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2013

依存原味 格局再生@Arch

餐廳吸引人,菜肴是最實在的東西,但是環境設計也不容小視,客人們走進來的第一感受,就決定了他們是不是喜愛這個地方,是不是願意坐下來點菜。在這個年代,富麗堂皇的就餐環境早已經過時 ,走文藝路線中餐廳玩起了詩詞、書畫、古玩、木雕、琉璃、雜件等餐廳裝飾;西餐廳則更是百家齊鳴,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從老闆、設計師到餐廳大廚,紛紛祭出奇招,旨在加深客人們對自己餐廳的印象,並且令餐廳成為眾人口中的談資。 Loft,是一個並不陌生的餐廳環境設計選擇。 在看似簡單的空間里,融入了很多元素,令餐廳成為一個個風格迥異的全新空間。Loft風潮的一大特色就是強化了用餐環境硬朗的一面,充分體現出工業化的感覺,而優秀的設計者們又能讓客人們就坐的地方盡量舒適、溫暖,與前面形成鮮明的對比。 如今,不少餐廳開設的地方本來就是做工業用途的,餐廳的主人們只要稍加改變,就能令其以另一種姿態煥然一新;而另一些餐廳則基於餐廳主人的喜好和餐廳的風格定位,從一開始就設計出Loft的感覺,在喚起人們記憶的同時,也贏得眾人的讚許。 

是全球著名的米其林星級大廚Jean Georges在上海的新作,跟老店正式的用餐環境不同,
這裡還原了老建築的風貌,又融合的多種設計元素,Loft味道十足,又帶有明確的現代餐廳功能分佈。
外灘三號是上海第一座鋼筋水泥結構建築,
當時上海也是中國的工業中心,上世紀20年代,熙熙攘攘的外灘已經有著很重的工業氣味,就如同早些時候的泰晤士河畔一樣。所以餐廳在設計的時候,還原了原建築的純粹美感,在拆除了原有多年前的先室內裝修的同時,又很注重保留建築最原始的老結構及施工工藝。
於是,我們就能看見接待台上方支離破碎的維多利亞式石膏天花板、
外露的鋼樑和鋼結構柱、餐廳LOGO背面殘缺不全的牆面,這些正是表達了對當年建築界創舉的敬意。同時,新增的鋼結構與現有充滿質感的磚牆、混凝土、石膏板形成鮮明對比,通過新與舊的對比,敘說著外灘的悠久歷史,反映著上海的歲月變遷。
牆面上的裝飾畫是工業機器的結構圖,有機床、蒸汽機、
滑輪裝置等,附有各部件的標註,硬朗冷峻,帶著深深的工業時期烙印,雖然看似很有塗鴉的風格,卻將我們帶到了那個認知範圍以外的年代。
餐廳的公共用餐區面積很大,並沒有將酒吧與吃飯的地方隔離開,
只是象徵性地圍了一圈空心框架。於是,餐廳各個功能區域就能相互看見,客人們可以隨意走動,就像是一個街邊的露天市場,攤販們各自為陣,顧客們各取所需。這個場景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看見,而當初的上海外灘,更是一個偌大的世界級集市。
披薩吧位於酒吧的旁邊,是另一個開放式的獨立區域,
作為一家義大利餐廳,這是讓客人們近距離接觸披薩製作全過程的一個好機會。吧台的內部是一個巨大的披薩爐,裡面熊熊燃燒著火焰,廚師在吧台里現場製作各種口味的披薩,你可以通過與他們的聊天,學上一兩招,如果想吃上一餐比較輕鬆的飯,坐在披薩吧周圍的位子上就可以了。
整個酒吧和披薩吧區域包覆著鋼絲網、夾絲玻璃和回收木料,
吧台上方的空心鋼管結構,靈感來自舊時肉店的吊杆,鋼管和裸露的金屬吊杆錯落交織在一起,剛好用來懸挂置物架和燈具,這些造型奇特的燈具很像古代歐洲馬廄里的馬燈,經過現代藝術的改造,點亮了新派的歐式餐廳。
Mercato的菜肴是義大利菜,
但是與傳統的義大利菜又有著很大的區別,被以「義大利海岸風味」來分類。菜肴大量使用新鮮的海鮮與產自沿海地區的各種食材,以相對比較簡單的烹飪方式為基礎,加上Jean Georges創意式改造,巧妙地融合了美觀、美味和健康等多種元素,整個餐桌猶如一個時尚的農場,顯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Mercato
地址:上海市中山東一路3號外灘三號6樓
 
上世紀60年代,極簡主義風潮在歐洲掀起,在這種後現代派理念的驅使下,不少空間被打造成了另一番景象。日本的極簡主義設計大師曾經在上海創作了穹六、螢七、桃花等著名的空間作品,其中「桃花新說」便是現在的泰廊泰國餐廳,這裡給客人帶來的視覺新奇感和就餐舒適感,一直為人津津樂道。

整個餐廳藏身於一幢不甚起眼的高樓內,直到你站到門口,
高達4米且沒有任何裝飾的黑色大門才會悄無聲息地滑開,就像中東神話中向阿里巴巴打開的寶庫大門一樣,裡面充滿著無盡的驚喜。
內部的牆面用的是灰色清水混凝土,天花板上的管道全部裸露,
兩層高的餐廳,每層都被切割成不同感官體驗的數個區域,加上正中迂迴而上的樓梯,整個空間讓人感覺高低起伏,隱隱中似乎還藏著第三個樓層。同時,餐廳里還大量運用了玻璃的元素:落地的平面和弧形大窗、玻璃的樓梯、透明的傳菜小電梯,以及吧台區域的鏡子,這些元素組合在一起會給人一種錯覺,增加了餐廳在空間上的延伸性。
客人可以選擇在不同的區域里就餐。
餐廳有將近一半的座位是榻榻米,上下兩層都有分佈,座位上放著泰國三角靠墊,舒適感十足。四周的牆壁上掛著很多現代派的畫作,有的具有濃重的東南亞風情,有的卻說不上是哪國的風格,不過每幅畫作都以其怪異的表現方法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常來這裡用餐的客人都知道,這些畫作每隔一段時間會撤換,餐廳的主人愛好藝術,他用這些新派畫作來裝飾自己的餐廳,是想告訴人們:泰廊不僅僅是一個餐廳,也是一個藝廊。
一樓的落地大窗外是一個戶外的區域,
用了一些泰國的石質工藝品裝飾,其中流水潺潺,一圈樹木將這個小庭院與外界隔離,晚上金黃色的燈光把這裡照射成泰國皇家花園的樣子。氣溫適宜的時候,高達5米的落地大窗打開,客人可以更加親近自然,最靠近小庭院的位子也是客人們最喜歡的。正對小庭院的,是室內的吧台,餐廳在晚間也有酒吧的功能,提供多種泰式雞尾酒,也有不少葡萄酒和烈酒。
餐廳的泰國大廚已經在這裡服務了6年,
作為上海最頂級的泰國餐廳,泰廊的美名也早已經遠播海外。某一年,泰國王室曾經派出一支匿名考察團在全世界遍嘗最好的泰國餐廳,最終認定這裡是除了泰國本土以外最好的泰國餐廳,並為之頒獎「最佳海外泰國餐廳」。
泰廊 Thai Gallery
地址:上海市大田路127號
很難想象,Madison餐廳所在的地方,原先竟是華東師大的辦公樓,經過一番改造后,這個地方早已無一絲書卷氣,成了享樂之地。以前老店在東平路時,給人的感覺是溫馨的歐陸小餐館,而現在,小餐館在成功以後,變身成了頗有派頭的著名餐廳。

不過老餐廳的元素還是很有的,一走進大樓,
那道深紅銅色的鐵制大門彷彿一下子把我們帶到了老店,想當初,餐廳的忠實客人們都會在這道大門前等待餐廳營業。這次餐廳搬家,老闆兼主廚Austin Hu還是堅持把它運來了新店,據說其中頗費了一番周折,又是鋸門軸,又是從窗口吊下來(樓道無法讓那麼大的鐵門通過),又是運來安裝,承載了一段記憶的大鐵門就這樣重新出現在了我們眼前。與以前的情形相比,大鐵門旁邊又多了一道落地玻璃牆,從門外就能看見整個餐廳的樣子了。
餐廳內部完全是一個Loft的感覺,簡潔的白色牆面,
天花板上裸露的管道都告訴了人們這一點,不過仔細看看,有些管道其實是用做裝飾的,需要的時候應該還能掛掛東西。看似普通的天花板其實密布著電線,因為上面有很多排射燈,將燈光投射到每一張桌子上,夜晚,這裡的感覺就會慢慢浪漫起來。
餐廳裡面安裝了幾個架子,用來放置各種裝飾品。
架子是用水管搭起來的,結構簡易,用木板橫擱,上面擺了餐廳歷年所獲得的獎牌。一同放在架子上的,還有餐廳主人的一些書籍,也有部分書籍是餐廳員工的,內容大多與烹飪有關,顯然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內容都比較吸引人,如果是喜歡烹飪的客人,大可以將此地當做是提供美食的圖書館。另外就是一些相片,在這些相片上,我們既能看見老店的回憶,也能看見新店剛開始時朋友們的到來——在這裡,懷舊的思緒與新的時代共存。
說到美食,餐廳的食物依舊是創意的美式菜肴,
外面的空間提供相對隨意的菜肴,裡面的fine dinning room提供高檔的菜式,菜肴都大量使用中國本地食材,通過一個個有趣的組合來達到視覺效果和口味效果。好消息是,這裡以後將打算把營業時間延後到凌晨,對於上海剛剛起步的西餐宵夜來說,這裡極有可能成為老外們的「深夜食堂」。
Madison
地址:上海市汾陽路3號2號樓1樓
 
Table No. 1所在的老碼頭以前屬於南市區,因為這片區域是舊上海的城區,所以不乏許多鄉土氣息較重的路名。餐廳位於水舍酒店中,從毛家園路向黃浦江方向走,整個酒店的外立面除了斑駁的水泥牆,就是紅色的鋼結構點綴,刻意營造出銹跡斑斑的感覺,透過唯一一處明凈的落地玻璃,可以看見餐廳的內部。

從大堂左側進入,穿過一個吧台,便是Table No. 1餐廳。室內裝飾沒有多餘的花哨之處,
每一處設計或是透出歷史的氣息,或是表達摩登的現代感。地面用青磚鋪就,磚塊因為長年被水泥覆蓋,顏色已經泛白;而天花板則用嶄新的木質吊頂,燈光從其中柔和地射到餐桌上,一下一上的對比,顯得頗為有趣。承重的立柱保持清水混凝土的質感,上面以現代派的手法包裹上了鐵箍,其它牆面是很乾凈的白色。餐廳主要用餐區是四張原木大長桌,可以增進客人們之間的交流,讓用餐的氛圍更加輕鬆,這樣的餐廳,其功能就不單單是吃飯了,更帶著社交的性質。
餐廳所提供的菜肴並沒有明顯的國籍,
來自國際頂級餐廳和酒店的廚師,總是能列出最區別於常規的菜單,選用應季的高品質食材,用充滿著想象力的方式呈現出美味,從前菜開始,一直到甜品的收尾,處處留給人驚喜的回憶。
Table No. 1
地址:上海市毛家園路1-3號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