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2012

震后仙台,72小時實境體驗@Travel




臨海的仙台機場猶如去年「3·11」
東日本大地震后涅槃重生的坐標出現在眼前,進出的航班井然地運行著,一切都安好如初,宮城縣的主人們拉出了迎賓的橫幅。機場大廳中的一根立柱記載著大地震時海嘯入侵的標記——3.02m,看起來依然有些驚心。緊鄰旁邊的鮮艷壁畫出自石卷市小學生之手,他們以自己純真的笑容為人們加油。大廳直通仙台機場線,全部採用了無障礙設施。JR仙台站到機場的17分鐘速度,以及和東北新幹線、東北本線的連接十分方便快捷。車站口已經早早掛上了「七夕祭」最重要的裝飾物彩燈風幡。旁邊的許願樹上掛滿了寫在彩色紙條上的各種願望。震后1年4個月的仙台漸漸恢復了活力,充滿希望。

不大的如風居酒屋中已經賓客盈門。牛若丸(
武士源義經幼年的名字)形象的大紙燈裝飾在正對門口的牆壁上,桌上擺好了精緻的碗碟。前菜是酸甜爽滑的涼拌海草,像綠色的粉絲。緊接著的烤土豆泥和牛油果沙拉給味蕾帶來了嶄新的體驗。這一餐最令人垂涎的自然是傳說中仙台的著名料理炭烤牛舌了。切成片的牛舌厚度幾乎是中國國內牛舌片的20倍,只烤到5分熟的肉質柔嫩多汁,簡直就像在和美食盡情接吻。美食當前,大家自然要把酒言歡。這裡的東北日本酒正等著來個錦上添花,「田酒」、「十四代」、「飛露喜」,以及加了冰塊清甜爽口的梅酒讓整個居酒屋的客人們更加興味盎然。而以散鹽的烤枝豆作為下酒小菜,恰恰增添了清新獨特的地區風味。

為了趕上「七夕節」的「前夜祭」花火大會,
我們不得不結束意猶未盡的美食體驗。仙台的「七夕祭」是日本東北地區最大的節日之一,每年都會有超出當地人口兩倍的外地人特地來遊覽慶祝。七夕節日風俗據說始於400多年前的伊達政宗時期,人們為了祈求災禍不再重演,迎接主理五穀豐登、漁業豐收和長壽健康的田神。今年的仙台人為了感謝大地震後來自世界各地的援助,表達災后重建恢復活力的願望,定下了「願望、希望、感謝」的主題。今晚,一向以安靜著稱的日本大街小巷穿行著熙熙攘攘的人流,男女老幼各式不同的浴衣增添了美麗的夢幻之景,廣瀨川河畔絡繹不絕綻放的1.6萬發煙花絢爛繽紛,成為這傾城歡慶的一道豐盈背景。仙台的主幹道上如同開大會般坐滿了來觀看煙花的人們,通常都是全家出動。旁邊的小街上,人們在停車場中鋪開席子如同野餐,邊吃邊看邊聊。然而,一切依然秩序井然,垃圾也按照平時嚴格地分類投放。

一早,開始了去藏王御釜行程。宮城縣藏王町的山嶽觀光道上, 一片茂盛的翠綠, 稍稍拉開的車窗縫裡吹來了涼爽的山風, 空氣都帶著一絲清甜。雖然已經立秋,可是城市裡依然炎熱,
開通正好50周年的藏王迴音山道邊極目遠望,遠處竟然有了星星點點泛紅的霜葉,更遠處的山窪里白色的一小片積雪靜靜地卧著。藏王連峰橫跨山形和宮城,其中的刈田岳、熊野岳和五色岳三座山峰將火山口環繞而成一窪深27.6米的綠色湖泊,這就是方圓1020.5㎡藏王御釜。叫它是一口大鍋太形象了,裡面酸性很高的湖水隨著天光雲影的變化而不斷變化著顏色,靜謐得簡直有些神秘。湖中10米處是雙溫水層的分界,又為這片湖水增加了一層奇異。山風吹來,藍天上的雲朵似乎在追逐著自己的腳印。遊客頻頻舉起相機拍攝。只有湖水依然靜默, 透著一絲禪意。像極了中午路邊餐館里吃到的當地特產「白石溫面」,內里的情緒不溫不火,簡單柔韌之中卻蘊含著些其他的意思。

不品清酒不算來過日本,因此,清酒又被稱為「 日本酒」 。宮城縣著名的手工清酒釀製廠「 一之藏」 在我的想象中有些神秘。只有優質的大米和潔凈的水,才能出好酒,
而另一個關鍵的條件就是花費時間用心釀造。為了達到基本釀造溫度13℃的條件,夏天的酒廠已經停工,只有講解員為來客們講解著釀酒的步驟。糙米經過加工分成不同精純度,精純度越高釀造的酒越高級。用的是廠內潔凈的井水,加工、洗米、浸泡、蒸米、冷卻、三次加水制糟、三周的發酵、四天的分層提純,難怪「純米大吟釀」如此醇厚,蘊含著來自土地力量的稻米的精華之力。

從仙台搭乘新幹線去平泉,這裡有兩座歸入「世界文化遺產」
名錄的古寺:毛越寺的凈土庭園和中尊寺的金色堂。毛越寺是軍事要衝,當年鎌倉的武士正是從這裡入關。法號遮那王的源義經和武藏坊弁慶也曾經在這裡的大金堂元隆寺修行過。如今,這座平安末期建成的宏偉寺廟已經燒毀,空留遺迹。所幸以大泉池為中心的凈土庭園成為平安時代的伽蘭遺構,庭園以海島為原型,從海中運來的石頭構成了粗獷的氣質。其中的「立石島」是毛越寺的象徵,但是在這次大地震中傾倒。我們正好看見調查、維護現場,這也算對當年修築庭園技術一次深入研究的機會。

以「暖胃湯療法」而聞名的峩峩溫泉隱匿在藏王連峰中,
遠離都市的喧囂。老闆竹內宏之已經是溫泉的第六代傳人。他曾經在東京工作過,之後還是選擇了悠遊于山水之間的生活方式。溫泉不大,十分安靜的空間中客人也不多,可是每一處地方看得出來都經過了精心打理和布置。牆上的淡彩鉛筆花卉尤為引人注目,原來竹內先生的母親竹內則子,每個月都會在仙台的一本情報雜誌《りらく》上連載她的文章《生活在莪莪》,她的好友淺井浩子便協力為這些文章配上插畫,想想都覺得頗有情趣。室內溫泉分男湯「鹿之湯」和女湯「峰之湯」,戶外溫泉有分浴,也有混浴。夜晚的山裡已經有了初秋的涼意,泡在熱騰騰的「湯」里,抬頭望明月星空,真是無比愜意的放鬆,在每日繁忙中皺縮的心也慢慢地舒展開來,正如看著一瓣蓮的舒展。

從8月6日到8日的「七夕祭」已經開始,自然不能錯過。
繁華的一番町、中央通路上一路掛滿了絢麗繽紛的「紙花綵球、風幡」等裝飾物。仙台特有的「七飾」包括:「短冊」(剪成長方形的彩紙)、「紙衣」(用日式和紙做的和服)、「紙鶴」(用正方形的紙折成的鶴)、「巾著」(用紙做的緊口的小口袋)、「投網」(用紙做的捕魚用的網)、「紙簍」(用紙做的筐)和「風幡」(用彩紙做成繡球,下面連上長長的風幡)。色彩豐富的風幡如同華麗的簾幕綿延不絕,摩肩接踵的人流時不時就被淹沒在風幡之中。

1904年秋的留學生魯迅來到東北大學的前身「
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不常的仙台生活成為他下定決心踏上「棄醫從文」的契機。校區中的雕塑園內,靠近路邊的魯迅青銅胸像依然醒目,他仰頭看向的是當時的故國還是未來?魯迅曾經學習過的地方仙台醫學專門學校講義室保存至今,以「魯迅的階梯教室」而聞名。
 
@Source: iWeekly·周末画报

沒有留言:

Search+