的預期。在這份幸運中,他們最感歎是有幸與自己在多年工作中建立了友誼和信任的納索建築設計事務所合作。對於一年只做一兩個私人項目的納索來說,這棟別墅也是他們在亞洲的第一個私人住宅項目。無論是創始人馬塞洛還是主設計師方欽正,在這個項目裡投注的心力已遠遠超過一份合約所能涵蓋的。

如今搬進愚園路已有一年半的時間,舒維已經和街坊們很熟悉。這裡生活著許多中國家庭,有的家族已經在這裡住了很多年,我覺得這樣的環境很好。每天早上當我出門去上班的時候,周圍的一切會讓我有一種很真實的住在上海的感覺。舒維告訴《外灘畫報》,孩子們有的時候也會和弄堂裡的中國小孩一起玩。

舒維夫婦有三個孩子,兩個兒子分別是10歲和12歲,還有一個1歲多的女兒。和其他外國人把子女送進國際學校不同,舒維堅持讓孩子們讀中國人的學校,我想讓他們從小學習中國文化。和中國孩子在一起是最好的方式。現在兩個男孩已經可以說流利的中文。

B=《外灘畫報》

C= 奧利維亞·舒維

我們很少去公園,因為家裡已經有一個了

B:你平時在家裡的哪個角落待得時間最長?

C:一天中不同的時間我待的地方不一樣,而工作日和週末的時候又不同。週末的時候,常常會有一些朋友來我家做客。我們有時會一起做飯或者燒烤,通常也會來很多孩子,所以一樓主要負責接待客人。夏天和冬天也會有區別。夏天我們更喜歡待在院子裡,在戶外活動。冬天則更多地待在屋子裡。吧台是我經常會邀請朋友們一起喝酒的地方,我很喜歡待在那裡。

B:如果不上班的話,平常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C:我大約會在9點起床,喝一些咖啡,看一會兒報紙,然後送我的兒子們去踢球或者做一些其他的親子活動,總之上午就奉獻給孩子了。因為我和妻子都非常喜歡藝術,下午我們會去逛逛畫廊或者美術館。公園我不太去,因為我們自家已經有一個公園了。週末的晚上我們會出去吃飯。除了法國菜,我們還會吃一些義大利菜、壽司、泰國菜或者是披薩。

B:你參觀過中國朋友的家嗎?

C:我發現中國式的住宅沒有像我們這樣十分注重兒童安全性方面的設計,那是因為中國的小孩子都有長輩在家裡看著,沒有這方面的顧慮。但是我們平時都要上班,阿姨一個人不可能總是看著孩子,所以我們非常注意家裡的角角落落都要安全。插座外面會加一個蓋子,防止孩子們不小心觸電等等。同時我還發現,中國人非常重視家裡的風水,他們對房間的朝向、窗戶的位置、傢俱的擺放都很有講究。我在日本和中國都生活過,所以入鄉隨俗,學到了不少風水知識。

B:房間裡的藝術品都是你本人挑選的嗎?

C:是的。相比繪畫我更喜歡攝影作品。除此之外我還很喜歡音樂,我的兒子在學習鋼琴。說來很有意思,大約7年前,我們打算把兩個兒子送到上海的幼稚園,當時拿著外國護照要進入全部是中國學生的學校是很難的,最後我們找到的是一所音樂類的學校,當時兩個孩子才只有3歲和5歲。後來我發現中國的孩子從很小就開始學習樂器,甚至可以讀樂譜了,這在國外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國外的小孩在6歲之前幾乎不會接受任何培訓。但我就是想讓他們從小接受中國的教育。他們從那時起就開始學彈鋼琴、打鼓,我還在家裡專門給他們設置了一間音樂房。

B:生活在上海有哪些讓你不習慣的地方?

C:這些年上海已經進步了很多,它幾乎每天都在變化。如果是十年前問我的話,我會說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現在已經好很多了。一定要說的話,我希望上海能夠大力保護充滿了歷史底蘊的老建築。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高樓大廈,但是有一些建築是只有上海才有、獨一無二的,需要好好保存下來。上海是個非常有趣的地方,也是現階段最適合我居住的地方。最起碼在未來的十年,我將是個上海市民。

@Source:《外滩画报》2011-02-17 总第 425 期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