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特約記者/高彩虹報導
若是二十年前走進咖啡館的吧檯,總能見到咖啡師拿著木匙,撥弄著上下兩只玻璃球般的塞風壺(Syphon),煮出一杯杯香醇咖啡;當時的咖啡人,多是一群頗好品味的男女知青,一邊品著焦苦的咖啡,一邊啃噬著青春時光。
曾幾何時,咖啡館成為義式咖啡的天下,進到咖啡館裡,基本配備就是一台大大機器,有的長得像骨董車,有的則像法拉利,整家是此起彼落嘟嚕嘟嚕的打奶泡聲,不再管曼特寧、藍山,只問你要拿鐵或卡布奇諾,想喝就請先至櫃檯結帳,店內坐滿了業務員與拉保險。
而另一派「手沖咖啡」,則在這夾縫中冒芽滋長,市面上經常見「濾泡式咖啡」字眼,顧名思義也就是以過濾方式沖泡咖啡,無論是掛耳包、法蘭絨、越南式咖啡與手沖都是濾泡式咖啡的一種。
最早為普遍大眾所熟知的應該算是真鍋咖啡館,繼而為哈亞、PEG等咖啡館所採用,基本上手沖技術是從日本流傳到台灣,雖然是咖啡館裡的小眾,但仍有其擁護者。
因為萃取方式的不同,而讓咖啡有了不同的呈現,有五年手沖經驗的音樂老師李瓊慧說,「一開始是在咖啡館裡喝到,後來發現手沖的咖啡味道很清澈,也就愛上了,現在自己每天在家都會喝手沖咖啡。」
咖啡職人陳建源談到,一開始很排斥手沖咖啡,覺得喝起來不夠熱,一點都不好喝,但後來發現義式咖啡所萃取出的是咖啡完整樣態,也就是不管好的或不好的都在裡面;塞風咖啡的溫度偏高,第一時間的咖啡香氣較糾結,手沖能立即表現出咖啡的澄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