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30\ 來源:黃龍中
這是一篇為《城市畫報》封面專題撰寫的文章,11 月28 日發表的版本中刪節較多,本文為完整版。對於蘋果,本站的讀者應該非常了解了,這篇以商業模式為切入點,談蘋果怎麼掙錢。文中提到三種模式:硬件,軟件,服務。
韓寒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談及他作家身份的場合,他說其實我是一個車手;談及他的賽車事業,他說其實我是一個作家。
於蘋果公司而言,在談論硬件利潤的場合,蘋果是賣軟件的,它賣的不是硬件,賣的是生態系統。在談論軟件收入的場合,蘋果是賣硬件的,它一個季度的收入是微軟半年的收入、是Google 一年的收入。
硬件和軟件誰更重要?我問你一個問題:是誰在控制世界,男人還是女人?這個問題並不好回答。男人控制世界,女人控制男人。蘋果硬件重要還是軟件重要問題也不好回答。硬件掙錢,但沒有軟件生態的硬件不好掙錢。就像給你一台PC、你對DOS 系統已經無愛一樣,這是Windows 系統的價值。
“其實我是賣電腦的”
蘋果公司成立於1976 年4 月,第一單生意是賣Apple I 電腦(其實是一塊主板)。當時商人喬布斯跟商人字節商店(The Bite Shop)的老闆保羅·泰瑞爾(Paul Thrrell)達成了協議,以500 美元定價向泰瑞爾供貨50 台Apple I,這些機器的市面價格是666.66美元,成本價是200 美元。毛利在50% 以上。
2012 年,蘋果推出iPhone 5 和iPad mini,根據國外調查機構iSuppli 的統計,iPhone 5 的成本價為207 美元起,iPad mini 成本價為188 美元起。 iPhone 5 在官方商店定價499 美元,毛利58%;iPad mini 市場價329 美元,毛利42%。根據截至今年3 月的數據,iPhone 和iPad 已經佔蘋果總毛利的90%。 iPod 毛利貢獻逐年下降,Mac則不溫不火。
橫跨36 年曆史,即使中間有喬布斯NeXT 負氣創業的插曲,蘋果一直維持硬件產品較高的毛利。即蘋果通過硬件掙錢。 2007 年將“蘋果電腦公司”改名為“蘋果公司”之前,主要的利潤來自Mac和iPod;改名之後,iOS 產品線的iPhone 成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如今iPod 產品在功能上受到iPhone 同質化的影響愈來愈深,出貨量每年呈現同比下降的趨勢。 Mac產品出貨量保持著逐漸上漲的趨勢,但增幅微弱,今年三季度蘋果財報的數據顯示Mac的出貨量是490 萬台,僅同比增長1%。 iPhone 和iPad 產品線則越來越重要。得益於蘋果與三星的專利官司,我們從蘋果高級副總裁Scott Forstall 的證詞中知道了iPhone 和iPad 對於蘋果重要性的變化:從2010 年10 月至2012 年3 月,iPhone 業務對蘋果的毛利貢獻由49% 上升至58%,iPad 業務的毛利貢獻由23% 上升至32%。 iPhone 和iPad 業務目前已經構成了90% 的蘋果總毛利。
硬件對於蘋果有多重要,看看工業設計師Jonathan Ive 的地位就知道。下圖喬布斯右手擁抱的就是Jonathan Ive。稍後我告訴你他左手擁抱的是誰。
優勢,蘋果推出了迎合大眾口味的7.9 寸平板電腦iPad mini——這個尺寸曾在iPad 剛剛面市的時候被喬布斯斷然否決。直到去年11 月亞馬遜超低價推出Kindle Fire 之前,除了iPad 之外的平板電腦均悄無聲息,摩托羅拉的Xoom 在沉默中死亡,惠普的TouchPad 在以99 美元的清倉價燃燒自己後走向覆亡,黑莓的Playbook 也半死不活。但去年11 月15 日開售的Kindle Fire 燃燒了7 寸平板電腦市場,讓人們看到挑戰iPad 一絲希望——以慘烈的低價。今年Google 的Nexus 7 跟進後,這一市場的需求被激活,蘋果不得不放下身段推出iPad mini,以彌補在7 寸平板市場的缺位。如前所述,定價329 美元的iPad mini 毛利率約為42%。相比於其他競爭對手,這一毛利率簡直是暴利——我們知道亞馬遜CEO 傑夫·貝索斯已經公開宣稱Kindle Fire“不賺錢不虧錢”。
蘋果對利潤的看重和保護是它一貫的作風。根據蘋果最新的財報,蘋果目前的毛利為40%,這遠遠高於手機製造商諾基亞和電腦廠商DELL 的毛利率。尤其是在智能手機領域,蘋果對行業利潤的攫取,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根據著名蘋果分析師Horace Dediu 在個人博客Asymco 撰文統計,蘋果iPhone 攫取了三分之二的行業利潤,它的暴利已經讓諾基亞、HTC、黑莓等廠商連喝湯的機會都沒有。從下表可以看到,蘋果的毛利連年出現上漲的情況,尤其是2001 年喬布斯遇到供應鏈管理專家Tim Cook 以後。
的時候,喊出“領先業界五年”的口號。 2012 年是驗證喬布斯預言的時刻,很不幸,預言成真。在手機的工業設計方面,iPhone 仍然是業界的標杆和旗幟。三星Galaxy 家族產品在銷量上後來居上,但遭來抄襲的罵名及10 億美元的專利賠償。
由現在起,至2017 年,蘋果能夠再次喊出領先業界五年的口號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iOS 操作系統的絕對領先優勢已經沒有五年前那麼明顯。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裡講的是iOS 操作系統的“絕對領先優勢”,而不是五年後必然趨向平庸的工業設計。事實上,除了2007 年和2010 年分別攜iPhone 和iPhone 4“改變世界”之外,iPhone 的其他版本,如3G、3GS、4S 等都是簡單的產品性能升級。接下來的五年,沒有了喬布斯刁鑽口味,蘋果的硬件設計難以獲得革命性的突破。它也許會像剛剛推出的iMac 銳利邊緣一樣令人驚嘆,但已然不是破壞性創新,而是平穩的延續性創新。
真正讓蘋果奠定霸主地位的是軟件生態系統。
首先假想一下,三年後(五年太遙遠),如果iOS、Android、Windows Phone 三足鼎立,硬件設計三者相仿,價格不再成為你選購手機的困擾因素,你會選擇誰?很大程度上,屆時iOS 軟件生態的累積優勢會更加明顯。你為了獲取好應用,為了把智能手機打造成真正的生活助手,擁有上百萬App 的iOS 會成為你的首選。 ——這裡我們不談主打情感因素的其他操作系統的“差異化競爭”,因為差異化競爭本來就是弱者的表現,強者在康莊大道上昂首踏步前行即可。至於現在已經是iOS 用戶的那些消費者,無論是其主觀心理上對這個系統的滿意度,還是客觀上隨著駐留iOS 越長花費越多而形成的被綁架感(任何生態系統都如此) ,都會繼續成為忠實的iOS 用戶。你來是因為產品,你留下是因為生態系統。
我們來看蘋果早期的一個故事。蘋果Apple II 自1977 年誕生,到1993 年停止銷售,十幾年一共賣出了500-600 萬台,可謂歷史上最受歡迎的電腦。 Apple II 何以熱銷?何以獲得如此長久的生命力?除了蘋果創始人之一沃茲尼克卓越的設計及優秀的可擴展性外,Apple II 搭載的商業軟件VisiCalc 是推動Apple II 熱銷的重要因素。事實上,如果沒有VisiCalc,Apple II 就沒法吸引到商業、教育和家庭用戶,畢竟沒有多少普通消費者願意花費1298 美元來購買一台電腦,而電腦發燒友的規模又不大;如果無法到達這些目標受眾,就沒有Apple II 的傳奇。可以這樣說,是VisiCalc 鑄就了Apple II 的輝煌。
時間撥到2001 年,蘋果推出iPod,及推出配套音樂商店iTunes Store。如果僅僅是生產一個可以存放1000 首歌曲的“革命性的MP3”,那麼隨著iPod 硬件銷售不可避免的衰落,蘋果帝國的收入也要受到影響;況且假如蘋果只賣MP3 不賣音樂,那麼它只能看著唱片公司吃肉自己喝湯,作人嫁衣。所以我們看到喬布斯要極盡合縱連橫之能事,擺平幾大唱片公司,打造自己的音樂商店。
截止今年9 月30 日,蘋果2012 財年從iTunes Store 獲得的收入是75 億美元,首次超過賣iPod 獲得的收入,後者收入從去年的74 億美元下降到了56 億美元。而在去年的時候,來自iTunes Store 的收入還只是54 億美元,低於賣iPod 獲得的74 億美元。隨著iPod 銷量的持續下降,它給蘋果帶來的收入還會更低;而隨著其他iOS 設備的擴張,iTunes Store 會延伸更龐大的用戶,帶來更多收入。
iTunes Store 不只是賣第三方音樂、視頻和書籍,還有一大塊收入來自應用商店App Store。今年iTunes Store 收入猛增21 億美元,即主要由App Store 推動。
App Store 是蘋果2007 年推出iPhone 一年以後推出的產品。推出伊始,喬布斯持反對意見,因為他“不想當一名管理第三方開發者的警察”。後來喬布斯被基因科技主席阿瑟·萊文森(Arthur Levinson)打了12 次電話後說服。 App Store 奠定了蘋果“領先業界五年”的基石。到目前為止,Android 應用剛剛在數量上達到App Store 的規模,Windows Phone 則還差了一大截。如當年的VisiCalc 對Apple II 的推動一樣,App Store 同樣幫助蘋果更好地銷售自己的硬件,並為高利潤的硬件打造“密閉花園”。
蘋果App Store 的締造者是蘋果現任高級副總裁Scott Forstall,他正是上面我們留的懸念中被喬布斯左手擁抱的那個人。甚為可惜的是,由於個性張揚,邀功至偉,與其他高管不和,Forstall 將在明年離開蘋果。 Forstall 在2005 年的時候力排眾議,堅持由MacOS 縮減為iOS,這保證蘋果得以利用其在MacOS 上的數十年積累的技術優勢,使iOS 足夠強大,保持足夠快的進化速度。過去五年來,iOS 甩開Android 系統幾條街,也是Forstall 的功勞。
Forstall 另一個重要的貢獻,鮮有人知,卻影響深遠:為iOS 開發者提供開發工具。用過早期的Android 開發工具,你才知道Scott Forstall 的團隊在這件事情上乾得有多麼出色。相比之下,Google 拿出來的開發工具在iOS 面前像個玩具。這些高效的開發工具釋放了全世界中小開發者的才華,是他們的作品,讓iOS 在被其他操作系統逼近的今天,擁有最後一道屏障。
如果說女人真的通過男人掌控著世界,那麼對於蘋果而言,iTunes Store 裡的音樂,及App Store 裡的應用,無疑是通過蘋果硬件攫取更高利潤的那個“女人”。
賣服務:“與顧客交朋友”
2001 年5 月19 日,喬布斯宣布位於加州的兩家蘋果零售店(Apple Store)開張,由此開通蘋果快速、直接地將產品推送到人們眼前的渠道。截止2012 財年,蘋果已經在全球開設了390 家零售店,平均每家零售店給蘋果帶來5150 萬美元收入。就單位面積產生的收入衡量,蘋果零售店已經成為全球最吸金的零售商店,甚至比美國零售巨頭彭尼百貨(JCPenny)單位面積的收入高出兩倍,是百思買(Best Buy)的5 倍。
2001 年剛開張的時候,喬布斯對媒體說蘋果零售店的目的是為了推動產品銷量的增長。那年5 月的時候,蘋果的產品只有iMac 電腦和PowerBook 系列筆記本電腦。蘋果電腦在行業的份額還不足5%,喬布斯顯然是在為10 月發布的iPod 作準備。
在iPod 發布會之後,蘋果零售店裡放進了iPod、MacBook、Apple TV、iPhone、iPad 眾產品,開啟了蘋果的“i 時代”。現在藉助這些觸角遍及世界各地的蘋果零售店,消費者們可以第一時間體驗(而不僅僅是“購買”)到蘋果最新發布的產品。
蘋果Apple Store 的締造者是前蘋果高級營銷副總裁Ron Johnson,他被稱為“零售業的喬布斯”。 Johnson 去年11 月離開蘋果,赴任彭尼百貨CEO,截止目前他在彭尼的表現並不太好。去年他離職的時候,他在《哈佛商業評論》網絡版撰文分享Apple Store 成功的經驗。
Johnson 說蘋果零售店剛起步的時候也面臨困難,當初為了給天才吧(Genius Bar)聚攏人氣,蘋果不得不提供依雲礦泉水讓顧客坐下來。直到三年後,天才吧才真正得到認可。目前每天有5 萬人拿著蘋果產品前往天才吧尋求服務和建議。而全球進出蘋果零售店的人員每年已經超過3 億人。
Johnson 總結蘋果零售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與顧客交朋友”。 “最重要的,也是對其他零售店最有啟發意義的是——蘋果專賣店的員工不是專注於賣出更多產品,而是和顧客建立友誼,讓他們的生活更美好。這些員工都經過了良好的訓練,他們沒有佣金,賣出一台機器與幫你修好一台舊機器是一樣的效果。他們的工作是指出你想要的,並幫你獲得它們——哪怕是蘋果沒有的產品。”
是的,請不要驚訝,蘋果全球4 萬多名零售店員工都沒有銷售指標。 ——當然,他們也沒有銷售提成。據一位在蘋果零售店工作過的朋友介紹,他們的工資比較低,遠沒有外界所看到的那麼光鮮。我身邊還有一個從北京外交學院英語專業畢業的研究生朋友,經過五輪面試還是沒能成為蘋果零售店的員工。這位在蘋果零售店工作過的朋友說“在Apple Store 工作的人基本都是為蘋果工作為榮”。正是這樣發自內心的服務精神,使蘋果零售店成為全球單位面積產值最高的零售店。
如果說賣硬件是為了掙錢,賣軟件是為了更穩定地掙錢,那麼沒有銷售指標的蘋果零售店幾乎就是做公益。事實上呢?每年進出蘋果零售店的兩三億人,過去三年給蘋果帶來的收入是:187 億美元,140 億美元,97 億美元。人均貢獻約6 美元——他們沒有白來。以退求進,以無為求有為,這或許值得所有人思考。
去年11 月,《金融時報》曾撰寫聯合評論稱,“如果蘋果越來越難以依靠硬件領域的創新能力來盈利,公司的一大轉變將是進軍服務領域”。前半句已經漸漸成真,而“進軍服務領域”,當時外界猜測是電視領域。如今傳聞iOS 將進軍汽車領域,一個例證是新任命的負責Siri 和地圖業務的Eddy Cue 最近被認命為法拉利的董事,而早在今年6 月WWDC 2012 上,蘋果發布的Eyes Free 已經準備將iOS 系統緊密地整合到汽車上,蘋果當時宣布了寶馬、通用汽車、路虎、捷豹、奧迪、豐田、奔馳、本田、克萊斯勒等合作夥伴。另外,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也正在推進通過智能係統,以減少司機駕駛時使用手機導致的交通死亡事故。如果選擇這一方向,而非此前外界猜測的智能家電方向,蘋果更有可能創造“下一個1000 億美元”市場。只不過,不知道iOS 離開靈魂人物Scott Forstall 後,能不能像過去五年一樣保持業界領先,及快速的系統迭代?
@Source: 黃龍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