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2010
廣州大劇院:珠江畔瑰麗的藝術品@Arch
說起廣州的新地標性建築,不得不首提的就是廣州大劇院了。這座出自國際設計大師紮哈•哈迪德之手,又有全球頂級聲學大師配合設計的建築,歷時4年半精心建設,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物件。或許你見過它的造型,或許你感受過觀演的震撼效果,但那些背後的故事,期間的小曲折,無疑為這座冰冷的建築塗上感情的色彩。設計的力量有多大,設計會給人們帶來什麼影響?《創意週刊》採訪了專案代建單位——廣州市建築集團有限公司專案管理分公司副總經理余穗瑤,為我們揭曉大劇院背後的有趣故事。
“這是一件藝術品”
被人們稱為“圓潤雙礫”的廣州大劇院,與周邊高樓林立的現代都市形象構成鮮明的對比,其主體建築為黑白灰色調的“雙礫”。如此現代前衛,是因為該建築出自世界著名設計師、有建築“女魔頭”之稱的紮哈•哈迪德之手。這是她首次如此大型的建築設計的完成,也是她在廣州的第一件作品。
廣州大劇院的設計突破了以往建築的結構特點,外圍護結構強烈的凹進凸出的不規則折面和內部大跨度、大懸挑、傾斜的剪力牆柱形成複雜的不規則建築空間。其不規則、不對稱的結構為大劇院帶來不少趣事:作為公共空間的清水混凝土架空層“還地於民”的做法吸引了不少遊人,劇院中全部是斜梁斜板的設計卻大大衝擊了習慣“方方正正”建築的人們。餘穗瑤說:“曾有老人家跟我說:‘怎麼在這裡會覺得暈呢?’,有可能因為架空層斜柱造成的錯覺。”老人家的直接反應讓人忍俊不禁。而地面與斜柱間最大的傾斜角度達到78度。這種挑戰人慣有思維模式的設計,需要慢慢去欣賞。
余穗瑤介紹,“設計師曾經說過,‘斜柱就是我們的風格之一,是需要人們去品味和接受的過程。’對於紮哈來說,越難理解,越難接受的即是她的風格與特色。她在設計上注重空間和整體的效果,她把整個建築設計都當做是一件藝術品來雕琢。”
“每一次看都不一樣”
點、線、面都能帶來無窮想像的廣州大劇院,可以說是“每次看都不一樣”,可是這種效果來之不易:
建築結構特立獨行的大劇院採用的是“鑄鋼結構”———三向斜交折板式網殼,就有64個面,47個轉角,每一個鋼件都是分段鑄造再運到現場拼接,每一個節點從製造、安裝均要在空中準確三維定位,目前國內對如此複雜的鋼結構還沒有規範可循,因而,無論是設計師還是建設者都只能摸索著進行。5000多塊玻璃和75000塊石材,大小相同,可形狀卻各異,讓人咋舌。
餘穗瑤介紹道:“對於參與這個專案管理和建設的團隊來說,廣州大劇院是他們公認的,遇到過的最難的一個項目,比如說我們採用清水混凝土來作為建築裝飾主要材料,清水混凝土對建築工藝要求非常嚴格,我們為了達到整體效果的協調,對這個單項就研究了有半年的時間。為了克服解決大劇院項目技術問題,我們進行各類研討不少於150次,因為我們想追求每個細節每個環節都做到最好最完美。”而最後,廣州大劇院完成的效果基本與設計概念一樣,這不得不說又是一大創舉。
這個外形簡潔、內藏玄機的建築,為觀賞者們提供了無窮的想像空間。多數攝影愛好者表示,每次來到廣州大劇院看到的都不一樣,每次都能拍出讓人驚喜的效果。
“它將是中國最好的劇院”
最完美的建築設計,同樣要求最完美的視聽效果結合。有專家做過這樣的比較:悉尼大劇院是一流的建築,但不是一流的劇院,法國巴士底大劇院是一流的劇院,但不是一流的建築。廣州大劇院是完美的:既是一流的建築也是一流的劇院,但是如何做到“兩全其美”?除了出色的建築設計外,全球頂級聲學大師,迄今唯一活躍在設計界的聲學界最高獎“塞賓獎”得主——馬歇爾,捧出了他醞釀20多年的一個新理念:“雙手環抱”式看臺。以前大多數劇場,都採用馬蹄形、方形或矩形等形狀的觀眾席,廣州大劇院卻採用全球首創的不規則的“環抱形”。“雙手環抱”即觀眾廳池座兩側的升起部分和樓座挑台交錯重疊,看臺猶如“雙手環抱”。餘穗瑤表示,從試唱檢驗的效果和專家們的評價來看,廣州大劇院的演出效果,足以與世界第一流的大劇院相媲美。
“雙手環抱”式是馬歇爾夢想了二十多年的一個創想,廣州大劇院不規則的形狀正好讓它有了用武之地。對馬歇爾來說,設計大劇院承載了他最大的夢想,接觸到這個充滿創意的建築後,讓他非常興奮。他對廣州大劇院的設計非常重視,儘管今年已經78歲了,但他還是為了這個項目4次前來廣州。“馬歇爾大師自己非常喜歡大劇院,他覺得這簡直就是一個創意作品,而且,他也非常高興能參與到設計中來。”餘穗瑤還透露,年底馬歇爾可能會再次蒞臨廣州這座具有歷史性意義的建築。
空間靈活變化
“大礫石”是大劇院主體大劇場,而“小礫石”則是由400座構成的多功能劇場。這個多功能廳具有獨立的輔助及後臺設施,兼顧室內樂、小型話劇、曲藝、新聞發佈和演員排練等多功能使用要求,還可以放映小型電影,舉行時裝表演等。該廳的舞臺、佈景、觀眾座位等都能移動,並可作為“黑匣子”實驗劇場。其空間變化可謂靈動。餘穗瑤介紹說,三個排練廳的設計手法是相同的,但是效果卻完全不一樣,“我們希望大劇院的各個場所不僅僅是滿足功能的地方,更是值得欣賞的場所。”
建成之後的大劇院還配備有空中餐廳,餘穗瑤表示:“雖然空中餐廳有三層,但是面積不大,主要是通過空間的特殊變化形成的,使得空間更靈活,擁有延伸性,引人遐想。”
環保先行
廣州大劇院在設計上不僅注重外觀造型,也注重環保和節能。餘穗瑤介紹,大劇院的環保節能體現在細節處,而最大的環保節能就體現在空間的延續性,比如說架空層空間的有效利用,可以成為市民納涼休閒的好去處。
不僅如此,大劇院還有效整合珠江新城的地理空間資源。大劇院自身擁有兩百多個停車位,但對於一個人流量大的劇院這是遠遠不夠的,於是大劇院與不遠處的停車場協議將兩者的停車場相互共用,有效整合珠江新城現有的資源,達到空間的延續和利用。
再者,大劇院的外表採用的是“虹吸排水”系統,這與一般的排水系統先統一收集再集中排放不一樣,大劇院表層的石材具有四層結構:防水、保溫、隔熱和裝飾效果,這是一種開放性的石材安裝工藝,通過石材間縫收集雨水,隨時收集、排放,更清潔。而在劇場內部頂端,疏密有致地安裝了4000多盞LED燈,這些燈都具有環保節能功效,當亮燈起來,猶如滿布繁星的蒼穹,不僅使觀眾得到全新的美感體驗,在不知不覺中也節省了不少能源。
“大都市要有自己的大劇院”,廣州大劇院作為百年一遇的文化建築,體現的是廣州的文化底蘊,現在與未來,它都將是廣州的文化標杆。
@Source from: 羊城晚報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