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專訪
如何為桃園機場改頭換面,最近吵得沸沸揚揚,負責為第一航廈「整容」的日本建築師團紀彥卻一派淡定。「台灣有成熟的文化,不需盲從世界潮流。」他表示,其「新舊並存」的機場設計,可以成為世界機場新的典範!
二○○四年,團紀彥在觀光局舉辦的「門戶系列國際競圖」中,贏得桃園機場第一航廈改建計畫的設計權。其他競爭者都傾向在舊航廈外興建新航廈,團紀彥卻選擇在舊航廈外加裝一個翅膀狀的弧形屋頂,讓「裝上翅膀」的舊航廈重獲新生。
團紀彥表示,當時的設計要求是要讓桃園機場的客流量從五百萬提升到一千五百萬人次。他認為只要在原有屋頂平台上加裝屋頂,便可在環保的原則下達成目標。
等了六年,第一航廈最近終於動工,預計明年雙十國慶當天上梁、二○一二年完工。團紀彥不諱言,這些年不斷有人建議他「敲掉舊的、直接蓋新的」,但他仍堅持「新舊共存」。
團紀彥認為,汰舊換新勞民傷財又不環保。他估算,第一航廈加建只要花廿億台幣,新建卻得付出四百億,建造時間也是前者的三倍。「況且,過去的記憶也應該保留。」他指出,桃園機場這種「新舊共存」的手法是世界首例,反而能夠引領世界潮流。
亞洲城市如北京、上海、新德里,紛紛建造外型科幻的現代機場,作為城市起飛、「與國際接軌」的象徵。但團紀彥認為,「機場必須契合城市的內在」;如果「門面」現代、城市文明卻落伍野蠻,在遊客心中形成強烈反差,對城市未必是加分。
@Source from: 聯合新聞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