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2.2010

感應燈解析/路燈變聰明 測人車溫度調明暗@Design

路燈曾被視為是工業革命後的社會進步表徵,但近來歐美開始出現「路燈要整夜都亮著嗎?」的質疑聲。 (路透)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

全球吹起節能減碳風,專家把腦筋動到滿街林立的路燈上。法國西南部的土魯斯市(Toulouse)在局部公共道路和大學校園裡試辦感應式路燈,能偵測行人和車輛的溫度,自動將路燈亮度加倍,當人車離開10秒後,就自動恢復成昏暗的照明狀態。

土魯斯市政府估算,感應式路燈若試辦成功,將推廣到全市,省下至少一半的路燈耗

電;法國的環保團體鼓吹廣設感應式路燈,既省電,還能保護生態環境。

有些法國小鎮甚至打算半夜過後熄滅所有路燈,回到沒有路燈的時代。

說穿了,感應式路燈不是什麼新科技,卻是兼顧道路安全與節能減碳的好點子。

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環境研究所副組長李麗玲認為,以紅外線感測溫度的技術相當成熟,應用在路燈,只要裝上紅外線感測器,設定一個溫度標準(例如35℃)以上,就視為人或車輛,據此「通知」控制器把路燈的亮度調高。

結合影像和電腦辨識系統是另一種感測方式。李麗玲表示,城市的交通主管機關設置交通行控中心,就是靠街頭的攝影機拍下車輛移動的路況,交給電腦判別,根據車流量調整交通號誌,要藉此調整路燈亮度也行。

李麗玲說,供車輛行駛的道路裝設感應式路燈,和住家門口的感應燈不同,因為若當人車靠近時才瞬間點亮,這會造成明暗對比過大,瞬間亮起來的燈光會形成「失能眩光」,影響視力,很可能因此造成交通事故。

因此,路燈雖然改成感應式,夜間還是該保留一定亮(照)度才行。李麗玲舉例,過了交通尖峰時段,路燈只要維持1/3或1/2的照度,過了午夜幾乎沒車時,照度還可以調到更低,省電效益相當高。

有車輛經過時,可以靠溫度或影像感測器預先「通報」下一盞或下一排路燈加倍亮度,一段時間過後,感測器測不到人車就自動恢復原先設定的亮度。

不過,可調光燈具是採用感應式路燈的先決條件,最普遍的水銀燈沒有調光功能,鈉燈雖可調光,但調整速度緩慢,並不理想,可變換亮度、顏色的LED燈是當前感應式路燈的首選。

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憲德表示,據統計,照明的用電量,約占總用電量20%,而當前的戶外照明多數是會產生光害,像路燈密度過密、照度偏高,都是耗電排碳、導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之一,如果從照明下手,至少有2成的節能空間,光是全台改用更省電的照明系統,就能省下半座核電廠的發電量。

只是,台灣有特殊的「路燈文化」,地方首長常喊出「路燈要亮」的施政口號,民意代表更是設法為民眾爭取設置路燈,作為選民服務的具體績效,巴不得夜間把選區的每一吋土地都照亮。

於是,許多鄉鎮近幾年都因財政拮据,繳不出路燈電費,有的請民眾把路燈當「光明燈」認養,有的鄉鎮乾脆開一盞、關一盞,減半點亮路燈數量,撙節電費開支。

李麗玲表示,路燈開一盞關一盞,會導致路面產生一明一暗的「斑馬效應」,駕駛人得更吃力注視前方路況,一不小心就因為看不清楚穿越道路的人或動物,發生車禍,在這種路況開車也容易視覺疲勞,應該避免。
@Source from : 聯合新聞網

1 則留言:

安可爾 提到...

這樣的技術台灣已經可以導入一般住宅及公共建設囉~可以到http://www.anchor-tech.com.tw/Product.asp?ClassNoBig=PCB003&ClassNoMiddle=0&ProNo=P00014這裡看看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