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2010

台製世足戰袍 九支球隊都穿它!@LOHAS

文/黃玉禎

世足賽越打越熱,台灣雖無緣參與,但在這目前最受全世界注目的舞台上,有九支球隊所穿著球衣的環保材質,卻來自台灣。

原來,這些光鮮球衣的原始材料,是一支支在台灣回收的寶特瓶。寶特瓶蒐集之後,再由台商解構重組製成纖維,最後變為一件件的光鮮球衣。而串起這條「寶特瓶重生之路」的關鍵人物,就是德式馬企業董事長黃華德。

黃華德表示,寶特瓶回收後,可經處理製成纖維和布料,並不是新技術,也並非台灣獨創,這次能躍上國際舞台,憑藉的不是材料技術的再創造,而是製程改良。

他說,表面上看來,寶特瓶和紡織品常用的原料相同,都是合成聚酯,回收處理後,經加工就可製成酯線、酯紗、酯布料,再做成衣服。但寶特瓶回收過程需大量人力進行分類、清洗等工作,成本過高,其間若沒仔細處理或處理不當,就只能製成短纖次級品,頂多做填充棉等低價品,無法當作成衣材料。雖然台灣早在一九九七年就有廠商投入,但總因成本過高,再加上當時環保議題不受重視,市場尚未成熟,成不了氣候。

堅持品質:只在慈濟據點回收瓶磚

不過,事情到了黃華德手上,得到了轉機。

常年擔任慈濟功德會志工的他指出,慈濟全省有四千五百個回收站,其回收的寶特瓶,多是家庭或社區提供,而非從垃圾場撿回,且比起一般回收廠商照單全收的做法,慈濟回收站挑選過程嚴格許多,不僅會過濾一些裝過清潔劑、化學劑及無法再回收的寶特瓶,還會去掉瓶蓋、瓶環、商標紙套,再清洗乾淨。
憑著三十年從事女裝製造的經驗,黃華德揣想,這樣的嚴格挑選,確保回收寶特瓶的品質,解決之前回收寶特瓶無法有效使用的問題,若能將慈濟回收站串聯起來,也許能讓回收寶特瓶附加價值更為彰顯。

一試之下果然如此,慈濟逾六萬名志工的協助,讓這些寶特瓶品質比一般的更具優勢,「慢工出細活」的慈濟回收站在生產效率上比不上大廠,但後端流程卻因此更為順暢!

提高良率:要加工廠獨立清洗瓶體

回收瓶磚解決了,但問題還沒結束。因寶特瓶經志工回收處理後,還須清洗、加工成酯粒,最後送到紡紗廠紡成紗,再到紡織廠織成布,每道過程都需要特別照顧。

特別是瓶體的清潔,「寶特瓶若沒清洗乾淨,會影響抽絲的品質,降低良率。」黃華德表示,為了不枉費慈濟師兄、師姊的苦心,在清洗階段,黃華德特別要求加工廠另外處理他們的料,不能和其他雜質較多的料混雜一起。此外,他還要求瓶片清洗的廠商,要在每週日固定清洗機器之後的第一天,優先清洗他們的料。

終於,○六年底,經過近十個月的奔走與技術突破,第一條由回收寶特瓶製成的毛毯,終於問世。「第一次量產,我們花了兩個月,用六十萬支寶特瓶製成近七千件毛毯,不僅送給台灣冬令救濟戶,也送到國外賑災用。」黃華德說,至今共製造三十萬條環保毛毯,送到全世界超過二十個國家。
開發新品:POLO衫、圍巾都能做

為了讓這項「垃圾變黃金」的業務可以持續穩定運作,○八年黃華德成立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專門負責寶特瓶回收再生業務。最初這些寶特瓶製成的毛毯,成本是一般毛毯的兩倍,但如今已大幅降低,只比一般高出兩成,「如果量更大,可以壓更低。」此外,品項也不再只有毛毯,更擴及POLO衫、圍巾、襪子、帽子等,甚至還要開發可吸汗透氣的內衣。除成品外,酯粒、大愛紗、環保布等半成品也是販售項目,○九年大愛感恩科技營業額,已經擴增至新台幣七千萬元左右,其中成品與半成品大約各占一半。

搭上這幾年的節能減碳風,環保織品開始流行,許多知名品牌也在產品中加入環保元素。新光合成纖維營業處副理吳季興證實,這兩年環保織品需求大增,他估計今年比去年將有逾三成的成長,新纖每年需求量達幾百公噸,但大愛感恩科技每月只能供應他們一百噸的酯粒,供不應求的狀況,也凸顯這項技術的競爭力。

黃華德對公益及環保的用心,讓「垃圾變黃金」,進而站上國際舞台,這應該也是另類的台灣之光吧!

@Source from: 商業周刊 2010-07-01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