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2010

義大利‧凝聚在剎那的永恆之美——訪藝術家蔡國強@People

(義大利)蔡國強,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視覺特效藝術總設計、中國國慶60週年晚會焰火表演總導演,當代藝術領域中最受矚目的藝術家之一。近日記者對正在義大利出席第14屆卡拉拉國際雕塑雙年展的蔡國強進行了專訪,聽他講述自己的藝術與“時間”結下的不解之緣。
在短暫的瞬間
把握永恆的感受
火藥和焰火無疑是蔡國強最為人所熟悉的藝術載體,璀璨的時刻只能維持瞬間,難以保存和重現,對此他是否會覺得有些遺憾呢?“沒有任何一項東西是十全十美的,總是有得有失,”蔡國強平靜地回答。
“雕塑確實顯得長久”,蔡國強指著身後廣場上的一尊雕塑對記者說道:“但你看這尊雕塑,現在身上都是鳥屎,還發黴,山上採下來的大理石那麼漂亮,藝術家飽含感情的製作了這個雕塑,每一鑿都能看出藝術家的痕跡,可在大自然的風吹雨打中漸漸荒廢了,那個雕塑家現在看到自己的作品也會覺得很難過。”
“火藥看起來轉瞬即逝,但它有自身的不可代替性:在特定的時空發生之後,你不可能重來。就像奧運會開幕式,在一分鐘內29個大腳印從中軸線上空走過,這不可能再來一次,它就使你感到這是一個經典的瞬間。經典的瞬間是短暫的,但換個角度講也是永恆的。”
“人生再久,歲月再漫長,與浩瀚的宇宙相比都是短暫的,所以在一個短暫的瞬間去把握一種永恆的時空感受,這一點是重要的;反之就算我們做了一個‘永久’的雕像,但它實際上也是在不斷的腐敗、消失,”蔡國強表示,自己期望透過短暫的瞬間去尋求、捕捉永恆。
“像我去年12月在費城美術館做了一個巨大的爆炸叫做《花開花落》,‘轟’的一下炸出了11朵大花後很快就消失了,這短暫的一刻卻是對人生無常、生命來去的一種永恆的感受。”
時間性、偶然性、難以控制性
——蔡國強的藝術方法論
手心手背都是肉,讓蔡國強挑選自己最滿意的作品時他可犯了難:“很難說,每個作品自己都能看到亮點,每個作品都非常有意思,但沒有一個作品是十全十美的,”蔡國強說道,“重點是每件作品都在那個時代、那個時空裡面做到恰到好處,那它就是好的,就是使自己安心的作品。”
蔡國強舉例說,此次自己帶來卡拉拉的作品有一個重要部份:在當地知名的米開朗基羅採石場裡,用大型投影儀放映中國學生描繪《大衛》像素描的影片。“很多雕塑家都是來這個石窟找尋他作品的原料,能夠和大衛、米開朗基羅對話,這在我看來就是一種恰到好處。”卡拉拉是義大利著名的大理石產地,米開朗基羅的傳世名作《大衛》正是用取材於卡拉拉的大理石製作的。
蔡國強認為自己的作品重在討論與時間的關係,“比如我做的《99隻狼撞墻》、《威尼斯收租院》,這些作品是在一個時代背景下,不斷地在一個時空裡面,像一個記憶不斷地呈現。這些作品其實是一個時間的裝置,跟我用火藥去爆炸這個瞬間有異曲同工之妙。”
除了時間性之外,偶然性、難以控制性也是使用火藥的特點。“然而在時間裡面做的這些裝置,必須和各個城市及其文化發生對話,必須尋找和各個人群進行合作的方法,這些都增加了作品的不確定性、難以控制性和偶然性。但這正是我的藝術的基本方法論。”
當記者問蔡國強他是否擔心偶然性和難以控制性讓自己的作品遭遇失敗時,蔡國強笑著說自己永遠都處在擔心之中,但某種意義下有擔心才不用擔心,如果一件作品一開始就令作者毫不擔心,那他反倒要倍加小心了——“可能它其實沒多少意思,這才真是要小心!”
像鐘擺般“搖擺前進”
談到未來的計劃,蔡國強列舉了一串長長的展覽計劃。“藝術家總是有很多很多的計劃……接下來有很多事情,問我甚至不如問我的助理清楚。”蔡國強打趣著說。
“不過其實最近我想花一點點時間……”話說到此蔡國強稍稍頓了一下,露出了輕鬆的笑容:“想用一年的時間學習一下。做一段時間的工作後我想回到自己出發的地方,在自己的家鄉、在自己之前走過的絲綢之路;關注自己之前好奇的宇宙、地球環境等主題。溫習之前看過的書,同時瞭解一下這些學問最新的進展。讓自己重新放開,回到兩手空空、一無所有的感覺,讓自己輕輕鬆鬆的想一些事情。”
“在創作的過程中我一直努力尋找學習的機會。比如奧運會期間我就獲得了一個寶貴的機會,認真思考了中國的美學、歷史、現狀和未來,無論我們最後的作品做到哪一步,實際上我們學習和討論的東西遠比做出來的多很多。2009年夏天我又去了希臘、義大利、西班牙等地,順著文藝復興大師的道路重新走了一遍。”
“我就像一個鐘擺,擺到東方久了就擺到西方,擺到古代久了就擺到現代,擺到國家、集體久了就擺到個人,我感覺這種搖擺是需要的,自己的矛盾和搖擺是一種真實。在一些大型活動、展覽結束之後,我需要擺到一個比較個人的空間,擺到思考和學習的階段。”蔡國強認為,不斷學習、“溫故而知新”正是自己能保持旺盛創作靈感的重要原因。(新華社)

@Source from: 世華媒體‧2010.06.29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