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6
徐佳王思齊
[品牌希望通過設計師煥發 新姿,而設計師則希望更自主地發揮創意,長久難免齟齬。在一個龐大的產業王國里,再具藝術家氣質的設計師,也不過是生產鏈條下一個隨時可以替換的螺絲釘]
大牌換帥的消息永遠都是時尚圈沸沸揚揚的頭條。這一次,執掌巴黎世家(Balenciaga)帥印15年之久的創意總監尼古拉·蓋斯奇埃爾(Nicolas Ghesquiere)不幸上榜。幾天前,老東家巴黎世家突然宣布與他的合作止於2012年11月30日,令外界跌破眼鏡。
跌破眼鏡的原因是“毫無徵兆”。僅僅一個月前,尼古拉還在巴黎發布了巴黎世家2013春夏女裝系列,並得到了有史以來最為廣泛的讚譽,風頭正勁。此外,苦心經營15年的他一直被譽為創始人Cristobal Balenciaga最好的接班人,曾拯救巴黎世家於危難之中,儼然成為這個老牌高級時裝屋的精神像徵。他為何離去,將何去何從,如今留下了無數問號。
這是繼Christian Dior、Balmain、Jil Sander之後,2012年時尚圈又一個重大的換人事件,將品牌和設計師的微妙關係再度擺上檯面——極負盛名的設計師和財大氣粗的高級時裝屋,究竟誰更依賴誰?
積怨與變動
“雙方一致決定於11月30日終止合作關係。”北京時間11月6日凌晨,PPR奢侈品集團與巴黎世家聯合發出聲明,稱與創意總監尼古拉即將終止雙方長達15年的合作。此番聲明簡短而節制,既未就繼任人選或蓋斯奇埃爾的去向提供任何細節,更看不出任何“矛盾端倪”。
事出突然,就更加彰顯出品牌與設計師之間的“積怨已深”。
現年41歲的尼古拉於1997年成為巴黎世家創意總監,當年26歲的他被譽為“少年天才”。 15年來,他對巴黎世家原有的經典風格進行了更嬉皮、更新鮮的詮釋,讓品牌既獲得了商業上的成功,也收穫了高度的行業認可,並通過Lariat機車包等設計讓巴黎世家的知名度空前高漲,一手將垂垂老矣的巴黎世家重新打造成最具指標性的時裝品牌。
時尚界認為,尼古拉絕對可以被奉為巴黎世家史上的傳奇人物。他與創始人Cristobal Balenciaga一樣,擁有一種藝術家的專注,不善Marc Jacobs或Giorgio Armani式的社交和曝光,甚至相信“玩物會喪志”。他對巴黎世家的改造除了創新,還保留歷史傳統的繼承:2012春夏秀場上的那頂誇張廓形帽子,正是他對巴黎世家以及自己先鋒意識的拓展。
對於尼古拉任內的成績,巴黎世家隸屬的PPR集團CEO兼主席Francois-Henri Pinault先生也做出了高度評價:“尼古拉有著無與倫比的創意天賦,賦予了巴黎世家獨特的藝術美感,這對品牌獨特的影響力至關重要。”他的這一說法,也讓尼古拉的離任顯得匪夷所思。
時尚評論家Cathy Horyn猜測,尼古拉離任是他與品牌首席執行官伊莎貝拉·古沙特(Isabelle Guichot)的關係惡化所致。 “大概在一年前,尼古拉就因為對品牌過分商業化和一些財政問題而不滿。而這些問題又沒能得到PPR方面很好的解決。”據稱,PPR對巴黎世家施壓了一些商業壓力,希望它能成為GUCCI以及Bottega Veneta那樣的“銷售大戶”。尼古拉卻認為,自己缺乏來自品牌有力的資金支持。 Cathy Horyn還透露,Hedi Slimane執掌同為PPR集團旗下的Saint Laurent後獲得的極大自由增加了尼古拉的緊張情緒,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目前關於尼古拉未來將何去何從以及誰會是巴黎世家未來的掌門人,都沒有任何官方消息放出。伊莎貝拉·古沙特表示品牌手上握有一張挖角名單。有消息傳出,最有可能接任的人選是Alexander Wang。而卡爾·拉格菲爾德則建議尼古拉投奔LVMH或自創品牌。
外界擔心,尼古拉的離去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巴黎世家良好的上升勢頭。伊莎貝拉·古沙特卻表示,品牌已經足夠強大,可以不受設計師去留的限制,繼續推動業務向前發展,“創意總監的變動永遠都是時裝屋生命的一部分。”
時裝之王的戰鬥
巴黎世家的“換帥”風波並非時尚圈的孤立個案。恰好相反的是,2012年可謂“大牌易舵”年。比利時設計師拉夫·西蒙(Raf Simons)離開任職了六年的吉爾·桑達(Jil Sander)投奔Dior,任高級定制、女裝成衣及配飾系列藝術總監。而這個空缺正是由約翰·加里亞諾(John Galliano)因“種族言論”被棄用後留下。而有“極簡女王”之稱的吉爾·桑達(Jil Sander)本人只能重新出山,回歸自己創立的同名品牌。
“換帥”重地巴黎更是新聞多多:老牌高定時裝屋Paco Rabanne的新掌門Lydia Maurer上任首秀;伊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則是換帥又改名,任職9年的斯特凡諾·皮拉蒂(Stefano Pilati)被棄用後,遠走Zegna。新舵手艾迪·斯理曼(Hedi Slimane)則吊足大眾的胃口,時裝秀不對媒體開放,只邀請買手入場。有意思的是,Yves Saint Laurent品牌的前創意總監正是拉夫·西蒙,而艾迪·斯理曼曾任Dior Homme的設計師,連伊夫·聖羅蘭本人也曾是Dior的創意總監,最終因風格過於前衛而被公司捨棄。目前,Dior隸屬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團LVMH,地位僅次於路易威登。而Yves Saint Laurent隸屬全球第二大的奢侈品集團PPR,名氣不遜GUCCI。今年10月的巴黎時裝週,兩個集團、兩個品牌、兩任新當家同時首秀,那一段恩怨情仇成為媒體熱烈追逐的焦點,被包裝為“一場時裝之王的戰鬥”。
當然,換帥的還有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和巴爾曼(Balmain),但原因令人唏噓。兩年前,麥昆在倫敦家中自縊身亡,品牌不得不選擇了莎拉·伯頓繼任。雖然莎拉與英國凱特王妃交好,並利用王室效應炒熱了品牌一把,但自始至終,沒人認為她擁有堪與鬼才麥昆媲美的天才設計能力。而與法國品牌巴爾曼合作了五年的設計師克里斯托弗·狄卡寧(Christophe Decarnin),因為抑鬱症和過分害羞被迫出局,年輕的巴爾曼女裝設計師Olivier Rousteing迅速填補了同伴的空缺。
時裝界的換帥遊戲玩得太快,我們不禁要問:設計師和品牌的關係到底如何?設計師的聲望是否凌駕在品牌之上?人們是衝著品牌還是設計師來購物?說到底,是品牌還是設計師說了算?
設計師拯救品牌的例子舉不勝數。 2009年2月,隱退3年之久的英國設計師菲比·菲羅宣布復出,出任Celine創意總監,結果是,這幾年的Celine相當受寵,每一季發布後都是發瘋似的追捧,品牌也隨之風光起來。
但Givenchy就沒有這麼好運。 1995年,創始人Hubert de Givenchy退休,此後的10年中,Givenchy更換了包括麥昆在內的三位設計總監,直到2004年里卡多·提西(Riccardo Tisci)成為品牌的第4代設計師後,Givenchy才憑藉著優雅和哥特的混搭重新崛起。
時裝界從不相信感恩和念舊這碼事。在Dior待了14年的約翰·加里亞諾,幾乎成了品牌的代名詞,但Dior說改聘就改聘。表面上,約翰·加里亞諾的“反猶言論”被認為影響了品牌的公眾形象,“但事實上,約翰為Dior設計的衣服叫好卻不叫座,很美卻難穿,才是真正原因。 ”一位業內人解釋。
安東尼奧·瑪哈斯(Antonio Marras)更“冤”。 2003年受邀擔任Kenzo第三任創意總監以來,瑪哈斯一直保持著“業績突出”的狀態,卻仍然難逃被炒的命運。 LVMH集團時裝部的主席Pierre-Yves Roussel解釋:“瑪哈斯非常尊重品牌的傳統,但是現在Kenzo需要一些更有活力的元素,能展現一個新的時代。”
最能說明品牌和設計師關係的個案當屬湯姆·福特(Tom Ford)。 2003年11月5日, 古馳集團宣布,GUCCI設計總監湯姆·福特約滿離任。彼時,湯姆·福特剛好就任10年,並將一個被人遺忘瀕臨破產的老牌脫胎換骨成市值20億美元的時尚王國。就連卡爾·拉格菲爾德都惋惜道:“GUCCI錯了,像湯姆·福特這種設計才華與商業頭腦兼備的人才已寥寥無幾,他是無法被取代的。”湯姆·福特的被拋棄,據說是因為在與品牌爭取“管理自主權”時,遭到了拒絕。
如今重新回顧這場時尚界的大地震,更加證實了“沒有誰,地球一樣轉”的公理——GUCCI的銷售額仍然扶搖直上。而拉夫·西蒙的最新作品——Christian Dior 2012秋冬高級定制系列大受好評,被時尚媒體贊到頭暈。另一邊,約翰·加里亞諾正在積極約談LVMH,找尋自己的第二個春天。過不了多久,他和Dior的聯繫將不再密切。
看樣子,品牌在與設計師的對峙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理由很簡單,當一個品牌擁有多元化的產品系列,涉及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走高級時裝路線同時兼顧大眾化形象,並強調銷售總額時,創意總監的作用已經被淡化。許多大品牌,包括Ralph Lauren的產品都出自龐大的設計師班底,而不是設計師本人,這已經不是秘密。
品牌希望通過設計師煥發新姿,而設計師則希望更自主地發揮創意,長久難免齟齬。設計師被賦予明星光環,但越來越發現,那不過是品牌營銷的煙幕彈。在一個龐大的產業王國里,再具藝術家氣質的設計師,也不過是生產鏈條下一個隨時可以替換的螺絲釘。
@Source: 第一財經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