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2012

告別紙質時代的大英百科@Culture
















從蘇格蘭啟蒙運動,到最後一版紙質印刷品出版,《大英百科全書》默默地見證了這個世界244年來的變化。這244年對西方知識界來說,無疑是一次權威而深刻的文化洗禮。值得慶幸的是,儘管我們告別了「紙質知識」時代,但另一個時代隨之開始。

曾經,無數西方學者前赴後繼地加入到《大英百科全書》
的編纂工作並深以為榮,如威廉·赫茲里特、大衛·李嘉圖、赫胥黎……還有無數勇者以通讀這本浩如煙海的工具巨著而自詡,其中包括了卡扎爾王朝帝王法阿里、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美國物理學家費曼;更有甚者以自己書架上的《大英百科全書》為豪,因為在上世紀50年代,《大英百科全書》就和我們現在從車庫裡開出來的轎跑一樣,是中產身份的象徵。

不過,這一切在2012年伊始,遭遇了「斷代」——這部以學院派、黑色皮質封套和厚重感而聞名於世的《大英百科全書》,將徹底告別紙質,進入數字時代,而「罪魁禍首」就是那個被版權界稱為「洪水猛獸」的東西——數碼。

無奈之選?必然之選?

《大英百科全書》總裁喬治·考茲曾經說:「當印刷版一推出,
它就過時了,因為網路版可以及時更新內容。」儘管這句話讓出版界的人聽上去如芒刺在背,但的確是現實。

讓我們來作一個簡單的比較吧:最後一版印刷版的《大英百科全書》重達129磅,售價為1395美元;而網路版的《大英百科全書》在手機中就能隨處瀏覽,每年的訂閱價為70美元,你會選擇哪一個?再看看下面這組數據,也許會更加觸目驚心:1990年,《大英百科全書》共售出12萬套,盈利6.5億美元;2010年,僅僅售出8000套,盈利不到可憐的千萬美元。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印刷版銷售收入已經微乎其微。

有人甚至斷言:「如果再不改革,《大英百科全書》
就只能被收錄到如維基等網路百科中供人回憶了。」僅僅擁有不到10年歷史的維基百科,怎麼可能和已經有244年歷史的《大英百科全書》相提並論?如果你真這麼想,就是小看數字力量了:以群眾的智慧挑戰專家權威,採用在線編輯實時更新的形式,維基百科深諳21世紀信息傳遞的特點以及互聯網的真諦,這使它的成功顯得水到渠成。目前,僅該網站擁有的英文文章數量就已經接近400萬篇,將近《大英百科全書》的40倍,其中還包括了後者認為不值得收錄的流行文化話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草根+免費」的維基百科擊敗權威的《大英百科全書》已成事實。

而《大英百科全書》面臨的競爭不僅於此,
其他印刷版的大百科全書也都暗自發力,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數字版本。早在1994年,權威的詞典研究專家肯尼斯·吉斯特就對《大英百科全書》和《大美百科全書》、《世界圖書百科全書》以及《康普頓百科全書》進行了一番對比,他認為前者在競爭中已經被對手迎頭趕上。微軟發布的Encarta百科全書也一直和《大英百科全書》競爭至今。

不得不承認,《大英百科全書》的選擇其實是「無奈中的必然」。

這是一個新的時代

英國大英百科全書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伊爾甘·休斯這樣告訴《
周末畫報》:「其實早在30多年前,他們就已經嗅到了競爭瀰漫的氛圍,並開始付出了許多努力。」1970年代,該公司就開始試水數字版,1981年為LexisNexis用戶推出了可能是全球第一個數字版的百科全書。1989年推出了CD-ROM版,1994年推出了網路版。但這一切,卻由於收費模式以及傳統思維的影響,進行得並不徹底。因此在短短10年間,迅速被代表網路力量的維基百科超越,也是一種「偶然中的必然」。

對於這種緩慢的調整,《大英百科全書》的人自有說法。用伊爾甘·休斯的話來說:「相比在過去20年中,許多傳統行業逐漸消失了,《大英百科全書》卻依然能屹立不倒,這已經證明了某些東西。我們也適應了新的經營方式,比如DVD和在線收費閱讀等,雖然無法媲美我們的鼎盛時期,但我們依然會堅持自己的原則。」

休斯的言下之意是,相比維基百科那種更「粗放」和「草根」
的突然闖入而言,他們的轉變帶有更加「文明」的色彩:「你可曾聽到關於《大英百科全書》的不公平交易或者版權糾紛?在當前數字時代版權紛擾的今天,《大英百科全書》從未遇到過這樣的麻煩。在過去10年中,我們一直在做最優雅的事情,努力把我們的內容做到最好。然後才最終退出紙質印刷,進入數碼時代。」

當然,不同的意見此起彼伏。很多《大英百科》
的追隨者們公開反對無紙化,《紐約時報》專欄作家A.J. Jacobs就認為:「書籍給人以慰藉。書架上的信息,要比來自冷冰冰的電腦上的信息溫暖得多。」而美國著名作家香農·格林斯泰(Shane Greenstein)則站在了改革派這一邊,他直言不諱地指出,《大英百科全書》的變化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到來:「一個新的市場取而代之,《大英百科全書》只是正式大膽地宣布進入這個市場而已。我們應當把這一切都作為新的事物來看待,隨著人類意識的不斷發展,這一切都有其發生的理由。因為他們和我們一起,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也許就像格林斯泰所說的那樣,改變才剛剛開始。

改變並不是糟糕事

Q=周末畫報
A=伊爾甘·休斯(英國《大英百科全書》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

Q:你一定聽說過赫爾曼先生曾經對外星人科學家說過的那句話:「
你為什麼不帶一套《大英百科全書》回去呢?」如果赫爾曼先生在2012年3月13日之後遇到外星科學家,那他會怎麼說呢?
A:也許我們會建議他在網上或者手機上申請一個《大英百科全書》的網路版!

Q:在50年前,無論是歐洲還是美國,家庭擁有《大英百科全書》就意味著品位和地位。現在這種時光卻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你認為這是時代的進步還是倒退?
A:毫無疑問這是一種進步。正是因為有了網路數字版的《大英百科全書》,我們可以做更多印刷版做不了的事情。我們能夠提供更多的條目,並且能根據時間的推進,對所發生的事件進行不斷更新。我們的顧客真正期待的是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能夠查詢到所有32卷《大英百科全書》的內容。

Q:為何選擇現在來進行改變?

A:其實我們內部早就已經決定,從2012年開始,不再對印刷版進行更新,而是全面推進數字和移動版《大英百科全書》。因為多年來,只有數字版能夠創造大部分的利潤。

Q:在實現數字化之前,你們一定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A:事實上,我們從1994年開始就已經準備完全數字版本的《大英百科全書》,網路版本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的。我們為走到這一步,其實已經準備了將近20年的時間,這個準備是非常充分的,我們也已經完全做好了數字提供者的角色準備。

Q:除了撰寫百科全書的專家學者,
你們還邀請了哪些人來幫助你們進行這次改變?比如技術方面和內容方面?
A:其實《大英百科全書》目前所雇傭的專家學者以及技術人員是非常廣泛的,從非全職的網路技術人員到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有參與大英百科的編纂工作和後期處理。至於最後的審核通過,我們也有非常嚴格的審核團隊來判斷能否進入百科全書。

Q:目前很多資料都是採取網路儲存的方式,這種方式帶來便利的同時,安全性也成了一大難題。如何保障《大英百科全書》的安全?一個簡單的假設,萬一所有備份都被破壞了,怎麼辦?
A:我們在美國有一個專門的伺服器和信息存儲技術專家團隊。這個團隊就是專門負責在緊急狀態下處理數據資料存儲的,以確保在任何時間任何情況下,我們的數據都能安全。

Q:大英百科總裁喬治·考茲(Jorge Cauz)說過,大英百科其實已經漸漸從一個「
參考供應商改變成為教學解決方案提供商」。我們怎麼來理解這句話?
A:喬治的意思是,《大英百科全書》早已不僅是單純的工具書和負責內容參考功能的公司,我們更是一家為中學、大學等教育機構提供研究諮詢,並能夠提供不同的教育資源的跨國機構。我們正在進行多樣化的革新。

Q:「We』re digital,we』re mobile,and we』re social.」這就是你們未來努力的一個方向吧?
A:跟目前的很多出版商一樣,我們還將會使用一些新的理念和新的技術,來更好地為我們的用戶服務。
除了《大英百科全書》外我們會提供很多不同類別的網上服務,比如教育類諮詢等等。這些現在被總稱為大英百科全書路徑(Britannica Pathways):科學,為學校提供各類學科的教學資源;圖像的追求,建立一個在線圖片庫,用於學校和smartmath(一種新的數學教育方案)。另外,我們也將服務集中在移動服務方面,已經開發了一個專門為手機和平板電腦而編寫的應用程序(包括APP)。

Q:有人說,《大英百科全書》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維基百科。
也有人說,你們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互聯網,因為有Google這樣的公司存在。你贊同這樣的說法嗎?為什麼?
A:事實上,在我看來,維基百科和大英百科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別。維基更像是一個極其龐大的資源共享系統,每個人都能參與編輯和閱讀。而大英百科則沿用了傳統的編輯方式,更加準確和規範化。
維基百科很實用,但是大英百科提供了更多的深入分析和嚴肅研究的可能,更適合深層次的學術和課題研究。大英百科將務求做到儘可能的毫無偏見,尤其是不帶政治和宗教色彩的偏見,對世界上發生的任何事件都務求做到這一點。至於互聯網,我認為的確改變了人們尋求信息的方式,但我們也同時在跟這種方式進行「合作」,而非抵抗。

Q:在此之前,我想一定經過了很多複雜的考慮或者爭論。
我所感興趣的是,有多少人是批評或者反對的?他們反對的理由是什麼?
A:據我所知,絕大多數的批評可能來自那些使用維基百科的人。因為總體來說,《大英百科全書》數字版推出的服務都不是免費的,都需要讀者支付費用才能使用。而且對於很大一部分公眾所感興趣的,例如通俗文化和娛樂等內容,我們都還沒有涉及,但這些在網路上已經非常流行。所以很多人指責我們走得太慢。

Q:《大英百科全書》被很多人視為經典,但現在,這本書徹底告別了紙張。你認為這意味著什麼,一個時代的結束?
A:這的確是一個時代的結束。很多留言板和網路上出現的,都瀰漫著一種懷舊情緒。大多數曾經擁有《大英百科全書》的人,都留下過十分美好的回憶,這也意味著我們公司曾經輝煌的歷史。但這些都已經成為過去,我們更加看重的是一個新的開始,是未來。

Q:這是否意味其他圖書公司或者紙質出版商也要跟隨你們的腳步?
人類的閱讀習慣從《大英百科全書》數字化開始被徹底顛覆?
A:可以這樣說,互聯網改變了世界上每一個行業。我們認為對於整個印刷出版行業來說,《大英百科全書》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範例和一種趨勢,但對於我們自身來說,每兩年更新一次印刷版,的確已經完全沒有這個必要了。每一個出版商都會對自己的未來進行一番合理的規劃,然後制定自己的策略。我不能確定人們的閱讀習慣會被徹底改變—事實上已經改變了。在我看來,這種改變其實並不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Source:iWeekly·周末画报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