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2013

東京House K @Arch

 牆面全部刷成白色,搭配深色木地板及家具。 

 窄小的木製樓梯充分利用了空間。 


 位於東京郊外的私人住宅House K,以一條細細長長的走廊為分界線,東西兩棟樓一“胖”一“瘦”。居室之間沒有作生硬的分隔,而是以半開放式結構營造出互相交融的空間,供兩戶家庭一起使用。
文/ 薛霓圖片由篠崎弘之建築設計事務所提供
如果用人的體態來比喻一個建築的話,這棟小白樓無疑是個瘦子,而且似乎已經瘦到弱不禁風的狀態。其實這部分只是整個建築的西翼,東邊還有一個稍顯 “矮胖”的樓與之相連,兩者共同構成​​了一個duplex house(雙聯式住宅),供兩戶家庭一起使用。這棟名為House K 的住宅是日本建築師崎弘之(Hiroyuki Shinozaki)的作品。生於1978 年的崎弘之被認為是日本建築界的新生力量,自從2009 年創立崎弘之建築事務所以來,他接手的大多都是小型私人住宅項目,且均以單個字母來命名。不久前我們曾經報導過他所設計的另一個住宅:內部有“枝丫”的 House H。
相比House H,House K 的看點更多是在外面,也就是建築結構本身。不得不承認,位於西側的“白瘦美”更顯眼一些。我們先來看看它的“三圍”:長16.5 米,高9 米,寬度僅為1.6 米,總共有3 層。從側面看,尖頂白牆的造型很像一棟小小的教堂。在它的外牆上點綴著大大小小的方形窗戶,這樣的設計讓整個建築顯得活潑起來。轉到另外一個方向的時候, 你又會看到完全不同的結構。東側的起居空間較為寬敞和舒適,這一側的建築有13 米長,5.6 米高,2.7 米寬。樓高2 層,外加一個露台。
對 於東翼和西翼,建築師崎弘之更喜歡用“水泥盒子”和“木盒子”來分別稱呼,這是因為東側的樓主要以水泥澆築,而西側則大量使用了木料來搭建,包括房梁、地 板、家具等,所以西側會給人以弱不禁風的感覺。但是設計師告訴我們,在地震或強風暴等自然災害來襲時,東樓可以為西側提供支撐,從而起到穩定整個建築的作 用,安全性完全不用擔心。
有趣的是,兩個家庭的生活空間並不是東西分開各據一方,而是共同生活在一起。東翼作為主要的起居空間,狹長的西 翼則更多是承擔了一些輔助功能,比如廚房、衛生間、浴室和儲藏室等等。東西兩翼通過一截細長的走廊連接起來,入口就在走廊的盡頭。在走廊兩側,並不是常規 的“房間”或“室”的概念,因為沒有作生硬的分割,而是用巨大的開口來代替門,各個區域之間界限柔和。室內面積總共有165 平方米,但看起來似乎更加寬敞。兩家人可以自由在其間走動,交流也更加便捷。
室內的牆面全部刷成白色,搭配略顯深沉的木地板及家具。簡潔 而含蓄的設計風格向來是日本設計的特色。設計師還將日式枯山水的靈感融入其中,用廢舊木材搭建了一個狹窄而陡峭的旋轉樓梯,直通頂部的寬闊露台,那裡也是 兩家人經常聚會的地方。天窗的存在以及零散的燈飾設計讓光線成為空間的調節者,不論日光還是燈光,就像會飛的生物肆意穿梭於空間之中。比較另類的倒是二樓 的走廊部分,地面以紅色釉面塗料覆蓋,與一樓木地板的風格反差強烈,這一層也因為分佈了臥室而設計得較為私密。

沒有留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